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0-11-10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2020年11月10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0-11-09 2020-11-08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4 辽宁省 28.48 28.35 0.13 -0.26
27 吉林省 28.21 28.14 0.07 -0.20
28 黑龙江 27.83 27.67 0.16 -0.16
华北
19 北京市 28.87 29.47 -0.60 0.14
21 天津市 28.78 28.93 -0.15 -0.03
22 河北省 28.78 28.77 0.01 -0.01
17 山西省 28.98 28.91 0.07 0.19
26 内蒙古 28.30 28.05 0.25 -0.38

华东

8 上海市 30.61 30.43 0.18 0.41
12 福建省 30.17 30.21 -0.04 -0.27
4 浙江省 31.34 31.46 -0.12 -0.03
14 江苏省 29.55 29.65 -0.10 -0.16
18 山东省 28.95 28.78 0.17 0.16
15 安徽省 29.18 29.06 0.12 -0.23
华中
10 江西省 30.56 30.64 -0.07 -0.23
13 湖北省 29.62 29.71 -0.09 -0.74
20 河南省 28.86 28.77 0.08 -0.10
9 湖南省 30.60 31.00 -0.40 -0.17
华南
6 广东省 30.92 31.02 -0.10 -0.42
5 广西 30.94 31.27 -0.33 -0.16
1 海南省 33.27 33.50 -0.23 -0.09
西北
16 陕西省 29.03 29.04 -0.01 0.12
23 甘肃省 28.64 28.84 -0.20 -0.05
25 宁夏 28.37 28.33 0.03 -0.31
29 新疆 27.01 27.13 -0.12 -0.01
西南
2 重庆市 31.45 31.55 -0.10 -0.05
3 四川省 31.41 31.59 -0.18 0.05
11 云南省 30.31 30.60 -0.29 -0.28
7 贵州省 30.68 30.63 0.06 0.55
全国
有3156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29.65 29.71 -0.06 -0.09

2020年11月10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0-11-09 2020-11-08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2 辽宁省 28.35 28.36 -0.01 -0.16
23 吉林省 28.34 28.09 0.25 0.04
24 黑龙江 27.74 27.63 0.11 -0.19
华北
20 北京市 28.44 28.60 -0.16 0.38
6 天津市 30.70 30.24 0.46 2.22
21 河北省 28.43 28.38 0.05 0.01
18 山西省 28.52 28.49 0.03 0.13
25 内蒙古 27.60 27.25 0.35 0.15

华东

10 上海市 30.23 30.06 0.17 0.63
9 福建省 30.28 29.70 0.58 0.90
13 江苏省 29.06 29.09 -0.04 -0.35
19 山东省 28.51 28.40 0.10 0.11
15 安徽省 28.76 28.57 0.19 -0.23
华中
8 江西省 30.64 30.14 0.51 0.48
12 湖北省 29.61 29.59 0.01 -0.08
17 河南省 28.58 28.50 0.08 -0.01
7 湖南省 30.66 30.75 -0.08 0.13
华南
3 广东省 31.03 31.10 -0.07 -0.34
4 广西 30.94 31.01 -0.07 0.04
1 海南省 32.50 33.00 -0.50 -0.50
西北
14 陕西省 29.00 28.89 0.11 0.06
16 甘肃省 28.67 28.55 0.12 0.07
26 新疆 26.86 27.04 -0.19 0.19
西南
5 重庆市 30.80 31.00 -0.20 0.30
2 四川省 31.04 30.91 0.13 0.20
11 云南省 29.75 29.90 -0.15 -0.19
全国
有379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29.43 29.36 0.07 0.12

2020年11月10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0-11-09 2020-11-08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19 辽宁省 28.12 28.01 0.11 -0.12
20 吉林省 28.09 27.81 0.28 0.12
23 黑龙江 27.67 27.51 0.16 -0.29
华北
14 北京市 28.45 27.95 0.50 0.69
22 河北省 28.04 27.96 0.08 0.07
18 山西省 28.18 28.24 -0.07 0.02

