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毫无疑问临储玉米拍卖成为国内玉米市场关注的焦点,从近两周拍卖情况来看,“高成交、高溢价”成为其主要特征,这种“双高”局面不但验证了国家“不打压市场的原则”,反而一定程度上带动南北港口玉米价格看涨氛围,其中南方港口玉米价格更是站上1800元/吨重要关口。而就在市场为此“火爆”成交感叹之际,本周市场传闻再起:临储玉米投放节奏可能出现较大变化,与之呼应的是,截至发稿,上周二2014年产中储粮包干玉米拍卖计划尚未公布,更有甚者猜测本周临储玉米拍卖底价可能提高。不管传言真假,有一点可以预见的是,临储玉米拍卖高难免“花无百日红”,只是现货市场会跟随国家拍卖节奏波动,虽然底部可见,但上行越多后市回调风险也越大。具体分析如下:
临储玉米成交或逐渐“降温”,截至5月12日的一周,临储玉米周度计划销售量为381.68万吨,比上周增加129.31万吨;实际成交333.33万吨,比上周增加113.84万吨;成交率87.33%,与上周基本持平,自临储玉米5月5日开始拍卖以来,累计投放量达634万吨,累计成交量达553万吨,除少量四川、少量进口玉米投放始终无人问津以外,每日最终成交率均在70%以上。具体来看:2012年产超期玉米计划销售44.07万吨,实际成交33.53万吨,成交均价1331元/吨,成交率76.09%;2011及2012年产进口玉米计划销售1.24万吨,全部流拍;2013年产分贷分还玉米计划销售250.42万吨,实际成交213.85万吨,成交均价1378元/吨,成交率85.4%;2014年产中储粮包干玉米计划销售85.95万吨,全部成交,成交均价1673元/吨。上周分别拍卖了2014年产及2012年产跨省移库玉米,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该周拍卖的86万吨2014年产玉米及44万吨2012年产玉米基本都是最后一批该年份产的跨省移库玉米。2014年产跨省移库玉米全部成交,2012年产剩余少许,再考虑到2013年产跨省移库玉米在去年已经转为一次性储备全部轮出,2015年以后产玉米没有跨省移库,这意味着剩余的少许2012年产跨省移库玉米是国内仅剩的分布在东北以外的临储玉米。拍卖底价(计入出库和品质升水)不至于打压市场,但前期我国拍卖普遍溢价成交还是令人咋舌(最高溢价超过300元/吨),尤其是大部分规模企业认为临储玉比价优势全无并未参与。同时,从近两周拍卖情况来看,拍卖成交较为火爆,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跨省移库玉米已经是最后一批,当地企业和贸易商抢购积极;二是许多中小贸易商参拍积极性高涨,因为手中货源不多,而起拍价格也不高,希望抢购临储玉米增加贸易库存。尽管当前市场成交火爆,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去库存的大背景下,临储玉米将持续高频率、高数量投放,市场有效粮源供应将逐渐增加,后期拍卖可能首先表现为溢价缩小,再逐渐表现为成交率下降。
临储玉米拍卖节奏或 “调整”?上周我国临储玉米拍卖出现了罕见的初期一周三拍,且拍卖粮源年份横跨四年的景象,本周有关传闻临储玉米拍卖节奏调整的消息传出,目前来看,2014年(移库)中储粮包干玉米停拍可能性较大,2012年及以前超期储存玉米和2013年分贷分还玉米本周是否会如上周规模、定价拍卖引人关注,当然不论是国家减少投放量还是传闻中提高拍卖底价,可以预见的是,国内临储玉米拍卖高成交率难免“花无百日红”的特征,只是现货市场会跟随国家拍卖节奏波动,底部可见,但上行越多后市回调风险也就越大。
粮质及主体参与持续性引质疑近期拍卖的粮质尚可,所以才会有火爆的局面和高溢价成交的特征,但在市场存粮中,依然还有很多质量差的玉米在沉积,在高价、高库存的矛盾处境下,这些玉米出路何在?同时,在近期的拍卖中,很多深加工企业都为后续即将到来的生产旺季备好了“存货”,目前仍处于消耗库存阶段,在后续的拍卖中究竟会不会热情参与也是一个未知数。此外,目前南方饲料企业多数消耗玉米库存,加之短期内“封堵”住进口可能不大,难返饲料企业用粮心态平稳,保证原料安全库存前提下,近期南方饲企玉米库存较前期已经有所下降。考虑到南方最高成交价格1830元/吨计算,出库成本逼近1900元/吨,略高于当地市场,且不少品质不及新粮,最终用于掺兑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目前这种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价格逆势上扬的现象不可持续,因此尽管前两周累计拍卖量超过500万吨,但截止目前,我国临储玉米结转库存仍在2.1亿吨左右,后续拍卖主体参与的可持续性令人质疑。
