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0月12日起,江门市将进入“生鲜鸡”时代。根据《方案》,江门市将在蓬江区、江海区和新会区的人口密集区合理划定活禽经营限制区。届时,活禽经营限制区内全面禁止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馆服务单位等各类经营场所的活禽交易。
市民对此有何看法?档主又有怎样的心声?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多家市场发现,市民普遍对“生鲜鸡”上市存在一些疑问,其中,他们最关心“生鲜鸡”的安全、口感等问题。受此影响,经营户普遍担心生意下滑。他们希望,相关部门在保障“生鲜鸡”品质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尽可能地消除市民疑虑。
开栏语
《江门市开展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工作方案》(下简称:《方案》)已于近日获审议通过。《方案》的重点和亮点在什么地方?先行市有何做法?广大市民又关注哪些问题?
为比较全面地解析《方案》,回应市民的关注热点,客观地反映各方诉求,本报特推出“聚焦‘生鲜鸡’上市”栏目,敬请关注。
市民 最关心安全、卫生问题
7月11日上午9点,林婆婆带着孙女在白沙市场买菜,她们习惯性地来到了小巷一旁的一家鸡档,买下了一只三黄鸡。
“以后不能在市场买活鸡了?”当记者告诉她“生鲜鸡”的“新政”后,她很是不解,“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好像主要是为了预防禽流感吧!”在广州上大学的孙女解答了奶奶的疑惑后对记者说,她理解政府的做法,关键问题是,“生鲜鸡”的安全、健康、口感等究竟怎样?
记者随后来到了蓬江区的白沙市场、浮石市场,以及江海区的礼乐市场,随机采访了9位消费者,其中,中老年人有6名,他们普遍表示,要改变老习惯、适应新变化肯定需要一些时间,当然,如果“生鲜鸡”的品质较好,他们也会接受。另外的3名年轻人则表示“没所谓”。
“如果‘生鲜鸡’上市,您最关心哪一方面的问题呢?”7月10日晚,记者通过本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这一问卷调查,截至7月12日12点,共有437人参加,其中224人最关注安全、卫生,占比51%;143人最关注是否新鲜;38人最关注口感;26人最关注价格;6人最关注采购是否便利。
档主 担心市民不“感冒”
与此同时,记者走访了上述三家市场的三四名档主,他们大多表示,听说过这件事情,但暂时还没接到相关的通知。
“我还是有些担心。”在白沙市场经营鸡档的林女士告诉记者,据她了解,在广州、佛山等地,有些市民对“生鲜鸡”并不“感冒”,在他们看来,“生鲜鸡”的口感可能不及现宰鸡,估计部分江门人也存在这一想法。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