南京人一年吃2亿只鸡鸭,光鸡光鸭将佩戴“身份证”
南京主城区全面禁止活禽交易后,目前市民在农贸市场只能买到“光鸡光鸭”,但很多习惯购买活鸡活鸭的市民对此都不放心,还是希望能“眼见为实”。昨天,南京江南禽类加工项目奠基。记者获悉,该项目位于104国道江宁淳化段,预计今年7月试运营,将进行活禽定点宰杀、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等“一条龙”服务,还向市民提供参观、游览通道。
南京主城区全面禁止活禽交易后,目前市民在农贸市场只能买到“光鸡光鸭”,但很多习惯购买活鸡活鸭的市民对此都不放心,还是希望能“眼见为实”。昨天,南京江南禽类加工项目奠基。记者获悉,该项目位于104国道江宁淳化段,预计今年7月试运营,将进行活禽定点宰杀、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等“一条龙”服务,还向市民提供参观、游览通道。
南京人一年吃2亿只活鸡鸭
在新规下,目前养殖户都是把活家禽屠宰后再供给城区的客户销售。在专家看来,这样可最大限度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但对很多市民来说,他们觉得光鸡光鸭一来不新鲜,二来怕质量难有保证。
作为南京的重要民生工程,早些时候,南京市政府已确定开建江南、江北两个活禽宰杀中心,所有进入城区的活禽都从要这里“出货”。记者了解到,江南禽类加工项目由市供销社等投资的江苏宁供紫金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该公司董事长陈国建告诉记者,项目一期工程占地80亩,一年能宰杀家禽6000万只。不过,这个数字只够供应南京市场40%的量,因为南京人一年要吃掉2亿只活鸡鸭,这还不算肯德基等商家。据悉,位于六合的江北禽类加工项目由雨润集团负责选址建设。两个项目加在一起,基本足够南京市民吃的量了。
另外,陈国建介绍,目前多个政府部门正在南京周边优选养殖企业确定“养殖小区”,提供安全、放心的家禽。
手机扫脚环让鸡鸭有“身份证”
鸡鸭的品种太多,以前活禽交易时,消费者还能一眼看出来,但“光鲜”之后,别说品种,就连分辨公母都比较困难。按照南京市的计划,未来本地禽类加工以及“外来鸡鸭”全部从两个加工中心“输出”,并将佩戴脚环方便市民溯源,了解活禽的相关“身份”信息等。而一旦销售出去的禽产品出现问题,还能追溯到它的来源。
增加了科技含量,市民将来买的鸡鸭是不是价格会略贵一些?陈国建表示,将来市民买光鲜鸡鸭时反而会略便宜一些。因为采用现代化的生态养殖方式后,鸡鸭几乎百分百存活;而加工中心还建有O2O销售平台,市民可以在家中直购鸡鸭。另外,家禽浑身都是“宝”,屠宰后的废料也是可以用来卖钱的。
家禽屠宰车间将做成旅游景区
很多市民会有一种感觉,从农贸市场里买的光鲜鸡鸭,似乎总吃不出从前的那种鲜味。这是什么原因呢?市供销社相关专家告诉记者,鸡肉的鲜美主要是因为含有肌苷酸等风味物质,但这些风味物质很容易挥发。所以要找好吃的鸡,减少流通环节,保持鲜活很重要。
记者昨天了解到,按照设计规划,南京江南禽类加工项目并不只是屠宰场,而是要建一个现代感十足的禽类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和园林式旅游中心。市民可以到这里挑选好鸡鸭直接宰杀,吃吃农家菜。而除了定期邀请市民团体参观外,也欢迎市民预约。
相关新闻主城区全面禁止活禽交易
去年12月,南京市政府以政府令形式发布了《南京市禽类交易管理办法》,明确对于禽类交易的管理办法。据悉,从今年开始,玄武、秦淮、建邺、鼓楼、雨花台、栖霞六区正式成为活禽交易禁止区,一旦发现经营者违规,对市场举办者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活禽经营者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南京最大禽类屠宰点开建 日宰量可达15万羽
2月28日,江苏省南京江南禽类加工项目在江宁区淳化街道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一期投资5.5 亿元,根据工程进度,6月份建筑主体封顶,7月完成设备调试投入运营。据了解,该项目是南京市首个禽类加工项目,将实现活鸡、活鸭集中屠宰。按照规划,南京市将在江南、江北设立两个禽类加工项目,满足市民对鸡、鸭等禽类产品的消费需求。
南京市取缔农贸市场活禽宰杀后,市民购买此类产品成了问题。为了满足市场正常供应,市政府决定在江南、江北设立两个集中禽类加工基地,当天动工江南禽类加工项目,被列为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该项目由市供销社投资的江苏宁供农业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正欣和通信发展有限公司、江苏越商投资担保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参股成立的江苏宁供紫金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一期投资5.5亿元人民币,上马2条生产线。一条活鸡生产线,日加工量为10万羽;一条活鸭生产线,日加工量为5万羽,年综合禽类宰杀量5000万羽,年产白条禽8万吨。该项目以禽类产品的屠宰、冷藏、配送为主导,建成一个立足南京、辐射周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大型现代化禽类产品加工交易中心。
“南京一年禽类消费量为2亿羽,本地饲养量只占三分之一。”江苏宁供紫金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建说,除了禽类产品加工屠宰基地外,还将新建1个年孵化小鸡5000万羽种鸡场,1个饲料场,并在全市郊区新建10个现代化养鸡场,每个鸡场年饲养量为300万羽。同时,还将以屠宰加工基地作为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规模养殖、规范养殖、生态养殖,提高地产禽类的自给率。
据悉,该项目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南京市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随系统”,确保所加工销售禽类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市民只要用手机扫描禽产品标签上的二维码,就能够全程追溯该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过程,让市民买的放心、吃得舒心。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