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8年3月2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8年3月2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第9周周评:猪价持续暴跌 周末部分地区现回涨迹象
本周生猪价格为11.88元/千克,较上周下跌7.33%;猪肉价格为21.27元/千克,较上周上涨5.04%;仔猪价格为28.09元/千克,较上周下跌6.12%;二元母猪价格为1631.67元/头,较上周下跌3.31%。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2月第4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出厂均价为19.41元/公斤,环比下跌1.52%。2月第4周商务部监测全国白条猪批发价为21.46元/公斤,环比下跌1.01%。
生猪价格:猪价暴跌模式持续,外三元均价跌破12元/公斤。
猪价持续暴跌,吉林、辽宁在5.20-5.50元/斤,较上周下跌0.61-0.73元/斤。北京在5.40-5.70元/斤,较上周下跌0.87元/斤。浙江在6.20-6.50元/斤,较上周下跌0.99元/斤。新疆在5.40-5.70元/斤,下跌0.40元/公斤。四川跌至5.90-6.20元/斤,河北跌至5.20-5.50元/斤,山东跌至5.40-5.70元/斤,河南跌至5.30-5.60元/斤,广东跌至6.10-6.40元/斤。
猪肉价格:农业部、商务部监测2月第4周白条肉出厂均价及白条猪价格下跌。节日后,市场需求进入阶段性疲软期,加之生猪价格暴跌,猪肉价格随之下滑。
仔猪价格: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上周仔猪价格环比下跌0.40%,较去年同期下跌31.30%,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均价为29.87元/千克,三元仔猪价格下跌至28.09元/千克。猪价暴跌,养殖户对后市信心不足,补栏不积极,仔猪价格持续跌势。
猪粮比价:本周猪粮比为6.38:1,较上周下跌0.48。玉米价格为1.86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1元/公斤。本周自繁自养盈利32.72元/头,较上周下跌121.53元/头。玉米市场购销活动还在缓慢恢复,基层农户、贸易商习惯于元宵节过后正式开始售粮,厂门到货量偏少,短期内现货价格保持强势。随着气温升高玉米不易存储,或出现基层售粮高峰,另外如果临储拍卖提前,供应或显宽松,玉米价格上行受限。不过本着不压制现货市场价格的拍卖政策指导,预计临储玉米开拍价格或提高,对现货价格有一定支撑。
行情汇总:本周生猪价格持续暴跌模式,外三元均价跌破12元/公斤,东北、华北地区除北京外,其余地区全线跌至11元以下。南方地区猪价整体略高于北方,在北方猪价的冲击下,虽下半周生猪价格跌幅有所收窄,但南方地区跌幅仍较明显。目前,市场需求进入阶段性疲软期,市场供应充足,但屠宰企业收猪量不大,压价意愿较强。局部地区受猪价较低影响养殖户抵触情绪增加,周末有小幅反弹迹象。我们预计,3月份生猪供应压力较2月份将有所缓解,但供应过剩现象仍存,猪价短期整体跌势难改,部分地区受近期跌势过猛影响,存在适度回涨的可能。
供应增需求降 饲料涨猪价跌 屠企还压价 日子还过吗
最近,猪市热闹得很,不是因为供需交易火爆,而是因为猪价大跌。因为大跌,养殖户情绪“高涨”,媒体关注度热烈,讨论热情相当高,似乎气温瞬间进入了夏季。许多媒体及分析机构都加入到了讨论春节后猪价再度上演1月底2月初的“悬崖跳”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的行列中来。尽管观点各异,但罗列了一下,无外乎集中在这几点:有的说是因为供应多了,有的说是因为需求少了,有的说是因为屠宰企业压价。更有甚者,一把火烧到了国家统计局、农业部以及商务部的统计数据误导市场的问题上去了,大有不找出个理由来让谁谁背上大黑锅决不罢休的架势。
作为深刻关注全国农牧业市场的慧通数据研究部,其实对猪市的“牵挂”一点不比大家少,除了“牵挂”之外,我们还多了几分扼腕痛惜—替那些“固执坚守惜售阵地”的养殖户些们。早在2017年10月、11月份以来,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就通过各种手段,在不同的场合,不断对市场发出预警,提示1月中旬之后市场存在风险,2-3月生猪市场养殖经营风险度很高,一再建议无论后期价格怎么变,一定要力争在1月中旬前、尽可能的靠前出栏适重大猪,甚至不惜提前出栏部分大猪。但是。。。。。。。。
