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1-12-24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能繁母猪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节前猪价能否上涨?


  经过10月份猪价的快速反弹之后,近期随着生猪供给进一步宽松,国内南方腌腊备货需求已过大半,生猪价格反弹受阻。据监测,昨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6.54元/公斤,较前一日下跌了0.08元/公斤。
 
  “10月中旬生猪价格出现快速反弹的主要原因是阶段性供需错配。国庆长假前市场纷纷看衰猪价后市,将本应10月中旬以后出栏的生猪提前至9月底出栏,而后恰逢南方腌腊备货季提前,北方气温下降刺激猪肉需求,阶段性供需错配下导致10月中下旬生猪出现快速上涨。”光大期货生猪分析师吕品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生猪供应整体上还是较为充裕的,生猪存栏量已恢复至非洲猪瘟前的高位水平。据了解,由于今年4—6月份全国仔猪出生数量维持高位,供给缺失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此外,11月份我国能繁母猪存栏为4296万头,虽然环比连续5个月下降,但是仍然高出正常保有量6%。
 
  “在生猪产能供给充裕的背景下,我们定义此轮猪价的上涨仅仅是‘猪周期’下跌段的一波反弹而已。每逢年底屠宰企业对于屠宰利润较为看重,压价现象明显,由于供给充裕,养殖端扛价心理受到较大冲击,生猪出栏体重近两周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走势,叠加需求端走低的预期,猪价开始弱势下行。”吕品说。
 
  五矿期货农产品分析师王俊认为,猪价期现货反弹受阻,可以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来看,总的来说,生猪价格在12月走势偏弱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增量可观而需求表现平平。
 
  供应端方面,王俊介绍说,10—11月份整体供应是受到限制的。一方面,8—9月现货的加速下跌透支了部分供应,导致10月开始供应出现了一个小断档,尤其是肥猪较为紧缺;另一方面,10月份现货的触底回升改变了市场的一致预期,养殖户的压栏增肥行为加剧了供应的短缺。而进入12月以后,前期压栏的猪均有节前出栏的需要,加之生猪存栏仍处于增加的态势中,供应端边际增加的态势十分明显。而需求端在进入12月份以后接力不济,主要是因为今年的需求已经在10月份被透支了一波。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当前生猪16元/公斤的价格,基本到达养殖端的盈亏平衡状态。吕品介绍说,11月各大上市猪企生猪出栏量较10月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主要还是企业出栏节奏的调整,在各企业完成年度出栏任务的前提下,预计12月份各大猪企的出栏量环比提升,市场供应依然维持高位,猪价上行压力依旧较大。
 
  在吕品看来,10月份的超预期反弹,使得生猪产能去化的步伐放缓,但不会停止,随着需求旺季临近尾声,市场将会继续回归到提高生产效率、淘汰落后产能的主旋律中。
 
  “从能繁母猪、中小猪出栏以及仔猪出生等指标看,未来供应端仍处边际增加的态势中,在不考虑体重和出栏节奏的情况下,供应端压力最大的时候出现在明年的一、二季度。”王俊说。
 
  当前,季节性消费依旧是市场主要的上行动力。不过,吕品介绍说,本周西南各省的生猪价格出现了一波较大幅度的下跌,全国生猪出栏均重亦开始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腌腊需求已经临近尾声。今年腌腊备货启动较早,也有提前结束的预期。此外,冬至节气已过,猪肉消费量维持高位的时间将决定短期猪价的走势。
 
  “按照猪价季节性规律,春节后猪价大概率会走出一波下跌的走势,但是养殖端阶段性出栏的情绪将会决定猪价的短期走势,目前生猪期货2203合约贴水现货2000元/吨,反映了市场对于春节后猪价走势存在一定的悲观情绪。”吕品表示,至于春节前后是否会复制今年国庆节后的猪价走势,取决于市场对于后市猪价的预判,是否在春节前会出现大量的提前出栏现象。
 
  在王俊看来,冬至过后,由于腌腊等集中备货已过大半,需求的旺季已经接近尾声,春节前尽管仍有一些滞后的备货需求,但从边际上看是递减的,加上供应端出栏的压力依旧较大,近期猪价再次上涨启动的难度较大。
 
  美国生猪和我国生猪基本面如何?后市价格如何演绎?以下是光大期货分析师孔海兰的观点:
 
  四季度美国生猪价格季节性回落,但仍高于历史同期水平。受屠宰量整体下降影响,美国生猪及猪肉价格同比均出现上涨。由于生猪加工企业可有效将猪价的上涨向下游传导,加工企业在这一阶段盈利较为可观。10月,美国猪肉批发商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调10%。11月,美国生猪加工企业生猪采购价格较去年上涨12.3%。
 
  2021年四季度,我国生猪产能过剩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短期市场供给仍对价格形成一定压力。临近年关,生猪终端市场需求增加不及预期,表现较为平淡。供需共同作用下,猪价继续承压。
 
