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1年6月2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1年6月2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价跌至“低谷”,量多并非主因,拨开迷雾,“阴谋论”被拆穿
导读:关于猪价”上涨“二字,养猪户从3月盼到了4月,4月盼到了5月,现在进入6月,猪价不仅未能如养猪户所愿迎来上涨,反而是一路跌至”冰点“,当下外三元生猪均价为8.6元,内三元为8.36元,土杂猪为8.1元。这个价格除了自繁自养的个别的集团化猪场和农村散养户有一定利润外,其他猪场几乎全部沦陷入亏损状态。按照惯例,猪价下跌后养猪户都会寻找猪价下跌的原因,正常情况下猪价下跌多是由于市场猪多了导致的,但这次生猪量大并非主因,我们拨开猪价迷雾,猪市“阴谋论”就被拆穿了。
猪价跌至“低谷”的原因分析
对于猪价下跌的原因目前业内比较公认的说法主要有3个。其一是猪肉消费低迷,上半年原本就是消费低迷的时间段,多数猪肉消费受到春节期间存储的冻肉和腊肉的影响。虽然当下猪肉价格下降明显,但是受限于资金压力猪肉消费并没有明显好转。更何况现在的猪肉价格依然在15元左右,高价地区甚至还在十七八元。此外,由于猪肉价格持续高位,消费者的消费方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此前的猪肉独占鳌头,到现在的牛羊肉、猪肉和家禽肉“三分天下”。
其二是产能的恢复,得益于集团化猪场和散养户的快速补栏和复养,市场母猪和生猪存栏量持续增加,据统计,2021年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连续1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0%,母猪存栏量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而生猪存栏量一直维持在4.16亿头,基本接近正常年份的水平。此前专家介绍我国产能恢复情况时明确表示,到6、7月份生猪存栏将恢复到正常水平,下半年生猪出栏量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目前来看目标确实在一个一个实现。
其三是养猪户的压栏惜售和屠企的强力压价,去年冬季北方部分地区遭遇猪瘟疾病,养猪户错误判断产能的受损程度,认为2、3月份猪价的下跌只是暂时的,到4、5月份随着产能的恢复猪价即可上涨,所以很大一部分在春节前没卖猪的养猪户都将猪压栏到了当下。而屠企发现这一情况后,意识到商机来了。
拨开迷雾,“阴谋论”被拆穿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还无法确定猪价下跌的主因,但如果我们拨开迷雾,那么其中的“阴谋论”就浮出了水面。就拿生猪产能恢复来说,生猪价格的涨跌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倘若产能恢复的同时消费也在恢复,只要消费恢复的速度超过产能恢复的速度,那么猪价依然可以保持高位运行,也就是说导致猪价下跌的主因并不是产能恢复,而是猪肉消费没有恢复。
我们再分析,为什么猪肉消费没有恢复?很简单,因为猪肉价格太贵了,按照数据我们可以推算,当前的生猪价格为8.5元左右,这个猪价下猪肉价格如果在十一二元的水平就是正常的,可现在有多少地区的消费者还吃着15元乃至18元的猪肉?显然是有人在背后不想让猪肉消费明显恢复,其最终目的是让原本供不应求的产能变成供过于求(产能仅恢复到97.6%,仍有2.4%的缺口)。
这样,猪价将会持续走低,这对于屠宰企业来说会有两个好处,短期的好处是可以低价收猪高价卖肉,先赚一笔钱。长期的好处是猪价下跌后养猪户会急于卖猪,屠企可以持续压价,然后再将低价猪肉储存起来,等待后期猪价上涨再卖,这样还能再赚一笔。由于这波猪价的突然下跌,不少养猪户面临巨额损失,一些养猪户由于损失太大直接翻不了身,还有一些损失少一些或者意识到养猪的风险也主动退出。届时产能会迎来一个下跌期,屠企可以顺势提高猪肉价格再赚一笔钱。
