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走回头路”还是继续“疯狂?”

2021-01-21来源:财富农业文章编辑:灵儿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山东再次出现落价,意料之中。到货量增加,就落价,这是山东企业一贯的做法。有人感叹,这是又走“回头路”,有些人咒骂,山东这是捡惯便宜的节奏。其实没有生气的必要。不认可企业的这种忽悠方式,就不去送粮而已。山东企业的涨落只是短期行为,影响不了市场的大趋势,甚至会变相改变春节后的格局,山东粮源更加被动,只能靠不停涨价来吸引外部粮源。

  稍一涨价,车辆骤增,说明这“招数”还是有效果,自古真情留不住,最是套路得人心。

  山东,还有河北等地的玉米现在看还是价格“洼地”,但是和本地条件有关系,没有东北这样十里一塔,八里一库的好条件。东北潮粮可以冻储至春节后出正月,也可以烘干进库,只要水分达标,储存几年都没问题。

  山东,华北等地烘干塔很少见,而且环保要求严格,极少有玉米可以烘干,基本采取自然干,而温度又要比东北高,潮粮存储有难度。现阶段,即便企业不落价,大量粮源涌入,还是达不到建立库存的水分。而贸易商同样受水分限制,市场缺少竞争,价格主动权掌握在加工企业手里,随到货量多少而进行价格涨落,波动频繁。

  预计春节后3月下旬山东,华北等地玉米水分可以达到大量建仓标准。届时价格会坚挺上涨,市场抢粮情绪会高涨。

  20日锦州港主流价格较上日持平,报价未见波动,但是恒丰谷物报价达到3000元/吨,港口首日到达3000元/吨,南北主流倒挂依然有95元/吨。

  东北出现滞涨,不排除局部地区出现小幅回调,完全是因为爆发点状的“口罩事件”,再者,涨与不涨不减上量,涨价已经失去意义。不影响整体格局。

  以前我们多次强调在国内的粮食中,玉米是最具有金融属性的大宗商品,这和其本身的实用性和国际地位有关。小麦和稻谷作为人口口粮,政策限制较多,而且目前库存量都比较充足,可操作空间和时间都有限。

  玉米价格上涨带动小麦,刺激需求端加大替代比例,上周及本周小麦拍卖价大幅走高,出现大幅溢价仍100%的成交率,小麦如果继续攀升,拉涨口粮价格,从而引发粮食安全问题,面临政策调控风险正在逐步积累,小麦一旦遭遇“抑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玉米也会受到牵连,主粮之间的联动性很强。

  玉米,现在看似坚挺平稳,其实已经有人开始担忧,尤其一些中小贸易商,担心春节后国家会加大调控致使价格回落。

  影响玉米价格的因素很多,国际粮价,进口数量,替代比例,终端需求变化,新季玉米种植面积,自然天气状况等等,政策“调控”只是其中一项,而且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分析,只要玉米价格不太“出格”国家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

  以前我们国家的玉米经过几次改革,但是都存在一个弊端“价低猛收粮,价高出不来”。国家耗费大量财力,人力来进行玉米收储工作。

  当年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就是从“去库存”角度出发,主要是消灭上世纪过度存储所引发的陈化粮问题。按照有关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起我国已经彻底把陈化粮消耗贻尽。

  这一时期玉米深加工快速发展壮大,玉米在没有任何国家政策性收储的背景下,价格一路上涨,部分时间段甚至超过小麦。

  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基础数据不能实现联动共享,导致对未来产量和需求分析的失误,自扫门前雪,那边报丰收,粮食增产,这边在喊产能扩张,需求增加。这种自相矛盾的数据让民无所是从,公信力大大削弱。

  而在忙着去库存时,玉米危机逐步现象,致使后临储时代集中爆发。

  今年国家实行的改革是把玉米价格放归市场,由供需决定。究竟利大弊大,还是要由时间验证。

  但是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理解,国家收储,投放也是一种市场行为,今年中储粮收购从1.30元/斤(山东潍坊)到1.50元/斤(辽宁地区)的玉米,在未来对市场进行投放时,会低于这个价格吗?

  中储粮也是企业单位,也要自负盈亏。假设中储粮低于收储价格投放,那么会是什么“抢拍”场面都可以想象出来,最终的价格会是什么高度?

  而且国家对粮食的政策就是鼓励“藏粮于库到藏粮于市”。企业收储时市场行为,贸易商收储也是市场行为,都是在给国家减轻储备压力,保管好粮食,都是在帮助农民把粮食卖出更高的价格,国家为什么要把贸易商“打压”下去那?如果贸易商都血本无归,那么下一年的粮源都由企业来收储,一家独大的市场,价格会是什么样,还用说吗?

  这样推演,国家让农民增收,让农村经济活跃起来的宏观政策就会失败。

  国家调控一定会是针对市场行为,而不会针对贸易商这一类人群。针对市场行为就要看市场怎么运行下去了,如果是正常购销,正常供给,供需双方都有利润,即便玉米价格还会在更高位置,那政策为什么要调控呢?

  所以我们贸易商朋友关注终端产业的利润也很关键,如果出现再紧缺的商品无人需要也是有价无市。

  现阶段,无论饲料产业还是玉米深加工产品都利润丰厚,市场运行良好,健康有序,没有风险。

  昨天我们说可以大胆展望2.00元/斤,很多人说这是疯了。其实我们在2020年6月份的文章中说,玉米会进入1.50元时代,那时候也有很多人说,这是博眼球的狂妄之举。

  玉米1.50/斤元也好,2.00元/斤也罢,都不是空喊和妄想出来的事情,还是市场运行所决定。且行且看,我们共同期待玉米更加美好的后市。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