利用春节休息的时间,我们梳理了一下2017年慧通数据研究部有关对猪价走势预测的所有分析与报道文章,发现这一年,我们对于中国猪市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虽然我们从来不参与有关价格水平的预测,但有关行情走势预测的准确度是非常高的,猪价涨跌时间节点预测精确度也是非常高。对于有关价格水平的预测,我们向来的观点都是,价格预测其实基本都是靠猜而已。趋势可以有依据预测,但价格预测大都凭感觉罢了。而人的感觉往往是靠不住,因此我们不猜价格,只因为我们不想无把握的误导别人。或许是因为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过去多年对养殖市场的报道不多,因此在行业内的关注度不高。但隐藏其后的慧通数据研究部已经潜心研究中国农牧业市场多年,有完整的数据体系系统。因此,我们可以告诉你的是,我们的预测与预判,是靠得住的。
回到正题来,关于2月份以来猪价“悬崖跳”的原因,春节前月初这一波价格大跌,实在说,慧通数据研究部也是一头雾水,至今找不出原因来。根据慧通数据研究部掌握的全结构生猪供需数据来看,市场并不支持猪价大跌,然而事实是猪价真真切切就是真的上演了“断崖跳”。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突然大跌,行动时间之一致简直要惊掉人的下巴。说屠宰企业开了碰头会?没证据;某某人振臂一呼发出了行业号令,没看见;国家相关部门发出了通知,没听说。。。。。。价格大跌的原因或许将成为永久的谜。
对于春节后2月下旬这一波猪价“悬崖跳”,对于是供应多了还是需求少了还是屠宰企业在压价还是进口多了等等的质疑与疑问,我们可以“咬牙切齿”的告诉你,供应是多了需求也同时少了屠宰企业依旧在压价进口依旧不少,是所有因素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的叠加,才导致了当前的结果而已,而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对于2017年的生猪供应,虽然时间已经过了,我们现在再讨论这个问题,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嫌疑,但有慧通数据研究部在2017年包括纸媒等多种媒介上的报告为证,我们都是有言在先而绝非事后诸葛亮。根据慧通数据研究部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的生猪供应相比2016年肯定是增长的,并且增长幅度也绝对不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不到1%的增长率那么低。根据慧通数据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商品大猪出栏56737.04万头,同比增长3.18%。
图表一:2017年中国商品大猪月度出栏量对比示意图(单位万头):
备注:数据来源于慧通数据研究部。
2018年的生猪出栏供应量决定于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期间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情况。根据慧通数据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总体上看,其实早在2012年3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存栏总体上就开始呈逐步下降态势。有的疑问来了,既然能繁母猪在持续下降,为啥13-15年期间出栏大猪数量还在持续增长?原因其实很简单,随着近几年来中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占比的逐年提高、中国生猪养殖水平的逐年提高,以及2015年之后由于能繁母猪存栏不足导致仔猪供应不足养殖户开始提高商品大猪出栏单体重,都在提高中国商品猪肉的供应水平(放心,我们在说这些的时候,后台有详尽的系统数据做支持),如果我们在研究猪市的时候,有一套完整的数据跟踪系统,这些疑问都不难获得解释。再回到2018年商品大猪出栏供应量这个问题上来,根据慧通数据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3月-2018年2月中国能繁母猪月均存栏3911.64万头,同比下降0.87%。但由于PSY及MSY水平的继续提高,2018年的商品大猪出栏供应量依旧同比增长的几率非常高,预计增长幅度将超过四个百分点,年度出栏总量有望达到5.9亿头左右。
图表二:2018年中国商品大猪月度出栏量推演柱形图(单位万头):
备注:数据来源于慧通数据研究部模型推演数据。
