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1-08-31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2021年8月31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8-30 2021-08-29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3 辽宁省 13.22 13.47 -0.25 -0.61
26 吉林省 13.10 13.46 -0.36 -0.56
25 黑龙江 13.18 13.24 -0.06 -0.27
华北
19 北京市 13.84 14.20 -0.36 -0.52
18 天津市 13.87 14.27 -0.41 -0.50
17 河北省 13.88 14.10 -0.22 -0.44
20 山西省 13.79 14.05 -0.26 -0.34
24 内蒙古 13.20 13.47 -0.27 -0.62

华东

4 上海市 15.29 15.03 0.26 -0.65
5 福建省 14.90 15.07 -0.17 -0.45
3 浙江省 15.44 15.63 -0.19 -0.66
8 江苏省 14.48 14.74 -0.26 -0.57
14 山东省 13.97 14.08 -0.10 -0.74
13 安徽省 14.05 14.23 -0.18 -0.48
华中
10 江西省 14.42 14.44 -0.02 -0.62
15 湖北省 13.96 14.05 -0.09 -0.35
12 河南省 14.21 14.41 -0.19 -0.45
11 湖南省 14.30 14.50 -0.19 -0.52
华南
2 广东省 15.53 15.58 -0.05 -0.70
6 广西 14.77 15.26 -0.49 -0.69
1 海南省 19.10 19.08 0.02 0.32
西北
16 陕西省 13.89 14.11 -0.22 -0.45
22 甘肃省 13.43 13.44 -0.00 -0.34
28 新疆 12.44 12.59 -0.16 -0.11
西南
9 重庆市 14.42 14.40 0.02 -0.19
7 四川省 14.54 14.29 0.24 0.27
27 云南省 12.93 13.08 -0.15 -0.60
21 贵州省 13.66 13.80 -0.14 -0.42
全国
有2323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4.21 14.36 -0.15 -0.43

2021年8月31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8-30 2021-08-29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3 辽宁省 13.02 13.62 -0.60 -0.79
22 吉林省 13.10 13.18 -0.08 -0.56
25 黑龙江 12.72 13.24 -0.52 -0.58
华北
15 北京市 13.85 14.18 -0.33 -0.23
8 天津市 14.23 14.44 -0.21 -0.10
20 河北省 13.56 13.72 -0.16 -0.42
17 山西省 13.71 13.72 -0.01 -0.43
14 内蒙古 13.85 13.76 0.09 0.00

华东

3 上海市 14.96 14.73 0.23 -0.64
5 福建省 14.52 15.01 -0.49 -0.88
2 浙江省 14.99 14.86 0.13 -0.68
18 江苏省 13.69 13.87 -0.18 -0.63
19 山东省 13.59 13.65 -0.06 -0.73
12 安徽省 13.96 14.14 -0.18 -0.67
华中
6 江西省 14.44 14.30 0.14 -0.43
16 湖北省 13.84 13.79 0.05 -0.16
11 河南省 13.97 14.08 -0.11 -0.52
7 湖南省 14.44 14.62 -0.18 -0.78
华南
1 广东省 15.42 15.33 0.09 -0.65
4 广西 14.88 14.84 0.04 -1.12
西北
13 陕西省 13.90 14.05 -0.15 -0.04
21 甘肃省 13.33 13.17 0.15 -0.22
26 新疆 12.37 12.32 0.05 -0.01
西南
10 重庆市 13.98 14.17 -0.19 -0.52
9 四川省 14.11 13.87 0.24 0.18
24 云南省 12.75 13.08 -0.34 -0.92
全国
有252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3.89 13.99 -0.10 -0.50

2021年8月31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8-30 2021-08-29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2 辽宁省 12.82 13.22 -0.40 -0.64
23 吉林省 12.76 12.90 -0.14 -0.62
25 黑龙江 12.16 12.38 -0.22 -0.66
华北
15 北京市 13.39 13.70 -0.31 -0.58
16 天津市 13.36 14.07 -0.71 -1.14
21 河北省 12.98 13.15 -0.16 -0.49
18 山西省 13.29 13.42 -0.13 -0.52
13 内蒙古 13.40 13.32 0.08 0.00

