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涨跌不定,该不该“出手”?其实“底”和“顶”已基本可见

2022-03-18来源:新农观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近期的玉米有点儿急跌急涨,继小麦下跌后,玉米也跟着下跌,确实有点猝不及防,但是很快小麦上涨,玉米也跟着上涨了。

  我们之前多次判断过,玉米的底部支撑相对是比较清晰的,因此这也就决定了玉米的跌幅相对有限。这些支撑包括:

  一是售粮进度东北快、山东华北慢。而大量的粮源在东北地区,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集中上量的风险。

  二是质量分化。东北玉米质量较好,随着售粮进度的推进,潮粮也基本接近了尾声,当前压力反而落在了华北和山东。

  三是种植成本明显抬高。

  四是受国际环境影响,玉米价格上涨,这也意味着进口玉米的优势大减。

  这些因素都明确地预示着玉米的底部价格有明显的抬升,因此玉米的“底”是基本可见的,也就是说,即便下跌也跌不到哪去了。

  但是关于玉米的“顶”仍有分歧。

  一种观点是“缺口论”,认为玉米的缺口是一直存在的,尤其是小麦价格超过玉米后已经退出了替代领域,那么饲用需求就会回归到玉米。同时随着国际粮价的上涨,进口成本的增加,不排除未来进口玉米的数量会下降。这么一来,玉米的缺口将主要由国内玉米来支撑,这对于玉米来说是最大的利好。因此,这种观点认为随着玉米购销接近尾声,后期贸易商与企业的博弈会更加剧烈,玉米的顶部有可能会超过之前的高点。

  而另一种观点则是“有限论”,虽然玉米的缺口存在,但是别忘了调控这把尚方宝剑。今年的主旋律仍是“稳”字当先,而在诸多的领域中,稳粮价是最重要的那一个。因此在这个大前提下,玉米价格大概率不会疯狂上涨。

  其实对于这样的争论,在最近市场的表现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是华北、山东地区的玉米行情仍然是“以车定价”。近日,山东企业随着到货车辆的减少又频频提价,这意味着其实山东及华北的玉米继续延续了年前的震荡走势,大涨和大跌的条件都不具备。

  其次,随着之前的疯狂采购基本接近尾声,东北玉米市场热度有所回降。而且当前吉林受疫情影响,粮源流通受阻,没有储存条件的玉米只能尽快出手。而另一方面,企业和贸易商之间的交易仍然在继续。这说明大家都对后续市场的走势比较理性,并没有认为后续会过分地大涨或者大跌。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除了疫情外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天气。

  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再次迎来“断崖式”的降温。北方部分地区迎来降雪,南方则迎来降雨及强对流。但这对于玉米来说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影响,对这个时候的玉米行情产生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冲击。

  那么,最后回到我们的问题上,玉米该不该“出手”呢?

  这个“出手”包含两方面:对于卖粮方,如果有粮食储存顾虑的朋友,建议趁粮价上涨的时候出手,而对于优质玉米则还有观望的资本;

  而对于收粮主体来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从秋收开始,市场就一直等待着玉米的集中上量,但是最终也未能等到,而且越往后粮源只会越来越少。

  所以从整体也能看出,玉米的“底”和“顶”其实已经基本可见了,大涨或者大跌的几率都并不大。而未来玉米最大的博弈点,不是涨多高或跌多低,而是如何在这种阶段性的涨跌变化中找到合适的出手机会。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