从柱形图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2月份商品大猪出栏供应量与1月份相比,呈增长态势。而屠宰企业春节前备货的主要时间段,主要集中在1月中下旬。而2月上旬的春节前备货,大多数属于补充性收购大猪进行屠宰让白条猪供应更充足一点而已。因此在2月份生猪出栏供应量增加而屠宰需求量下降的情况下,生猪供应过剩压力相比1月份是明显增加的。市场供应充足而自己需求不多,更低的价格也能收到自己所需求的量,屠宰企业有什么理由不调低收购价格呢?因此压价收购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还可以从屠宰企业的屠宰量数据来分析一下,我们把时间节点再放大一些看,我们会发现,从2017年8月到2018年1月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的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8月、9月、10月、11月、12月及2018年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的生猪屠宰量分别为1826.32万头(8月)、1871.13万头(9月)、1916.38万头(10月)、2006.43万头(11月)、2324.54万头(12月)及2289.21万头(18年1月)。虽然2月份的数据尚未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2月份的屠宰量与1月份相比,肯定是下降的。
在同期的生猪出栏供应量是怎样的呢,根据慧通数据研究部统计的同时段商品大猪出栏数量来看,2017年8月-2018年1月,中国商品大猪出栏量分别为4811.22万头(8月)、4784.18万头(9月)、4778.66万头(10月)、4686.58万头(11月)、4752.95万头(12月)、4862.15万头(18年1月)。从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量数据与慧通数据研究部统计的商品大猪出栏量数据变化趋势对比,完全可以合理的解释2017年国庆节前及2018年春节前后这个时间段里的猪价变化了。对于2018年2月份的商品大猪供应量,慧通数据研究部的推演数据为4928.89万头,(这个数据我们在春节前的2月6日的预警文章—“现实很骨感,1000万头富余,2月生猪供应明显过剩”已经提到过了)。而2018年2月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量预计在1500-1700万头左右。对比就是这么强烈。
话说没有数据为证的分析都是耍流氓,因此我没有对以上这部分数据做表,我就用裸体数据来说话, 2月份猪价大跌的原因也就可以获得较为圆满的解释了。有心人可以摘下数据来对比做表分析,就看你是否有此需求而已。至于更多的相关数据,基于商业保密的需要,我们不会做更多的呈现。
对于2018年生猪养殖经营的收益问题,我在受邀参加2018年1月份猪易传媒北京会议的讲座中就给出了结论:2018年有风险,2019年比较危险,2020年有恶化的倾向。有关猪周期,我们的分析是,2018年尚未开启新的猪周期,2018年属于2015-2018年猪周期的最后一年,猪价同比走跌的风险基本是肯定的。对于时段经营风险,我们认为,2018年2-3月、6-8月时段,是经营的高风险时段。对于养殖水平低的养殖户,2018年是比较难过的一年,但对于中高养殖水平的养殖户和养殖场,2018年实现全年平均盈利依旧有希望(所有观点和数据在猪易传媒的2017年猪市白皮书上具有呈现)。
不得不说的还有养殖成本问题,我们在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2017年年报中已经提过,2018年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同比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玉米和豆粕年度价格上涨的几率很高。因此2018年的猪市,将面临饲料成本上涨而猪价下跌,利润面临多重威胁的预警。回顾一下,从2017年9月份开始,维生素和鱼粉价格已经率先打响涨价的第一枪。玉米也早已经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上涨,至今没有停歇过。豆粕在春节期间已经开启上涨通道。在成品饲料方面,2017年第4季度期间,所有成品饲料价格都已经上调了一次价格。进入2018年2月,从月初开始,就有饲料企业陆续开始提价,这不,眼下双胞胎、金新农和唐人神等企业也开始跟进涨价。在说远一点,中美贸易战大有一触即发的势头,目前看来,美国手里可打的牌似乎更多,尽管国内很多专家都说中国可以出的牌也很多,但是大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如果中美贸易战开打,大豆进口市场被殃及的可能性非常大,届时,进口豆飞涨,国内豆粕现货怎么保得住“闲庭信步”的雅致。因此,2018年的养猪人甚至所有养殖行业的众生些,日子都不会太好过,唯一可做的,就是—挺住。
因为很长时间以来的猪市发展轨迹,与我们2017年就做出的预判基本一致,因此原本想春节刚过,等忙完了手里的其他事儿,让猪价先飞一会儿,再来捋一捋市场上的新变化。但最近打来的咨询电话颇多,因此,还是应景儿呈现了这篇文章,时间很仓促,思路也较为混乱,但绝对没有应付了事。
"猪周期"或全面下行 95%以上区域猪价跌破成本价
“猪周期”或将全面进入下行通道!