华东

2 上海市 14.50 14.54 -0.04 -0.67
3 福建省 14.34 14.62 -0.28 -1.16
10 浙江省 13.64 14.16 -0.52 -1.49
14 江苏省 13.39 13.30 0.09 -0.00
20 山东省 13.01 13.16 -0.16 -0.64
9 安徽省 13.66 13.77 -0.11 -0.42
华中
6 江西省 13.79 13.97 -0.18 -0.58
17 湖北省 13.35 13.32 0.03 -0.53
11 河南省 13.55 13.64 -0.09 -0.53
5 湖南省 13.96 14.18 -0.22 -0.51
华南
1 广东省 15.01 14.96 0.05 -0.55
4 广西 14.05 14.15 -0.10 -1.61
西北
12 陕西省 13.41 13.45 -0.04 -0.19
19 甘肃省 13.15 12.88 0.26 0.15
26 新疆 12.13 11.74 0.39 -0.07
西南
8 重庆市 13.76 13.74 0.02 -0.14
7 四川省 13.78 13.59 0.19 0.17
24 云南省 12.69 12.95 -0.26 -0.35
全国
有236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3.44 13.55 -0.11 -0.55

猪评:二轮收储启动,在消费利好增多共同作用下猪价或适度回涨!(2021年8月31日)


  据数据统计,2021年8月31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4.44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04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8月24日)下跌0.31元/公斤。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13省份猪价上涨,14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低价为新疆,较昨日上涨0.02元/公斤于12.62元/公斤。

1.png

  今日部分地区猪价:四川6.9-7.2元/斤,河南7.0-7.3元/斤,江西7.0-7.3元/斤,广东7.6-7.9元/斤,湖南7.1-7.4元/斤,山东6.9-7.2元/斤,湖北6.9-7.2元/斤,河北6.9-7.2元/斤,北京6.9-7.2元/斤,辽宁6.6-6.9元/斤。

  今日猪价再度震荡偏弱,整体呈南涨北跌态势。8月份猪价整体震荡偏弱走势,猪粮比也持续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昨日商务部网站发布消息,近期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启动本年度第二轮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将对市场形成利好支撑。另外昨日我们也提到过,9月份在中秋节过后紧接着就是国庆长假,市场利好增加。不过新冠疫情对中秋国庆期间餐馆消费的影响是个不确定因素,而庞大的库存冻肉也成为压制猪价反弹上涨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预计9月上旬期间,出栏大猪价格仍可能震荡走势为主并逐渐趋稳,中旬前后价格阶段性触底回涨概率将逐步扩大。


终端需求低迷 8月猪价缓慢下降

 
  导语:7月份猪价降速放缓、窄幅震荡调整,业者情绪略有好转,但进入8月份后,受需求端拖累,猪价缓慢下跌。
 
  8月份生猪价格呈震荡下跌的走势,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由8月2日的15.70元/公斤降至27日的14.04元/公斤,累计降幅达10.57%。截至27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月均价为14.88元/公斤,环比下跌0.82元/公斤,跌幅达5.22%。
 
 
  8月上旬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局势升级,部分重点监控地区人员出行受限,养殖端担忧后期走货受阻,月初出栏积极性明显提升,同时疫情利空消费,多数省份屠宰企业开工率有所下滑,产品走货速度放缓,仅局部市场出现抢购情况,屠企开工率短暂提升,整体来看,猪价上涨动力不足、高位回落。进入中旬,市场供需博弈激烈,猪价涨跌频繁。由于养殖端对持续降价较为抵触,导致猪价再度触底反弹,其中东北以及西南看涨情绪浓郁,带动全国猪价微抬。但随着猪价上调,产品走货速度不断放缓,加之周内多地降雨,终端消费略受影响,后期猪价再度回调。
 
  中元节过后,白条市场走货不畅,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多人聚餐、宴请等活动受限,原本8月下旬陆续展开的升学宴基本停滞,养殖端对后市的看涨预期消退,出栏积极性提升,尤其是标猪走货量增加。屠企开工率处于低位调整态势,由于市场整体猪源相对充裕,屠企压价阻力较小,月下旬需求端疲软拖累市场行情,猪价呈缓慢下降趋势,反弹动力不足。
 
  8月份生猪出栏体重持续下滑,卓创资讯监测全国生猪交易均重由月初129.96公斤降至月末的126.66公斤。受需求低迷影响,猪价持续缺乏上涨动力支撑。随大体重生猪被持续消化,大猪存栏量明显降低。加之猪价长期偏低,养殖方亏损窘境难以改善,为维持资金周转和运营,需保持正常的出栏节奏,生猪顺势出栏,交易均重持续下滑。同时,肥猪白条肉消化情况一般,屠企收购体重均衡,交易均重上升空间不大。
 
  进入9月份,随着学校陆续开学,食堂恢复正常采购,或推动市场流通略有好转,需求面有一定提升空间。但因冻品库存仍旧偏高,对鲜品猪肉走货有一定影响。生猪供应方面,9月份规模场生猪出栏计划有增加趋势,供应面难有缺口显现,但月初出栏量或相对有限。因此卓创资讯预计9月份生猪价格或先涨后降,整体调整空间不大。
 

当前猪肉市场形势如何?价格能否稳住?


