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国储“妖异”高成交的秘密

2017-05-22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要问近期粮食贸易市场上最火爆的事情是什么?那一定是国储玉米拍卖,不管是“包干销售”还是“分贷分还”甚至“定向销售”都是成交火爆,成交率非常高。从下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近期的玉米拍卖是有多火爆,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成交了1008万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玉米成为了“香饽饽”,引起大家疯抢呢?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杨进山(笔者)认为,在下游需求较往年仍显疲软的背景下,还可以出现这么好的成交情况并不正常,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接下来笔者将列举三点个人猜想,与大家交流探讨玉米国储“妖异”高成交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猜想一,市场真的缺粮食

  大家都是知道的,由于2016年国家取消了玉米的国储托市保护价,所以东北地区的农户和贸易商都不敢囤粮,在春节前就以很低的价格清库了,而部分敢于囤粮的贸易商也在年后的好行情下积极销售手中余粮,这就使得现阶段东北地区的2016年产玉米基本所剩无几了,从下图的港口到港量上我们可以看出,北方港口的每日到港量平均在1万吨左右,可谓是非常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把视线转移到国储玉米拍卖上也是情有可缘的。所以笔者猜想,市场的刚需是推动国储拍卖成交表现“妖异”的推手之一,但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国储拍卖成交异常好的最主要的原因,毕竟据笔者了解,山东、河北等地的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均对国储拍卖存观望心理,暂时并没有积极参与拍卖。

  

  猜想二,大佬囤粮托市场

  以往国储玉米开始拍卖,市场的反应都会比较积极,第一周的成交会非常不错,然后随着投放量的增加以及投放年份粮食质量的确定,市场的拍卖积极性一般会逐渐平稳下来,成交价会逐渐贴近起拍价,成交量也会有所下滑。但是今年却不一样,不管是投放量多少还是哪年的粮食,成交情况都很好,并且持续了三周。笔者猜测,这其实是有部分实力较强的贸易企业在疯狂囤粮。笔者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其实是从两方面考量的。一方面是据笔者采访了解,大部分贸易商在前两次拍卖中并未参与,均反映价格太高不敢尝试,再加上上文提到的山东、河北等地的用粮企业也没有参与,那么成交还这么好就让笔者怀疑是有热钱涌入。另一方面是今年的“倒票”现象比往年多了很多,并且差价很大。一般情况下贸易商拍卖国储粮食主要是可以从运费差价上多赚一些,所以都是自己拿粮外发,但是今年倒票的数量非常多,这就更坚定了笔者猜测的热钱涌入,有大佬看准时机,通过短期的原粮短缺而囤粮托市,倒票赚快钱。

  猜想三,国家想要赚一笔

  其实笔者认为国储拍卖成交这么好,更像是国家想要赚一笔。主要是据笔者统计,国家库存的2013年产及以前的玉米量并不多,2014-2015年产的玉米库存甚至部分2016年产的玉米才是其清库存的主要方向,那么如何既可以清库存又不太亏甚至可以赚一些,必然是国家要考虑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国储囤粮都集中在2014-2015年产的玉米,如果“想卖个好价钱”就需要先把价格托起来,那么通过拍卖来托市是最容易的,甚至国储可以控制一部分玉米由内部认购或是与合作单位配合而高价成交。这样逐渐把玉米的市场价格托高,未来质量更好的2014-2015年产的玉米就可以更好成交,甚至可以卖出高价,这样国家真的可以赚一笔。当然这仅仅是笔者的猜测做不得准,仅供大家参考。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