华东

8 上海市 29.85 29.88 -0.03 0.10
10 福建省 29.54 29.30 0.25 0.61
12 江苏省 28.52 28.62 -0.09 -0.26
21 山东省 28.08 27.89 0.19 0.16
16 安徽省 28.24 28.01 0.23 0.14
华中
7 江西省 30.25 29.85 0.40 0.14
11 湖北省 29.03 28.95 0.08 -0.07
17 河南省 28.21 28.10 0.10 -0.11
6 湖南省 30.41 30.56 -0.15 0.04
华南
2 广东省 30.87 30.67 0.20 -0.09
3 广西 30.62 30.91 -0.29 0.32
1 海南省 32.50   0.00 0.00
西北
15 陕西省 28.41 28.40 0.01 -0.00
13 甘肃省 28.46 28.40 0.06 -0.03
24 新疆 26.75 26.71 0.04 0.30
西南
5 重庆市 30.53 29.78 0.75 0.33
4 四川省 30.61 30.76 -0.16 0.19
9 云南省 29.70 29.69 0.01 0.06
全国
有334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29.13 28.82 0.31 0.26

明年猪价会跌得很惨吗?亏钱,或是养猪业的下一个机遇!


  大家都知道养猪业将迎来亏损期,但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是坏事。养猪业的机遇,也是建立在危机之上,只是养猪人准备好了吗?能扛下几个月的亏损?能承受多大程度的亏损?

  养猪业真正赚大钱的时代,无论是因为疾病,还是因为环保,抑或是深度亏损,几乎都是建立在一批养猪人倒下的基础上,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当下,养猪业仍然处于供小于求的红利期,以现在养猪业的利润,远未到拼成本的时候。但猪价下降一定是一个趋势,因为猪肉消费市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存量市场,不像新兴事物,是一个增量市场。在这个稳定的存量市场上,供求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猪增多,猪肉价格必然要降。而且以现在生猪产能的增速来看,猪价将会是坍塌式下跌。

  按照以往的经验,当亏损超过30天的时候,就会有人退出。但是这次不同,因为这两年赚的钱,足以让很多人支撑很久。

  那么我们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养猪业的亏损会持续多久?亏损的程度会到什么样的程度?2、我有多少资金可以预留?能撑几个月?能承受多大的亏损?3、下一次亏损潮过后,养猪业是一个怎样的格局?猪价又能到什么程度?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规模化程度。我们不看规模比例,要看规模养殖场的出栏绝对量,因为规模养殖场的出栏量越多,在没有大的意外的情况下,猪价的波动是越小的。那么,亏损之后的盈利预期也应该越低。盈利预期的高低,也就是要考虑的第三个问题。

  而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也是市场所决定的。有人说可能到四五块,也有人说是不会。当然,这个价格一方面和产能的释放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和退出的速度有关。这两年大家赚的钱,撑个三五个月的时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养殖户所能努力的,也就是在第2个问题上。养殖户应该算一下,当亏损来临时:1、我现有资金可以拿出多少?2、接下来我还可以赚多少?3、我可使用的外界资金有多少?比如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也有银行断供的可能。4、我的成本可以降到什么程度?

  如果亏损潮来临,首先退出的大概率是投机者;其次是资金链断裂者;然后是成本高的人。据悉,有的猪场成本只有七八元,不少人的成本在10元以上,还有更高的。

  现在是拼技术拼胆量的时候,接下来就该是拼成本、拼资金的时代。

  在规模化进程中,每一次养猪亏损,都会是一次机遇,而且亏得越狠,机遇就越大,规模化程度也会越高。


肉价稳守“生命线” 养殖成本大涨利润堪忧


  数据显示,本周(10月30日-11月5日)生猪饲料价格均价为2749.89元/吨,较年初低点(1月3日-1月9日当周均价)累计上涨26.70%。

  近期国内猪肉的价格一路下跌。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29.84元/公斤,较前期高点(7月8日的38.84元/公斤)累计下跌9元/公斤,跌幅达23.17%。猪肉平均批发价同步下行。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9月以来,我国猪肉平均批发价出现加速下滑,截至11月4日,最新价报39.4元/公斤,较8月27日的48.57元/公斤累计下跌18.88%。