  继8月23日跌破前期低点17265点之后,8月24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2201主力合约报收16895点,再创新低。

  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托市收储。当前猪肉市场形势如何?价格能否稳住?

  猪肉供应有保障

  “当前既不缺猪,也不缺肉,市场供应有保障。”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从不同周期生猪出栏量来看,2003年至2006年第一个周期全国生猪出栏量高峰为6.1亿头,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第二个周期最高峰接近6.5亿头,2009年至2014年第三个周期达到7.5亿头历史高峰,2015年至2018年第四个周期生猪出栏量高峰也在7亿头左右。在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下,2020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较2017年锐减了25%,经过持续努力,产能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今年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超过2017年水平。

  今年3月份猪价持续下跌后,全国生猪存栏增速有所放缓。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生猪存栏量还在惯性增长,但增幅连续5个月收窄。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了0.5%,这是连续21个月正增长之后,首次出现下降。

  产能增长带动生猪出栏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7月份,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环比略减少0.3%,同比仍大幅增长87.4%,为2020年9月份实现同比增长以来增幅最高的月份,6月份和7月份生猪屠宰量甚至已经明显高于消费高峰期的1月份,而通常情况下,都是生猪出栏量相对较低的月份。除了国内生猪供给量增加,猪肉进口依然保持高位水平。前7月全国猪肉进口累计达266万吨,同比增长3.9%。另外,替代性肉类累计进口132万吨,同比增长10.1%。

  猪肉供应充裕,导致了价格持续下跌。

  猪价处于下行周期

  “8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再次进入波动下行区间。”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

  8月27日,北京新发地白条猪批发平均价为17元/公斤,比8月13日的17.5元/公斤下降2.86%,比7月20日的18.75元/公斤下降了9.33%。

  最近,北京市场猪肉价格出现异动——批发平均价由8月15日的17.25元/公斤跳升至16日的20元/公斤,短短一天之内价格上涨了15.94%。

  原因在于,在肉价下行过程中,屠宰厂相互压价竞销,使得肉价连续下滑。于是,屠宰厂减量保价,导致日间供不应求。

  刘通表示,这种价格上涨不具有趋势性。从近期猪肉价格整体表现看,波动下行是趋势性的。不过,猪肉价格下滑并不完全因为产能过剩。当前,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常年同期水平,但需求还未完全恢复。如果9月份以后需求继续恢复,肉价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

  朱增勇告诉记者,目前谈上升周期为时尚早。自2003年6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已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每一轮周期都长达数年。按照规律,消费旺季来临之前,猪价通常会出现一轮季节性反弹。不过,目前市场上进口冻猪肉积压量不小,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猪价上涨,猪价反弹幅度不会太高。总体判断,未来一年猪价在大趋势上处在下行通道,但在元旦、春节等消费节点,价格仍有可能反弹。

  保供稳价力度大

  为保障猪肉供应、稳定猪肉价格,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

  根据预案设定的预警机制,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至6∶1时,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至10%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

  在国家层面,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发布时暂不启动临时储备收储;二级预警发布时视情启动;一级预警发布时,启动临时储备收储。地方启动临时储备收储条件参照国家层面执行。当国家层面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一级预警时,中央和地方将全面启动收储。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6月21日至6月25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1。按照工作预案规定,已进入低于5∶1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合计挂牌收储5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稳定市场预期。这些政策措施有效遏制了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的势头,生猪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生猪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也在短暂跌破5∶1之后迅速回升,8月9日至15日已回升至5.71∶1。

  孟玮表示,将持续跟踪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及时预警提醒,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按照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加强市场调节,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调猪”变“运肉”,广东三大举措强化生猪屠宰行业管理


  广东是猪肉的生产和消费大省。据统计,2020年广东生猪屠宰量为2643.65万头,生猪屠宰企业营业总额达225.99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广东省列入农业农村部公布名单的生猪定点屠宰场有329个。8月1日,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的实施将对广东屠宰行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为此,《南方农村报》记者专门采访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兽医与屠宰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贯彻落实《条例》,强化生猪屠宰行业管理,推动屠宰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夯实企业主体责任,筑牢质量安全第一道防线

