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15-09-25来源:猪易网文章编辑:岛岛[点击复制网址]
|

2015年09月25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15-09-24 2015-09-23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6 辽宁省 -0.07 -0.06
24 吉林省 -0.04 0.12
27 黑龙江 -0.13 -0.21
华北
23 北京市 -0.08 -0.69
15 天津市 0.16 -0.11
22 河北省 0.03 -0.21
21 山西省 -0.12 -0.19
6 内蒙古 0.71 0.00

华东

5 上海市 0.08 0.00
18 福建省 -0.02 0.03
4 浙江省 -0.01 -0.10
10 江苏省 0.04 -0.29
25 山东省 0.06 -0.22
12 安徽省 -0.07 -0.24
华中
11 江西省 -0.05 -0.30
9 湖北省 0.02 -0.22
20 河南省 0.02 -0.18
7 湖南省 -0.14 -0.24
华南
17 广东省 -0.01 -0.34
8 广西 -0.00 -0.26
19 海南省 -0.01 -0.50
西北
16 陕西省 -0.07 0.07
14 甘肃省 0.18 -0.57
28 新疆 -0.01 -0.60
西南
1 重庆市 -0.28 -0.33
3 四川省 -0.03 -0.07
13 云南省 -0.77 -1.15
2 贵州省 -0.11 0.00
全国
有728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0.03 -0.19



2015年09月25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15-09-24 2015-09-23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1 辽宁省 -0.15 0.16
17 吉林省 0.09 0.11
24 黑龙江 -0.05 -0.13
华北
22 北京市 -0.01 -0.40
10 天津市 0.53 0.11
18 河北省 0.02 -0.25
13 山西省 -0.05 -0.15

华东

20 福建省 0.02 0.01
5 浙江省 -0.00 -0.01
19 江苏省 0.01 -0.35
23 山东省 0.00 -0.17
7 安徽省 0.11 0.01
华中
6 江西省 -0.05 -0.21
8 湖北省 -0.07 -0.45
16 河南省 -0.01 -0.16
3 湖南省 -0.18 -0.17
华南
14 广东省 -0.03 -0.34
9 广西 -0.06 -0.22
西北
12 陕西省 0.07 -0.17
11 甘肃省 0.20 -0.19
25 新疆 -0.09 -0.74
西南
2 重庆市 0.10 -0.21
4 四川省 -0.00 -0.04
15 云南省 -0.45 -1.47
1 贵州省 0.23 0.00
全国
有489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0.03 -0.18



2015年09月25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15-09-24 2015-09-23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1 辽宁省 -0.05 0.01
18 吉林省 -0.07 -0.01
24 黑龙江 -0.10 -0.11
华北
10 天津市 0.48 -0.02
20 河北省 0.04 -0.18
12 山西省 -0.04 -0.21

华东

11 福建省 0.23 0.21
4 浙江省 -0.08 0.08
22 江苏省 0.17 -0.02
23 山东省 -0.01 -0.09
6 安徽省 -0.40 0.15
华中
8 江西省 -0.07 -0.61
9 湖北省 -0.04 -0.20
17 河南省 -0.04 -0.22
2 湖南省 -0.08 -0.20
华南
14 广东省 0.03 -0.51
7 广西 -0.03 -0.24
15 海南省 -0.02 -0.60
西北
13 陕西省 0.04 -0.08
16 甘肃省 0.36 -0.45
25 新疆 -0.19 -0.88
西南
1 重庆市 0.02 -0.15
3 四川省 0.06 0.13
19 云南省 -0.60 -1.24
5 贵州省 0.10 0.00
全国
有425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0.02 -0.19


第39周周评:猪价止跌企稳 节日提振作用不明显

  本周生猪价格为17.24元/千克,下跌2.16%;猪肉价格为27.44元/千克,下跌2.87%;仔猪价格为30.31元/千克,下跌9.47%;二元母猪价格为1665.25元/头,下跌3.67%。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9月第4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出厂均价回调至23.53元/千克,环比下跌1.01%。9月第4周商务部监测全国白条猪批发价为23.77元/千克,环比下跌0.79%。

1.png

  生猪价格:猪价下跌放缓,北方小幅回升,南方仍震荡。

  猪价止跌趋稳,吉林、辽宁下跌0.1-0.2元/斤。北京在8.4-8.6元/斤,下跌0.35元/斤。浙江在8.9-9.1元/斤,下跌0.1元/斤。新疆在8.1-8.3元/斤,下跌0.6元/斤。四川跌至8.9-9.2元/斤。河北跌至8.5-8.6元/斤。

  猪肉价格:农业部、商务部监测白条肉、白条猪价格小幅回落,节日临近,鲜销需求略有增加,但作用不显,加之猪价持续回落,肉价随之下滑。

  仔猪价格:仔猪价格小幅下跌,超出去年同期39.4%,全国48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均价已达34.41元/千克,三元仔猪价格下跌至30.31元/斤。

  猪粮比价:本周猪粮比为7.74:1,较上周上涨0.06。玉米价格为2.23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07元/公斤。本周自繁自养盈利414. 5元/头,较上周减少18.75元/头。短期内产区新玉米供应量有限,价格下跌空间不大,但是后续随着供应放量,玉米现价将面临较深的下跌空间,临储收购价或为其顶部。

  行情汇总:本周猪价下跌趋势放缓,企稳地区增多。上周因猪价持续下调,养殖户不看好后市而集中栏,市场猪源供应充足,屠宰企业收购顺畅,压价意愿仍存,随生猪持续出栏,前期压栏得以释放,生猪集中出栏已到尾声,北方猪价开始回升,南方小幅调整,但目前养殖利润仍可观,养殖户出栏积极将成常态,加之节日效应不显,需求无较明显变化,猪价止跌企稳后,短期内也难有大涨行情。

  本周并无大型疫情报告,各地仍有散发口蹄疫、腹泻,未大规模爆发。

  规模猪场如何控制养猪成本费用

  1.设立合理的成本与费用明细科目,是预定控制目标的基础

  规模化猪场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不同可分为生产成本(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

  1.1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与生产直接有关的费用

  这类费用有的直接用于养猪生产,有的则用于管理与组织养猪生产。其划分的若干成本项目大致有:生产区内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及津贴;分别按工资总额按国家规定提取的福利费、工会费、教育费;各猪群耗用饲料费;兽药费;种猪费用摊销;生产区内能直接计入各猪群的猪舍和专用机械设备设施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生产区内能直接计入各猪群的低值工具、器具和生产区人员劳保用品的摊销等低值易耗品费用;猪场耗用的全部燃料费;猪场耗用的全部水电费;零配件购置及修理费;办公费;生产用运费;差旅费等。

  1.2期间费用:指猪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养猪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属于某一时期耗用的费用

  这些费用容易确定其发生期间和归属期间,但不容易确定它们应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所以期间费用不计入养猪生产成本,不参与成本计算,而是按照一定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进行汇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规模化猪场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指猪场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期间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津贴及奖金;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全体员工的养老保险费;猪场负担的电话费;医疗保险费;除计入“生产成本”以外的办公楼、设施、设备、车辆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财务费用(指猪场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利息支出;利息收入等)、销售费用(指猪场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将生产成本和费用合理划分为若干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能够反映猪场在一个时期内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各是多少,可用于分析猪场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支出水平,比同期升降的程度和因素,从而为猪场制定增收节支及成本与费用控制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据了解,某万头猪场通过财务预算方案的控制,仅饲料费用一项开支,每年就可降低生产成本26.78万元,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2.制定成本与费用控制目标,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要对规模化猪场的成本及费用开支做到合理控制,年初就应根据本单位本年度的出栏商品猪头数和预期实现的销售收入,编制出详细的年度成本与费用开支的预算方案,该方案应该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所有可列支的明细项目,制定的依据应该是猪场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本单位近两年来有关成本和费用支出的平均数值。在本年度的工作中,应根据月度成本与费用支出报表与预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比分析,可及时发现成本费用控制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哪些指标已经达到和超过,存在的什么问题等。这样,就可在有效使用现有资金、降低行息的同时,有利于抓好内部挖潜、堵塞各种漏洞和不合理的费用支出,从而达到促进增收节支之目的。

  3.制定生产监督与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3.1各环节的原始记录,是实行计划生产的参数和依据

  这些参数应包括:哺乳成活率、保育成活率、情期受胎率、产活仔数、每年每头母猪断奶胎数、母猪淘汰率、饲料转化率、日增重、平均出栏天数等。这些参数应是近几年内正常生产的平均数字。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各环节的参数一定要齐全,否则所定的计划与实际生产情况差异较大,造成生产过程的堵塞和圈舍的浪费,不利于降低每头出栏猪所分摊的折旧费用。

  3.2生产组要定饲料、定药品、定工具、定能源消耗计划

  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的猪只对饲料、药品、工具、能源等的需要量也各有所不同。把长期以来各环节的实际使用量平均分配到各头猪的数字作为参数,然后以这些参数为依据,计算出各环节的需要量,作为监督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指标。