  今年来豆粕、玉米期货价格分别上涨了24.85%、40.75%。饲料加工大涨,猪价下跌,原先在猪价上涨风口上赚得盆满钵满的投资者可能是时候转换思路了。

  近日,据河南一家小型猪场负责人表示,目前出栏一头猪(自繁自养)的利润在1400元左右。“比今年7月最高的时候大概下降了900元/头,但总体还是有很大赚头的。”业内人士介绍,10-13元/公斤的生猪价格是这些企业的“生命线”。

  长期来看,生猪价格波动以产业内在供需为主导,养殖的可变成本可作为猪价底部的支撑信号。此外,外部突发事件,比如极端恶劣天气、严重的传染疫病、国家调控政策等,也常对猪价造成强烈影响。

  其一,产业规模化和行业集中度的影响。我国生猪养殖呈现典型的蛛网模型,散养户根据市场价格快进快出,猪价变化带来的生猪产量的波动幅度大于需求波动幅度,进而造成供需错位,是形成猪周期的主要原因。

  在非洲猪瘟的刺激下,生猪规模化养殖有望加速推进,行业饲养水平和养殖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形成更加稳定的生猪供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猪价的周期性波动。尽管猪周期是由供需错位触发的,但其核心仍是由猪的生长周期决定的。当规模化养殖步入深水期,季节性需求导致的小周期性波动开始取代供需失衡导致的大周期性波动,常规的周期性变化逐渐模糊,由疫病等外部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非常规周期将成为猪周期的核心变量。

  其二,养殖成本的影响。在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中,价格底部由可变成本而不是完全成本决定。对于养殖场来说,只要价格还在可变成本之上,就不会停止生产。当猪价下跌至散养户的可变成本以下,大量散户就开始退出市场,当猪价进一步下跌至规模养殖场的可变成本以下,就意味着整个行业都处于现金流断裂的亏损状态。为了阻止供给的进一步收缩,市场价格将维持在成本线附近。

  相关猪企利润堪忧

  短期市场来看,粕类期货上涨主要受美豆价格上涨影响,而美豆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市场对南美产区天气情况存在担忧。

  近期受国际宏观因素影响,资金前期炒作意愿延迟,不过天气市仍有望成为当前一段时间的市场主旋律。中长期来看,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恢复当中,市场对于未来豆粕消费相对看好。同时,作为饲料原料的玉米也处于较高价格水平,给市场后续配方调整等措施带来一定影响。

  无论如何,生猪养殖企业的好日子可能在未来一段日子内不会再有了。分析师表示,生猪养殖主要分为自繁自养和二次育肥,近期生猪价格下跌对两者的养殖盈利情况影响不同。预计随着时间推移,后者的利润情况堪忧。

  不过,四季度来看,猪肉价格走势并不悲观,一是三元母猪占比仍然偏高,限制了生猪产能的扩张;二是年底处于季节性消费旺季,预计猪价将在30—40元/公斤的区间内高位振荡。

  各大养殖集团上半年补栏积极,下半年又有大量规模养猪场投入建设,随着存栏结构的改善和母猪产能的扩张,2021年一季度开始,生猪产业将逐渐迈入产能释放期,届时,猪肉价格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进口猪肉弥补国内大部分缺口,天津进入战时状态,国家要出手了么?


  每次讲到猪肉进口对国内生猪市场的影响,我们大抵都会说“猪肉进口量太少了,与我国的猪肉产量及消耗量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对市场来说不过杯水车薪”,在此之前我也这样认为。但最近整理进出口数据及今年的猪肉缺口时才发现我们犯了一个很离谱的错误!

  根据慧通数据研究部的初统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鲜猪肉供应缺口(仅计算自产不考虑进口)折算为出栏大猪为480.02万头左右,相比9月份460.15万头的供应缺口呈继续扩大趋势。

  那么供应缺口呈扩大之势,为什么生猪及猪肉价格却持续大幅走跌?

