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15-10-30来源:猪易网文章编辑:岛岛[点击复制网址]
|

2015年10月30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15-10-29 2015-10-28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0 辽宁省 0.02 0.06
25 吉林省 -0.04 -0.06
28 黑龙江 0.09 -0.21
华北
22 北京市 0.00 0.04
26 天津市 0.02 -0.31
27 河北省 -0.03 -0.22
23 山西省 -0.05 0.01
16 内蒙古 -0.06 0.00

华东

7 上海市 0.00 0.25
14 福建省 0.02 0.18
5 浙江省 -0.01 -0.17
8 江苏省 0.16 -0.12
24 山东省 -0.00 0.00
11 安徽省 -0.02 0.14
华中
15 江西省 -0.25 -0.14
12 湖北省 -0.16 -0.20
21 河南省 -0.04 -0.10
9 湖南省 -0.00 -0.01
华南
13 广东省 -0.01 -0.07
10 广西 0.00 -0.74
4 海南省 0.67 -0.30
西北
18 陕西省 -0.05 -0.00
17 甘肃省 0.16 -0.48
19 宁夏 0.00 0.00
29 新疆 -0.22 -0.46
西南
2 重庆市 0.21 -0.01
6 四川省 0.05 -0.47
3 云南省 -0.12 0.30
1 贵州省 -0.05 0.00
全国
有716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0.02 -0.08



2015年10月30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15-10-29 2015-10-28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12 辽宁省 0.08 0.10
16 吉林省 0.07 0.08
21 黑龙江 -0.02 -0.40
华北
22 天津市 -0.13 -0.32
19 河北省 -0.01 -0.08
17 山西省 -0.01 0.11

华东

15 福建省 -0.05 0.10
2 浙江省 0.24 0.46
10 江苏省 0.13 -0.14
20 山东省 0.02 -0.02
8 安徽省 -0.12 -0.14
华中
9 江西省 -0.65 -0.22
7 湖北省 -0.03 -0.13
18 河南省 -0.05 -0.07
5 湖南省 -0.09 -0.41
华南
13 广东省 -0.04 -0.21
6 广西 -0.04 -0.84
西北
11 陕西省 0.00 -0.01
14 甘肃省 -0.05 -0.63
23 新疆 -0.09 -0.33
西南
1 重庆市 0.19 -0.59
4 四川省 0.21 -0.18
3 云南省 -0.08 0.00
全国
有422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0.06 -0.19



2015年10月30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15-10-29 2015-10-28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14 辽宁省 0.10 0.05
17 吉林省 -0.01 -0.02
23 黑龙江 -0.15 -0.52
华北
22 天津市 -0.16 -0.25
19 河北省 -0.03 -0.04
15 山西省 0.01 0.07

华东

8 福建省 -0.02 0.03
6 浙江省 -0.10 -0.44
20 江苏省 0.07 -0.25
21 山东省 0.01 -0.01
9 安徽省 -0.16 0.11
华中
7 江西省 -0.44 -0.40
5 湖北省 0.01 -0.12
18 河南省 -0.11 -0.09
4 湖南省 -0.24 -0.11
华南
13 广东省 -0.12 -0.33
10 广西 -0.23 -1.03
西北
12 陕西省 -0.00 -0.06
16 甘肃省 -0.34 -0.46
24 新疆 -0.13 -0.23
西南
2 重庆市 0.29 -0.91
3 四川省 -0.01 0.11
11 云南省 0.54 -0.81
1 贵州省 0.59 0.00
全国
有394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0.04 -0.18


第44周周评:需求疲软 猪价小幅涨跌调整

  本周生猪价格为16.33元/千克,下跌3.31%;猪肉价格为25.81元/千克,下跌2.46%;仔猪价格为28.84元/千克,下跌0.55%;二元母猪价格为1662元/头,上涨1.3%。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10月第4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出厂均价回调至22.52元/千克,环比下跌1.23%。10月第4周商务部监测全国白条猪批发价为22.93元/千克,环比下跌1.25%。

1.jpg

  生猪价格:猪价小幅涨跌调整,短期内涨跌幅度均有限。

  猪价涨跌调整,吉林、辽宁下跌0.05-0.1元/斤。北京在7.8-8.0元/斤,上涨0.03元/斤。浙江在8.5-8.7元/斤,下跌0.15元/斤。新疆在7.3-7.5元/斤,下跌0.3元/斤。四川跌至8.4-8.7元/斤。河北跌至7.9-8.0元/斤。

  猪肉价格:农业部、商务部监测白条肉、白条猪价格小幅回落,终端需求恢复缓慢,加之生猪市场供应充裕,猪肉价格持续小幅下跌。

  仔猪价格:仔猪价格小幅下跌,超出去年同期35.8%,全国48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均价回调至31.59元/千克,三元仔猪价格下跌至28.84元/斤。

  猪粮比价:本周猪粮比为8.34:1,较上周上涨0.11。玉米价格为1.96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03元/公斤。本周自繁自养盈利423.5元/头,较上周下跌2元/头。生猪存栏缓慢恢复,玉米消费提振作用不足,短期玉米价格将维持弱势运行,随着新季临储收购逐渐开展,玉米价格行情将有所改善。

  行情汇总:本周猪价持续小幅涨跌调整,终端需求恢复缓慢,利好甚微,难以对猪价形成支撑,猪价涨势难以持续。屠宰企业销售不佳,压价心里仍存,但担心压价会增加收购难度,企业多持观望态度,收购不积极。近期气温持续下降,尤其北方地区,气温较低,猪肉需求将有所增加并逐步进入需求旺季,11月猪价或有望好转,但上涨幅度不会太大。