  3.3跟踪生产,适时检查,及时调整

  全年生产计划制定以后,整个猪场都围绕这一目标按照生产周程序开展工作,但计划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成绩,计划与实施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受胎率可随母猪的年龄、胎次、环境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动较大,原计划每周配种的头数,则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致使原定每周所产的窝数不一定能按时完成。因此,对猪场的生产计划的执行与完成情况应有严格的监督和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从中找出未完成任务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便在下周和以后的工作中予以弥补,确保年度生产计划的按时完成,进而降低养猪成本。

  3.4注意捕捉市场信息,努力做到适时出栏,以降低饲料成本

  日增重是影响养猪经济的主要经济性状之一。猪的日增重不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直线上升的。随着体重的增加,猪体对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基本维持营养需要也相应增加。因此,为了取得养猪效益的最大化,猪场的经营者应以肥育猪的料重比为参考(因为在肥育后期投入的成本,主要是饲料成本),与市场售价作比较,确定适宜的出栏体重。若肥育后期猪的料重比按3.8计算,在前段时间出栏猪卖价13元/千克、全价饲料2.79元/千克的形势下,肥育猪每增重1千克需投入的饲料成本为10.6元,与13元/千克的卖价相比,仍有2.4元/千克的盈利空间。这样,将体重95千克的肥育猪延长至100千克出栏,就能多增加收益12元,一个万头猪场就能多收益12万元。相反,在市场售价降低的情况下,上述操作就有可能不赚钱甚至出现亏本。因此,在低价位下养大猪不合算时,就要适当降低肥育猪的出栏体重,这也是降低饲养成本的有效途径。

  3.5选择使用优良种猪,降低养猪生产成本

  3.5.1使用优良种猪,确定理想的杂交组合模式是控制养猪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好的品种和杂交组合与地方猪相比,具有生长快、耗料少、瘦肉率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即使生产成本相同,所得经济效果也明显不同。

  3.5.2在种猪的管理方面,要及时淘汰生产成绩不佳的母猪,提高生产成绩。这些母猪包括:胎次在8胎以上的、经常发病(如母猪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呼吸道病综合征等)、产仔数少(10头以下/胎)、母乳不足、有肢蹄病、连续3个情期配不上种、母性差、习惯性流产等。

  3.6管好用好饲料,促进增收节支

  3.6.1根据本单位各生产猪群的存栏量,参照各类猪只的营养标准计算出全价饲粮的定额日喂量后,就可以计算出每日、每周和全年的饲料用量,在考虑到饲料的运输、贮藏、加工过程中的正常损耗量后,应制定出月度(或季度)饲料供应和贮存计划,这样就能在筹资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降低行息和饲料因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损耗。

  3.6.2把好收购关:对无质量保证、以及含水分较高的饲料,坚决不购,同时,要拒绝收购人情饲料;对于所购麸皮,为保证其质量,要与大型面粉厂建立长久的业务关系;在购买高蛋白饲料特别是鱼粉时,一定要先抽检、验质后再进货。否则,价格再低也不能进,以防上当受骗。

  3.6.3把好储运关:饲料入库前,仓库要保证通风干燥,应有防雀设施;全场要定期灭鼠除虫,以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损失。在运输过程中,对包装和装卸的设施,力求严密,以免散失饲料饲料入库时,保管员要先行入库核实,对饲料的含水量进行测定,超过规定的限度,必须晒干并等散热后,方能储存,以防霉烂变质。

  3.6.4把好饲料的配制和加工混合关:制定全价的饲料配方是促使猪只健康生长的可靠保证;同时,要严格按照所定的配方认真对原料过磅称重则又是保证饲料营养水平的关键。为此,猪场应选择那些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负全场饲料的配制和加工混合工作,不提倡把料精分给饲养员让其自行加工配制混合的方法。

  对种猪饲料的配制,应在考虑钙磷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少使用或不用棉籽、菜籽饼等饲料,以防脱毒不力带来繁殖障碍。

  3.6.5根据猪群的营养需要及气候特点制定饲粮配方

  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70%左右,是最具挖掘潜力的部分。为此,必须根据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科学地配制饲料,如专用哺乳仔猪料、断奶应激料、生长肥育猪料、哺乳母猪料等。另外,还要随季节变化调整饲料配方。一年四季的气温不同,猪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不论饲料厂推荐的配方,还是请专家设计的配方,都不可能在一年四季都适用。如冬季用高蛋白配方,会造成蛋白的浪费,夏天用高能配方会造成能量的浪费等。若能及时调整配方,使全群料重比从3.5降到3.4的话,对一个万头猪场来说,一年就可节省饲料90000千克。

  4.做好环境控制,是降低养猪成本的重要条件

  育肥猪的最适宜温度为15℃~23℃。天气寒冷时猪采食量加大,同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饲料用于生产的效率不高。猪皮下脂肪厚,体内热能散发较慢,并且汗腺退化,不能以大量排汗方式散发体内热量,对热应激比较敏感,因此,在天气炎热的条件下,猪采食量少,消化功能减弱,饲料利用率不高。因此,努力做好猪舍的环境控制,确保猪只健康、快速生长,也是降低养猪成本的必要措施。

  5.采取有力措施,降低疾(疫)病损失

  5.1要采取措施,防止外疫传入

  包括谢绝外人参观、严格进场消毒、消灭老鼠和蚊蝇、对引进种猪实行严格隔离等措施。

  5.2应在认真做好抗体检测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场科学的免疫程序,要求免疫注射率要达到100%,以增强猪只的抗病力。

  5.3要根据各类猪只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驱虫保健工作,以确保猪只体质健康。

  5.4认真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要求每转进一批猪只前,均对设备及地面进行严格的高压冲洗和常规消毒,认真执行转出→清洗→消毒→干燥→再转进制度。消毒后的干燥时间不少于7天。

  5.5应根据本场近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疾(疫)病流行特点,做好猪群的群体药物预防工作,以防止疫病发生。

  5.6确保生产区外环境卫生的清洁卫生

  圈舍周围的杂草、脏物要及时清除,以防躲藏鼠类和滋生蚊蝇;舍外的粪尿沟要定期进行消毒;职工食堂每周应用3%~4%苛性钠溶液消毒一次,场区每半个月应大消毒一次,消毒的重点区域是人、猪经常通行的道路。对病猪走、卧、排粪尿的地方,要反复进行消毒。

  5.7及时处理饲养无价值的猪

  无价值猪主要是一些病弱僵猪。南京农业大学吴增坚教授曾提出的“五不治”病猪都属无价值猪,即无法治愈的猪,治愈后经济价值不大的猪,治疗费工费时的猪,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猪,治疗费用过高的猪等。试想,在猪价低迷的情况下,正常生长的健康猪尚不能赚钱甚至出现亏损,而上述那些“五不治”猪只还有必要花费人力、物力再继续饲养和治疗下去吗?

  6.重视购销环节的管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据了解,在一些猪场大宗原料购进过程中,存在着吃回扣的现象;在商品猪销售、残次猪和种猪的淘汰处理过程中,存在着客户与过磅员相互勾结、玩弄重量游戏,从中收取好处费等现象,常常给猪场造成了潜在的经济损失,应引起猪场领导的应有重视。


2015年9月25日猪评:猪价北方略微反弹南方弱跌

  据数据监测的当地生猪报价信息统计,2015年9月25日全国各省生猪平均价格为17.22元/千克,较昨日猪价下调0.01元/公斤,跌幅为0.06%;较上周同期猪价(9月18日)下跌0.26元/公斤,跌幅为1.49%(见图1)。今日猪粮比为7.87:1,与昨日猪粮比持平;较上周同期猪粮比(9月17日)上涨0.01,涨幅为0.13%(见图2)。

 
  9月25日生猪市场行情较昨日震荡下调,全国生猪价格最高地区为重庆市,生猪平均价为18.35元/千克,最低地区为黑龙江省,生猪平均价为16.39元/千克,两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全国大部分地区生猪行情震荡调整。
 
  今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厂家收购价格与昨日相比维持稳定态势,局部地区跌涨互现。云南地区部分屠宰场结算价格下调0.1元/公斤,安徽地区屠宰场结算价格跌涨互现,幅度在0.1元/公斤,山东地区部分屠宰场结算价格下调0.1-0.2元/公斤,甘肃地区部分屠宰场结算价格下调0.2元/公斤,四川地区部分屠宰场结算价格下调0.3元/公斤,河南地区部分屠宰场结算价格上调0.2元/公斤,湖北地区部分屠宰场结算价格上调0.3元/公斤,黑龙江地区部分屠宰场结算价格上调0.1-0.4元/公斤,吉林地区部分屠宰场结算价格上调0.2-0.4元/公斤,辽宁地区部分屠宰场结算价格上调0.4元/公斤;辽宁、四川、河北、江西地区部分猪场出栏价上调0.1元/公斤,广东、湖南、福建、山东地区部分猪场出栏价下调0.2元/公斤,黑龙江地区部分猪场出栏价上调0.4元/公斤;江苏、上海地区部分屠宰场收购价格下调0.1元/公斤,福建地区部分屠宰场收购价格下调0.1-0.2元/公斤,甘肃、云南地区部分屠宰场收购价格下调0.2元/公斤,河南、辽宁地区部分屠宰场收购价格上调0.2元/公斤。从今日生猪价格走势来看,北方地区生猪价格主流态势向上调整,东北地区猪价相对调整较大;而华南、西南、华东地区猪价略有下调,华南地区猪价调整幅度相对较大。目前传言国家储备冻肉即将投入市场,从各方白条反应态势来看,屠宰企业白条出厂价格随生猪价格进行调整,今日以稳定为主;而全国各大市场白条销售大宗价格略有下调,幅度在0.2元/公斤,鲜白条与冻肉的价格依旧相当明显。望养殖户继续做好饲养管理,关注疫病发展形势防止饲料霉变,及时调整存栏结构,适时出栏。