  虽然今年国内生猪及猪肉供应缺口明显,但因为猪肉价格高位限制居民消费,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今年的猪肉消费更显低迷。而本年度进口猪肉数量明显增长,已经逐步补平了猪肉供应缺口,目前国内猪肉供应也由此前的供应明显不足向供需紧平衡转变。

  今年 1-9月份中国进口猪肉总量为323.37万吨,折算成出栏大猪为3621.89万头左右,刨除正常年份100万吨的进口量,则本年度新增进口223.37万吨,折算成出栏大猪为2501.85万头左右。而1-9月份中国猪肉供应缺口累加合计为266.82万吨,相当于2988.51万头大猪,每个月平均缺猪332.06万头。但与本年度新增进口猪肉相抵后,则1-9月份猪肉供应实际缺口为43.45万吨折算为出栏大猪为486.66万头,相当于平均每月仅缺猪54.07万头,供应缺口已经明显缩小,猪肉供应由之前的明显不足进入到供需紧平衡阶段。

  因此,业内许多人认为,8月份以来的猪价持续走跌是因为出栏供应增加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某些机构乐观或者忧心于2021年供应将严重过剩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虽然生猪整体养殖量已经逐步恢复,但由于当前的发展进程尚未传递到商品大猪供应环节,因此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极小的。

  双疫情导致的居民消费能力下降才是猪价在自产出栏大猪及猪肉供应不足的大背景下价格依旧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其次,在非瘟疫情已经常态化,负面影响明显缓解的背景下,养殖环节利润依旧畸高,市场理所当然有被“挤水分”的需求;再次,进口猪肉相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加,已经明显弥补生猪、猪肉供应缺口,在消费总体下降背景下猪肉供应不足的状况已经明显缓解。

  不过,近日山东接连曝出多起进口猪肉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事件。11月7日晚,山东德州从天津港进口的一批冷冻猪肉核酸检测呈阳性,8日凌晨2时许,天津市防控指挥部通报,一名装卸工人核酸检测阳性,已被送往定点医院治疗,多地冷冻食品外包装发现新冠病毒,均与天津有关,天津进入战时状态。同时,山东、天津、山西、河北等地,已迅速展开相关检测、排查、追踪溯源等处置工作。山西太原也发现1份从天津港销往太原市的印度产冷冻带鱼外包装箱样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对进口冷链食品,国务院出手了!

  为预防新冠疫情传播,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

  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按规定作退运或销毁处理。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海关部门组织指导督促查验场地经营者或进口企业,对进口冷链食品的集装箱内壁、货物外包装实施消毒。

  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过程中,承运企业不得开箱。冷库接受进口冷链食品时,应如实记录并核对集装箱号及铅封号,做好货物的出入库记录,相关资料和记录应至少留存2年。

  对从口岸放行的进口冷链食品,在社会冷库或企业冷库倒箱过车、入库存储前,相关生产经营单位查验货物所附的消毒证明,如未消毒,则在掏箱卸货时,对该批货物的集装箱内壁、货物外包装实施消毒。

  进一步完善追溯管理,做到所有进入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后期猪肉进口或有再度收紧可能,国内市场的供应及行情也或受到波及。


后猪瘟时代生猪养殖产业和猪价迎来“大变局”


  不同周期下影响生猪供给的主要因素

  长期以产业内在周期性规律为主导

  长期来看,生猪价格波动以产业内在供需为主导,养殖的可变成本可作为猪价底部的支撑信号。此外,外部突发事件,比如极端恶劣天气、严重的传染疫病、国家调控政策等,也常对猪价造成强烈影响。

  其一,产业规模化和行业集中度的影响。我国生猪养殖呈现典型的蛛网模型,散养户根据市场价格快进快出,猪价变化带来的生猪产量的波动幅度大于需求波动幅度,进而造成供需错位,是形成猪周期的主要原因。

  在非洲猪瘟的刺激下,生猪规模化养殖有望加速推进,行业饲养水平和养殖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形成更加稳定的生猪供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猪价的周期性波动。尽管猪周期是由供需错位触发的,但其核心仍是由猪的生长周期决定的。当规模化养殖步入深水期,季节性需求导致的小周期性波动开始取代供需失衡导致的大周期性波动,常规的周期性变化逐渐模糊,由疫病等外部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非常规周期将成为猪周期的核心变量。