“目前,有95%以上的区域,猪价跌破成本价。大范围跌破成本价,将成为这轮‘猪周期’全面进入下行通道的重要节点。虽然目前来看,北方的猪价下滑趋势放缓,但是,市场暂时没办法撑起猪价,价格全年会是震荡下滑之势。2018年的猪价将会延续2017年下滑的态势,但整体价格要低于2017年。” 昨日,卓创资讯分析师王燕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盈利周期持续36个月
根据卓创资讯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在11.46元/公斤,相比2月9日的12.78元/公斤下滑1.32元/公斤,下滑幅度在10.32%。新年过后,猪价出现跳水式下滑,多数地区猪价已跌破成本线,据卓创资讯监测,2月27日生猪养殖盈利为亏损。
目前东北低价区主流猪价已至10.20-10.6元/公斤,直奔5元大关,但随着多地跌破成本线,市场开始出现抗价情绪,而部分大型屠宰企业亦开启冻品入库模式,屠宰企业开工率略有好转。卓创预计短线北方地区猪价降势将逐渐放缓、局部企稳;而南方地区因与北方仍有较大价差,猪价仍有回落空间。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燕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来看,全国范围内有95%以上的区域,猪价跌破成本线,“华南地区暂时还在成本线之上,但猪价仍在下行,按目前的形势,华南地区跌破成本线概率较大。”
在猪价跌破成本价的影响之下,中小散户退出的可能性再次出现,“这是必然的,规模化的进程中,中小散户退出可以为扩张留出空间。而且,中小养殖企业抗压能力低,持续亏损会影响投入,包括污染治理的投入,按照现在政策的规定,养殖企业的污染治理投入会越来越多,但是,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对污染治理投入的力度和意愿比较低。”王燕洁解释,目前来看,2018年,中小养殖企业退出量不会太大,“这轮‘猪周期’前期盈利周期超过36个月,中小养殖企业也积累了资本,不过,大范围跌破成本价,将成为这轮‘猪周期’全面进入下行通道的重要节点。”
预测全年价格低于去年
综合来看,王燕洁认为,2017年市场呈现的将是震荡下行的局势。“虽然目前来看,北方的猪价下滑趋势放缓,但是,市场暂时没办法撑起猪价,价格全年会是震荡下滑之势,3月中下旬预计将到达价格低点,后期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动,会有一定程度的价格回升。2018年的猪价将会延续2017年下滑的态势,但整体价格要低于2017年。”
新发地最新的数据也显示,猪肉价格下滑明显。2月23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8.08元/斤,比2月14日的9.13元/斤下降11.50%;比1月23日的9.25元/斤下降12.65%;比2017年2月23日的10.15元/斤下降20.39%。
新发地的研报提及,春节过后,超市、餐饮业、居民等消费群体还有较大的存货或者库存,需求并没有恢复,所以,春节后的上市量明显不及节前。这种春节前、春节后需求的天壤之别是完全正常的市场现象。由于一些屠宰厂还没有恢复生产,短时间内的价格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即便是价格带有随意性,但是价格环比、同比下降的趋势还是表现的比较充分。新发地研报认为,后期,肉价还有继续下行的空间。
喜报!多省猪价转跌企稳,专家称3月跌幅将减小,4月将反弹上涨!