10.2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

  据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9月22日消息,为保障2015年中秋、国庆节日市场猪肉供应,根据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单位通知,于9月24日向市场投放部分中央储备冻猪肉。

  此次投放冻猪肉数量为10.2万吨(包含冻分割猪肉、冻片猪肉),以竞价方式交易,投放交易时间为2015年9月24日下午13时-16时。

  据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截至9月24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4.15元/公斤(猪肉批发价格指数为184.08),较前日下降0.7%。新牧网猪价指数显示,全国平均生猪价格自9月7日起,至9月24日已整体下滑17天,虽有放缓条件,部分地区猪价呈现涨跌波动,但仍未改整体下跌趋势。

  业内多位分析师认为,九月底猪价将维持在8.5元/斤左右。此次照例在“双节”前进行的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对生猪市场的影响犹未可知。


猪价调整不必恐慌 10月底有望开启上涨征程

  2015年9月24日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7.64元/千克,较昨日下跌0.00元/千克,较上周同期猪价(9月17日)下跌0.34元/千克。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14省份猪价上涨,12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高价为重庆,上涨0.10元/千克于19.08元/千克;全国最低价为新疆,下跌0.06元/千克于16.48元/千克。天津上涨0.16元/千克,重庆上涨0.10元/千克,吉林上涨0.08元/千克,浙江上涨0.08元/千克,微幅上涨。贵州下跌0.14元/千克,甘肃下跌0.13元/千克,云南下跌0.11元/千克,安徽下跌0.10元/千克,跌幅放缓。黑龙江与昨日持平。
 
  猪价涨跌互现。黑龙江8.3-8.4元/斤。浙江涨至9-9.2元/斤,较昨日上涨0.04元/斤。天津在8.4-8.6元/斤。河北主流价跌至8.4-8.6元/斤。河南在8.4-8.6元/斤,山东主流价8.4-8.5元/斤。广东8.5-8.7元/斤,福建福州、漳州8.5-8.7元/斤。
 
  双节临近,但需求暂无较大幅度增加,加之市场供应充裕,屠宰企业收猪顺畅,企业压价意愿不减,猪价涨跌互现,北方稳中小幅回升,南方震荡调整。
 
  猪价涨跌互现,北方猪价小幅回升,南方多微幅调整。中秋临近,猪肉鲜销需求增加,对猪价略有提振,但作用不明显。近期猪价虽持续下跌,但养殖利润仍可观,养殖户出栏积极将成为常态,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即便猪价止跌企稳,短期内也难有大涨行情。
 
  【近期热点总结】出栏生猪体重降低,即使是南方地区也有低于100KG生猪出栏,一方面说明了养殖户恐慌性抛售,另一方面也说明养殖户手中大猪不多。而自从去年11月份开始,母猪存栏大幅降低,意味着自今年9月份开始,出栏生猪数量大幅降低,对猪价支持,但今年因疫情平稳,仔猪成活率高于往年,对价格有一定的打压,预计后期猪价涨幅有限。
 
  当前猪价在区域疫情、集中出栏等影响下出现1元/公斤回调,我们认为这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波动现象,从短期看,前期集中出栏更释放了供给压力,10月底猪价有望开启上涨征程。
 
  目前,就全国而言,猪价处于高位调整过程中,总体上的表现是稳中有降的趋势。所以,对于这几日肉价的小幅下滑的行情,养殖场也不必产生恐慌,目前的价格走势是挤出水分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对还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因为养猪场、屠宰场都不愿意把其中的水分挤出,因此需要的时间会略长一些。短时间之内肉价、猪价仍然会保持相对较高的价位,肉价、猪价下滑的速度会远远小于其上涨的速度。同时,由于去年对毛猪产能进行了压缩,毛猪供应过剩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的解决,猪价、肉价会出现恢复性上涨,而不是报复性上涨,这也是今年毛猪供应的基本面。在这种形势下,养殖场仍然需要坚持顺时出栏的原则。

丹麦猪肉何以名扬天下?

 
  丹麦是个 “养猪王国”。目前,丹麦出栏的生猪90%用于出口,每年向国际市场供应的生猪总量超过3000万头,占全球猪肉贸易额的23%,是世界第三大的猪肉出口国。那么,丹麦养猪业是如何凭借规模化和现代化手段,生产出闻名全球的安全高品质猪肉的呢?
 
  庞大的猪育种改良体系
 
  丹麦养猪,完全是高科技行业,为了保证猪的品质,丹麦养猪业非常重视种猪的培育。他们有庞大的育种体系,通过建立多个核心猪场和扩繁场,饲养保存大量的曾祖代和祖代种猪,实现丹麦种猪交叉杂交不断优化父母代种猪。
 
  丹麦种猪的培育,90%-95%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通过种群间的遗传谱系监控,一头种公猪的精液最多只能与5%的种母猪进行交配,以防近亲繁殖。
 
  同时,丹麦育种专家会定期前往种猪场,对最具期望值的种猪进行测定和遗传评估,评估的指数包括日增重、料肉比、瘦肉率、窝产仔数、体型、肉的pH值、屠宰损失率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大约半数种猪会被淘汰,留下最优秀的猪种成员。而测定和评估的有关数据全部向社会公开,让商品猪的生产者挑选到全国最优秀的种猪。
 
  这种在猪的品质改良上,把屠体品质加上的后代检定方法,丹麦从1962年一直持续到现在,至今培育出了举世闻名的瘦肉型优良品种杜洛克猪、长白猪、约克夏猪、汉普夏猪。这也是丹麦能占据全球养猪界主导地位的真正原因。
 
  安全严格监管的育种方式
 
  在丹麦,母猪产仔全部安排在封闭式无菌产房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母猪产仔一般以剖腹产方式进行,仔猪出生后,被直接放进高效空气过滤隔离器内,全程由人工饲喂无菌牛奶,中间还要接种乳酸杆菌。断奶后的仔猪则转至环境适应间,逐步适应新的环境。
 
  这种育种方式可最大限度地消除由母猪和环境传播的疾病,因此,丹麦仔猪极少患有传染性痢疾、支原体肺炎、萎缩性鼻炎、虱和疥癣等疾病。
 
  另外,丹麦在禽畜上,不论大小,一律禁用抗生素饲料,使得丹麦猪种基本隔绝了口蹄疫、典型非洲猪瘟、猪水泡病、伪狂犬病、病毒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病和旋毛虫病等疫病。
 
  打造营养健康的高品质猪肉
 
  由于采用科学的方法养猪,不断地品种改良,使得丹麦生猪的肉质、营养价值、瘦肉率基本高于其他猪国家猪种,瘦肉率高达60%,而在我国,脂肪型猪和土种猪瘦肉率一般仅为38%和45%。不可置否,丹麦猪肉会成为众多人追求的美味佳肴。
 
  润民,打造国内生态猪肉第一品牌
 
  润民,引进丹麦优良种猪,保证血缘纯正,通过生态饲料的喂养、“三零”创新养殖方式、中草药基地的种植,致力于打造生猪全产业链经营,把控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为老百姓提供健康、营养、安全、美味的生态猪肉。

猪价震荡难稳涨? 全国市场生猪需求量增加

  国内生猪市场走势:国内北方生猪市场涨跌调整,南方整体稳定,销量继续好转,猪价跌幅放缓。全国外三均价17.58元/公斤,较前一日下跌-0.03元/公斤。土杂全国均价16.77元/公斤,环比持平,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17.32元/公斤,价格较昨日涨0.1元/公斤。全国白条猪肉价格24.35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0.15元/公斤,北京白条猪肉价格较前一日下跌-0.13元/公斤。
 
  24日全国生猪均价我们可以从图表可以看出整体延续震荡走势,稳中互有涨跌,下跌地区多于上涨的地区,这在南方表现尤其明显。黑龙江地区猪价走势反复,经过周日反弹后,近几日延续下降态势,幅度在0.2元/公斤,西北地区涨跌互现,整体重心下移。因受到周边低价的拖累,广西及浙江,江苏,等高价区价格继续下滑,幅度在0.2元/公斤。近期华东地区猪价跌幅扩大,打压江西,湖北等地价格,导致江西猪价走软,幅度在0.2元/公斤。而福建地区因相对持续低迷,小幅反弹,幅度在0.2元/公斤。黑龙江为全国最低价区,均价为16.3元/公斤,浙江及广西同领全国最高价,均价为18.4元/公斤。
 