  其二,养殖成本的影响。在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中,价格底部由可变成本而不是完全成本决定。对于养殖场来说,只要价格还在可变成本之上,就不会停止生产。当猪价下跌至散养户的可变成本以下,大量散户就开始退出市场,当猪价进一步下跌至规模养殖场的可变成本以下,就意味着整个行业都处于现金流断裂的亏损状态。为了阻止供给的进一步收缩,市场价格将维持在成本线附近。

  生猪养殖的完全成本=厂房折旧+仔猪出生成本+出生至育肥的可变成本

  其中,仔猪出生成本=母猪产能折旧/PSY,可变成本=饲料成本+防疫成本+人工成本+水电成本。

  饲料成本方面,按照商品猪不同生长阶段的增重速度及料肉比,计算出各阶段所需饲料用量,约900元;防疫成本方面,根据商品育肥猪所需接种疫苗及驱虫药单价和防疫所需剂量,计算出头均成本约56元;水、电、煤成本约15元。人工成本方面,规模养殖与家庭养殖差异较大。规模养殖场自动化程度高,平均一个饲养员可以同时育肥500—1000头商品猪,按照月薪4000元计算,头均人工成本仅48元。家庭养殖需要考虑到维持家庭生活支出的费用和雇佣工人的费用,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约为2880元,再加上衣着和住房支出,夫妻二人年内基本消费性支出约11300元,另外每养100头猪还需要雇佣一名工人,最终家庭养殖的头均人工成本约235元。

  1.jpg

  经过计算可以得出:我国规模养殖的可变成本大概在1019元/头,合9.3元/公斤,家庭养殖的可变成本约1206元/头,合10.9元/公斤。

  其三,国家政策的影响。2015年起,出于优化生猪产业布局、保护南方水网的目的,农业农村部对生猪生产进行全国性区域分类规划,促使产能从南向北转移。然而,个别地方生硬、僵化地理解国家环保政策,甚至采取“无猪市”“无猪县”这种简单粗暴的措施。受养殖周期约束,生猪产能增长本身就较为缓慢,非洲猪瘟疫情与环保风暴的时间窗口重合导致“南猪”产能下降的速度远大于“北养”产能增长的速度,生猪产销区供需急速失衡。

  201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鼓励支持农户养猪,目标是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其中提到,各省都要保有一定规模的养殖量,区域内大致做到供需平衡,特别是南方及大中城市周边地区,要确保一定的自给力,未来我国生猪区域产能分布将更趋平衡。

  中期能繁母猪存栏和MSY起决定作用

  理论上生猪的补栏要经历能繁母猪补栏和商品猪补栏两个阶段。

  能繁母猪补栏(约324天):祖代种猪配种后,经过114天的妊娠,产下后备母猪,而后备母猪在6—8月龄初次配种,成为能繁母猪。

  商品猪补栏(约183天):能繁母猪产下仔猪后,经过28天哺乳、35天保育、4个月生长育肥,出栏流入市场。

  因此,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市场的核心产能,从根本上决定了未来6个月生猪供给的整体规模。2020年上半年,生猪出栏2.5亿头,较2019年仍然下降20%,对应去年5—8月母猪存栏的低点,而6月起,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首次出现同比和环比双增,母猪产能稳步恢复,预计年底到2021年一季度,商品猪产能大量释放。

  2.jpg

  MSY(Market pigs/Sow/Year)是每头母猪每年能够出栏的商品猪头数,它决定了猪场扩张的效率。我国生猪养殖的MSY伴随养殖技术的发展逐年提高,但受限于缺乏官方统计数据,一般只能根据年末生猪出栏量/6—8个月前能繁母猪平均存栏量进行估算。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忽视了母猪配种率、窝产水平结构等生产效率的动态变化。预计猪瘟暴发前,产业平均MSY在2018年已经达到20.3。

  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大量养猪场直接将三元育肥母猪留作种用,能繁母猪产能在高补高淘中缓慢恢复。三元母猪的杜洛克血统导致其容易肥胖,进而引起长时期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不易配种、配种后也不易受孕、生产后容易压死仔猪,严重影响养殖效率,限制商品猪产能规模。不过,由于二元扩繁效率远大于三元,三元逐步被淘汰是必然过程。