  美国屠宰量同比下降,出栏体重增加
 
  上期报告提到,屠宰场因受到疫情等相关因素影响,开工受限。最近随着这一情况有所好转,屠宰企业开机率超预期增加。11月初,美国生猪屠宰量增加,美国农业部上调四季度屠宰量5500万磅,至72亿磅。尽管11月份美国周度屠宰量提升明显,但11月屠宰量仍较去年同期减少3.7%。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屠宰企业开机受限;二是由于二季度美国生猪存栏量较低,导致目前可供出栏的生猪少。在这两个重要因素影响下,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下降,对美国猪价形成一定提振。
 
  上周美国生猪宰后均重217磅,低于去年同期,但仍较前5年同期均值增加2.6磅。出栏生猪体重增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出栏量下降对终端市场供给的影响。因此,短期美国市场生猪终端供给小幅下降。
 
  四季度出口预期下降,美国猪肉总体需求或将下降
 
  在将四季度美国猪肉出口预估值考虑在内的情况下,2021年,美国全年猪肉出口预估值为326.5万吨,较2020年下降约2%。10月数据显示,美国对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猪肉出口,可部分抵消亚洲国家进口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综合全年情况来看,2021年美国猪肉出口较2020年下降,对需求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国内终端需求弱于预期,屠宰企业开机率低于正常年份
 
  按照生猪需求的季节性规律,冬至节气至次年春节,终端需求达到全年最高点。同时随着气温下降,终端消费缓慢提升。进入冬季后,屠宰企业开机率持续回升,并在春节前达到全年最高点。
 
  但从目前终端市场表现来看,行情较为低迷,下游采购不积极,屠宰企业走货并未出现显着改善。因此,近期屠宰企业开工率弱于市场预期。12月16日,卓创样本点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屠宰企业开机率32.57%,低于国庆节之后的全年最高点1.77个百分点,并低于2016—2018年的三年历史均值13.21个百分点。
 
  出栏均重下降,供给压力后移
 
  国庆节过后,随着猪价持续走强,养殖户惜售导致生猪出栏体重延续增加。进入12月以后,大猪压栏积极性下降,出栏均重延续下降。卓创样本点统计的周度出栏体重数据显示,12月16日,中国生猪周度交易均重123.46公斤/头,较11月底下降1.93公斤/头。
 
  而从生猪出栏量来看,11月生猪出栏量较10月出现明显下降。卓创跟踪样本点数据显示,11月全国生猪出栏环比下降14.77%。从目前基本面来看,12月养殖主体出栏稳定,生猪出栏压力后移概率大。由于市场普遍看空后市行情,不排除各养殖主体年底加速出栏可能。

机构:预计2022年一季度生猪价格延续下滑态势


  2021年四季度临近尾声,本季度生猪行情与常规四季度走势有所区别,10月本该处于淡旺季过渡时期,但受消费者积极囤货、灌香肠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快速增加,提振生猪价格上涨。进入12月传统旺季后,行情却出现下滑趋势。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亚男12月22日表示,未来生猪市场整体供应仍较为充沛,预计2022年一季度生猪行情或延续下滑态势。


可以放心养猪了!国家养猪行业发展规划公布 “猪周期”或将不在


  从事养猪的人应该都知道养猪行业有一个“猪周期”现象。所谓的“猪周期”指的是“价低伤农,价高伤民”的猪肉周期变化的怪圈。当生猪供给给增加,市场上猪肉供给也会增加,增加过多肉价随之下跌,当肉价下跌严重时,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打击,这样就会造成猪肉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受“猪周期”伤害最严重的其实还是广大的养猪户。猪肉价格贵时,人们可以少吃,甚至是不吃。但是当生猪价格严重下跌时,很多养殖往往会损失惨重。

  为了最大程度的消灭“猪周期”,保障广大养猪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于是国家制定了“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其中对养猪行业的规划是这样的:除了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制外,还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加强生猪产能调控,缓解“猪周期”波动,增加稳产保供能力。为了达标这些目标,有关部门根据各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市场消费需求等因素,把全国生猪养殖业划分为调出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

  调出区的省份和其生产责任

  被划分为调出区的省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广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安徽、江西等省。

  作为调出区省份的生猪生产责任是要尽最大努力,稳步扩大生猪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实现稳产增产。

  我们从上面这些被划分为调出区的省可看出:这些省份大部分都是产粮大省,饲料资源丰富,而且很多省份以前就是生猪养殖大省,这样的条件就为扩大生猪产能,提高生产的规模化、实现稳产增产打下了坚实的条件。这些调出省养的猪,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大部都销往主销区。

