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科学应对水灾 积极恢复畜牧业生产

2016-07-12来源:农业部文章编辑:岛岛[点击复制网址]
|

  7月11日,农业部消息,6月18日入梅以来,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并伴有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对流性天气,与历史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多3成-2倍不等。由于降雨集中、雨量大,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畜牧业损失严重。据初步统计,截至7月7日下午5时,倒塌损毁畜禽圈舍面积151万平方米,死亡或冲走生猪7.2万头、牛3686头、家禽1034万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亿元。

  针对当前汛情、灾情,安徽各级农牧部门积极应对,采取多项措施减轻灾害损失,恢复畜牧业灾后生产。一是启动防汛救灾应急响应。根据汛情、灾情,安徽省适时启动了农业防汛救灾III、II级应急响应,建立防汛救灾畜牧业信息日报制度、汛期24小时应急值守和值班制度。 二是部署应对措施。及时印发畜牧业生产救灾预案,下发切实做好水灾地区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疫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加强畜牧业灾后应对技术指导,拓宽灾区畜牧业生产门路,加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努力实现畜牧业大灾不减产、大灾无大疫。 三是开展指导服务。省级农业部门派出3名厅级干部带队,赴灾区指导农业(畜牧业)防汛救灾工作;安排2名畜牧业专家在安徽电台农村广播就生猪、家禽生产救灾技术开展讲座;组成了省动物疫控中心、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联合专家组,对受灾地区开展消毒灭源技术指导。 四是下拨救灾应急药品。安徽省畜牧兽医部门已根据灾情,紧急向12个受灾的市共下拨消毒药品34吨。同时,做好动物免疫疫苗的储备。 五是处置突出事件。针对媒体关注的六安市舒城县、安庆市怀宁县境内的大型养猪场受灾,当地农牧部门携带消毒药品、器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积极参与企业救灾,对出栏生猪按照检疫规范实施产地检疫,指导对因灾死亡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各地已修复畜禽圈舍3.5万平方米,补栏畜禽2.5万头(只)。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