猪价连跌了这么多天,终于看到上涨的苗头了!根据“动力猪价”统计今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5.66元/斤,较昨日下跌0.05元/斤,全国均价虽在跌,但据统计,今日有4省均价出现上涨,11个省均价转跌企稳。
双胞胎、海大、唐人神、金新农等饲料企业纷纷宣布涨价,多个数据监测机构均显示全国猪价已进入亏损状态,所以猪价何时能止跌甚至反弹了?
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有关部门可能会在近期开展冻肉收储,阻止猪价进一步下跌,最快3月底就可以出台收储措方案,后期收储方案一旦实行,将是防治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有效手段。
此外芝华数据的相关专业人士就今年猪价下跌何时停止的问题也进行了解读:我们仍然需要依据存栏来进行判断。判断短期行情时,基本是看育肥猪的存栏,其中1月份150斤以上大猪存栏数据环比大幅下降4.9%,同比大幅增加7.6%。同比大幅增加,基本能确定3月份猪价下跌主调,但我们认为跌幅会减小——跌幅在0.6-1.0元,均价在12.4-12.8元。这主要是基于2月份出栏量增加,出栏均重减少,将会减轻3月份市场供应压力。另外,今年由于元宵节前大部分学校就已经陆续开学、企业也开工,需求会逐步恢复,对猪价形成支撑。育肥猪存栏中的60-150斤育肥猪存栏在1月份环比大幅下跌3.9%,同比增加2.9%。而且去年11月和12月60斤以下仔猪存栏环比均下跌,对今年4-5月份的猪价而言是利好因素。我们认为猪价在经历3月份底部调整后,将于4月份反弹上涨。
到文章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这轮猪周期的问题。虽然说每一轮猪周期都会不一样,但是我们有必要看一下上一轮猪周期春节后猪价走势。2014年春节后猪价一路下跌,跌了80天到10.6,猪价才开始触底回升。当年2-4月份,猪价跌破黄色预警线,3-5月份,政府启动冻猪肉收储政策,收储15.3万吨猪肉,猪价在4月下旬才开始触底反弹。那今年会不会也一直跌80天,也就是到5月份才反弹呢?
我们再向上级指标看一步,2014年猪价低点对应的前十个月能繁母猪存栏均值是5000万头,今年3月前十个月能繁母猪存栏均值是4200万头,按照农业部数据2014年MSY值是15,假定2018年MSY为16和2017年一致,那么两个年份对应的商品猪供应量分别为7.5亿头和6.72亿头,我们监测的2014年生猪出栏均重数据是109.11公斤/头,假定2018年出栏均重为127和2017年一致,不考虑出肉率变化,计算得出2018年猪肉产量值比2014年多。这样看今年猪价就不乐观了,2014年全年猪价13.5元/公斤。那么今年是不是连13.5元都达不到?对于2018年全年猪价,笔者个人相对依然比较乐观,但全年生猪供应量增加的趋势不变,猪价大概率向下趋势不变,全年生猪均价维持在13.5-14.5元之间。
南跌北稳,总体仍不乐观,但道阻且难也得走下去!