  东北猪价上涨后养殖户出栏积极性提高,屠宰厂收购较顺畅,辽宁、吉林稳中降0.1-0.6元/公斤,黑龙江鸡西周边个别厂补涨0.6-0.7元/公斤,对出栏价影响不大。目前辽宁好良杂主流出栏价在16.6-17.0元/公斤。市场猪源供应不稳定,东北涨价后外调量减少,企业收购难度减小,开始出现压价意向,预计今日或稳中微降。
 
  华北生猪价格稳中微调,北京涨跌调整0.1-0.2元/公斤,本地外三元出栏在17.0-17.2元/公斤,收购重心转至河北、河南;河北生猪外调增加,猪源趋紧,厂家结算多涨0.1-0.3元/公斤。
 
  华中主稳,江西外三出栏16.6-16.9元/公斤,看稳,猪均重200-240斤。湖南外三元17.6-17.3元/公斤,河南外三元16.8-17.0元/公斤豫北抬价现象增多,市场报价略显混乱,豫南多稳定,企业压价意向增强。
 
  华东整体稳定,临沂良种猪栏边收购价格参考17.0-17.2元/公斤,厂家有降价意向;苏皖规模场出栏价稳在17.6元/公斤。节日临近,养殖户出栏已经接近尾声,猪源供应量有所下降,企业屠宰量开始出现上涨。预计短期猪价小幅上涨,部分业者看涨节后行情
 
  华南市场稳定,市场观望心态浓厚,广西外三元16.9-17.2元/公斤,猪均重200-240斤,销量稳定但比较小,越南进口冲击。广东江门外三元17元/公斤,广东河源外三元17.4元/公斤。但整体存栏数量一般,加之企业订单数量难涨,短期猪价调整空间有限,
 
  西南四川规模场外三元出栏价在17.6-17.8元/公斤。 市场供应量相对稳定,但整体存栏数量一般,加之企业订单数量难涨,短期或稳定。
 
  今日主要产销区综合猪价17.11,小幅下跌-0.04元/公斤,产区17.03,较前一日下跌-0.02元/公斤,销区17.32较前一日下跌-0.02元/公斤。主要产销区整体供应偏多,压栏偏少,屠宰场销量继续回升,收购量偏多,猪收购均重偏大,综合预期多看跌,看跌预期较昨日明显减弱。产销分开来看:产区供应偏多,压栏偏少,屠宰场销量有较明显回升,收购量偏多,猪收购均重偏大,预期多看涨;销区供应偏多,压栏偏少,屠宰场销量小幅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收购量正常,猪收购均重偏大,预期多看跌。
 
  全国各区域生猪价格涨跌行情:东北-0.05、华东-0.09、华北-0.1,西北+0.24、西南+0.07、华南+0.03、华中-0.03 。省份表现(元/公斤)如下: 北京-0.23、天津-0.02、上海-0.5、江苏-0.1、广东0.05、福建-0.05、海南+0.03、湖北-0.02、湖南-0.13、河北+0.01、河南-0.02、四川-0.05、云南、贵州-0.33、陕西0.15、黑龙江-0.04、吉林-0.02、辽宁-0.08。
 
  东北地区玉米现货价格部分调整 ,华北黄淮玉米市场现货价格局部下跌 ,北方港口玉米价格整体下跌 ,南方港口玉米价格整体稳定 ,南方销区玉米价格整体稳定 。国内油厂豆粕报价多数稳定,部分偏弱回落。
 
  生猪养殖股行业产能正在低位调整阶段,短期生猪和猪肉小幅回落,行业基本面依然良好,大华农、牧原股份、雏鹰农牧、大康牧业、天邦股份等生猪养殖股仍然值得期待。
 
  尽管经济低迷,导致今年的双节需求可能不如往年,从市场普遍反映的情况来看,因需求未出现明显提升,屠宰厂补货并未启动,压价依旧,而因养殖利润相对较好及对后市悲观,部分养殖户出刊积极性较高,供应相对充足,打压猪价,导致猪价稳中趋弱,整体价格重心缓慢下移。
 
  但随着节日日益临近,预计节日补库将在最近进行,出现短暂的节日行情的概率较大。且散户集中出栏接近尾声阶段,东北生猪出栏体重偏低,对猪价支持,预计猪价将逐渐趋稳。后期随着需求逐渐好转,成本逐步抬升,猪价在年底前有望出现阶段性高点,可能和8月上旬的高点大体相同。
 

中秋猪价已成定局 涨跌都不足激起“千层浪”

 
  全国生猪均价整体延续震荡调整态势,稳中互有涨跌,南北方走势差异较大,北方地区价格窄幅波动,小幅涨跌态势,幅度在0.05-0.1元/公斤。南方多数地区价格走低,尤其是华东地区跌幅明显,带动周边地区价格走低。目前北方猪价处盘整阶段,养殖户出栏有所放缓,屠宰厂收购积极性也不高,双节提振效果不大,供需大体平衡,猪价相对平稳。南方因北方猪价传导滞后,且部分地区担忧节日期间政府可能放出部分储备肉,打压行情,猪价普跌,目前除广西,浙江,还在9元/斤以上外,其余的地方均落至8.5-9元/斤之间。终端需求依旧疲软,节日提振有限,供应季节性增加,猪价稳中偏弱。但四月份后仔猪价格涨速加快,意味着后期生猪出栏成本上升,对猪价支持,预计一段时期内,生猪价格平稳的概率较大,短期阶段性底部出现,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维持底部震荡行情,等待需求好转,供需失衡后,猪价再续涨势。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天津市、河北省、江苏省、陕西省、新疆、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小幅上涨,其余各省市微幅下跌;涨幅维持在0.01-0.15元/公斤,跌幅集中为0.01-0.39元/公斤。
 
  黑龙江8.3-8.4元/斤。浙江跌至8.9-9.1元/斤,较昨日下跌0.03元/斤。天津在8.3-8.5元/斤。河北主流价跌至8.3-8.5元/斤。河南在8.4-8.6元/斤,山东主流价8.4-8.5元/斤。广东8.6-8.8元/斤,福建福州、漳州8.4-8.6元/斤。
 
  全国外三元猪粮比昨日8.09:1,今日8.02:1,与昨日相比微幅下调。今日饲料原料价(元/吨)
 
  [玉米]:全国均价2190.58北京2133.33上海2350天津2026.67重庆2200广东2473.64福建2481.75浙江2395江苏2140.43山东2020.8辽宁2181.6江西2439.93四川2258.83陕西2010湖北2181.84河南1949.52河北2078.93山西2008.65内蒙2160吉林2147.43黑龙江2106.5安徽2232.54湖南2444.64广西2423.18云南2380甘肃2067.14新疆1662.67(以上价格均以换算成水分含量为15%以下的标准玉米)
 
  [豆粕]:全国均价2864.56北京2820上海2730天津2720重庆2687.5广东2751.33福建2806.93浙江2826.67江苏2768.69山东2818.63辽宁2796.92江西2811.57四川3005.71陕西2912湖北2867.25河南2867.88河北2845.88山西2867.54吉林2980黑龙江3109.23安徽2874.54湖南2842.86广西2742.8云南2920甘肃3005.83新疆3234.17(以上价格均为蛋白含量为43%的豆粕)
 
  如何看后期猪价走势?--上涨趋势和上涨逻辑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我们预计11月份生猪价格会结束调整重新开始上涨,年底猪价有望达到18-20元/公斤,并在冬至前后不排除突破20元/公斤的可能。而从大周期看,这波生猪价格调整并不会影响生猪价格上涨的大趋势,且这一趋势在明年8月份不会改变。总体上,我们认为,本轮生猪价格上涨的核心逻辑--需求相对企稳背景下的生猪供给趋势性短缺,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目前,就全国而言,猪价处于高位调整过程中,总体上的表现是稳中有降的趋势。所以,对于这几日肉价的小幅下滑的行情,养殖场也不必产生恐慌。目前的价格走势是挤出水分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对还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因为养猪场、屠宰场都不愿意把其中的水分挤出,因此需要的时间会略长一些。从供需两个层面看,大幅上涨、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均不大,17-19元/公斤的价位将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生猪养殖、饲料、动保、疫苗企业都会受益,但唯独屠宰企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猪源越来越紧缺导致收猪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
 
  9月本该是丰收的季节,然而对于养猪人来说并未如此,现在的猪价不太按常理出牌,让养猪人始料未及、心力交瘁。从昨天到今天,好不容易反弹的猪价,又剧情反转,从东北地区开始再次出现下调。据猪易通锐奇数据对今日各地价格行情的调查来看,今日全国各地生猪平均价格为17.24元/千克,较昨日下跌0.06元/公斤,下跌的区域依然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幅度较大,今日下跌幅度达到0.2-0.6元/公斤,继续大幅起落,行情很不稳定,不少猪场成交价格再次向16元/公斤看齐,从东北地区生猪成交体重来看,均重明显偏小,部分地区出现养殖户抢卖抛售现象。华东地区降幅稍小,在0.2元/公斤左右。南方地区区域性变化较小,以稳为主。
 