屠企“阴谋”也不一定是坏事,就看你会不会利用
乍一看,养猪户完全被屠企玩弄于鼓掌之间,各种为屠企赚钱。但如果我们揭穿了屠企的阴谋论就可以加以利用,让屠企为我们赚钱。当下猪价下跌,虽然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养猪户完全可以正常出栏,不必要同屠企硬扛,但出栏后不能弃养,而应该择机再次进入。我国规定冻肉的保质期为6个月,也就是说屠宰在4、5月份囤积的猪肉一定要在11月份之前出手,这几个月当中猪肉最好出手的应该是9、10两个月。
猪肉涨价的前提一定是生猪涨价,所以9、10月份猪价有望迎来上涨,这时候养猪户就可以根据情况安排补栏计划了。假如想补栏断奶仔猪,育肥需要5-6个月,现在已经来不及了,而如果补栏220斤以上的标猪进行二次育肥,虽然成本高一些,但是利润是有保障的,而如果想在9、10月份出栏标猪,建议当下补栏100斤左右的架子猪。
此前咱养猪户都是被屠企玩弄于鼓掌之间,每天云里雾里,现在我们抓住了屠企的计划,就可以有针对性得进行卖猪和补栏,如此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能将利润最大化。怎么样,养猪朋友,你学会了吗?
豫北地区猪瘟影响范围在80%以上!产能恢复一片向好,但猪价下行大趋势难以改变
产能持续恢复,但猪价仍会下跌,养殖利润持续下滑。活猪禁运是把双刃剑,要通过养殖屠宰协调发展效应,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为了解现下生猪产业整体运行情况,多家期货公司及地方政府对粤东、河南、辽宁等地养殖、屠宰、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了生猪产业调研。调研结果显示:
粤东:猪价仍会下跌
1、母猪产能有明显恢复。从结构上来看,调研企业均已实现全二元母猪布局,三元母猪已基本淘汰完毕,叠加较强的生物安全防控,产能效率有明显提高。
2、仔猪供应充足。由于母猪产能不断释放,仔猪长期来看供应充足,前期外采仔猪的企业后续也将逐步过渡为自家猪苗,猪苗价格不断下跌。
3、当前集团场自繁自养养殖成本普遍在16-17元/公斤。
4、出栏体重仍以大体重猪为主,一方面和当地市场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是行业普遍做法。但后续体重预计将不断下调。
5、当前屠宰企业在鲜销不畅的情况下也在做冻品库存。
6、今年屠宰量有明显回升,市场需求有所好转。但各企业看法不一。
7、疫情情况目前比较好。但若超过半月的持续降雨,可能会导致疫情蔓延。
8、全产业链的布局对于养殖企业、尤其是头部养殖企业是必要的选择。
9、近期猪价仍会下跌,6-9月可能会有反弹,但反弹幅度预计不高。
河南:产业向好发展
整体来看,当地生猪产业积极向好,存栏逐步恢复,屠宰与终端消费恢复较好,已逐步接近非瘟前水平;饲料中小麦对玉米的替代比例在产区较高,挤占豆粕需求增加油脂需求,但是由于生猪产能预计将增加,所以豆粕与饲料用油预计也将继续保持增长。
辽宁:活猪禁运是把双刃剑
生猪市场情况:年初以来生猪价格小幅上涨,而后开始逐月走低;在稳产保供政策推动下,生猪产能保持恢复势头;生猪饲养、防疫成本增加,收购价格下降,养殖收益明显收窄。目前300斤出栏生猪,自繁自养成本约8.5元,外购仔猪育肥成本约11元,而生猪收购价格不断下跌,已经低于成本线,250-300斤标猪收购价格8.5-9元之间,350斤以上的大体重猪,收购价格在7.9元左右。二次育肥养殖户已处于全面亏损状态,自繁自养盈利空间大幅缩水,综合成本测算,自繁自养每头猪利润约3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利润下降约1700元。