  本周并无大型疫情报告,局部地区有疾病出现并已表现出小范围的蔓延倾向,提醒广大养殖户加强防疫、消毒工作。

  秋冬季猪咳嗽的诊疗策略

  猪喘气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霉形体性肺炎,是一种慢性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以咳嗽、喘气为主要症状。本病目前在各地、各品种、性别、年龄的猪中均可发生,但哺乳仔猪、刚断奶仔猪和妊娠后期及哺乳期的母猪更易发生。成年猪多呈慢性感染猪喘气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病原体长期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及分泌物中,随咳嗽和喘气排出体外,传给健康猪。当猪舍潮湿、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时最易发生此病。以冬春较常见。当气候骤变、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时,可使病情加重。

  症状表现

  潜伏期少则1天~3天,多则数月。主要症状为咳嗽和喘气,前期病猪体温、食欲、精神无大变化,后期随病情的发展症状明显。

  发病早期特别是小猪,主要症状是咳嗽,最初多发生在早晚采食或运动时或天气骤变时,冷空气剌激或驱赶或喂料时更容易出现。多为单声干咳,同时流出少量黏性鼻液或脓性鼻液。随病情的加重,咳嗽也更加剧烈,次数也随之增多,转为连续多声湿咳。病猪咳嗽时站立不动,拱背伸颈,头下垂至接近地面,直到呼吸道分泌物咳出来或咽下为止。

  发病中期病猪喘气,腹壁有节律地扇动,呼吸次数为每分钟40次~70次,之后达100次,小猪更多。

  发病后期猪喘气加重,病猪呼吸急促、次数增多。病猪呈犬坐势,张口呼吸,表情十分痛苦,咳嗽声长而沉弱,似有分泌物阻塞呼吸道难以咳出,流浓性鼻汁,口流白沫、精神委顿、食欲减少。

  防治方法

  药物治疗呼乐芬可有效预防治疗猪喘气病,使用方法为:断奶后仔猪用40ppm~50ppm拌料,连用 2周~4周;生长育肥猪可用20ppm~50ppm拌料,连用2周~4周;生产母猪可用20ppm~50ppm拌料,连续在分娩前3天和后4天内以及断奶后1周内使用;当病症消失后,巩固用药2天~5天。

  饲养管理猪舍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控制猪舍温度,防寒保暖。

  接种疫苗猪喘气病冻干兔化弱毒苗,主要在疫区使用;猪喘气病168株弱毒菌苗适用于杂交猪,使用方法按说明书。


9月份全国进口猪肉近7.5万吨 增幅加大

  根据海关数据,9月份全国共进口猪肉74709.79吨,环比增长15.9%,同比增长83.17%。可以看出从2月份以来,猪肉进口量逐步上升,除7月份小幅下降以外。不排除后市进口量因为肉类需求好转进一步上升。

  另外,海关总署公布的猪肉及其制品2015年8月份进口量为6.44万吨,环比增长8.73%,同比上涨55.10%,出口量为6239吨,环比下降10.54%,同比下降18.47%,2015年1-8月份猪肉累计进口44.36万吨,同比增长15.85%,1-8月份累计出口5.40万吨,同比下降6.09%。

 


中国肉协回应“肉制品致癌”:结论不科学

  “肉食动物注意了!吃肉增加患癌几率!”昨日,“@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消息经发酵被打上“火腿腊肉等加工肉致癌”的标签,火腿肠生产商、吃货们纷纷表示躺枪,昨日中国肉协也对此表示抗议。世界卫生组织邮件回应南都记者称,食用红肉与结肠直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相关但致癌证据有限,食用加工肉制品导致人类结肠直肠癌有足够证据,食用红肉和加工肉需适量,吃香肠等加工肉制品不会一定得癌症。对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这个观点,中国肉类协会回应称,该报告引发多个世界肉类组织的反对,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结果或许依照欧美等实际而做出结论,但不符合中日情况。

  发酵:火腿腊肉致癌?

  前日20时许,“@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官方微博配发英文版长文报告称,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 R C )对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致癌性进行了评价。加工肉制品被列为“对人类致癌”一类,红肉“可能对人类致癌”。

  “@联合国”官方微博昨日凌晨转发该消息称,“世卫组织表示,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如香肠、培根、火腿等),会使罹患结直肠癌的概率增加18%。”这一消息经社交平台疯转发酵,被打上“火腿腊肉致癌”、“加工肉致癌”的标签。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食品安全博士钟凯感叹,“这一下打击面实在太大,火腿、培根、腊肉、香肠不让吃还能忍,烧排骨、酱牛肉、烤羊腿也全部中枪,吃货们表示真的接受不了。”双汇也曾感叹,这一话题毁掉了肉类。

  南都记者注意到,世界卫生组织将加工肉制品定义为:经盐腌、腌渍、发酵、烟熏或其他方式处理过的肉类,如热狗(法兰克福香肠)、火腿、香肠、腌牛肉、牛肉干等;而红肉则指各种哺乳动物的肌肉,如,牛肉、小牛肉、猪肉、羔羊肉、绵羊肉、马肉、山羊肉等。

  昨日南都记者致电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并致信世界卫生组织欧美、亚太等地区机构。对方通过邮件回应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专家,在回顾既往科学文献后,根据食用红肉对人类致癌的有限证据和较强的支持致癌性的机械证据,将食用红肉定为较可能对人类致癌(2A级)。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上述关联主要存在于食用红肉与结肠直肠癌之间,但食用红肉也与胰腺癌和前列腺癌存在关联。”

  而食用加工肉制品有导致人类结肠直肠癌的足够证据,加工肉制品被列为对人类致癌(1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家组研究发现,每天食用的每50克加工肉制品可使罹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增加18%。

  W H O官员Dr K urt Straif说,一般个体因食用加工肉类患直肠癌的可能性小,但是随着食用量增加,患癌风险也会增加。红色肉类也有其营养价值,是蛋白质、铁、锌、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而这些元素能帮助增强人体免疫力。