 3.jpg

  短期主要看出栏量、出栏均重、进口和抛储情况

  商品猪的出栏数量和出栏均重直接决定短期内流入市场的猪胴体数量。生猪的出栏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夏季高温天气,母猪易乏情、配种率低,以至于冬天出生的仔猪数量偏少,进而导致二季度商品猪出栏量为全年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增加,并在四季度达到高峰。具体数据上,可以将农业农村部每月发布的定点屠宰数据作为参考指标。

  4.jpg

  生猪的出栏体重常常受养殖户压栏行为的影响。如果预期未来猪价上涨,那么养殖户倾向于压栏惜售,且压栏的程度取决于压栏成本。通常,外三元猪体重超过110公斤后,生长速度趋缓,甚至停滞,料肉比迅速提高。另外,生猪体重越大,肥膘比例越高,销售品质越差,屠宰场会对超重猪压价。一旦养殖户普遍过度压栏,形成养大猪局面,就会对远期猪肉供给造成压力。

  生猪的出栏体重也呈季节性规律。一般在春节前,出栏体重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这时屠宰场几乎不会压价收购。夏季高温导致生猪疫病频发,加上6—8月为猪肉消费淡季,这期间养殖户大概率加快出栏节奏,从而导致出栏体重下降。

  5.jpg

  年初以来,养殖户倾向于提高商品猪出栏均重,以扩大销售利润,部分弥补了出栏数量下降的损失。9月以来,天气转凉,大肥猪需求增加,四季度出栏体重有望维持高位。

  我国的活猪进口以种猪引进为主,数量上呈现比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但由于进口检疫程序复杂且成本高昂,直接进口猪肉成为短期内增加供给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过去,我国猪肉年进口量不足50万吨,进口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2015年以后,随着国内猪肉供给缺口的扩大,进口热情升温。今年1—7月,国内累计进口猪肉及猪杂碎338万吨,同比增长98.2%,其中猪肉进口量为255.3万吨,同比增长155.07%。

  全球猪肉贸易量有限,但2019年除我国外,越南、韩国、缅甸、菲律宾等猪肉消费国也暴发了非洲猪瘟,亚洲各国进口竞争加剧。在产能紧缺时期,进口对平抑超高猪价产生了良好效果,但长期是否能扭转趋势有待观察。

  我国的生猪生产以猪粮比(生猪和玉米价格比)作为预警指标,猪粮比在5.5—8.5之间为安全区域。当猪粮比持续低于4.5时,中央带领地方展开收储;当猪粮比价跌破4.5时,国家发改委牵头扩张储备规模;若猪粮比持续低于4.5,并出现养殖户过度宰杀母猪的情况,则开启母猪补贴。同样的,当猪粮比超过9时,中央带领地方展开抛储,进一步上涨,超过9.5时,将进一步扩大抛储规模,并研究其他调控策略。

  2019年9月开始,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市场,年内累计投放7次,共17万吨。2020年1月至今,累计投放35次,共60万吨。不过,猪肉作为一种生鲜品,不能像白糖、棉花等其他农产品一样长期保存,这注定了储备规模很难大幅增加。

  双疫情背景下生猪养殖产业之变

  防疫和饲料成本双升

  饲料与防疫是生猪养殖的上游,决定了生猪养殖的成本和效益。一般情况下,标准化规模养猪场防疫成本不超过养殖总成本的2%,而饲料成本占比达到60%。不过,非洲猪瘟发生以来,规模养殖场普遍加强消杀工作、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防疫成本随之增加。

  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饲料分为预混料、浓缩料和全价料。预混料=维生素+矿物质+载体,浓缩料=预混料+蛋白质饲料,全价料=预混料+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预混料与浓缩料都是半成品饲料,不能单独饲喂动物,只有全价料才是配合饲料的最终产品,能够直接使用。根据营养学特性,饲料又可分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粗饲料、青绿饲料等八大类。以玉米为代表的能量饲料和以豆粕为代表的蛋白质饲料用量最大,二者价格的波动决定着养殖成本的变化。

