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2-03-15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猪评:新冠疫情、收储流拍 生猪市场继续承压(2022年3月15日)


  今日综合均价:

  2022年3月15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下跌,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11.99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58%。

  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

  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2.10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51%;

  2. 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1.70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85%;

  3. 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1.33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58%。

  图表:2022年3月15日中国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11.png

  备注:数据来源于慧通数据研究部,红色表示涨,绿色表示跌。

  走势图分析:

33.png

  (绿色代表一周价格最低点、红色代表一周价格最高点)

  分析师建议:

  今日猪价大范围下跌,且跌幅有加大之势,更多地区猪价跌破12元/公斤。东莞市新冠疫情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最新通告,今日12点东莞全市住宅小区、村(社区)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防控措施将实施至3元21日24时。目前南北方新冠疫情形势均较严峻,生猪产区出栏受到影响,销区消费也进一步趋淡,打压生猪市场行情。另外,2022年第一批猪肉收储无流拍无增收,但第二批猪肉收储3.8万吨流标1.6万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预计3月中下旬期间,出栏大猪价格继续偏弱震荡走势为主。不过,随着地方及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量的增加,中下旬猪肉收储的积极影响有望适度体现,出栏大猪价格仍有望适度回涨。


谁动了生猪养殖行业的“奶酪”?


  多年来,生猪养殖户有一个衡量盈亏的重要标准,即“猪粮比”。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若在6:1,生猪养殖则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生猪养殖利润越好,“猪粮比”越低,生猪养殖利润越差。
 
  天水市畜牧局统计显示,2021年全年“猪粮比”平均4.8:1,明显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这也说明,2021年,我市全年的生猪饲养基本处在微利甚至亏损中。今年,猪肉市场依旧处于低迷状态,那么,谁动了生猪养殖行业的“奶酪”?
 
  “从2021年后半年至今,猪肉价格下跌主要是因为天水的生猪饲养量明显增长,尤其是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的进驻,更是扩大了天水生猪的供应量。”秦州区皂郊镇桂军种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杨军说:“现在,饲料、人工等成本都在上涨,可生猪的价格却在不断下降,合作社每卖出一头符合出栏标准的生猪就要承担亏损。”
 
  秦州区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石站长有着30多年畜牧经验,他分析当前全国生猪市场始终徘徊在低价位运行的原因后认为,首先,以前许多城市能养几百头生猪的养殖企业寥寥可数,可现在很多城市能养四五千头的养殖企业只能算中型企业,上万头生猪饲养企业比比皆是,使得市场上的生猪供应十分充足。其次,受疫情影响,天水本地的生猪在几个月内无法向外输送,在本地市场消费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导致市场供应积压。再次,近年来,西安、河南等地的储存肉大量投放至天水市场,西安、河南都是生猪饲养大省,收购价格低,大量外地低价猪肉进入天水市场后,天水本地饲养生猪的业主只能低价运营。
 
  作为秦州区唯一的定点屠宰企业,益康定点屠宰场负责人说,从多年的市场需求看,每天秦州区市场所需生猪量在170头左右,也就是3万多斤猪肉。麦积区2021年畜禽产品价格监测暨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中称,2021年麦积区生猪生产稳中有升,生猪存栏、出栏和母猪繁殖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18%、29%、7%。据市畜牧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345.23万头,其中:猪存栏87.86万头、出栏84.23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0.5%、29.5%。
 
  武山美神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监周健强认为,近两个月以来,天水地区生猪成交价保持在5.2元~6元之间,造成这波行情持续走低的主要因素是供应端积压量过多,供应量远大于市场需求量。目前,中小型规模养殖占据约60%的市场存栏份额,中小型规模养殖户在2020年市场行情飙升的基础上,偏重于肥猪压栏,在大量压栏的前提下,造成了目前生猪供应端存积量远大于市场需求量。从目前全国生猪市场来看,目前低价位的猪肉将持续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史上最惨季?养猪头均亏损630元!有巨头欲打包出售年出栏260万头猪场,能卖出去吗?


  养猪压力巨大?金锣集团打包出售或出租金锣牧业下属猪场

  3月12日,金锣牧业发布招标公告,下设山东临沂金锣牧业、山东临港金锣牧业、内蒙古通辽金锣牧业、黑龙江齐齐哈尔金锣牧业、云南红河州金锣牧业等五家公司对外出售或出租,总设计存栏生产母猪10.84万头,年可出栏商品猪260万头,经营范围包括畜禽养殖与饲料加工。

  养猪头均亏损超过700元,部分企业断臂求生

  近期,猪价低迷叠加饲料成本高企,企业瘦身出售资产的消息的确越来越多。可见养猪业发展至今,已经来到了“老虎”和“老虎”斗争的阶段。

  从拼技术、拼成本到拼资源、拼资金链,在“活下去”的大前提下,一些企业终于战略性放弃某些业务板块。

  很少有企业主动想要转让资产,尤其是优质的资产。业内多数观点均认同迫使企业进行如此动作的原因主要在于当前对资金流的迫切需求,或者(至少近几年)不打算再在养猪领域“熬”下去,因此选择主动“出局”。