  专家:世卫观点意义不大

  “部分组织的观点不能代表所有。”中国肉类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此前很多研究报告说油炸、烟熏、烧烤肉制品会产生致癌物质,但并没有世界卫生组织专门的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相关报告,“这次报告引发多个世界肉类组织的反对,反对者认为没证据能证明单一肉类食品致癌,”

  中国肉类协会向南都记者解释,肉类食品的好处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定论,肉制品在世界各地食用情况不同。结肠癌和直肠癌病因还不清楚,加工肉制品导致发病,北美、欧洲、新西兰等地区发病率比中日等亚洲地区高。“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结果或许依照欧美等地实际而作出结论,但不符合中日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可能依照研究论文数据再加工、统计、估测,得出这个结论。”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育德告诉南都记者,民间关于肉制品致癌的说法不一,但世界卫生组织这样的机构还是第一次把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必须得有充分实际的证据,不然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食品领域的混乱。”

  陈育德分析,加工肉制品涉及到肉类、加工工艺、存放时间、存放条件等多重复杂因素,癌症与不同人群个体本身很多情况相关。他说,中国当前的研究下,致癌并未与食品直接有关联。“我们都知道抽烟引发肺癌,亚硝酸盐与食管癌相关,但加工肉是否与致癌有因果关联还不好说。”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张苏展向南都记者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加工肉制品,可能是与新鲜肉对比来看,有一定道理,但对多数人而言意义不大。

  张苏展说,从前没冰箱,肉制品加工过程可能存在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且制作存放中可能存在隐患。而现在冷藏工艺等改善了,人们不会过多依赖于腊肉、火腿等加工肉制品,食用量减少,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致癌物,对普罗大众意义不大,人们只需注意适量即可。

  而在此前,北美肉类协会也指出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份报告歪曲数据,英国营养研究师伊恩·约翰逊则说,“在英国,几乎或完全没有证据表明,素食者患结肠癌的风险比肉食者低”。

  共识:致癌物也强调“量”

  南都记者注意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致癌物划分为“致癌、很可能致癌、可能致癌、不确定致癌、很可能不致癌”等五类,第一类致癌物包括烟草、酒精饮料、黄曲霉素、槟榔、中式咸鱼等明确有致癌作用的致癌物。

  “加工肉制品与砒霜并列只是夸大其词。”钟凯认为,虽然IA R C将二者都归为一类致癌物,但该分类依据并不是谁的致癌能力更强,而是其科学证据的确凿程度。“越是致癌证据明确的,级别越高,而致癌的能力则与分级没有必然联系,紫外线就是1类致癌物。”

  钟凯分析指出,加工肉类往往要经过腌渍、烟熏、烘烤等处理,火腿、香肠则是使用腌制、熏制、风干等工艺。这样的加工方式常常会产生苯并芘、杂环胺、亚硝胺等致癌物,因此加工肉类进入IA RC的致癌物名单也许只是迟早的事。

  南都记者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布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针对红肉与加工肉类的评估报告》中也明确指出,食用红肉致癌证据不足且结论机械,但加工肉类致癌是基于充足的依据,有数据可以很确定,每天每食用50克加工肉类直肠癌风险增加18%。

  钟凯结合IA R C、世界和主要肉类生产国的消费结构分析等论文发现,研究人员估计,同是1类致癌物,摄入过多的加工肉类每年造成全球约3.4万人死亡。但相比之下,全球每年有100万人因吸烟患癌而死,而有60万人死于饮酒,此外逾2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中国肉协、北大卫生领域教授、浙大肿瘤癌症领域教授、国家安全评估中心专家在接受南都记者时均强调“量”的概念,三方均指出,癌症是长期因素造成的,致癌物也需积累到一定量才能发生癌症。

  钟凯举例说,酒精是1类致癌物,长期酗酒肝癌风险大增,但偶尔喝酒无妨,烤羊肉串内有少量苯并芘有害物质,但偶尔吃也无妨。“加工肉类和红肉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研究发现每天吃6-8两红肉的人D N A损伤有增加的迹象,不过很少人每天吃这么多肉吧。”

  “不吃红肉,癌症也不会消失。”钟凯结合柳叶刀和我国肉类消费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等文献指出,研究发现,每天多吃2两红肉或1两加工肉类的人,患癌概率高大约20%。2007年,中国城市居民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在10万分之30左右,这么算来,就算中国人从此不再吃红肉和加工肉类,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只能降低到10万分之25左右。

  号召:消费者不必恐慌

  “十三五包括之前也在想,中国肉制品加工比例要不要提高到欧美水平,实际上欧美肉制品加工比例高得多,欧美吃红肉多,认为吃生鲜肉比加工肉更健康。”中国肉类协会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坦言,“但这一点上,我们不见得要盲目学习他们,可能中国的饮食文化更有先进的地方,未来也将在新技术新工艺上有更多作为。”

  中国肉协相关负责人说,消费者会更关心肉制品究竟致癌与否,吃了会不会得病,还有一类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的事炒来炒去麻木了,该吃啥还是吃啥,“都是自己选择”。

  中国肉协还强调,消费者不必恐慌,饮食结构合理、饮食平衡,重视食品安全就好,国家也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世界卫生组织在报告中称,食用肉类属于风险与利益同在,在汲取营养的同时也会有风险,因此这就要求政府与国际监管机构能够有效控制风险评估。

  “是要我们停止吃所有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吗?如果我吃了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就一定会得癌症吗?食用加工肉制品是否与吸烟和石棉具有同等的致癌性?”