多地猪价止跌或维稳 年底或有望阶段性高点

 
  1、生猪价格行情分析
 
  今日全国生猪均价涨跌互现,涨跌幅度较大,回调地区有所增多,整体猪价有止跌或维稳态势。今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7.55元/公斤,较昨日上涨 0.08元/公斤,同比上周下跌0.21元/公斤,辽宁省、山西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微幅下跌,其余各省市小幅上涨;涨幅维持在0.01-0.36元/公斤,跌幅集中为0.01-0.60元/公斤。
 
  天津市、黑龙江、河北省上涨前三。
 
  甘肃省、云南省、贵州省下跌排前。
 
  2、饲料价格行情分析
 
  今日全国玉米均价为2178元/吨,较昨日下跌6元/吨,同比上周下跌44元/吨,猪粮比为8.06:1;今日全国豆粕均2878元/吨,较昨日下跌14元/吨,同比上周下跌6元/吨。
 
  备受关注的临储政策如今终于尘埃落定,2000元/吨价格符合多数市场预期,但与往年不同的四省同价以及敞开式收购等细节调整仍使市场对政策用意解读难度较大。就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国内价格整体仍然延续下滑趋势,华北地区价格更是深跌不止,已经明显低于往年华北新粮上市后价格低点。但是,东北临储收购价格已经明确,随着后期临储收购启动,市场价格向临储成本定价靠拢将成为必然。玉米刚性需求仍然存在,且进口受限玉米替代品或有所减少,后期价格走势不宜过度悲观;新季美豆正处于收割初期,巨大的丰产前景令市场仍处于弱势格局。国内粕类现货市场延续振荡走势,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充足且生猪存栏量偏低制约养殖业需求等因素仍限制粕类市场走高,但进口商放缓进口节奏及成本的支撑效应令粕类价格抗跌。预计今日国内粕类期货延续振荡走势。
 
  3、后市分析
 
  今日猪价上涨地区增多,但仍弱势。尽管经济低迷,导致今年的双节需求可能不如往年,从市场普遍反映的情况来看,因需求未出现明显提升,屠宰厂补货并未启动,压价依旧,而因养殖利润相对较好及对后市悲观,部分养殖户出刊积极性较高,供应相对充足,打压猪价,导致猪价稳中趋弱,整体价格重心缓慢下移。但随着节日日益临近,预计节日补库将在最近进行,出现短暂的节日行情的概率较大。且散户集中出栏接近尾声阶段,东北生猪出栏体重偏低,对猪价支持,预计猪价将逐渐趋稳。后期随着需求逐渐好转,成本逐步抬升,猪价在年底前有望出现阶段性高点,可能和8月上旬的高点大体相同。疫病高发期,养殖户要注意猪群健康,目前不管如何震荡,仍在盈利期,因而养殖户仍要理性调整生猪存栏结构,理性对待猪价的涨跌,有猪才是王道。
 

双节将临 且看猪肉价格走势如何

 
  养猪盈利
 
  全国猪料比价为5.80:1,同比涨35.45%,猪粮比价7.68:1,同比涨42.57%。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盈利至419元/头。
 
  饲料成本
 
  全国玉米、小麦麸、配合料价分别为2.25元/公斤、1.90元/公斤、2.98元/公斤左右。养殖户拿到豆粕零售价3.31元/公斤,玉米价格同比跌16.97%,配合料价格同比降12.61%
 
  23日全国生猪均价16.73元/公斤,价格较昨日降0.1元/公斤,今日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17.27元/公斤,价格较昨日涨0.11元/公斤。
 
  23日全国生猪均价整体延续震荡态势,稳中互有涨跌,多数地区价格仍呈跌势,山西,甘肃,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上海均下跌,幅度在0.2-0.4元/公斤,少数地区价格因跌势过大出现回补现象,黑龙江,辽宁,江西,河北小幅反弹,幅度在0.2-0.4元/公斤,其他地区弱势稳定。全国最高价区为浙江和广西,均价为18.6元/公斤,全国最低价为内蒙古,均价为16.4元/公斤,东北成为全国价格低洼地。
 
  北方地区降价潮再次蔓延到南方地区,今日南方地区降价的地区增多,而东北地区因价格达到养殖户心理底线,抵触心理增强,收购出现困难,导致猪价上涨。 
 
  今年临储玉米收购价格较去年下降0.13元/斤,且对质量要求严格,坚持好粮好价的原则,是执行收储政策来的历年首次价格下调。饲料原料及饲料价格走低,尽管近期猪价调整幅度加大,但养殖利润依然处高位,截止到目前,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自繁自养育肥猪均盈利每头在416元。
 
  养殖利润高位及可观,导致养殖户对价格接受度较高,出栏积极性较高,猪源供应充足,这也是屠宰厂压价得以开展的根本原因。但经过近期抛售,各地猪源大大减少,部分地区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对后市猪价支持。在养殖户及屠宰厂博弈中,猪价仍延续震荡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操作,风险自担。
 
  屠宰日评
 
  东北:今日价格为昨日结算价格,今日价格涨跌互现,明日将会表现出来。部分企业有降价意向,但整体采购一般,因此价格不会有较大幅度回落。
 
  华北:稳中伴涨跌互现。受东北影响,反映较快的企业已经做出降价动作,反映慢的企业仍在涨价。
 
  华东:整体持稳。目前各地价格变化较乱,屠宰企业多持观望心态,养殖户无压栏现象,供应较为稳定。
 
  华中:稳中伴小涨。河南北部受北京影响,价格略有上涨。两湖受放储消息影响,企业多持观望心态。
 
  西南:整体持稳。市场猪源供应稳定,外省猪价格保持平稳,企业暂无调价动向。
 
  观点
 
  受放储消息的影响,大家对猪价持看跌心态,但面临双节,屠宰企业目前尚无法确定,节前客户订单量如何,多持观望。预计短期价格小幅波动,但小幅回落为主基调。
 

9月,猪价难逃被跌命运!

 
  前面几个月的时期,猪价行情非常好,许多分析师预测,猪价将会持续上涨,所有的养殖户也希望如此,但事实是9月份猪价还是难逃被跌命运。
 
  随着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态势来到尾声阶段,猪价出现止跌反弹的概率比较大。但是养殖户千万不要从心里盘算着这将近一个月的跌势能够换来一个大涨的行情。大方面从宏观经济,小方面到供求关系,无一不在昭示着猪价涨势空间有限、但上涨时间有望延长的走势。
 
  目前各地区已经出现了微涨和企稳的行情走势,不过现在属于超跌回补,跌多的回升幅度大点,跌小的回涨少点。但是如果从九块五跌下去的话,从后市供应的幅度来看很难回到九块五原来的点。建议养殖户在吃了卖跌不卖涨的苦之后,不要在盲目的喊涨,抱着不现实的预期。理性看待猪价的涨跌态势,合理出栏理性压栏。
 
  河南地区这一月的价格变化趋势基本代表了全国这一月的生猪平均价格变化过程,同13、14年一样,九月的猪价依然没能逃离下跌的命运,持续了半月之久。9月上旬,河南地区生猪价格以盘整为主,价格较稳,但是下旬以来,生猪价格逐步下跌,但是下跌幅度逐步变小。
 
  河南生猪平均价格终于趋稳,并且伴随微微上扬。从河南地区部分屠宰企业了解到,由于双节临近,屠宰企业多为促销活动和双节备货,公司屠宰量有所增加,加上河南大部分地区猪场标准体重生猪价格已跌破17元/公斤,预计短期内河南地区生猪价格以窄幅震荡调整为主,受东北地区猪价影响比较大。
 
  北方地区降价潮再次蔓延到南方地区,今日南方地区降价的地区增多,而东北地区因价格达到养殖户心理底线,抵触心理增强,收购出现困难,导致猪价上涨。
 
  据了解今年临储玉米收购价格较去年下降0.13元/斤,且对质量要求严格,坚持好粮好价的原则,是执行收储政策来的历年首次价格下调。饲料原料及饲料价格走低,尽管近期猪价调整幅度加大,但养殖利润依然处高位,截止到目前,根据我网监测数据显示,自繁自养育肥猪均盈利。
 
  养殖利润高位及可观,导致养殖户对价格接受度较高,出栏积极性较高,猪源供应充足,这也是屠宰厂压价得以开展的根本原因。但经过近期抛售,各地猪源大大减少,部分地区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对后市猪价支持。在养殖户及屠宰厂博弈中,猪价仍延续震荡之路。
 

关于河南山西四家生猪企业 创新生态环保养殖方式的调研报告

 
  今年7月下旬,中国畜牧业协会殷成文等一行4人赴河南和山西2省,就当前生猪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环保难题以及今后行业发展问题,与4家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座谈调研。这4家生猪养殖企业包括,河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集团)、河南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生态猪养殖基地(以下简称雏鹰集团三门峡基地)、山西晋城市鸿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生公司)以及山西临猗县丰淋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淋公司)。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这4家生猪养殖企业,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坚持环保与效益有机结合,积极创新养殖模式和生产方式,基本达到了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标,有效探索出一些可供借鉴和复制的做法与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牧原集团:通过大型养殖场环保解决方案,实行细节把控、种养结合,实现了最佳环保目标
 