  主销区的省市和其生产责任

  主销区包括广东、浙江、江苏、北京、天津、上海等省份。

  主销区省份的主要责任是,重点引导大中型企业建设养猪基地,确保一定的自给率。

  从主销区的省份中我们可以看出,主销区的省市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市,居民消费能力很强,有很大的猪肉消费能力,所以有关部门把这些省市划成了主销区。主销区除了消费调出区的生猪外,还要生产一部分的生猪,确保调出区生猪产能下降时有一定的自给率。

  产销平衡区的省份和其生产责任

  产销平衡区包括内蒙古、山西、海南、四川、云南、贵阳、福建、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份。

  这些产销平衡区省份的主要责任是重点挖掘本省的增产潜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养殖,确保基本自给。

  从这些产销平衡区的省份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省份都是我国的中西部省份,这些省份供同的特点是,经济都不怎么发达,养猪业同样也不发达,生猪消费需求有较大部分都得从外省调运。所以有关部门要求这些省份重点挖掘本省的增产潜力,确保产销平衡。但是这些中西部省份大都保留了我国很多地方猪品种,比如福建槐猪,贵州小香猪,青海八眉猪等地方猪品种,几乎每个省都有好几个品种。所有这些省份可以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猪养殖,当规模大时,除了满足本省需求外,还能往外调运,使农民增收的同时,本省经济也能得到发展。

  总之,经过有关部门这些划分好产销区域后,调出区尽量扩大生产满足全国猪肉消费需求,主销区尽量提高猪肉消费能力,产销平衡区自给自足。这样养猪业就走上了有序发展的道路,再也不会象以前一样无序发展,使养猪业几年一个“猪周期”,导致养猪户和消费者深受其害。

  也许养猪业的春天,就要到来了。你认为呢?


肉类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近日,双汇发展完成定增,募集到70亿元资金将用于扩充肉鸡、生猪产能建设以及生猪屠宰及调理制品、肉制品加工技术改造项目等。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此次募资,双汇发展将对部分屠宰和肉制品产能进行技术改造,引进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及设备,优化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实现集约化生产,提升肉类加工业务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速增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双汇发展既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为此,他们制定了“调结构、扩网络、促转型、上规模”的发展战略,通过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由工业化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持续激发主业活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实力。

  推进工业改造升级 实现集约化生产

  目前,中国肉类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波动风险较大,不利于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因此,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技术水平已成为中国肉类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多年来,双汇发展坚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肉类加工效率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持续调整,推动工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作为行业优势企业,双汇发展可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管控优势、研发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大力发展主业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介绍,双汇发展此次技术改造主要包括生猪屠宰及调理制品技术改造项目和肉制品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其中,生猪屠宰及调理制品技术改造项目是对其下属漯河屠宰厂原有屠宰产能、调理制品产能等整体升级改造,漯河屠宰厂是2000年引进的中国第一条机械化冷鲜肉生产线,已运行20年,本次改造的目的是由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

  该项目达产后生猪屠宰产能约150万头/年;调理制品产能约45300吨/年。整体来看,项目建成后在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同时,生产的安全性也进一步提升,环保安全大幅改善。改造后的生产线将引入自动化机器人,大幅度提升自动化水平,并引入信息化专业软件,与现有信息系统无缝衔接,实现对生产加工过程的全程数字化管控。

  另一项肉制品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地点为河南省漯河市。项目将对部分肉制品生产车间整体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肉制品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项目达产后年产肉制品约60000吨,可使产品结构得以优化,主要转变为中高档产品,销售收入提升幅度较大,且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明显提升。

  有分析指出,“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屠宰行业发展方向对屠宰现代化水平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是建立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的必要条件。双汇发展通过持续的产业升级,引进先进的肉类屠宰技术和设备,是企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继续领导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

  肉类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有资料显示,我国肉类消费市场巨大,畜禽养殖具有稳定的增长需求。目前,双汇的屠宰业务、肉制品业务均处于国内领军地位。本次非公开发行将有利于双汇发展完善产业链,实现产业协同,壮大企业规模,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据了解,为了保持双汇在行业内的设备和品控优势,企业先后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5000多台套技术设备,建设现代化加工基地,推动工艺技术和装备不断升级,始终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在装备升级的同时,双汇发展建立了科学完善的食品质量及安全管控体系,实施全程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控制,有效追溯产品质量信息,确保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

  双汇在中国肉类行业率先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居行业前列。企业在产品创新研发领域持续投入,强大的综合研发能力确保在生产加工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方面领先对手,保持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在信息化方面,双汇将信息化引入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利用信息化实现了采购、生产、销售的流程再造。自1998年上市以来,双汇发展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双汇发展依靠资本市场,累计进行了两次股权融资(不含本次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9.12亿元,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0多年弹指一挥间,双汇一直坚持以屠宰和肉类加工为核心,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创新发展,从漯河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世界,在引领行业变革中持续发展,形成了核心竞争优势,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已成为我国肉类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