  昨日世界卫生组织连续自问自答,说了三个“不是”。其解释,肉类对健康有益,适量饮食才是最好选择,癌症风险随食用量增加而增加。不存在一个低于界限就安全、高于界限就不安全的食用“阈值”。所以适量最关键。

  钟凯举例称,红肉和加工肉类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铁、锌等微量元素,不应过量吃,英国国家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议也是将每天的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量控制在1两半左右。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天吃的猪、牛、羊肉约1-2两,而美国则为4两。此外,应优先吃新鲜肉,高温煎炸、烧烤会产生较多致癌物,要适量。

  肉类食品的好处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定论,肉制品在世界各地食用情况不同。结肠癌和直肠癌病因还不清楚,加工肉制品导致发病,北美、欧洲、新西兰等地区发病率比中日等亚洲地区高。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结果或许依照欧美等实际而作出结论,但不符合中日情况。

  ———中国肉类协会回应

  致癌物质分类

  第一类:致癌

  烟草、酒精饮料、黄曲霉素、槟榔、中式咸鱼

  第二类:很可能致癌

  丙烯酰胺、铅、4-甲基咪唑

  第三类:可能致癌

  包括手机辐射

  第四类:致癌度不确定

  苏丹红、胆固醇、咖啡因、三聚氰胺、糖精

  第五类:很可能不致癌

  己内酰胺。

  注:截至201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名单内的“致癌物质”已达到970种

 


中央财政13吨百元大钞 重点扶植生猪养殖

  扶持资金滚滚而来!

  是久旱逢甘霖?

  还是,晴天响霹雳?

  近日,财政部农业司发布消息,为促进畜产品的有效供应和市场稳定,特别是保障对大中城市肉食品的应急供应能力,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2.88亿元,以适度规模化生猪养殖为重点,扶持畜牧业发展!      

  约13吨重的崭新百元大钞,将砸向何方?

  其中的10.88亿,将用作重点支持适度规模化生猪,和支持鸡、牛、羊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如:圈舍、养殖设备、环控、防疫、消毒、节水、疫控、自动化环控等基础设施条件。2亿元用于扶持渔业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

  同时,开展促进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在吉林、河北等10个试点省,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用于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带动金融资本,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点评

  刚擂战鼓,又鸣金。

  养猪人刚刚获取了些许补亏式盈利,扶持资金“应涨而到”,而且养殖行业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更体现了补贴的立体性、全方位——肉食不全靠养猪这一棵树。

  这预示着本由市场规律带来的盈利期,将和已往一样:提前鸣金收兵。

  农业的民生属性难以改变,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养猪,市场资金和政府扶持资金都要抓,两手抓,两手到要硬!

  整合加剧,势更强。

  在刚刚过去的猪价下行期之中,不少或辉煌或没落的猪场,被收购,被整合。在将提前到来的下一轮更加激烈的猪场整合之中,没有特色的猪场,完全靠盲目追求规模化效应获取利润的猪场,资金链将再次面临紧绷。

  中央的财政补助偏向“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信贷担保、贴息的影响下,养猪场的老板们,若还准备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应及早熟练使用各种官方和民间的合理成本的金融工具,甚至定制化打造符合自身条件的自主创新金融工具。

  体量特色,二选一!

  猪场现在就应考虑自己走体量之路或是特色之路。走体量之路,当下就应提前为“相亲”做好准备。娶谁?准备嫁给谁?先观察好,心里和手头要有准备了,时机一合适,就门当户对地办好喜事。

  走特色之路:特色品种、特色养殖方式、特色休闲农业、特色卖点、特色销路……

  选择“特色”带来的更丰厚利润,就意味着选择了面临更多的挑战,猪场老板自己的视野、能力,猪场向外延伸所需的人力资源,都应在当下加紧提升。提前准备好猎枪,应对新的战斗。狼冲到家门口再填装火药,就不合适了。


吓死宝宝了 IARC的肉类致癌报告科学吗?

  近日,一则看似与养猪业无关的新闻,却在业内引起不小的波动。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一项研究报告称,食用经过加工的肉制品能导致肠癌,食用红肉也有一定的可能引发癌变。由于该报告引起的效应可能抑制世界范围内的猪肉制品消费,并加快消费者饮食结构的调整,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肉类协会和相关企业的质疑。相比于“加工肉制品致癌说”来讲,人们对“红肉致癌说”的反应更强烈,因为它一杆子打翻了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类消费,对于畜牧行业的触动很大。如果该报告确实属实,将在消费者心中翻起惊涛巨浪,打破以往的饮食结构,界时对全球畜牧行业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 
 
  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该报告结论不能完全代表全球科学界的观点,肉类产品是否致癌还需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才能得出结论。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菲利斯·杰卡教授以1000多名女性为对象,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彻底放弃红肉,而以鸡、鱼等取而代之的女性,其健康状况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更好。
 
  虽然红肉容易导致健康疾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的例子也有不少,但小编认为,只要能管得住嘴,不过量食用这些美味,所有这些都不成问题……
 
  下面小编仅以猪肉为例,讲一讲如何科学的食用“红肉”!
 
  1、猪肉是营养滋补之佳品
 
  猪肉是我国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因为猪肉纤维较为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特别鲜美。从中医上讲,由于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成分。猪肉常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
 
  对于平衡饮食而言,肉类十分重要!
 
  2、引发疾病的原因不能全都归结到食物上
 
  红肉的特点是肌肉纤维粗硬、脂肪含量较高,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白肉。其中猪肉的脂肪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如过量食用易引发血胆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我们在食用时应该多多注意!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占总能量的比例不得超过10%,故适量摄入红肉是可以的,并有利于身体健康。
 
  中国做事讲究中庸之道,凡事讲究适可而止,要恰到好处;进食则讲究饥饱适中,恰到好处,则脾胃足以承受。消化、吸收功能运转正常,人便可及时得到营养供应,以保证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反之,过饥或过饱,则会引发疾病,最甚就是癌症。所以小编认为,任何食物都应该适量食之,反之,都会有大小不等的致病风险!另外,引发癌症的因素十分复杂,目前医学也并没有研究清楚,因此,引发疾病的原因单纯归结到食物上,是不科学的!
 
