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白鹅集团董事长刘晓国(右)和台湾养鹅协会理事长刘顺隆(左)成功签约。
6月29日,河南大白鹅集团和台湾养鹅协会在郑州正式签约,双方决定在良种鹅繁育、孵化、屠宰、鹅绒裘皮加工、裘皮服装、禽肉深加工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签约金额达20亿元人民币。
签约仪式上,国台办、省台办、省农业厅、省畜牧局、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等多个部门相关领导前来出席见证。《参考消息》、《农民日报》、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等近百家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报道或转载,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业内产生了巨大反响。
7月3日,大白鹅集团董事长刘晓国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表示:“我们的事业刚刚拉开序幕,目前当务之急就是通过与台湾养鹅协会的合作,把河南打造成‘世界鹅都’,确保足够的鹅源供应!”
河南大白鹅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畜禽养殖和深加工产业为基础,延伸带动服装加工、酒店管理、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开发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多元化大型民营企业。
集团的生产基地位于原阳县产业集聚区,一期占地220亩,投资3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项目包括鹅苗孵化、养殖、鹅绒裘皮加工、裘皮服装等。
其中鹅绒裘皮项目采用的是世界首创“鹅绒皮制裘强纤维固绒抗脱毛”专利技术,产品具有轻、薄、暖、软、洁白、华丽等特点,御寒性能胜于狐皮和貂皮,其绒面飘逸洒脱,给人以美观、大方、纯洁、高雅、华贵的观感。
“该项目曾获埃及‘金字塔’国际金奖、‘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金奖’、‘世界第四次妇女大会最受欢迎产品金奖’等国际大奖,并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农业部重点项目推广实施。”刘晓国说:“大白鹅”鹅绒裘皮及服饰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然而,目前我省养鹅技术尚处于比较原始阶段,大多是分散养殖,品种不一,质量和产量都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在香港时装节上,有个客商一次订货8万张,由于货源不足,仅交付6000张,我们还接到过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订单,都因为货源不足无奈放弃。”
因为货源问题的制约,让一个好项目裹足不前,不能得到快速发展,让刘晓国深感遗憾。
与此同时,海峡彼岸的台湾同行们,面临的是另一种情况。
据了解,台湾鹅产业起步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实现了规模化养殖,突破了种鹅季节性休产限制,夏天也同样可产蛋出雏,品种多采用优良的白罗曼鹅,个头大品质优,以高产稳产闻名于世。
尽管如此,台湾的鹅产业,却遭遇着另一种挑战。据台湾养鹅协会理事长刘顺隆介绍,受场地等因素限制,台湾的鹅养殖业已触到“天花板”,很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受市场等因素限制,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一再受到挤压,亟待走出去找出路。
“我们的合作让双方都能够从中取长补短,实现共赢!”刘晓国说,大白鹅集团与台湾养鹅协会牵起手来,一方负责供应大量优质鹅皮,另一方主要负责深加工、谋销路,不仅解决了自身生产货源的难题,也让台湾养殖行业的场地、市场等问题迎刃而解:“一举两得,完美分工,多方受益,可谓是‘天作之合’!”
据了解,中国是世界上养鹅最多的国家,世界上70%左右的鹅都产自于中国,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来出口。河南是养鹅大省,早在2000年,河南鹅业就流行这样一句口号:鹅浑身是宝,谁有远见谁养鹅。更有业界专家曾提出,养鹅是未来养殖产业中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
尽管如此,大多数中国人不能吃到鹅肉,民间还有“富人吃鹅,穷人吃鸡”的说法,刘晓国说,这是因为中国的鹅产业链没有像鸡和鸭的产业链一样建立起来,使得这种产品不能得到有效普及。
“深层次的技术原因得不到解决,鹅产业链条不能得到细化,就很难成为一个鹅业的强国!”刘晓国得出结论:我国目前急需要一个鹅的龙头企业带动整条产业链,对鹅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化与专业化。
“这个历史任务就交给我们‘大白鹅’来完成吧!”刘晓国说,大白鹅集团是国内目前唯一的大型鹅深加工企业,科研、生产实力雄厚,再加上此次台湾养鹅协会的强势加盟,无疑是锦上添花,将让“大白鹅”变得更强,一举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鹅企”,有能力带起一整条完善的产业链,把我国建成养鹅大国和养鹅强国。
刘晓国告诉记者,根据大白鹅集团与台湾养鹅协会签订的合约,目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在郑州、新乡、信阳、濮阳四市各投资建设1个1万亩标准化养殖基地,而其所饲养的鹅由大白鹅集团全部收购并进行深加工,建成后年实现净利润8亿元人民币。
台湾养鹅协会将有600户养殖户,带着资金、技术(包括其反季节养鹅及标准化养殖技术)前来河南建立标准化养殖场,以多种合作模式带动河南养殖户共同发展。大白鹅集团负责协助其招收员工,帮助其联系合作农户,并帮助合作农户向中国建设银行申请贷款等。
刘晓国说,项目建成后,将促进河南乃至全国的养鹅产业发展,增加养鹅产业附加值,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相关地区的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从粮食种植到饲料加工,从农民到工人,从仓储到货运,从生产到贸易,从车间到市场,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一个企业,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年产值在千亿元以上!”