下一步走势预测:生猪供给增加而消费提振有限,短期内市场抛售仍将继续,生猪价格将继续震荡下行。但因猪价持续下跌,跌幅明显,已探底养殖成本,养殖户惜售挺价心理强烈,生猪价格不会持续回落。按常年走势,端午节前后,生猪价格将迎来小幅上涨。综合考虑节假日、极端天气、散发动物疫情等因素,生猪价格会有季节性、阶段性反弹行情,而产能的不断释放,生猪价格下行的大趋势难以改变。从生猪期货交易合约看,期货价格体现了对未来生猪供应逐步恢复,趋向宽松的市场预期。
活猪禁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少活猪调运量,进而减少活猪流通所带来的疫情风险;另一方面辽宁作为生猪主产区和外调大省,5月份实施五大区域生猪调运政策后,我省活猪南下难度增加,成本和风险有所加大,而且区域内生猪将供大于求,即便内部产销衔接顺畅也将难以消化自身产能。
因此,要通过养殖屠宰协调发展效应,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要适应从“运猪”到“运肉”的发展趋势,积极布局在我省养殖产能密集区域配套建设屠宰厂,构建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产业体系,以满足从“运猪”向“运肉”的转变,保障生鲜农产品消费安全。
鲁豫皖苏:豫北猪瘟影响较严重
猪价情况:今年仔猪价格波动较大,当前因为市场成交清淡,仔猪价格下跌至600元/头,仔猪单头生产成本在700元/头,整体来看,当前养殖仔猪基本已陷入亏损。
生产性能:预估三元母猪存栏占比在40%-50%左右,以前单头母猪年产仔猪数量达到20头左右,但当前仅为十几头,实际产量低于预期。
引种情况:今年上半年当地引种数量同比减少70%,主要因去年下半年出现大批量猪源调整情况,但因为市场对行情仍然较乐观。
疫苗销量情况:今年2月份以来同比开始下滑,达到近去年一半数量。
疫情情况:对当前生猪市场存栏比较悲观,认为较严重的豫北地区猪瘟影响范围在80%以上,其中包含仔猪腹泻病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影响较轻的地区如豫东南一带影响范围大概在40%-50%。
董广林:猪价这么烂,你是出逃还是坚持?
董老师你好,我现在有59头母猪,经产29头,后备30头,保育和产床上共计225头,育肥80头(100斤左右),大肥20头,中猪26头(100斤-240斤左右),给我个建议,应该怎么继续养?这是吉林一个猪场用户发过来的求助。
相信这样的问题很多猪场老板都在纠结,是出逃还是坚持?
养猪的本质:
养猪的本质是一门生意,一门依靠养猪赚取差价的生意,虽然这个生意门槛相对较低,投入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很辛苦........但依然改变不了它是一门生意的事实。
既然是生意,且是很多人都能干的生意,那就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盈利与亏损齐飞。无论基于何种原因,现在的猪价烂市是不争的事实,尽管这个烂市比之预期来的更早一些。
前两年的猪市暴利让很多人飘了,也让很多猪场无限的放大了自己的贪欲,进而在自己贪欲的驱使下做出了很多现在面临困境的一些冲动决策,甚至是致命性的错误决策,是不是事实?
比如700-800斤的超级牛、盲目的扩群、盲目的扩张.........。
其实养猪这门生意要玩的溜,首先要抓住养猪的核心,那就是生的多,养活的多,猪场相对稳定,综合成本比之同行相对较低,猪价好的时候可以比大部分同行多赚一点,猪价差的时候可以比同行少赔一点,甚至自身还能有微薄的盈利!当你能达到这种状态的时候,还会纠结是出逃还是坚持这个问题吗?
三力加持,无往不利:
其实猪价偶尔烂一烂,对于大部分猪场来讲,并不算一件坏事。猪价烂一烂,可以给更好的让你认清养猪的本质,尽管这种体验过程意味着痛苦、甚至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无论你现在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只要做到三力的加持(定力、耐力、活力),其实熬过这个猪价的烂期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你做不到!