  因此,小编建议,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研究报告上加入“过量食用”等字,即过量食用才有可能导致癌症;并在致癌物名单里将“红肉”与不能食用的高致癌物、如除草剂等区别开来,至少不能放在同一类别!
 
  各方反应:
 
  北美肉类协会表示,WHO致癌的论断有违常识,且与大量的研究结论相悖,因为这些研究都表明,肉和癌症没有必然的联系。
 
  美国农场主牛肉协会发布了一份声明,引用了众多科学家的观点对WHO的论断做出了回应。该协会指出,致癌原因众多,很难归因为一类因素。
 
  领先的肉类加工生产商Hormel表示,WHO的报告无视肉类的好处,并指出,肉类的营养价值远高于所谓的理论性致癌的风险。
 
  对于世卫组织报告称,“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18%”这一观点,中国肉类协会秘书长陈伟表示,作为世卫组织,结论下得太早,不够慎重。
 
  澳洲农业部长巴纳比·乔伊斯(Barnaby Joyce)27日表示:“它不应和香烟相比拟,这整件事很明显非常可笑…把香肠拿来和香烟比。”

需求疲软 猪价小幅涨跌调整

  本周生猪价格为16.33元/千克,下跌3.31%;猪肉价格为25.81元/千克,下跌2.46%;仔猪价格为28.84元/千克,下跌0.55%;二元母猪价格为1662元/头,上涨1.3%。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10月第4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出厂均价回调至22.52元/千克,环比下跌1.23%。10月第4周商务部监测全国白条猪批发价为22.93元/千克,环比下跌1.25%。
 
  生猪价格:猪价小幅涨跌调整,短期内涨跌幅度均有限。
 
  猪价涨跌调整,吉林、辽宁下跌0.05-0.1元/斤。北京在7.8-8.0元/斤,上涨0.03元/斤。浙江在8.5-8.7元/斤,下跌0.15元/斤。新疆在7.3-7.5元/斤,下跌0.3元/斤。四川跌至8.4-8.7元/斤。河北跌至7.9-8.0元/斤。
 
  猪肉价格:农业部、商务部监测白条肉、白条猪价格小幅回落,终端需求恢复缓慢,加之生猪市场供应充裕,猪肉价格持续小幅下跌。
 
  仔猪价格:仔猪价格小幅下跌,超出去年同期35.8%,全国48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均价回调至31.59元/千克,三元仔猪价格下跌至28.84元/斤。
 
  猪粮比价:本周猪粮比为8.34:1,较上周上涨0.11。玉米价格为1.96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03元/公斤。本周自繁自养盈利423.5元/头,较上周下跌2元/头。生猪存栏缓慢恢复,玉米消费提振作用不足,短期玉米价格将维持弱势运行,随着新季临储收购逐渐开展,玉米价格行情将有所改善。
 
  行情汇总:本周猪价持续小幅涨跌调整,终端需求恢复缓慢,利好甚微,难以对猪价形成支撑,猪价涨势难以持续。屠宰企业销售不佳,压价心里仍存,但担心压价会增加收购难度,企业多持观望态度,收购不积极。近期气温持续下降,尤其北方地区,气温较低,猪肉需求将有所增加并逐步进入需求旺季,11月猪价或有望好转,但上涨幅度不会太大。
 
  本周并无大型疫情报告,局部地区有疾病出现并已表现出小范围的蔓延倾向,提醒广大养殖户加强防疫、消毒工作。
 

近期猪价总体趋稳 局部小涨小跌

  1、生猪价格行情分析
 
  今日全国生猪均价整体来说下调地区较多,但下跌幅度不大,多地基本维稳,与昨日相似。今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6.49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01元/公斤,同比上周上下跌0.15元/公斤,辽宁省、黑龙江、天津市、福建省、江苏省、甘肃省、重庆市、四川省小幅上涨,其余各省市微幅下跌;涨幅维持在0.01-0.21/公斤,跌幅集中为0.01-0.25元/公斤。
 
  重庆市、甘肃省、江苏省上涨前三。
 
  江西省、新疆、湖北省下跌排前。
 
  2、饲料价格行情分析
 
  今日全国玉米均价为1915元/吨,较昨日下跌4元/吨,同比上周下跌40元/吨,猪粮比为8.61:1;今日全国豆粕均2912元/吨,较昨日上涨6元/吨,同比上周下跌5元/吨。
 
  从8月份以来,玉米在新粮上市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持续下调,现快快基本在1元以下每斤,近来虽仍在下跌但下跌趋势有年放缓。目前,产区玉米不断上量,华北玉米持续供应销区且有部分回流东北,导致东北玉米出货承压,但临储收购启动在即,东北贸易商收购心态略有恢复,入市积极性增加,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或将止跌企稳。重点关注华北与东北玉米价差,以及回流情况是否持续。此外,关注临储收购的实际启动时间;10月末以来国内豆粕市场跟随美豆持续偏弱振荡,整体价格重心继续下移。总体来看,现阶段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整体走势跟盘振荡,价格重心略有下移。展望后市,虽然国内大部分油厂以执行合同为主、暂无销售压力,一定程度支撑了豆粕短期行情,但随着进口大豆后续到港加快,大部分油厂开机率高企、饲料销售的总体略降以及美豆收获上市的供应压力持续显现,国内豆粕市场仍然压力重重,短期价格仍难有反弹机会,后期还需进一步关注最新月度供需报告、国内养殖市场动态及进口大豆到港情况等。
 
  3、后市分析
 
  猪价近来涨跌反复,上涨动力不足,涨势无以为继。猪价弱势调整,白条肉批发市场价格走软,屠宰厂白条出厂价格也处于下降态势,且屠宰厂走量未有明显提升,导致屠宰厂提价收购的概率几乎不存在。而另一方面需求即将进入旺季,养殖户对后市有所期待的不在少数,因此对降价有所抵触,加上10-12个月前,能繁母猪存栏正处在大幅下降的阶段,因此,尽管夏季生猪存活率提高,生猪供应量增幅十分有限,养殖户手中大猪不多,因此,出栏也不是特别积极,目前市场大体处均衡状态,猪价以稳为主,局部小涨小跌。市场等待需求好转,打破目前均衡,猪价将向上突破。因各地天气逐渐变冷,不利于仔猪生长,养殖户对补栏相对较为谨慎,导致仔猪价格下跌速度加快,超过生猪价格下跌速度,尤其是北方表现较为明显。因进入11月份后,北方大多地区进入正真意义上的冬季,而冬季生猪比较难养,尤其对抵抗力较低的仔猪十分不利,如此仔猪价或有望回升。当前天气,有部分地区暴发口蹄疫, 养殖户要注意疫情,关注猪群健康。
 

猪价能否重回9元时代?

