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暴涨!但背后埋藏两大威胁 养猪人别被割韭菜!
猪价终于迎来转机?东北黑龙江省两天暴涨1元/斤,全线已摆脱“4元猪价”的标签,并在今日“破5冲6”,完美实现8连涨!总结以往的经验,或许,这次的涨价并不单纯!面对这种现状,养猪户应该怎么做?
回顾近日猪市情况,10月10日开启收储,11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报收涨停,多股集体冲高,关于“生猪价格是否迎来拐点”的讨论此起彼伏。令人不解的是,猪价蹭蹭往上涨,股市却出现了下探趋势,有业内人士预测:“还未到低点,警惕被资本割韭菜”。
猪价8连涨,两天涨1元/斤
对于养猪业来说,大概从2019年大规模扩栏增产的那一刻起,就能料到如今猪业产能过剩、猪价走跌的现状。只不过,意料之外的是,这种“暴跌”竟来得如此之快,也未曾想过会如此之狠,回顾1-9月的猪价走势,从“暴利到巨亏”大致是从5月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
近日,猪市受政策及季节等因素诱发节后反弹,在大家都已对猪价不抱期望的时候却实现了8连涨,部分地区最高涨幅达2天涨1元/斤。据动力网统计,10月14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6.02元/斤,较昨日上涨0.38元/斤。
具体来看,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统计范围内,28个省市出现集体上涨的情况。目前最高价为海南,价格为6.6元/斤,较昨日价格上涨0.25元/斤。全国最低价为新疆,目前价格为5.35元/斤,较昨日价格上涨0.35元/斤。
其中东北地区平均涨势最为迅猛,黑龙江省昨日上涨0.55元/斤,今日上涨0.45元/斤,两日共上涨1元/斤。虽然这对于今年的猪价来说,已经是可观的涨势,但从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0月上旬生猪价格环比降5.4%,整体来看,10月的整体猪价依旧处于低位。
猪肉价格大幅下跌,猪企亏损加大
猪肉方面依旧不明朗,按正常逻辑来推理,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猪肉消费需求正逐渐回升,但如今的猪肉价格却一跌再跌,昨天动力网也报道过各地的猪肉价格情况,《“5元猪肉论”成真,5.9元/斤遭市民疯抢!》
据卓创资讯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国内猪肉市场均价为14.80元/公斤,同比下跌62.71%,当下的猪肉价格依旧处于偏低的水平。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其实对上市猪企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据大北农最新发布的公告,今年9月份,大北农销售生猪42.41万头,环比增长5.76%,同比增长135.87%;实现销售收入5.72亿元,环比下降12.27%,同比下降13.2%;从数据可知,生猪销售量上去了,收入对比却下降了。
牧原股份也发布公告称,今年9月份,公司销售生猪308.6万头(其中仔猪销售4.9万头),实现销售收入42.68亿元。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1.49元/公斤,环比下降17.46%。
新希望发布的公告显示,今年9月份,公司销售生猪93.57万头,环比增长20.01%,同比下降5.88%;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环比下降4.53%,同比下降63.96%。公司的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2.70元/公斤,环比下降12.17%,同比下降61.68%。
猪价回暖,不是真的触底反弹
国庆节后的生猪价格是环比微涨的,但此次的涨价,或许并不单纯!猪价绝不会立马暴涨或暴跌。不可否认的是,这波猪价的上涨是有点出乎意料的,就现在的形势来做分析,促使这波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收储提振
据Mysteel农产品了解,2021年第二轮第一次中央冻猪肉收储10月10日如期进行,国家三万吨储备肉收储全部成交,无流拍。收储量折合40万头250斤标猪,成交价为9.9-10.0元/斤,折合毛猪价格7.3-7.5元/斤。
此轮收储尘埃落定之后,期货和现货便趁此契机,双双应声而涨,10月11日、12日持续走高,在Mysteel农产品检测的19个省份88个县市中,除广东阳江阳城区外其他县市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其中东北地区涨幅最为明显。外三元标猪平均上涨1.0元/公斤左右,东三省均价11.1-11.7元/公斤。
2、猪源或逐步减少
当前来看,整体生猪出栏情况出现了转折!前期养殖端亏损严重,补栏积极性不高,且随着大肥和淘汰母猪数量的出栏,后期猪源或逐步减少,有利于猪价走高。
3、天气、节日利好提振
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温明显,对猪肉消费有一定促进作用,北方地区的“贴秋膘”及南方地区的“腌腊肉”习俗叠加节日利好提振,终端消费量逐步增加,以及猪肉价格同牛羊肉等其他常规肉类的价格差异明显,猪肉消费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恢复。
利好背后,两个威胁!