  牧原集团始建于1992年,历经23年的发展,现拥有13个全资子公司和1个参股公司,率先在国内建立了集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为一体的完整封闭式生猪产业链。截至今年7月14日,牧原股份(002714)市值达到251.97亿元。目前集团已建成投产单场出栏达到40万头的大型猪场,年出栏生猪250余万头,是一家集约化养猪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我国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的较大生猪养殖和育种企业。
 
  针对养殖密度大、环保压力巨大情况,牧原集团形成了一套合理的、并通过了环保部认可和认证的“种植—养殖—沼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被河南省发改委授予“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公司通过源头节水、粪尿处理、资源利用、内部监管四个方面,对粪尿合理转化利用、种养有机结合,达到了养殖生态、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行业非常好的一种养殖模式。首先在源头节水方面,公司把养殖的每一个需要用水的环节都考虑到,并且进行量化,比如,通过饮水碗,减少喝水的浪费;通过全漏粪地板,免去水冲环节;夏季实行电脑控制喷雾降温;全进全出、高压冲洗调大水压;用冲洗漏下的水进行刮粪板下方冲洗等细节和精确控制,从源头合理减少水量的使用,最终测算每头猪全程产出的污水量774L。在粪尿处理和资源利用方面,公司通过将粪尿干湿分离,干物质制作有机肥,液体进行沼气发酵,沼液进行农田浇灌。公司通过测量土地肥力,结合当地气候和农作物营养需求,将管道直接铺设到农田、按农作物所需进行合理浇灌,真正做到了种养结合,粪水合理还田利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公司在内部监管方面对土壤营养是否富集、是否有重金属残留,地表水是否形成径流,地下水是否形成隐患,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否提高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监管和测定,在各方面都有详细的数据,值得全行业认真学习和借鉴。
 
  二、雏鹰集团三门峡基地:通过轮牧放养资源循环利用环保解决方案,促进了环保与高档猪肉的有机结合
 
  雏鹰集团于1988年成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员工人数逾3000人、拥有10多家子公司的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畜禽养殖为基础,辐射原料生产、饲料加工、良种繁育、畜禽饲养、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熟食制作、连锁专卖以及生物有机废弃物环保综合利用、绿色蔬菜种植等相关产业的循环经济体系和全程质量管控链条。截至今年8月5日,雏鹰农牧(002477)达到市值205亿元。在养殖环节,集团不断探索生态养殖循环利用新模式,在三门峡投资40多亿建设全国最大型标准化生态猪养殖基地,在西藏林芝地区也投建了藏香猪生态养殖基地,从而形成了高端藏香猪——生态猪(雏牧香)——普通商品猪的产品体系,并把“六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落实到整个生产环节。
 
  雏鹰集团三门峡基地在渑池县、卢氏县、陕县的9个乡70个行政村占用荒山、荒坡40多万亩建立生态猪场,根据地势40-80亩为一个标准小区。小区规划为2栋猪舍加1个工人房,一家人饲养,每批饲养育肥猪200头,舍内每头猪占地2平米,舍外划定运动场每头100平米,标准小区的2/3面积种植苜蓿、蛋白桑等植物,用来补充青绿饲料,计划达产后每年出栏雏鹰黑猪100万头。雏鹰黑猪的饲养方式不同于常规圈养,而是采用舍内饲养和轮牧放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前4个月舍内饲养,之后采用轮牧放养饲喂直到10个月以上出栏。将育肥猪群固定在200头规模,全进全出,并相应配套种植区、运动场。当整批出栏,全部场地消毒后把运动场翻耕种植,再次循环养殖。这种轮牧放养方式虽然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的投入,但是有效解决了环保问题,提高了猪肉的品质和土壤的肥力。
 
  三、鸿生公司:通过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环保解决方案,实现了环保和效益的双赢
 
  鸿生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是一家以种猪繁育、生态养殖、绿色种植、沼气利用为一体的农牧企业。项目总投资1.3亿元,现已投入资金近1亿元。一期工程于2013年9月底全面完成,2013年10月1日公司一次性引进新美系(华特希尔、华多)曾祖代种猪660头,采取“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安全措施,投入试运营。目前公司存栏基础母猪1500余头。
 
  鸿生公司良种繁育、生猪养殖采取国内先进生产工艺,实行信息化管理、科学化繁育、智能化饲喂、自动化温控。自建成以来,公司没有盲目地按照目前流行的全漏粪地板、全封闭式饲养模式,而是结合当地山区丘陵地势、土地干旱贫瘠、夏天凉爽等特点,直接采用干清粪方式将粪便直接售卖给种植户,其他粪尿进行沼气发酵,沼液进行周围农田浇灌。粪便和沼渣的销售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并且供不应求。所有尿水直接根据地势起伏流入沼气池,大大减少了投资成本,企业快速盈利得到了保证。
 
  四、丰淋公司:通过种养结合资源利用环保解决方案,利用当地果树种植和灌溉系统优势,达到种养结合最佳目的
 
  丰淋公司创立于1996年,是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是山西临猗县最大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生猪养殖企业。公司现存栏基础母猪1千余头,合作农户200多家,年出栏生猪10余万头,年产值2亿元。公司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丰淋模式”,使公司快速成为大型生猪养殖企业。
 
  丰淋公司所处位置是我国有名的苹果种植大县。由于有机肥的使用对苹果的品质、产量的提高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该县有机肥使用量巨大。公司通过土地肥力和猪粪成分的测定,按最小计量使用有机肥每亩农田可消纳10头猪粪尿,因此公司所建设的5000-10000头养殖场周围均配备了2000-4000亩的农田,为猪场粪尿的还田利用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公司首先将粪尿用刮粪板的方式直接送到储粪池,储粪池投放有机肥发酵剂使粪水快速发酵,经过20天左右发酵熟化、杀灭病原体,并调整粪尿的粘稠度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农民农田中。公司对于粪尿的使用引入了第三方承包人,统一将发酵好的有机肥无偿送给承包人,公司出资购买输送有机肥所需的管道,承包人负责将管道埋到养殖场周边农田。农民向承包人购买有机肥,并进行浇灌。农民每年施肥1-2次,每亩地需要花费50-100元左右。这种方法既为养殖场粪尿的资源化利用找到了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又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为农民增加了效益,土地也得到了改良,是企业因地制宜、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好方法。
 
  五、综合结论
 
  从调研情况看,这4家生猪养殖企业走的都是种养结合粪尿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环保方式,都实现了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其中:
 
  牧原集团由于企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密度不断增大,使得粪尿产生量巨大。公司根据当地种植面积大、干旱少雨的特点,通过科学的建设规划和合理的粪尿处理,通过源头节水方面、粪尿处理、资源利用和内部监管四个方面,很好地把控细节,种养结合达到了最佳环保方案。
 
  雏鹰集团三门峡基地通过对优质地方品种的品种改良,结合猪的生活习性,又克服了生长缓慢的弊端,优化饲养模式,把控原料生产、饲料加工、良种繁育,将舍内饲养和轮牧放养相结合,使得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了环保与高档猪肉生产的有机结合。
 
  鸿生公司结合当地山区丘陵地势、土地干旱贫瘠等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直接采用干清粪方式,将粪便直接售卖给种植户,由种植户自行田间堆肥。配套沼气发酵装置,产生的沼气自用,沼渣、液均进行周围农田浇灌,企业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快最好的收益,实现了环保和效益的双赢。
 
  丰淋公司首先测算出猪粪尿的营养成分和苹果种植所需的营养比例,确定养殖规模,合理布局,将熟化好的粪尿利用当地灌溉系统优势,直接将粪尿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灌溉的苹果园,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提高了苹果的质量和数量,达到种养结合和资源循环利用。
 
  再结合国外情况看,这4家生猪养殖企业的粪尿处理模式与世界上畜牧业发达国家也基本相同。比如,美国经过多年的畜牧业发展,目前既有30%的大型、超大型养猪场,也有70%的家庭养猪农场。他们全部都是坚持种养结合、粪尿还田,以水泡粪的方式将所有粪尿储存在储粪池。当需要灌溉时,政府部门测定土壤和粪尿的营养成分,然后给予相应的配比处方,使得粪尿的营养符合土壤所需,然后通过深耕或其它方式将粪尿直接输送到地表以下30公分处,大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使得猪粪尿可持续性的合理循环利用。而环保部门只负责监测土壤和地下水是否被污染,不会干涉养殖场的具体处理措施。
 
  目前,我国将畜禽粪尿当成粪污处理,并且使用工业污水处理标准,要求养殖场建立相应处理设备,最终达标排放。同时,地方环保部门与畜牧部门针对环保条款的理解标准也不一致,各地环保部门要求也不相同,对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比如,以水泡粪工艺不批建,要求一个猪场必须建立一个污水处理厂。这对于养殖企业来说环保投入太大、负担太重,运营成本也很高。据了解,一个能繁母猪规模在8500头拥有8个猪场的企业,环保固定设施设备总投入在2400万以上,平均每个猪场上环保设施投入在300万以上,污水处理成本在3-5元/吨以上,这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
 