  猪肉价格下跌,是常态?养殖户明年到底还养不养呢?看冯永辉怎么说?
 
  近期全国生猪市场最引人关注的是玉米价格和生猪价格的同步大幅下跌,以及后期生猪市场是否还能重回9元时代。在近3个月前,我们便发表观点认为生猪市场将长期保持在8.5-9.5元/斤间小幅波动,并成为常态。
 
  但自8月中旬开始,玉米价格便开始大幅下跌,新玉米上市后下跌加速,2个月的时间里玉米价格已从近2.5元/公斤跌至了1.9元/公斤,北方玉米主产区玉米价格甚至跌至1.6元/公斤,玉米价格累计下跌幅度和同比下跌幅度均达到20%以上。由此导致饲料成本同比下跌幅度达到了15%以上。
 
  在猪价经历了近两个月的下跌,一路从9.2元/斤的高点跌至当前的8.2元/斤,但衡量养猪盈亏变化的猪粮比价在此过程中不仅没有下跌,反而还涨破了8:1。也就是说,当前8.2元/斤的猪价带来的盈利甚至比3个月前的9.2元/斤的盈利还要高。
 
  尽管猪粮比价这一指标并不科学,但其确实也反映出了近期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对猪价的影响。若以盈利水平来衡量,3个月前我们认为的8.5-9.5元/斤的常态区间由此便可下调至7.5-8.5元/斤,若玉米价格继续下滑,成本价继续下滑,此常态区间也将继续下调。总之其对应的头均盈利水平保持在300元/头以上、600元/头以下便是生猪市场的理想状态。
 
  生猪市场仍需注意的是,近期玉米价格的大幅下跌以及实体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有可能对补栏有所带动。自8月份后仔猪价格便已开始下跌,而且30斤左右的外三元仔猪已从最高点的近800元/头,下跌至了当前的400-500元/头,跌幅达到了30%以上。仔猪成本和玉米价格的大幅下跌大大降低了养殖育肥猪的成本,由此可能带动补栏积极性有所提高。
 
  此外,对于春节前需求旺季的猪价,我们仍认为不可过于乐观,因为实体经济的糟糕情况很难对需求给予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在成本大幅下滑后基本可以打消猪价破10的念头,再次破9的难度都非常大。因为8月份猪价9.2元/斤时,玉米价格在1.2元/斤左右,猪粮比价还不到8:1。但以目前的0.9元/斤左右的玉米价格,猪价若重回9元/斤,猪粮比价便可涨至10:1创出历史新高,若涨至10元/斤,猪粮比价将达到前所未有的11:1以上,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而且,根据政府对猪价的调控预案,猪粮比价8.5:1、9:1以上将为过度上涨,将给予调控。这对生猪市场的广大养猪人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相信大家都十分清楚。因此,不要紧盯着猪价的绝对价位不放,在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只要养猪的头均盈利保持在300-600元的理想合理区间常态化,便是最安全的。
 

如何抵御外来进口肉对猪价的冲击?

  因饲料原料成本差异及养殖效率的差异,导致我国猪肉成本较国际上生猪发达地区偏高,从而导致猪肉国内外价差较大。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产量及消费量均超过全球一半。而根据关贸总协定,15年处于保护期限已到。
 
  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中国养猪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在成本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如国内第一养猪大户温氏,就在控制成本上做的非常出色。而另一个大户牧原也在成本上有较大的优势,导致企业在利润上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具有良好的利润空间。
 
  而因环保及资金断裂的原因导致近两年国内生猪产能剧烈调整,猪价快速上涨,而国际多数国家生猪产量增加,猪价平稳或下降,这在欧洲国家表现较为明显,法国畜牧业夏季发生抗议活动,抵制生猪低价及畜牧业的亏损状况。一涨一跌,内外价差加大,进口利润增加,进口企业进口动力增强,扩大猪肉进口数量。因此,导致自年内以来,进口数量持续攀升,除7月份因中国货币贬值较为严重,导致进口环比有所下降,截止到目前,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增幅均较大。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9月份,中国进口猪肉数量为7.47万吨,环比上涨15.9%,同比上涨83.17%,而2015年1-8月份,猪肉进口总计44.36万吨,同比增加15.85%。而和进口截然相反,因国内价格偏高,出口不利,出口下降,导致国内出口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呈现下滑态势。2015年1-8月,出口总计5.04万吨,同比下降6.09%,目前我国猪肉出口主要到俄罗斯及中东国家。而进口主要来自于美国,加拿大,欧盟诸国如英国,丹麦等国,还有南美的巴西等国。
 
  无论是国家如何保护,正如同玉米一样,最后不得不和国际接轨,今年中国玉米新粮上市后跑步和国际接轨。或许作为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生产,如何和国际接轨或许和玉米有所不同,进程或有所迟缓,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快,猪肉生产和消费也必将加快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因国内三大主粮均下降,且因国际大豆供应充足,国内饲料原料玉米,小麦,水稻均下降,且玉米及小麦的降幅较大,目前玉米价格和08年价格差距不大,而豆粕也降至六年来的低位,可以说,目前饲料原料成本已经逐步和国际接轨,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提高养殖效率的问题。
 