  最近的一个月,或许是近年来养猪头均亏损幅度最大的一段时间。假如一家猪场2022年初完全成本8.5元/斤,240斤出栏肉猪成本约在2040元。但两个半月以来饲料原料暴涨,带来饲料价格持续上涨近400元/吨,均摊到近日出栏头均增加成本约为30元,使得近期每头出栏成本增至2070元。以平均6元/斤左右猪价计算,每头猪仅卖1440元,头均亏损约为630元。

  持续亏损的时间远不止是最近一个月,从1月份开始,猪价就已经在成本线下,业内分析认为猪价上升至少要到二季度末,更悲观的预测甚至认为要到2023年。

  虽然温氏股份(300498)在公告表示,未来 1-2 年,行业中出现大型猪企破产的情况几率不大。可以出通过售卖仔猪、肉猪、母猪及其他资产等多种方式增加资金回流,减少饲料原料消耗带来的资金支出,解燃眉之急。

  3月11日正邦科技(002157)公告也称,公司将积极活化资产,及时处置部分闲置资产收拢资金。公司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约200亿元,有着出售资产及股权转让应对周期底部的主动性。但同时温氏也指出,这样的断臂求生对企业产能扩张速度影响较大,母猪恢复起来所需时间较长,难度较大,甚至会造成市场规模萎缩。

  不过既然选择变卖资产,那么该板块萎缩应该是企业有所预见的。从近期的业务转让与收购中,我们可以看扫不同的企业在战略布局上进行了取舍。部分企业正在通过这些交易,进行赛道调整,从过去的大铺大建变得更聚焦了。

  如2月末正邦科技向大北农(002385)转让旗下8家饲料公司股权。又如3月金新农(002548)公告拟以2.71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福建一春49%股权,使福建一春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同时拟以1.53亿元转让控股子公司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51%股权,转让完成后,金新农不再持有华扬药业股权。

  可以从中分析,类似金锣的企业销售养猪业务可能未来会淡出养猪竞争聚焦其它领域,而正邦和金新农则出售其它板块业务更聚焦到养猪上,未来依然会是养猪领域的有力参与者。笔者认为,行业的新一轮整合,将使畜牧行业很多企业从大肆扩张的“大而全”,回归到“专而精”。

  问题是谁来接盘?

  现在赚钱的饲料、动保板块好卖,但亏钱的养猪板块好卖吗?

  行情低迷,有心有力能“抄底”的买家或许并不多

  从金锣牧业招标标的已有信息情况来看,有3家公司是2018年之后建成投产或成立的,总设计母猪存栏规模4.28万头,占据旗下总设计规模的近40%。其中1家2021年完成建设,1家2020年成立已完成手续办理,此2家公司共设计存栏2.72万头,占据总设计规模25%,可见较大一部分是在非瘟之后行情高涨期投资的,且从公告文件描述中推测并未进猪投产。

  从行业中情况来看,在风口期投资的栏舍产能与实际投产严重不匹配的情况十分常见。根据公开信息,正邦旗下有母猪栏舍220万头产能,育肥栏舍 1200 万头。但2021年底能繁母猪仅38万头(多的时候100万头母猪,产能利用率也不到50%)。

  还有新希望(000876)建成母猪产能166万头,2021年底存栏能繁母猪100万头。

  天邦建成能繁母猪产能70万头,2021年底存栏能繁母猪33万头。

  金新农建成产能250万头,2021年出栏106.89万头。

  温氏股份竣工产能4600万头,2022年目标出栏1800-2000万头。

  ……

  可见多数大企业拥有的猪场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投产量,并且已经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扩大发展规划。

  在自己都用不完的情况下,还有谁会买入?不排除依然会有逆势“抄底”的企业,但在行情低迷,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有心有力能“抄底”的买家也许真不多了。

  如今资金是最大的问题。温氏股份指出,从个案来看,高亏损、高负债的企业,银行融资较为困难,融资成本较高。多家上市企业均提出,建议银行等机构不因猪周期下行的阶段性困难对猪企抽贷、断贷。提出金融机构越是在行业困难期,越要拿出有力措施配合中央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建议对生猪养殖企业要加大信贷投入。

  也有在资金上比较自信的企业。唐人神(002567)近日公告表示近两年在资金方面做了较充足的准备,比如发行可转债和定增募集资金约 28 亿元,通过产业基金募资 10 亿元,通过中长期项目贷款在周期底部扩张生猪产能;同时,公司饲料产业现金流较好,能够为公司带来较多的净现金流入。此外,公司获得银行授信额度 100亿元,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等。可能像这类资金充裕、对养猪有长期战略、有逆势扩张计划的企业会是优质猪场资产的好东家。

  必须承认任何企业发展会走一定弯路,无论如何都需要去面对。寒冬已深,企业还能熬多久?虽然目前困难重重,但相信稳扎稳打,不断改善生产成绩,坚持长期主义的养猪企业一定能迎来春天。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