  总之,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推行切实可行的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和发展方式,把猪粪尿当作宝贵资源利用,而不是当作废物处理排放,以达到养种结合,促进行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关于广东省部分地区实施污染防治条例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是我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后行业反应最为突出,实行最为严厉的省份,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行后行业和相关监管部门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和问题,为此2015年8月4日—6日中国畜牧业协会与民盟广东省委、行业专家及媒体一行14人赴广东江门市、阳江市、佛山市就当地农业、环保、国土等部门和养殖企业就在畜禽污染防治管理上所积累的经验和问题等进行调研。相关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阳江市是粤西重镇,2014年阳江市生猪存栏量162.21万头,家禽出栏2081.56万只,牛存栏1.71万头,羊出栏1.97万头。全市规模化养殖猪场数量1689家,年出栏500头以上占总出栏44.5%。
 
  2、江门市2014年全市生猪饲养量512.8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场1157个,养殖专业户7335个,散户19402个。
 
  3、佛山市生猪年出栏约155.77万头,其中规模化养殖场年出栏54.5万头,专业户年出栏90万头,
 
  二、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经验
 
  1、养殖行业大部分的污染来自于养猪行业
 
  从环保部门的监督和养殖污染投诉中看到,养殖行业的污染大部分来自于养猪行业。而由于各个地方养猪行业的发展不同,造成污染的主体也有所不同,阳江市主要是“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中的合作农户,由于大企业的带动使农户降低了养殖风险,在注重增加养殖量的时候,却忽略了环保问题。江门市由于基础设施差,江门辖区内的养殖企业环保处理能力比较薄弱,大部分养殖场将沼气池作为养殖废弃物处理的主要设施,后续处理设施较为欠缺。佛山市以生猪出栏3000头以下养殖场为主,规模较小,养殖场主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环保意识薄弱。
 
  2、农业、环保部门一同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经过认真研究合理规划出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所有区域由当地(市、区)级人民政府监督执行。目前,阳江市已关闭禁养区养殖场53家,治理达标养殖场51家。佛山市2014年底,需要环境治理养殖场365家,截至今年6月,共完成258家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或关闭、搬迁,占规模化养殖场的71%,其中获国家减排认可的养殖场119家。
 
  3、严格执行养殖场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制度。对申请新建养殖场以及申请政府扶持项目的企业严格把关,将环保审批文件作为前置条件,没有环保审批的一律不予批准。
 
  4、大部分养殖场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2014年阳江全市有3638家养殖场(户)达到常年存栏100头的规模,按照规定都应该领取《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但是实际核发养殖场仅229家,占到总数的6.3%。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畜禽养殖布局不合理。畜禽养殖业发展和污染治理缺乏全局性规划和布局,规模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发展尚未完全纳入统一的审批管理。
 
  2、养殖企业重饲养轻治理。一些养殖企业虽注重采用新技术,提高畜禽生产能力,但重饲养轻治理,不愿使用环保技术或购买环保设备,这些都加大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难度。
 
  3、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这是目前给江门市带来环保压力的重要因素。养殖业承担着解决人民生活所需畜禽产品的社会责任,本身经济效益低,也很不稳定,特别是近两年,养猪业普遍亏损,养殖场缺乏资金建设和运行粪污处理设施。要建造符合环保要求的处理设施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这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压力;反而环保不达标,所接受的处罚比投资建设环保设施的资金要少,更有些地区只采取不颁发环保审批证而不给予处罚。监管力度完全不够,给当今的畜禽养殖环保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4、病死畜的污染亟待解决。佛山市一年平均猪死亡量在4-5万头,当地采取最多的处理方式就是掩埋,大量病死畜进行掩埋必然给土地造成污染,更有一些不法企业将病死畜直接乱扔不采取任何处理。
 
  三、意见和建议
 
  1、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适用标准。为了与《广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和畜禽养殖备案办法(试行)》(粤府办【2007】107号)规定与养殖备案的养殖场标准相统一,实现环保监管与养殖备案监管的无缝对接,建议规模化养猪场规模为生猪存栏100头以上,肉禽存栏1000只以上,蛋禽存栏500只以上;奶牛存栏20头以上;肉牛存栏10头以上,肉羊存栏50只以上;肉兔存栏100只以上。
 
  2、合理利用养殖废弃物。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具有资源属性,可以用来制造有机肥、沼气、发电等,防治养殖污染应以疏导为主,避免采取生硬的关停措施。
 
  3、设立养殖业污染减排专项资金,切实解决养殖业污染治理经费。对因畜牧业规划调整划定为禁养区或因密集养殖区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确需关闭或搬迁的养殖场所,致使畜禽养殖者遭受经济损失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补偿。设立养殖业污染减排专项资金,对养殖业污染减排给予奖励、补贴,对关闭、搬迁的养殖场给予补偿。
 
  4、通过奖励补贴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养殖场废弃物以有机物为主,通过有效处理后能够资源化利用。建议养殖场污染物治理采用种养结合的模式,猪粪经发酵后制成堆肥供农业利用。
 
  对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生产,给予扶持,在用地上按照农业用地给予优先解决,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并按处理量给予补贴。
 
  对有机肥使用给予补贴,鼓励种植业使用有机肥,一方面促进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生产,另一方面减少化肥在种植业的使用,一举两得。
 
  5、政府合理规划建立专业病死畜处理厂或者补贴第三方进行处理。通过病死畜的集中处理,对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服务行业、服务人类。
 
  四、总结
 
  通过走访广东三个地区,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到了粪尿的再利用问题。“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畜禽粪肥是农业生产宝贵的肥料资源,为农作物提供丰富的有机养分,这是全社会急需科普的一个概念。畜禽养殖业是为社会服务的,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但是,由于制度层面缺乏必要规范和扶持引导,导致大量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没有得到科学处理和合理利用。随意排放,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当社会影响被放大的同时,行业发展也遭受到极大的影响。《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采取“疏堵结合”立法思路,通过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旨在从根本上破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难题。但是因中国地理纬度跨度过大,南北方自然条件差异明显,这种客观现实要求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具体如何开展资源化利用,需要因地制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来解决。根据此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中国国畜牧业协会建议如下:
 
  1、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划分对畜禽养殖业的规划发展很有必要,但是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鉴于环保压力,加上养殖企业属于免税企业,在划定方案时,很容易把养殖企业排除在外,就变成了禁养区、限养区,没有适养区,养殖企业面临拆迁却无处安放,建议各地在划分区域时,除环保、农业部门参与外,应该吸收社会力量,请相关领域专家等共同参与,征集社会意见。
 
  2、污染的执法水平和治理力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各地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交流,借鉴成功经验。
 
  就本次调研的三个地区阳江、江门、佛山对比,佛山的经济发达,环保部门治理工业污染经验多,认为农业污染没那么高的难度,养殖场的治理模式以农业利用为终端,发展水产养殖、农作物种植利用为主。而阳江、江门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薄弱,环保部门觉得执法、治理难度大。
 
  3、养殖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鼓励措施进行引导。
 
  养殖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环保方面也有了非常大的改进和提升。通过此次调研,相关管理部门和养殖行业普遍共识是养殖场粪便合理利用,种养结合。无论是干清粪,还是水泡粪只要能达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就是值得推广和使用的方法。但在有机肥的使用上,无论养殖企业、还是第三方有机肥厂,都存在运营困难、亏损严重、有机肥市场营销难度大等问题。如果政府出台鼓励措施,例如有机肥生产补贴,与化肥享受同等甚至更好的运输优惠(参考城市污泥处理的相关激励措施)、将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设备列入国家农机补贴范围,这将减轻养殖企业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压力,提高养殖企业处理粪便的积极性。
 
  4、合理规划和适当补贴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厂
 
  阳江、江门、佛山三地区都没有无害化处理中心,采取以掩埋为主的处理方式风险很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政府应拿出一些资金或鼓励措施,鼓励第三方积极介入病死畜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保证处理厂的适当盈利和长期经营。
 
  5、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离不开养殖场装备的升级,不管是生物安全角度还是环保治理,畜牧工程作用都很重要,需要引起重视。
 
  目前,畜牧工程领域专家缺乏、科研院校没有设立此专业、设备市场竞争混乱、标准欠缺,这将影响整个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制约畜牧业发展,政府应尽早将畜牧业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补贴,在相关行业标准制定、产品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
 

近期生猪价格为哪般? 11月猪价将重涨

 
  从产业的角度看,这波生猪价格调整在预期之内。(1)生猪价格前期上涨幅度和速度均较大,价格出现阶段性调整较为正常。生猪价格从3月下旬启动至8月中旬,价格持续上涨时间跨度接近5个月,而历史看,生猪价格持续上涨超过4个月的较为少见,中间出现回调较为正常。(2)生猪价格调整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往年中秋前后生猪价格上涨的概率不大;(3)从3、4月份青松农牧统计的仔猪的销售量上升来看,对应9、10月份的生猪出栏会出现环比增长。
 
  生猪价格预期企稳的价格和时点?综合产业专家的沟通情况,我们预计生猪价格的这波回撤见底预计会在16.5元/公斤~17元/公斤左右(现价17.73元/公斤),而这一时点在10月份左右会出现。
 