今日全国生猪(包含外三元、内三元和土杂猪)均价至11.61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22元/公斤,跌幅1.86%。外三元最高价格至14.4元/公斤,土杂猪最低价格为9.4元/公斤。今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较大幅度下跌,20个省份下跌,3个省份持平。
今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下跌幅度变大,主因是南方地区跌势进一步扩大。但好消息是,中部地区跌势进一步放缓,北方地区转跌为稳。北方地区生猪价格比较偏向于持稳,东北地区及河北附近猪价持稳在5元/斤,内蒙古等周边地区猪价稳定在5.3元/斤,且部分河北猪友反应当地优质猪源猪价上调,猪价有上行迹象。中部地区稳中有降,多数地区猪价稳定在5.5元/斤左右,下调幅度较小。有山东地区猪友反应,当地很多猪场出栏完毕,已经停卖,猪经济找猪频率提升,给价要高于屠企0.2元左右。中部地区近期或迎来止跌。南方地区当前跌势较大,外省和本地猪共同丰富该地猪源,屠企收购难度较小,多数屠企继续下调收购价格,下调平均幅度在0.2元/斤左右,浙江等偏中部地区跌破6元/斤,广东地区价格最优质生猪交易价格在6.8元/斤,主流价格在6.5元/斤。

当前是猪价低迷期,但部分地区已经见底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持稳,5元/斤或许是本次北方地区下跌的底线。中部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底线或许是5.5元/斤。虽然由于南方地区猪价的大幅下跌,全国均价表现不好,但好歹已经“触底”,“持稳”和“反弹”还远吗?2018年养猪难吗?难!但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都不乐观,养猪业当然也逃不过大环境的萧条。相对来说,养猪业虽然盈利不多,但也有一定的利润。只要你好好管理经营,养猪的利润也比很多行业好。退一万步说,即便养猪业的利润很差,比不上很多行业,拖后腿。但隔行如隔山,贸然转行,脱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行业,就一定会比养猪业更好吗?所以,2018养猪业“道阻且难”也要咬牙走下去,顺着养猪业的特点调整自己的饲养和管理方式,适应它,然后征服它,玩转它,让它心甘情愿为你服务,让我们养猪业变得更好。
猪价大跳水,是猪真的多?还是阴谋诡计?
春节期间的猪市呈现出稳中有涨的繁荣局面,让许多人都对今年的猪价再度燃起希望。但是初七屠企一开工,希望全部破灭。不但大幅快速压价采购,而且还限制减少了生猪的日采购量。原料价格涨了,而猪价却再度陷入了跌跌不休的状态。

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从本周市场变化来看,未来影响生猪市场的主要因素有:
供应:充足。节前猪价持续下跌,市场出现抛售情况。因此春节后,市场中的大体重生猪基本已经出栏完毕,这对2月底3月初的市场来说有所助益。而且从2017年下半年市场对2018年的预期情况来看,多不看好春节后的行情,因此预计3月份的生猪供应量不会出现过高的增长。
需求:转入淡季。近几年来,季节性消费旺季对市场的利好逐渐减弱,尤其是近一年,消费需求的利好被供应量的增加冲抵。春节后的居民猪肉消费需求将会呈现断崖式的下降,以补偿春节的过度消费。
本周观点:整体看目前生猪供给过剩的局面已经成为事实,正月十五为行情带来反转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年后猪价出现震荡式下跌的概率较大。屠企虽已开工,却表现出“消极怠工”的姿态,每日屠宰量大减。春节期间虽有部分二次育肥现象,但是出于对上半年的猪价不看好,市场大多数人并不敢轻易下手进行大猪育肥,因此,二次育肥难以对猪市带来支撑。
高收益来自低成本和高成绩
对于2018年养猪人来说,最终还是聚焦到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成绩这2点。降低成本上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采购,管理,技术,设备改造甚至养殖模式上入手;在这里我想强调是低成本不是使用便宜的饲料和兽药,如果因为使用便宜饲料,把自己的生产成绩拉低,将会直接面临亏损。降低成本需要从精细化管理入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现高收益需要更好的生产成绩来做支撑,对自繁自养猪场来说尤为关键。
总之,2018年谁的效益好成本低,谁就活的更轻松一些,养猪人加油!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