2021年以来,猪价开年就出现了跌势,部分地区5月份更是开启了暴跌模式,全行业陷入亏损。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逃不过产能过剩的范畴。
就目前行业大环境来看,生猪价格上涨之路依旧阻力重重。首先,养殖端出栏量依旧偏多,市场整体供应端充足。据Mysteel农产品了解,受前期疫情及行情不断走低影响,部分养殖场出栏计划后延,四季度上市企业出栏任务压力仍大,9-12月份共计需出栏6407.13万头。
如果按照企业80%出栏任务折算,仍需供应3999.13万头,月均999.78万头,较1-8份月均出栏需增加近300万头/月,因此养殖端出栏压力仍大。其次,屠企盈利状况欠佳,整体开工率一般, 9月份屠企月均开工率为25.04%,环比上涨0.52个百分点。
虽然月内受高校开学、中秋备货影响,多地备货积极性较高,支撑屠企开工上涨,但随后需求回落,利好支撑不足,月底多数规模企业开工降幅达到30%,且国庆周需求仍不及预期。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威胁不可忽视!
威胁一:
猪价的突然反弹,势必会影响养猪户正常的生猪出栏节奏,尤其是之前亏损严重的猪场大概率会再次压栏,一旦猪价停止上涨,不仅出栏的猪多了,出栏猪的体重还增加了,猪价恐将重新进入低谷。
按照我国产能的恢复情况,四季度每个月的生猪出栏量应该是逐月递增的,或许直到明年的2、3月份才能达到最高峰。
威胁二:
除此之外,业内更有一个声音,或许这波上涨是“资本行为”?据动力网粉丝留言,他们认为前两天的猪业股集体冲高,是因为养猪集团亏损,需要用一波猪价来拉升股票价格,从而为后续的亏损储备足够的资金。
且大量的库存冻肉都是在今年的5、6月份入库的,马上就要到了保质期,需要进行一轮轮换,资本先抬高猪价出肉,然后再压价收猪,他们认为这波涨价或多或少有资本行为的成分......
不过,也有不少养猪人留言称,一定要持理性态度去寻求出路,养好自己的猪,稳稳地走好每一步,才会有机会迎来猪业的另一次“腾飞”,盲目跟风的人,最后终将沦为资本待割的韭菜!
统计局:前三季度能繁殖母猪存栏4459万头
前三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有效应对疫情汛情等多重考验,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分产业看,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51430亿元,同比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20940亿元,同比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450761亿元,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4.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两年平均增长3.6%。全国夏粮早稻产量合计17384万吨(3477亿斤),比上年增加369万吨(74亿斤),增长2.2%。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增加较多;主要秋粮作物总体长势较好,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6428万吨,同比增长22.4%,其中猪肉、羊肉、牛肉、禽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0%、5.3%、3.9%、3.8%;牛奶产量同比增长8.0%,禽蛋产量下降2.4%。三季度末,生猪存栏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459万头,增长16.7%。
二、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企业效益稳步提升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6.4%。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两年平均增长5.0%;环比增长0.05%。分三大门类看,前三季度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制造业增长1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12.8%。分产品看,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2.5%、57.8%、43.1%,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28%。分经济类型看,前三季度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股份制企业增长12.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6%;私营企业增长13.1%。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4.0%,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4%。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051亿元,同比增长49.5%,两年平均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01%,同比提高1.20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稳步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分行业看,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3%、15.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6%、6.2%。9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2%,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加快0.9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10.7%。
9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高于上月7.2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上月受疫情汛情冲击较为严重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大幅回升至临界点以上。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9%,高于上月1.6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快递等行业均高于65.0%。
四、市场销售保持增长,升级类和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057亿元,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3.9%。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33亿元,同比增长4.4%,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8%,加快2.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前三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5888亿元,同比增长16.5%,两年平均增长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169亿元,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3.8%。按消费类型分,前三季度商品零售285307亿元,同比增长15.0%,两年平均增长4.5%;餐饮收入32750亿元,同比增长29.8%,两年平均下降0.6%。按商品类别分,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1.6%、28.6%、21.7%;饮料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4%、20.6%、16.0%。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91871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5042亿元,同比增长1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7827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8%;9月份环比增长0.17%。分领域看,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两年平均增长0.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3.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7.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03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4.6%;商品房销售额134795亿元,同比增长16.6%,两年平均增长10.0%。分产业看,前三季度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0%。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3.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3.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5.4%、6.6%。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0.8%、38.5%;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检验检测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8%、23.7%。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10.5%;其中卫生投资、教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1.4%、10.4%。
六、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改善