据了解,大白鹅集团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是:只要将鹅养6个月以上,收购价预计可从平均24元每千克涨到28元每千克,这意味着农民养殖每只5千克重的鹅可多增收20元。
大白鹅产业园区养殖场负责人陶云波告诉记者,他身边的养殖户,养1000只种鹅,年获利10万元以上:“我们把台湾的‘老师’请到家门口,可以现场接受指导,以前最多养鹅能养8个月,现在能做到一年四季均衡供应市场,养殖户的收入能增加1/3,将大大提高养殖户的效益和积极性。”
项目还将引进世界领先的禽类屠宰、分割、加工等设备,年可屠宰畜禽3000万只,生产熟食6万吨,加工羽绒制品30万套、鹅绒裘皮1500万张、鹅绒裘皮服装及饰品15万件、鹅绒制品20万套,成为全国最大的禽类深加工产业基地,同时带动10万农民就业。
“我们要让台湾养殖户在大陆挣到钱,我们要给两岸农民带来更大的福祉。”刘晓国说,为表示对台湾养鹅业的支持,该公司已在台湾收购7万只鹅,有效解决了台湾部分养殖户的销路问题。
大白鹅集团还在台湾设立了办事处,这让“大白鹅”成为大陆在台湾唯一落地的农业企业,也是我省唯一在台设立办事处的企业,这将有利于加强两岸的紧密联系,促进两岸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我们将通过各方面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把这个平台建设好、利用好,不仅要让它产生经济效益,还要让它成为连接两岸亲情的纽带,成为增进两岸关系的桥梁。”
采访结束时,刘晓国豪情满怀地对记者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扶持帮助下,在与台湾养鹅协会的精诚合作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在养育了中华民族的这片热土上,我们要把鹅这个产业做到世界最大,更多地挣到外国人的钱!”
鹅全身是宝,通过科学深加工,鹅体还有20多个部位可开发利用。鹅羽绒、鹅肥肝、鹅绒裘皮、鹅血、鹅掌、鹅头、鹅舌、鹅胃、鹅肠、鹅肝等都具有很高的市场开发价值。鹅属食草水禽,对青草粗纤维消化率可达40%~50%,俗有“青草换肥鹅”之称,所以污染少、无药残。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为食品划分了类别,鹅肉居健康肉食排行榜首位。2002年鹅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绿色食品。
鹅肉蛋白质含量比鸭肉、鸡肉、牛肉、猪肉都高,赖氨酸含量比肉仔鸡高。鹅肉味甘平,有补阴益气、暖胃开津、祛风湿防衰老之效,是中医食疗的上品。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止咳化痰、解铅毒等作用,适宜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的人们食用。补虚益气,暖胃生津。“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这句俗语形象描述了鹅肉食品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科学研究发现,对鹅血进行加工后,从血中提取血清和SOD,每只鹅可提取血清30~50毫升,可作为小鹅的疫苗;SOD是化妆品中抗衰老的药用基料,国内研制的“鹅全血片”是一种成本低的人用抗癌药;利用鹅胆提取“去氧鹅胆酸”是治疗胆结石的良药。鹅毛片粉碎后出售给羽绒服装厂作为防寒服的填充料;鹅两翅的大翎可获14支优质翎,剩余的废弃羽毛和提取后的血红蛋白可加工成“畜禽宝”代替骨粉。
(原标题:河南“大白鹅”放话——与台商联手打造“世界鹅都”)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