  而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国内PSY值也是不断提高,目前已达到16-18头水平,其中温氏集团为23头。而规模化养殖提高,生猪抗病能力提高,而最近一两年,尤其是最近一年来,全国基本未发生大规模疫情,生猪存活率提高,育肥猪数量提高。尽管母猪基数有限,但因生猪存活率提高,导致生猪供应相应地有所增加,这也是生猪市场持续调整一大原因。
 
  而国际贸易的展开,在于成本优势及比较利润存在。如果成本处于劣势,在无特殊保护之下,进口必定增多,而如果成本处于优势,则出口增加,这是国际贸易的法则。中国要减少进口,降低国际低价生猪冲击,必定在成本上做文章,目前新西兰的牛奶,澳大利亚的牛肉都在不断地冲进中国。
 
  猪肉因国内产能降低,价格上涨,也有受到进口冲击增大的趋势,价差增大,冲击增大,价差缩小,冲击缩小。因此,只有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才能最终抵御外来进口冲击。
 

调查:今年养殖户及相关企业受猪价影响如何?

  生猪价格涨跌不仅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相关产业具有影响。近两三个月以来,市场上生猪价格持续升高,前期涨幅很快,后期渐趋平稳。目前,生猪又出现轻微波动。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将保持何种走势,养殖户及有关行业企业情况受影响怎样,记者进行了调查。
 
  【生猪养殖户】上半年猪价低迷,下半年开始盈利
 
  “4月12日卖猪15头,均价6.3元/斤。6月15日卖猪20头,均价7.7元/斤。9月15日卖猪13头,均价8.9元/斤。10月10日卖猪21头,均价8.4元/斤。”10月25日,记者见到垦利县大李呈村养猪户高翠花时,她正忙着给猪喂料。谈到今年猪价,高翠花拿出卖猪记录本,逐一将卖猪记录告诉记者。
 
  “去年猪价很低,村里很多老百姓都不养猪了,今年上半年猪价还是很低,直到今年下半年,猪价才好一些。”高翠花说,她的猪场目前存栏200多头,今年上半年,由于猪价较低,卖一头猪就得亏损100多元,“肉价十多块,生猪价格还是几块钱,钱都让中间环节挣了去了。”
 
  高翠花是我市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的一个代表,他们养猪头数大约为一二百头,养殖技术、基础设施及管理水平较低,受市场波动冲击较大。下午5点多,占地不大的猪舍里光线阴暗,高翠花一遍给猪喂料一遍接收记者采访,由于采用传统养殖法,定期打扫猪圈成为她和丈夫最大的体力活。
 
  “饲料花费是大头,虽然今年料便宜了,但是也得3000多一吨,加上疫苗和药品花费,养一头猪得1100多。如果猪价低于六块五,养猪就赔钱。”高翠花说,按照今年市场行情来看,她能挣三四万元。
 
  【生猪养殖企业】科学分析市场,不盲目扩规模
 
  “要是猪价能和今年下半年一样就好了!”谈到今年生猪价格,广饶县生猪养殖企业奥通猪业总经理刘永梅一脸高兴地说,由于下半年猪价回暖,今年公司效益还不错。
 
  “目前生猪存栏3000多头,今年已出栏生猪6000多头,每头猪能挣四百元左右。”刘永梅告诉记者,由于去年生猪价格低迷,大量养猪户售出母猪,导致今年生猪市场母猪存栏较少,到年底猪肉消费旺季,生猪价格还会涨价。
 
  “现在猪价较高,很多养殖户都觉得,应该多进点母猪养,但是我觉得得慎重!”刘永梅说,尽管现在生猪行情较好,但她认为,在此时盲目扩大生猪存栏存在一定风险,凭着多年养殖经验,她准备再进100头母猪,既能扩大养殖规模,又能规避市场风险,“把现有的猪养好,提高母猪产仔率,一样可以提高猪场效益。”
 
  “3月9号卖猪104头,价格5.7元/斤。3月29号卖猪54头,价格6.1元/斤。4月15号卖猪66头,价格6.55元/斤。5月17号卖猪91头,价格6.85元/斤。6月8号卖猪44头,价格7.83元/头。8月7号卖猪64头,价格9元/斤。9月6号卖猪80头,价格9元/斤……”10月28日,记者见到东营区六户镇生猪养猪大户张扣时,她告诉记者,她的猪场今年预计出栏生猪800头,由于采用生态养猪,每头生猪利润高达600元,全年纯挣40万不成问题。
 
  在去年冬天生猪价格低迷时,记者就曾到张扣的猪场采访,那时她看准了猪价会在2015年回暖的走势,以低价购进200头母猪,今年6月份,这200头母猪全部产仔,正值猪价回暖,张扣因此大赚一笔。
 
  【猪肉商贩】“俺们也希望肉价便宜!”
 
  “猪肉卖十四,排骨卖十五。”10月25日下午,在垦利县双河集市上,来自双河村的猪肉商贩王小双正忙着招徕生意。谈到生猪价格对他们生意的影响,她表示,有一定影响,猪价越低,他们的生意越好做,“肉那么贵,谁还买啊!猪价便宜了,肉价也就便宜了,买的多了我们才赚得多。”
 
  “同样是猪肉,在超市就二十多,在市场才十多块。”一位市民把钱交给王小双,拿上猪肉准备走时感叹说道。王小双表示,生猪价格跌不跌对我们收入没太大影响,如果超市数量越来越多,恐怕生意就更难做了,现在人都相信超市的东西更有品质。同时,由于市民饮食偏好的改变,市民对猪肉的购买意愿降低,用王小双的话说:“这年头,都吃海鲜去了,猪肉不算啥好东西了!”
 