  如何看后期猪价走势?--上涨趋势和上涨逻辑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我们预计11月份生猪价格会结束调整重新开始上涨,年底猪价有望达到18-20元/公斤,并在冬至前后不排除突破20元/公斤的可能。而从大周期看,这波生猪价格调整并不会影响生猪价格上涨的大趋势,且这一趋势在明年8月份不会改变。总体上,我们认为,本轮生猪价格上涨的核心逻辑--需求相对企稳背景下的生猪供给趋势性短缺,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目前,就全国而言,猪价处于高位调整过程中,总体上的表现是稳中有降的趋势。所以,对于这几日肉价的小幅下滑的行情,养殖场也不必产生恐慌。目前的价格走势是挤出水分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对还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因为养猪场、屠宰场都不愿意把其中的水分挤出,因此需要的时间会略长一些。从供需两个层面看,大幅上涨、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均不大,17-19元/公斤的价位将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生猪养殖、饲料、动保、疫苗企业都会受益,但唯独屠宰企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猪源越来越紧缺导致收猪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
 
  2014年4月收购一头110公斤的猪只需要1100元,现在需要1980元,同时屠宰量的下降导致开工率越来越低。唯有提高猪肉价格转移成本一条路,但受制于经济形势低迷、终端需求疲软影响,猪肉价涨销量就将下降。因此,在此期间,屠宰企业回调猪价的动力意愿将长期存在,但只要生猪出栏量由下降到增加的拐点没有出现,在与养猪人的博弈中都难以长期奏效。期间下跌不是常态也不会长期持续,平稳震荡、小幅上涨才是常态,也会长期持续。短时间之内肉价、猪价仍然会保持相对较高的价位,肉价、猪价下滑的速度会远远小于其上涨的速度。同时,由于去年对毛猪产能进行了压缩,毛猪供应过剩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的解决,猪价、肉价会出现恢复性上涨,而不是报复性上涨,这也是今年毛猪供应的基本面。
 

青岛猪肉价格小幅回落市民抢购 双节前难大跌(山东)

 
  猪肉价格微跌 市民现抢购 
 
  日前,市民李女士在宁夏路上的菜市场买菜时发现,几个月来节节攀升的猪肉价格开始下跌了。“今年的猪肉价格特别贵,比去年贵多了,但是最近发现价格往下掉了,希望以后能降得多一点。”由于价格下跌了,李女士索性就多买了一些。 
 
  猪肉价格的下跌带来的影响在宁夏路大润发店则发展成为抢购热潮。在大润发的猪肉售卖点,挤满了等待购买的市民。刚放到购物柜里的特价五花肉,没过一会儿就被哄抢一空。有些市民还在认真地挑选自己中意的一块五花肉,刚放下就被别人顺手拿去打包称了起来。 
 
  记者好不容易拨开了抢购的人群,市民王大爷正在拥挤的挑选人群里翻弄挑选着五花肉。“这几天猪肉价格降了一些,平均降了不到一块钱,今天又有特价的五花肉才卖12.8一斤,我得多买点存到冰箱里。前些日子猪肉价格蹭蹭地涨,吓得我都不敢多买。现在终于降了价,还有了特价肉,太好了。”王大爷一连挑了好几块,拿给工作人员。 
 
  记者紧接着又来到紧邻大润发的农贸市场,询问最近猪肉价格的走势。记者指着挂在肉架上的肉询问价格。售卖猪肉的大姐告诉记者:“现在猪肉每斤15块钱,比前几天便宜了一块钱,前几天要卖16元一斤。” 
 
  两天时间下跌了一块钱 
 
  记者查询了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公布的9月16日的猪肉价格:猪前肘与猪后肘的中间价格是25.6元/公斤,精猪肉的中间价格是27元/公斤。而就在9月14日的时候,猪前肘与猪后肘的中间价是26元/公斤,精猪肉的中间价格是28元/公斤。两天的时间就下跌了一元左右。 
 
  青岛主要从事猪肉批发的福顺祥食品有限公司的韩世波经理也向记者反映:“今天的猪肉批发价格是24.5元/公斤,比三四天前要便宜五六毛钱。” 
 
  其实这次降价是普遍现象,早在上周降价就在全国铺开。本周国内外生猪价格小幅下跌,周初均价18.28元/公斤,周末均价18.20元/公斤,涨跌幅为-0.44% 。上周猪价呈现一种整体下调的态势,周末下调明显。由东北地区蔓延到南方地区的跌价态势已经全面形成 ,除南方部分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地区涨跌交错外,其他地区基本以震荡下调为主。东北地区局部跌破8.5元/斤,南方部分地区猪价跌破9元/斤。 
 
  猪肉价格不会急速下跌 
 
  韩经理分析:“这次降价主要还是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目前市场呈现“供大于求”局面,养殖户积极出栏,供应增加,但需求并未有好转,屠宰企业降低结算价、收购价。企业采购顺畅,仍有继续降价计划,预计短期稳中伴小降。各地养殖户生猪出栏都开始增多,一部分是因为当地猪价下跌,养殖户纷纷选择出栏。另一部分是因为中秋 、国庆双节临近,节前阶段性集中出栏或已经开始。生猪出栏数量增多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猪肉价格,但是,整体上猪肉价格不会出现急跌的现象。” 
 
  业内专家对于短期肉价下跌认为:“一方面是年初补栏的后备母猪陆续开始生产,仔猪供应产能有所恢复,养殖户不养“跨年猪”的养殖习惯和当前仔猪价格处于相对高位,致补栏积极性下降;另一方面是饲料成本持续下降和前期购入的仔猪相对价低,养殖户对当前肥猪价格和盈利水平较为满意,出栏较为平稳,加之消费低迷,生猪价格回调。”
 

26日起乌鲁木齐市投放储备肉 新增27个猪肉鸡肉投放点(新疆)

 
  9月26日至30日,在2015年古尔邦节投放点上继续投放市级储备牛肉、羊肉,投放价格不变,原只投放鲜羊肉的点在继续投放鲜羊肉的基础上,增加鲜牛肉的投放,并同时增加13个冻猪肉投放点,14个鸡肉投放点。
 
  据了解,2015年首次增加鸡肉投放,鸡肉投放品种为冻净膛整鸡(不带头爪,带包装),冷鲜净膛整鸡(带头爪,不带包装),价格10元/公斤。猪肉投放品种为分割冻体猪肉前腿Ⅱ号精瘦肉和分割冻体猪后腿Ⅳ号精瘦肉,价格21元/公斤。
 
  “用低于市场7至10元左右的投放价惠及于民,让市民切身体验到乌鲁木齐市开展活禽整治市场活动以来取得的有效成果,享受到干净整洁的家禽购买环境,吃上符合科学卫生的安全放心鸡肉。”乌鲁木齐市商务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至此,全市将有86个投放点投放鲜体羊肉、鲜体牛肉、冻体羊肉、冻体牛肉、冻体猪肉、冻体鸡肉、冰鲜鸡肉。市民可登陆乌鲁木齐市商务局(粮食局)网站查询,也可到周边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天康美厨专卖店、帕戈郎鸡肉专卖店进行咨询。
 
  附件1:2015年中秋节国庆节前夕市级储备肉投放点名单(冻体猪肉)


“猪坚强”后代1万元一只?假的!

  昨天,网上出现消息称,“汶川地震‘猪坚强’后代成宠物猪1万元1只”。对此,目前仍然饲养着“猪坚强”的建川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刘荣华表示,馆方对此不知情,有协议约束“猪坚强”克隆体不能用于商业目的。而展示出迷你宠物猪的深圳华大方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产品总监魏强说:“迷你猪为海南五指山猪后代,与‘猪坚强’没有关系。”
 
  9月23日,2015年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及生物展,华大基因展示台上出现了一种经过基因修饰的迷你猪,并面向市场开始预订,售价为1万元/只。对此,建川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刘荣华昨日表示,馆方也是24日在网上看见相关信息,馆方并不知情。博物馆与华大基因合作时,签协议明确约定,该科研项目只能用于科学研究,不能用于商业目的。“我们反对把‘猪坚强’商业化,把后代拿来买卖。”24日下午5时许,建川博物馆聚落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消息进行澄清。
 
  昨日,华大基因旗下深圳华大方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产品总监魏强说,网上所称的迷你猪系“猪坚强”克隆体后代并非出自华大官方消息,该品种迷你猪基因来自于海南五指山猪,因此并不涉嫌侵权,“之所以定价1万元,是因为数量比较少,物以稀为贵,目前华大基因只有20只左右。”
 
  那么在2011年从“猪坚强”耳朵上提取DNA克隆出来的6只小猪如今又命运如何?昨日,建川博物馆刘荣华说,根据协议,2只给了新希望集团,2只给了建川博物馆,2只留在了华大基因。2011年建川博物馆收到的两只小“猪坚强”在2014年已经死亡。留在华大基因的两只克隆小猪,目前也只剩下一只。据魏强介绍,这只小“猪坚强”已经长到了200多斤,成为了一头大猪。
 
  相关链接
 
  汶川大地震后,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大肥猪,被埋废墟下36天,2008年6月17日被成都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战士刨出来时,还坚强地活着。市民和网友为其取名“猪坚强”。随后,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用3008元将这头猪买下来。2011年,华大基因利用“猪坚强”体细胞进行胚胎克隆,随后克隆出6只小“猪坚强”。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