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单日最高暴涨250元/吨,全面开工第一天,玉米直接起飞

2021-02-19来源:每日粮食最新消息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农历正月初八,也是春节假期结束后全面开工的第二天,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陆续开始进行挂牌收购,从昨日上涨的态势来看,河北可谓是“一枝独秀”,企业上调幅度可谓开创2021年春节后“第一高”,从目前的全国价格趋势来看,黑龙江地区企业已经有全面冲击1.4元的架势,河北地区全面1.5元已经没什么疑问了,昨日有老板问我,这是否意味着随着气温升高可能会来临的售粮小高峰消失了呢?玉米价格是不是会因为新一轮的“抢粮大战”直接暴涨一次?

  气温升高可能会来临的售粮小高峰消失了

  对于市场上目前的这种看法,小编并不认可, 随着天气的升温,东北地区甚至华北地区目前存在高水分粮的贸易商也好,农户也罢都面临一个保存困难的问题,小编认为,随着玉米价格的走高,这个小高峰不仅不会消失,反而可能会出现进一步加剧的现象,毕竟大家想卖高价是真的,天气转暖保存不容易也是真的。但是小编认为今年的售粮小高峰可能会和往年不大一样,即使短暂的市场供应量增加,对于企业来说也不具备全面降价的条件,原因如下:

  1、烘干塔正忙着抢粮,这种现象在东北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小编从咱东北地区客户口中了解到,目前东北地区烘干塔的收购价甚至超过深加工企业,再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卖给烘干塔的人会更多一些。

  2、手中有闲钱的贸易商老板们更多,这帮人就像“等待捕猎的雄狮”一样,一旦哪里有粮源上市,他们肯定是冲在最前面的一批,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今年的玉米价格,至少上半年还是不小的上涨空间

  3、各地储备库已经“蓄势待发”了,目前就等着相关部门的“一声号令”,就是全面加入这一轮的抢粮大战中,

  4、今年的高水分粮源最大的可能是分散分批上市,毕竟以目前的形式来看,玉米价格正在稳步上涨中,大家没有看到下跌的风险,会根据自己库存粮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出售的时机。

  目前来看,“僧多肉少”的局面一时半会还是没办法改变的,所以说,大家没必要过分担心当前玉米价格会因为天气转暖,售粮即使出现真的“小高峰”,对于市场来说,也不会引起什么较大的风浪。

  玉米价格是不是会因为新一轮的“抢粮大战”直接暴涨一次

  其实对于今年的玉米价格,特别是上半年,我们的看法是稳步上涨是常态,但是很难再现2020年玉米直接暴涨的局面,虽说目前利好的因素不少,咱们在前面的文章《企业纷纷提前挂牌开工,玉米借助抢粮大战有望冲击4000元/吨》中有过详细的分析,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回看,但是同时也在15号的文章《警惕:别被山东必破1.8元东北全线冲击1.6的乐观心态洗脑》中给大家提过醒,每个地区的价格上涨是有“天花板”的,乐观可以,持粮待涨也没问题,但千万别昏了头,而今天小编就在总结一下今年我们无法逃避的一些利空因素

  1、庞大的进口玉米和替代品将陆陆续续开始到港,根据目前中储粮披露的一些进口粮源到港时间来看,自三月份开始,到港数量和速度将会在进一步加速,而进口玉米的价格优势相较于目前国内的玉米价格更具优势, 确实存在不小的冲击力。

  2、下周开始,庞大的政策小麦和水稻仍将每周进行拍卖,特别是根据春节前,相关部门就不只一次地说过,会针对饲料企业进行饲料粮源的定向拍卖并且价格极低,如果这批粮真的流入市场,那么对于玉米价格来说却是威胁性极大。毕竟饲料市场的强势需求是支撑玉米价格稳步上涨一个不容忽视的“主力军”。

  3、大批量的持粮贸易商或将在四五月份面临还贷压力,需要售粮变现,这个就没必要细说了,大家可以和自己认为的持粮老板们聊一聊,看看他们的还贷时间,大部分都是在上半年,最长的也不会超过八月份。

  4、在2020年玉米种植效益普遍高出大豆200元左右的情况下,2021年玉米播种面积肯定会增加,没有悬念,因此在第4季度玉米价格出现面临的压力将更多,更别忘记,今年的饲料需求并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原动力”。此消彼长的情况下,玉米价格能否在新粮上市后稳住就成了疑问。

  综合来看:整个2021年玉米确实存在不小的缺口,价格仍有不小的上涨空间,这是国家政策故意引导造成的,毕竟经过了长达五年的临储压制,农民面临的是啥都涨,就是玉米价格不涨的尴尬局面,虽说不能保证以后会一帆风顺,但是“欠人家的早晚要补上”,这也是农业改革必须经历的“阵痛期”。所以,对于今年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最高峰突破3600元/吨我认为虽然有很大的阻碍,但却并不是一点机会没有,而对于东北地区来说,突破3000元/吨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毕竟目前黑龙江最高已经达到2900元/吨,内蒙更是直接开除了3130元/吨的价格。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