  《条例》根据产业实际情况,完善生猪屠宰环节全过程管理制度,明确生猪屠宰企业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执行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各项规定要求,切实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兽医与屠宰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严格按照《条例》要求,督促生猪屠宰厂(场)严格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屠宰环节全过程质量管理,落实屠宰环节全过程管理制度。

  一直以来,广东高度重视生猪屠宰环节的质量安全。据介绍,目前广东各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向生猪定点屠宰厂派驻检疫人员,由检疫人员依法对屠宰的生猪实施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广东省加强对生猪溯源的信息化管理,使用动物溯源管理系统和中南运猪通等管理软件丰富监管手段,构建从养殖端到屠宰端的生猪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全流程监管。

  强化政策引领,优化区域布局,引导屠宰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2018年我国非瘟疫情发生以来,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增强猪肉供应保障能力,国务院提出加快屠宰行业提档升级,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域转移,鼓励生猪就地就近屠宰,变革传统生猪调运方式。广东省积极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在2019年及2020年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及《关于加强生猪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推进屠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力推动生猪产业“四个转型升级”,提出了屠宰管理“优布局、标准化、改模式、建冷链、减数量、强监管”的工作思路,构建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配套发展的现代化生猪产业体系,对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方向性部署。并对新建设计年屠宰量生猪100万头以上的标准化屠宰企业,以及年出栏生猪20万头以上的养殖企业、年加工生猪25万头以上的加工企业申办现代化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配送一体化企业,原则上予以优先审批,不受生猪屠宰企业规划数量限制。

  首先是优化屠宰产业布局。据了解,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开展小散乱差屠宰厂点清理整治,持续优化屠宰产业布局,引导屠宰产能从珠三角生猪主销区向粤西、粤北主产区转移,实现产区出栏生猪就近屠宰,转“调猪”变“运肉”。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省列入农业农村部公布名单的生猪定点屠宰场有329个,压减67%。

  其次是鼓励推行屠宰厂标准化建设。据介绍,广东成立了省畜禽屠宰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印发了省级的《关于生猪屠宰标准化企业评估认定管理的办法》和《评估标准》,以监管常态化、质量管理制度化、厂区环境整洁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生产经营规范化、检测检验科学化、排放处理无害化、配送冷链化及追溯信息化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近两年全省共有50家屠宰厂获得“广东省生猪屠宰标准化企业”称号,2020年广东有7家屠宰场获得“全国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称号。

  再次是改变模式建冷链,引导生猪屠宰企业一体化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积极指导推动生猪屠宰企业采取养殖或采购、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鼓励屠宰企业与养殖企业签订协议构建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快改变“代宰制”等传统屠宰经营方式。目前,佛山地区已全面取消“代宰制”运作模式。适应“调猪”逐步转为“运肉”的大趋势,学习借鉴珠海、佛山等地的肉品冷链配送经验,进一步加快建立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积极推广“市或县域集中屠宰、冷链配送、乡镇分销”的经营模式。

  强化监督执法,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

  据介绍,广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将强化屠宰环节的监督执法工作,加强对生猪屠宰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随机抽查机制。同时,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也建立了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箱,受理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举报,农业农村综合执法部门将及时依法处理。同时,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多部门开展明查暗访、“利剑行动”“扫雷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屠宰经营病死畜禽、动物产品注水注药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行为。

  本次《条例》堪称要实施“史上最严格监管”。首先是健全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突出全过程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生猪屠宰环节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生猪进厂查验登记制度,要求生猪屠宰厂建立生猪进厂查验、记录制度,依法查验生猪检疫证明等信息,如实记录生猪的来源、数量、供货者名称、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是健全屠宰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求生猪屠宰厂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和肉品品质检验规程,肉品品质检验应当与生猪屠宰同步进行,并如实记录检验结果。

  三是完善生猪产品出厂记录制度,要求生猪屠宰厂如实记录出厂生猪产品的名称、规格、检疫证明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等内容。

  四是建立问题生猪产品报告、召回制度,对发现生产的生猪产品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等质量安全问题的,要求生猪屠宰厂及时履行报告、召回等义务,并对召回的生猪产品采取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

  其次是严厉打击生猪屠宰违法行为,确保“处罚到人”。依照新《条例》规定,对向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其他物质的,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没收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生猪产品、注水工具和设备以及违法所得;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其他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注入其他物质的,还可以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另外,如果是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还应当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吊销生猪定点屠宰证书,收回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