综上所述,临储玉米拍卖已经进行两周,且成交均以高溢价、高成交率收场,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玉米市场存在供应缺口,短期市场粮价会受到支撑,但高溢价或导致市场“接盘”意愿不强,后期拍卖成交率是否会如往年那样在一个月左右以后“遇冷”成为市场担心的问题,同时也不能忽视陈粮出库偏快对市场的影响,尤其是陈粮流向华北深加工企业处的数量增加,施压华北粮价。整体来看,紧跟国家拍卖节奏,注意保持优质玉米库存用于未来掺兑是饲料企业的不二选择,当然在此前预测南方1800元/吨第一目标位达到后,若后期继续上涨带来的震荡风险也需要加以关注。
5月18日辽宁“分贷分还”临储玉米拍卖结果:共计投放50260吨,成交50260吨,成交率100%,最高成交价1580元/吨,最低成交价1440元/吨,成交均价1536元/吨。其中一等玉米投放27473吨,成交27473吨,成交率100%,最高成交价1550元/吨,最低成交价1440元/吨,成交均价1525元/吨;二等玉米投放22787吨,成交22787吨,成交率100%,最高成交价1580元/吨,最低成交价1530元/吨,成交均价1549元/吨。按1536元/吨成交均价推算,北方集港成本1680元/吨左右,运至广东成本1830元/吨左右。上周辽宁投放294590吨,成交294581吨,成交率100%,最高成交价1570元/吨,最低成交价1350元/吨,成交均价1503元/吨,相比上周,本周成交率基本持平,成交均价上涨33元/吨。
政策玉米拍卖就将开启第三轮(周),从标的方面来看整体没有变化,包括东北地区分贷分还玉米以及各地超期储存玉米。但值得关注的是,此轮拍卖在标的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投放的数量大幅增加,其中东北地区分贷分还玉米从上一周的250万吨增加至400万吨,超期储存玉米投放量也从50万吨左右增加至近100万吨。那么此番拍卖投放量可以说对比上一次的拍卖粮几近翻番,加量意图非常明显,面对如此大的投放增量,本就处于相对高位的玉米价格顶得住么?
虽说本周玉米拍卖投放量大幅增加,但是对于当下玉米现货价格相对高位的状态仍然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在经过了两轮的拍卖之后,高成交率已经充分暴露了现货市场缺粮的现状。因此,笔者认为本周即便在增大投放量,其整体成交率依然会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如上图虚线部分)。而从实际的标的来看,在全国范围展开的超期储存玉米拍卖基本以12年甚至更早的11年粮源两部分组成,其整体的使用价值非常局限,换句话说,对于玉米有着大量需求的饲料厂基本是无法使用这部分玉米来进行饲料生产的。而饲料厂所渴求的13年玉米拍卖则是全部集中在东北三省一区进行,这样一来,高昂的运费成本就成为了销区企业去参与拍卖的拦路虎。而且随着政策粮拍卖的不断进行,整体出库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运输压力也将逐步体现,无论是货运和铁路运输都将在未来成为东北拍卖粮集中出库的最大阻力,随之带来的运费上涨也将成为必然。
因此本周玉米拍卖虽说投放量大幅增加,但是无论是从其标的质量还是从运输等其他可观因素考虑,在加量之后就会使得玉米现货价格因此承受压力大规模下行显然不现实。但如果在未来的拍卖当中如果出现市场出现饱和的“信号”,比如成交率大幅下降,成交价格溢价率大幅下滑等现象出现,届时我们就要注意现货价格可能会出现回调的可能。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