  【饲料生产企业】行业竞争激烈,盈利空间有限
 
  “今年猪饲料生意比去年好做,但是受上半年猪价低迷影响,不是生猪养殖户放弃养猪,饲料需求量小了,影响我们饲料全年销售业绩。”东营区牛庄镇某猪饲料品牌代理商张培福告诉记者,作为饲料经营商,他们也希望生猪市场能有个好行情,毕竟养猪户少了,饲料生意也不好做了。
 
  “今年玉米、豆粕价格都降了,猪饲料价格自然降了。浓缩料每吨比去年便宜400到500元,成品料每吨比去年便宜200到300元。”张培福说,饲料价格越便宜,对他们销售饲料越有利。但目前东营本地猪饲料加工生产企业较多,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有的饲料企业为了争取客户,主动送货上门,交通运输成本很大。同时,由于很多规模养猪场开始自己加工饲料,饲料购买需求下降。
 
  【职业经纪人、贩运户】希望生猪市场健康发展
 
  “猪便宜也好,贵也好,对经纪人关系不大,我们就指望从屠宰长领提成。”家住垦利县垦利街道的任连文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生猪经纪人,无论是养殖户卖猪还是猪贩子收猪,只要一经他牵线,买卖很快一拍即合。
 
  “我们就是介于养猪户和买猪人之间的中介。”任连文说,他们主要从养殖户那收猪,然后卖给屠宰厂,“贩猪户经过我联系,以每斤七块九收猪,贩猪户卖给屠宰厂是每斤八块一,他们就赚这个差价。”任连文告诉记者,每为贩猪户介绍一头猪,他从中收取十块钱,忙活一年能挣三四万。
 
  任连文告诉记者,他们希望生猪市场健康发展,如果生猪市场持续低迷,养殖户压栏情况普遍,就会对经纪人和贩运户的生意造成一定影响。
 
  【态势分析】
 
  记者从市畜牧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生猪存栏81.061万头,出栏115万头,比去年减少2243头,同比下降5.12%,能繁母猪109034头,同比下降5.12%,猪肉产量91640吨,同比下降4.71%。目前,我市生猪出栏价格为16.7元/公斤,去年同期为14.6元/公斤。
 
  “管理规范的大中型型养殖场每头猪利润为400元以上,养殖户每头生猪利润为200到300元不等。”市畜牧局有关科室负责人表示,预计生猪价格不会大幅涨落,会出现小幅度微振动,建议养殖户及养殖企业理性对待目前生猪市场行情,不要盲目扩大生猪存栏,应根据自身实际,加强喂养管理,科学分析市场,提升管理水平,才能提升综合效益。
 

农业部废止26个猪用生物制品 你造吗?

  为加强兽用生物制品标准管理工作,确保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我部组织开展了兽用生物制品标准清理工作。经研究,对不符合当前国家动物防疫政策、存在较大生物安全隐患、已被新产品取代且至少5年无企业生产,以及检验项目不全、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81个兽用生物制品标准予以废止(见附件),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执行。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停止受理、审批上述81个兽用生物制品的产品批准文号申请。
 
  二、自2016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上述81个兽用生物制品,涉及相关企业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同时撤销。2015年12月31日前生产的产品,可以在2016年12月31日前流通使用。
 
  三、自2017年1月1日起,停止经营、使用上述81个兽用生物制品。
 
  附件:废止兽用生物制品标准目录
 
  农业部
 
  2015年9月1日
 
  被废止的81个兽用生物制品标准,包括如下26个猪用生物制品标准:
 
  序号 名称与标准来源
 
  1 口蹄疫O、A型活疫苗
 
  (《规程》 2000年版)
 
  2 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标准》1992年版)
 
  3 猪巴氏杆菌病活疫苗(TA53株)
 
  (《标准》1992年版)
 
  4 口蹄疫A型活疫苗
 
  (《标准》1992年版)
 
  5 猪巴氏杆菌病活疫苗
 
  ([1993]农(牧)函字第22号)
 
  6 猪囊虫病油乳剂灭活疫苗
 
  (农牧函[1996] 6号)
 
  7 猪瘟兔化弱毒牛体反应冻干疫苗
 
  (《规程》1984年版)
 
  8 猪瘟结晶紫疫苗
 
  (《规程》1984年版)
 
  9 抗猪、牛出血性败血病血清
 
  (《规程》1984年版)
 
  10 抗猪出血性败血病血清
 
  (《规程》1984年版)
 
  11 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二联菌苗
 
  (《规程》1984年版)
 
  12 猪水疱病猪肾传代细胞弱毒疫苗
 
  (《规程》1984年版)
 
  13 猪水疱病细胞毒结晶紫疫苗
 
  (《规程》1984年版)
 
  14 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
 
  (《规程》1984年版)
 
  15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
 
  (TA-53)弱毒三联苗(《规程》1984年版)
 
  16 兽用乙型脑炎疫苗
 
  (《规程》1984年版)
 
  17 猪瘟兔化弱毒湿苗
 
  (《规程》1973年版)
 
  18 猪丹毒氢氧化铝菌苗
 
  (《规程》1963年版)
 
  19 猪丹毒氢氧化铝
 
  (加血清)菌苗(《规程》1963年版)
 
  20 猪丹毒半固体菌苗
 
  (《规程》1959年版)
 
  21 猪肺疫半固体菌苗
 
  (《规程》1959年版)
 
  22 利用猪瘟耐过猪制造猪瘟血清
 
  (《规程》1959年版)
 
  23 猪肺疫浓菌苗
 
  (《规程》1957年版)
 
  24 猪瘟血毒、猪瘟结晶紫疫苗、抗猪瘟血清
 
  (《规程》1952年版)
 
  25 抗猪瘟、猪丹毒二价血清
 
  (《规程》1952年版)
 
  26 小猪副伤寒菌苗
 
  (《规程》1952年版)
 
  注:
 
  1、《规程》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
 
  2、《标准》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