回想这两年的高猪价时期你做了什么?是被高猪价刺激的失去头脑还是依然淡定如初,清醒的选择风险最少的模式进行博弈?在高猪价的时候你赚没赚到钱?既然高猪价的时候你都没赚到钱,猪价的低谷期你能赚到钱的几率又有多大呢?
故而,定力、定力、定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现在不是出逃还是坚持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活下来的问题,凭什么在激烈的竞争中熬死同行,成就自己的现实问题。因为任何一次生意带来的机会从来都不属于已经阵亡者!
耐力:
无论现在的猪价有多么烂,都是生意市场常见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期望的依然是短期内的猪价暴涨来改变你当前现状,那么你本身就存在诸多的问题。
很简单一个道理,物以稀为贵!如果猪价不够烂,豪赌的人会多还是会少?大猪企的扩张速度是猛还是缓?未来猪价烂市的周期是长还是短?这些你想过吗?
故而,猪价烂一烂,可以很有效的制止这种现象,进而让养猪回归到本质,促使整个猪业更健康的发展。而对于我们养猪人来讲,最现实的问题是成为剩者,而不是出局者。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耐力,而这个耐力包括养猪的真正实力(资金实力、养猪实力、以及预判力和自身的契合调整力),利用一切手段活在当下,进而凭实力结果而谋划未来!
更简单的来讲,这个耐力就是养猪人面对复杂及不利环境下的生存力,能扛多久,能熬死多少同行进而成为剩者的综合实力。
活力:
任何生意都有低谷期,强者看到的是机遇,弱者看到的是困难!特别是放在当前的猪价烂市中,表现的更为清晰!
养猪、养猪、养猪,其核心永远是养,而不是投机和豪赌!试问我们这两年做到了吗?恰恰相反,高猪价已经刺激的很多人失去了理智,且习惯了去赌运气、赌胆量......而忘记了“同多必烂的市场铁则”,当大家都在看好一件事且都在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应该小心了,当大家都开始出逃或者悲观的看待未来的时候,你就应该有想法了!
养猪要有活力,而这个活力不仅仅是指猪的活力,最重要的是人的活力,对于猪市变化而驾驭的应对力,进而达成自己风险相对最小化,猪场运营稳定化、猪场综合抵御风险实力雄厚化的结果!
活力是一种状态,契合是一种标准,坚持是一种选择,结果是一种表达!
中肯建议:
这是我想给文章开头用户的一些建议,以公开的形式分享出来,希望对于大家都能带来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首先要解决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梳理自身的实况,有没有资金,自身的猪场稳定力如何?现在的养猪成本是多少,是巨亏?微亏?持平?还是略微的盈利?
如果是后两种,你还纠结个毛线?你需要做的就是小心保持,及时调整,熬死更多的人出局。
如果是巨亏的,唯一的选择就是及时止损,亏损最小化,然后找一个契合自己的模式,保留一些火种,及时的锻炼自身的硬实力,做到微亏、持平甚至略微的盈利,回归到养猪的核心本质上来。
如果是微亏,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技能,及时的调整,力求亏的更少,甚至能持平或者能略微盈利。
总之,一切的目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的让自己支撑的更久,活下来!那么就需要我们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养猪结构,选择现金为王,活在当下,冬眠过冬的认知和状态上来!
如果是养母猪,采取精养战略,只要小猪不亏钱或者亏的少,就及时出手,除非没人接手,及时的淘汰生产性能不给力的母猪,如非必要,尽可能的不养育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母猪身上,如果你的母猪一年两窝,养活20头小猪,那么每头的成本约是400左右,如果能养活25甚至更多呢?就是300左右,那么比之那些一年提供20头以下的猪场,你就有更多的资本和实力熬死他们,而熬死的人越多,后面的机会就越大,是不是事实?