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83264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155477亿元,增长22.7%;进口127787亿元,增长22.6%;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7691亿元。9月份,进出口总额35329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出口19830亿元,增长19.9%;进口15498亿元,增长10.1%。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3%,高于整体出口增速0.3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8%。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8%,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28.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8.2%。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扩大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持平。前三季度,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7%,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分类别看,前三季度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5%,衣着价格上涨0.2%,居住价格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交通通信价格上涨3.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6%,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8.0%,粮食价格上涨1.0%,鲜菜价格上涨1.3%,鲜果价格上涨2.7%。前三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7%,涨幅比上半年扩大1.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0.7%,环比上涨1.2%。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3%,涨幅比上半年扩大2.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4.3%,环比上涨1.1%。
八、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5.0%。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0%,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8%。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4.6%、4.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8小时,比上月增加0.3小时。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303万人,比二季度末增加70万人。
九、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同比名义增长10.4%,两年平均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46元,同比名义增长9.5%,实际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6元,同比名义增长11.6%,实际增长11.2%。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10.6%、12.4%、11.4%、7.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2,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157元,同比名义增长8.0%。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但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农业农村部数据:10月第1周仔猪价格已连跌28周 逼近两年前低点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10月12日披露:据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10月份第1周(采集日为10月8日)全国仔猪平均价格23.7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9.5%,同比下降76.9%。全国29个监测省份仔猪价格下降。
本轮仔猪价格从2021年3月第3周最高点93.86元/公斤开始下跌,截止10月第1周已连跌28周,逼近两年前低点。
2021年10月第1周23.75元/公斤的仔猪价格,比2020年9月第1周最高点时的109.07元/公斤大跌了78.22%,并创下自2019年2月第4周以来新低(当时的单价为24.61元/公斤),这一价格继续逼近2019年的最低价格21.57元/公斤。
此外,据农业部数据,10月第1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1.54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5.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6.2%。
延伸阅读:10月14日猪肉、牛肉、羊肉、鸡肉批发价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披露:截至今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8.54元/公斤,比昨天上升2.4%;牛肉77.08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4%;羊肉70.58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8%;鸡蛋9.52元/公斤,与昨天持平;白条鸡16.69元/公斤,比昨天下降3.1%。
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6.9% 牧原股份三季度发生亏损 暗示了什么?
9月份CPI同比上涨0.7%,涨幅较上月回落0.1%。导致9月CPI涨幅回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食品价格同比下跌因素有关。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6.9%,受此影响,对CPI数据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
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与猪企也开始承受不住成本压力了。其中,作为行业巨头的牧原股份,发布了预计第三季度亏损5亿元至10亿元的公告。然而,与这一预告相比,牧原股份的上年同期盈利高达102.03亿元,这一数据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行业巨头发生了季度亏损的表现,这也反映出目前猪肉价格的极度低迷。实际上,纵观牧原股份历年来的财报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发生亏损的现象,也是从2019年二季度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表现。
猪肉价格的阴跌不止,并跌破了不少养殖户与猪企的平均成本水平,在这一现象的背后,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供需矛盾的问题,在生猪供给充足的背景下,加上前期养殖户与猪企的大举扩产扩张,这也导致了生猪供给量的持续猛增。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企业跨界养猪,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生猪供应量水平。
再者,母猪存栏量的持续攀升,在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过程中,会快速提升企业的规模与利润。但是,当猪肉价格发生大幅下跌的走势时,且跌破企业的平均成本后,母猪存栏量大增以及生猪供应猛增却会加大养殖户与猪企的亏损力度。
随着猪肉价格逐渐跌破养殖户与猪企的养殖成本,产能越大的企业,潜在的亏损压力越明显,这也会倒逼养殖户与猪企调整战略,并加快产能出清的节奏,推动一轮猪周期的加快上演。
此外,收储力度不及市场预期和进口猪肉规模高居不下等因素,同样会影响到市场的供需状况。面对前期大幅增加供应的举措,目前生猪供应非常充足,市场处于明显的供过于求状态,要消化掉前期过度扩张扩产的供应规模,却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很显然,猪肉价格何时见底,取决于产能出清的速度,什么时候猪肉供应从宽松变为紧张,这也是猪肉价格触底反转的标志性信号。
猪肉价格的走势,离不开猪周期的影响。但是,纵观国内“猪周期”下的市场表现,基本上呈现出牛短熊长的特征。从这一轮猪周期分析,年初的时候还是猪肉牛市的阶段,但不到几个月的时间,猪肉价格却发生了实质性的价格拐点,现在的猪肉价格已较年初发生腰斩以上的价格表现,这种比较极端的市场表现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在猪肉价格阴跌不止的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考验到猪企的风控能力以及成本管控水平。实际上,在猪肉价格加速下跌的背后,还是考验着猪企的风险承受能力,谁的养殖成本更低、谁的风险对冲策略做得越完善,那么谁更容易控制风险,并尽可能减少损失。
一轮猪周期下来,时间也不会很短暂。即使从年初调整以来,猪肉价格也只是调整了8个月左右的时间,从调整时间来看,还谈不上充分。不过,如果从调整空间来看,这一轮猪肉价格的调整行情,整体降幅已经足够大,调整空间算比较充分了。
但是,因前几年养殖户与猪企的扩张扩产速度太快,市场供应量太充足,所以要重新恢复到供需平衡的状态,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在猪肉价格阴跌不止的背后,已经有一批养殖户熬不起了,甚至连猪企巨头也发生了亏损的现象,这说明了猪肉价格已经触及了相对底部区域,但考虑到现在猪肉供应量仍然比较宽松,产能出清节奏不算很快,猪肉价格发生价格反转的概率不是很大,猪肉价格的筑底之路仍然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