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T玉米期货市场上涨,创下六年半来新高。“推高的原因主要来自南美玉米种植区域干旱、阿根廷限制玉米出口、美国玉米销量大增。
而国内元旦假期首个工作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主力2105合约,截止2021年1月4日11:30,开盘2755,最新2760,涨23元,最高2779,最低2754,现手3,持仓1077012.
在12月份中旬的时候,一致看好元旦以后的玉米价格,认为年度资金回归,加之企业备货,春节前的一场抢粮高潮必然如约而至。
受这种推断的支持,很多打算春节前售粮的农户也开始等待元旦假期以后的价格上涨。今天是元旦假期后首个工作日。节日期间放假的部门也开始正式工作。
全国范围内玉米涨价势头还在继续。山东涨势较大,覆盖范围也广。东北个别企业有涨幅,但是看涨情绪依然浓厚。但是东北玉米春节前的涨势马上接近沸点,自从新季玉米上市,东北玉米几乎就处在涨势之中,中间两次小幅震荡,只回了下头,没有伤及元气,然后就迅速反弹,涨价速度反超之前。
时间到了现在,东北基层玉米所剩无几,不足三成,而且区域性分布不均。在加工企业不断提价,农民随之的惜售情绪也逐步高涨。烘干塔和中间经济人要用和企业一样的价格,甚至要高出企业的收购价才能在农户那里把玉米收上来。可以说今年烘干塔和经济人当下的利润基本都被农民挤占去了,想要做下去,唯有看后市。
烘干塔和贸易商能够做波段性的买卖基本不太可能,只进不出使得粮源见底,流通却不见增多。
山东企业之前基本已经没什么库存了,今年临储玉米分散性较大,山东失去不少份额。在新季玉米大量上市时间里,有的企业甚至用干粮补充生产所需,可见收购的艰难性。前期水分高,提价抢收没意义,价格不见涨幅,农民售粮积极性就不高,出现区域性和日消耗量大的企业收购供应不上生产的尴尬局面,又不敢贸然提价,一旦涨价开始,势必引起连锁效应,而且上量多了,还不具备储存的条件。
这次涨价借助雨雪契机,玉米水分也越来越接近建库标准。市场按耐已久的涨价狂潮一触即发,喷薄而出。
截止今日华北地区的粮价已涨到了1.3-1.35元每斤,山东最高企业已经报价1.40元/斤。而东北的基层也已涨至1.2-1.25元,部分地区也已突破1.3元。按照以往年推演,东北和山东之间会有大约0.20元/斤的价差,现在山东收购价格的迅速上涨,已经和东北出现价差,但是现在这个价差还是不足以吸引东北玉米进关。
有人说,山东涨,东北也在涨,还是会倒挂。但是必须要注意,东北玉米已经涨幅近三个月,而且10月份和11月份上涨幅力度也很大,后劲已经乏力。
东北的部分烘干塔和贸易商在现在的这个趋势下,很多人已经停止收购。到基层了解情况时就有农民反映,天天听涨价,但是收玉米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市场的竞争力削弱,也是价格不能继续大涨的一个原因。
元旦假期后部分企业还是会以涨价吸引上量,临近春节,农民也会考虑到储存问题,会出现一次小高潮。如果东北涨势放缓,而山东继续“抢粮”,那么两地之间的价格差距会逐步拉大。一旦形成顺价,会有贸易商认可出粮,春节前山东也可能出现一次售粮小高峰。
现在东北农民不用担心企业不涨价,但是涨价达到一定幅度时,会有烘干塔和贸易商进入市场流通,卖方市场不可能就农民这一支队伍了,无休止看涨还是有点风险。
农户手里剩余这点粮源,也到了最后决定去留的时候,企业在怎么涨价意义也不大了,全网都在喊1月10号以后的价格高峰,就万无一失了吗?
今年有因为“口罩”事件,还会出现放假早,开工晚的情况,这也就使得企业备货的心情更加迫切,这最后购销两旺的时间里,农民春节前不能出售的地趴粮,就会增加储存风险。
在春节前短短的一个多月事件里,玉米市场又会发生变化。北方港口集港量持续偏低,日均不足2万吨,囤粮成本高企抑制外流装船,库存持续上升,至12月底总库存444万吨。
如果东北出现上涨放缓,甚至观望的局面,而山东涨势继续,那么港口的情况也会改变,
国内年前如果可以形成顺价,那么流通会增加一些,年后风险也就降低很多。
春节前,山东有希望涨到1.40元/斤,但是东北没有这个可能。
本周重点关注政策动向,市场的神经已经比较敏感,经不住大一点的刺激了。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