  6.jpg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玉米临储拍卖结束,累计成交5550万吨。临储库存拍卖完毕,15次拍卖均为高溢价成交。大豆种植补贴力度远大于玉米,每亩在200元以上,农民选择轮作,还可以获得额外补贴150元/亩,故2020年东北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较2019年明显下降。加之陆续遭遇冷空气以及台风“巴威”、“美莎克”和“海神”,部分农田出现内涝、作物倒伏甚至折损现象,局地灾情严重。一方面,倒伏导致玉米籽粒容重降低、霉变风险提高,优质玉米比例下降;另一方面,大面积倒伏增大玉米收割难度,收割用时延长,新粮上市延迟。利多因素强化了农户和贸易商的看涨心理,虽然部分农户满意当前价格,但持有“卖跌不卖涨”的想法,现在玉米市场处于有价无市状态。玉米价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且近期一直窄幅徘徊,预计11月中旬开始,新季玉米就要集中上市,对期货价格起到平抑作用,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

  三季度以来,进口大豆大量到港,油厂压榨量连创新高,短期豆粕供给充足。根据cofeed的数据,截至10月30日当周,因部分油厂停机检修或豆粕胀库停机,整体开机率为59.79%,较前一周下降3.4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沿海油厂周度压榨量为209.34万吨,环比下降4.72%。不过,未来两周,压榨量预计逐步回升。下游豆粕提货积极,但库存绝对值高于历史同期水平,短期内豆粕价格预计在3100元/吨一线振荡,而远期受生猪存栏周期性增长的拉动,加之拉尼娜天气激发外盘反弹潜力,上方存在较大想象空间。

  屠宰行业开工率下滑

  作为连接养殖和消费的纽带,屠宰场具有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在猪价下行阶段,养殖户急于出栏,往往是屠宰场低价收购生猪的好时机,不少屠宰场除了国家分配的储备任务外,还会趁机储备一定数量的冻肉,以备旺季出售。而在猪价上行阶段,养殖户倾向于压栏惜售,实际出栏商品猪数量下滑,屠宰场收购成本增加。此时,屠宰场就会对养殖户展开压价收购,常见的做法如拒收大猪、外形和品种不好的猪、病猪和出肉率低的猪等。

  非洲猪瘟暴发以来,猪源从散养户到规模场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屠宰场的议价能力,高猪价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打击白条肉消费需求,屠宰场开工率持续下滑。不过,2021年起,全国将逐步禁止活猪调运。按照国家规定,只有取得屠宰A证的定点屠宰企业的产品可以销往全国各地,而取得B证的小型定点屠宰场的产品,仅限于在本乡镇以下的市场销售,这意味着只有定点屠企有资格展开猪肉跨省调运,其议价话语权与开工率有望提升。

  7.jpg

  新冠和非瘟疫情分别影响短期需求和长期供给

  农产品传统的分析逻辑中,需求往往高度依赖供给变化。除非居民偏好有显著改变,否则需求端不作为分析重点。我国居民长久以来饮食习惯固化,动物蛋白来源结构稳定,猪肉占肉类消费的比重约为60%。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肉类消费量具有较大增长潜力。

  新冠肺炎疫情激发了需求端重要性的提升。2020年上半年,疫情令外出就餐需求受到明显冲击,全国生猪均价最低跌至27元/公斤,累计跌幅近30%。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企业复工、学校开学,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餐饮收入环比增长10.3%,同比下跌6.1%,加速恢复至往年正常水平,生猪价格再次反弹。

  后期生猪出栏量将稳步增加,但四季度猪价并不悲观,一是三元母猪占比仍然偏高,限制了生猪产能的扩张;二是年底处于季节性消费旺季,预计猪价将在30—40元/公斤的区间内高位振荡。

  各大养殖集团上半年补栏积极,下半年又有大量规模养猪场投入建设,随着存栏结构的改善和母猪产能的扩张,2021年一季度开始,生猪产业将逐渐迈入产能释放期,届时,猪价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8.jpg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