总之,在当前的猪价烂市下,我们改变当前猪价的能力机会为零,而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实力人人都有,问题是你能知道多少?能调整多少?能契合多少?能做到多少?能不能有过硬的实力熬死更多的同行并活的更久,这才是核心!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幸运,但你不知道那是别人积累了很久才发出的光芒;你羡慕别人的猪养的好,却不知道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少,还傻乎乎的以为这是别人的运气好;可这世上哪有什么经久不衰的运气,不过是以往努力的沉淀积攒;当努力到一定程度,幸运自会与你不期而遇!
现在,你是选择出逃还是坚持?如果是选择后者,凭的是什么?
生猪价格破新低,一头生猪亏一千?下跌原因找到,猪价还会上涨吗
6月第二天,猪价还在跌,由于市场消费不足,出栏生猪越来越多,供需关系发生转变,猪价延续了上个月的震荡回落态势,继昨日“开门绿”过后,猪价行情跌幅进一步扩大。截止到今天,全国外三元平均价格已经跌至8.5元/斤,再创两年历史新低!
本以为随着6月农忙端午的利好刺激,能够有所反弹好转,这下可好,随着6月猪价开局的不利,养猪户仅有的一点希望也被破灭。可怕的不光是猪价下跌,原材料的无底线上涨,也成了压倒养猪户的“最后一颗稻草”。目前饲料玉米已经涨到了2900元/吨,豆粕均价涨至3700元/吨,猪价比已经跌破了6:1,养猪户已经进入了亏损周期。
早在年初的时候,猪价还在十六七元一斤,一头肥猪能赚两三千,当时猪价让养猪户赚的是盘满钵满。如今半年时间不到,猪价就折损了一半,一头毛猪亏损二三百,行情的突然转变,让人一时难以接受。特别是二次育肥,由于前期盲目预估了行情,猪仔补栏价格奇高,如今猪价探底,他们的损失也是最大,一头毛猪亏千元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面对着猪价的跌跌不休,二次育肥此时恐怕已经是有苦难言,泪流满面了!
毛猪大跌53%
根据猪价系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由于二次育肥抛售加剧,市场猪肉消费需求不足,屠企压价杀跌情绪高涨,毛猪价格再迎大面积下跌。截止到6月2日,全国生猪均价已经跌至17.12元/公斤,环比上月同期猪价累计大跌近5元,跌幅达到了22%左右。环比年初猪价高位相比,毛猪在这半年多的时间,更是累计大跌了近19.55元/公斤,跌幅达到了罕见53%以上。
从市场行情走势来看,猪价下跌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华南以及华东局部等南方销区,例如四川地区单日大跌0.3元/斤,成了今日猪价跌势最严重的区域,重庆,云南,贵州下跌0.1~0.2元/斤,市场生猪均价跌至8~8.4元/斤。华南地区下跌0.1~0.2元/斤,主流收购价格跌至8.5~14.7元/斤,华东地区企稳增多,只有福建下跌0.2元,行情跌至8.5~9.5元/斤。
北方地区,目前猪价呈现涨跌互现行情,东北,华北地区随着生猪价格的探底出现,养殖端抗价惜售情绪增多,随着出栏生猪的减少,屠企调整了收购价格。其中山西,河北上涨0.1元/斤,主流收购价格涨至8.4~8.8元/斤,黑龙江上涨0.1元/斤,屠企报价上涨至7.8~8.3元/斤。而在猪价低洼区的新疆,青海两地,由于市场牛猪积压,猪价还在大幅回落,单日下跌0.1~0.3元/斤,主流收购价格跌至7.2~8.1元/斤,成为了今日国内毛猪均价最低的区域。
养猪已亏损,一头生猪亏千元?
结合这两年猪价走势,目前猪价已经跌至两年谷底,且可怕的是,猪粮比已经跌到了5.65:1,按照目前的养殖成本来看,猪粮比跌破6:1意味着生猪进入亏损节点,毫无疑问当前生猪养殖已经进入亏损阶段,不管是自繁自养还是二次育肥,目前生猪养殖利润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以前生猪五六元一斤的时候,养猪都有利润可言,为何现在生猪刚刚跌破9元大关,养猪户就叫苦不堪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当前的养殖成本上涨,除了原材料上涨以外,由于猪瘟疫情的反复出现,猪瘟疫病防控成本也在不断上涨。
我们都知道,猪瘟疫病之前,国内生猪养殖成本大多维持在12元/公斤附近,随着玉米豆粕饲料价格涨跌变化可能会略有差距,但是总体变化不大。但是随着猪瘟疫病之后,养殖成本已经涨到了17~18元/公斤之多,成本提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原材料的翻倍大涨,18年同期的玉米价格不到1元一斤,如今玉米价格涨到了1.5元/斤,涨幅达到了50%以上。
另一个是猪场疫病的防控成本,由于猪瘟疫病常态化的出现,生猪疫病伤亡淘汰率较高,环保,兽药,人工,防控等费用也在逐步增减,有业内人士表示,仅仅猪瘟疫病防控成本,目前一头生猪已经增加到了50~100元左右,而且短期内这一成本很难下降。
因此,目前毛猪价格跌破养殖成本并不是空穴来风,伴随着生猪价格的持续回落,生猪养殖出现亏损并不奇怪,自繁自养已经如此,更不要说那些成本高昂的二次肥和外购育肥的养猪户了,之前因为猪价高涨,补栏成风,一头猪仔炒到了一两千元,不少外购育肥养殖成本已经高达22~23元/公斤,按照目前17元均价的收购价格,一头生猪亏损千元不是梦,这也是近期二次育肥加快出栏,纷纷逃离的主要原因。
生猪价格的下跌原因是什么?
从年初到现在,猪价已经连跌5个多月,依然没有止跌好转的迹象,很多养猪户对当前猪价下跌产生了怀疑,产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为何猪价会能一直跌个不停,甚至跌破了养殖防线呢?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猪价之所以持续大跌,主要原因还是产能恢复,消费疲软,以及进口猪肉增多叠加导致的,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生猪产能增长迅速,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318万头,达到往年同期97%水平,生猪存栏达到了4.17亿头,达到了往年水平的95%以上。出栏生猪数量达到了2.29亿头,产能增长为1927.2万吨,叠加二三百万吨的进口冻肉,极大的填补了国内猪肉的供给缺口。
虽然和往年同期还略有差距,但是由于年后猪肉消费疲软的影响,猪肉供给实则是供强需弱,产大于销的销售状况。如今猪肉价格虽然已经明显下降,但是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对猪肉的需求持续下降,市场消费低迷不振,养殖端看空后市猪价,集中抛售的增多,就成了压垮猪价的“最后一颗稻草”。
如今猪价下跌原因已找到,接下来猪价还要跌?还会出现反弹上涨吗?目前来看,还很难说,按照市场的大行情来看,猪价应该是一个持续震荡回落的态势,毕竟产能增长已成事实。但是根据近期的猪价行情来看,猪价还有3大利好:
1、猪肉价格回归“平民价”,局部地区市场猪肉销量增长明显,例如河南,东北,华北等地已经出现“十元猪肉”,极大的增加了人们猪肉购买欲望。
2、养殖端的抗价惜售,目前猪价已经跌破养殖成本,引发了养猪户的高度抵触,从近期北方产区猪价的震荡反复出现,可以看出当地养猪户对于生猪出栏积极性有所下降,一旦抗价惜售形成效应,那么或将有利于拉升猪价反弹出现。
3、端午节日的消费利好。马上就要端午节了,虽然节日不大,但是按照市场消费传统来看,逢年过节猪肉销量都会大幅增加,随着端午节日的来临,屠企和养殖端也会提前进入备货阶段,生猪采购需求加大,猪价存在一定的反弹利好。
当然,猪价风云莫测,变化多端,能不能够迎来反弹,还要看接下来的行情变化,一旦消费需求跟不上出栏节奏,那么猪价反弹或将成空。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