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8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2-06-18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第25周周评:收储挺价意愿强烈 本周价格持续上涨


  本周生猪价格为16.07元/千克,较上周上涨1.58%;猪肉价格为21.02元/千克,较上周下跌0.05%;仔猪价格34.98元/千克,较上周下跌0.26%;二元母猪价格为2179.38元/头,较上周上涨0.50%。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 2022年6月第2周商务部监测全国白条猪批发均价为21.26元/公斤,较上周持平。

155.png

  生猪价格:猪价持续上涨行情

  本周生猪价格环比上涨,吉林在7.50-7.80元/斤,较上周上涨0.08元/斤,辽宁在7.70-8.00元/斤,较上周上涨0.13元/斤。北京在8.10-8.40元/斤,较上周上涨0.2元/斤。浙江在8.30-8.60元/斤,较上周上涨0.105元/公斤。新疆在7.30-7.60元/斤,较上周上涨0.3元/斤。四川涨至7.70-8.00元/斤,河北涨至7.80-8.10元/斤,山东涨至7.80-8.10元/斤,河南涨至7.60-7.90元/斤,广东跌至8.90-9.20元/斤。

  猪肉价格:商务部监测2022年6月第2周白条猪批发价格较上周持平。节后市场需求有所回落,加之气温升高,猪肉消费逐渐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猪肉需求整体比较清淡,价格偏弱。

  仔猪价格: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上周仔猪价格环比上涨1.50%,较去年同期下降39.60%,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均价为35.22元/千克。据本网统计本周三元仔猪价格为34.98元/千克,随生猪价格震荡越发频繁以及局部疫情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有所下降,仔猪价格下跌。

  猪粮比价:本周猪粮比为5.58,较上周上涨0.08。玉米价格为2.88元/公斤,较上涨0.01元/公斤,本周自繁自养亏损101元/头,较上周亏损减少29元/头。随着玉米持续涨价,部分贸易商顺势出货,企业补库压力减弱,涨价热情降温,价格窄幅下调。由于新麦开秤价高,玉米贸易商进入小麦收购市场的热情减弱,玉米贸易商腾库收购小麦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同时新麦价格高企增加了玉米贸易商的信心,玉米贸易商惜售挺价的情绪反而高涨,预计6月下半月期间,主产区玉米价格继续稳中偏强走势为主。

  行情汇总:本周生猪价格环比上周上涨,周内以持续上涨为主。因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生猪收售受到影响,且北方地区生猪供应适度偏紧张,养殖户看涨意愿强,叠加华储网发布年内第十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的消息提振市场信心,屠宰企业收猪难度加大,在上半周猪价持续上涨为主。不过下游产品跟涨不足,养猪户看涨情绪逐渐减弱,散户出栏积极性增加,叠加屠宰企业抵制高价猪源,收猪积极性减弱,在下半周猪价涨幅有所收窄。6月下半月,适逢4月份以来二次育肥的猪源开始陆续上市,叠加集团公司在下半月相对集中出栏以及平均出栏体重进一步增加的影响,因此下半月猪价涨幅将适度受限,并存在回调整理机会。但总体上看,6月份出栏大猪价格重心将依旧继续上移的大趋势不改变。看中远期,预判7-9月份价格总体继续震荡走高,10月中下旬适度回调整理,11-12月份再度上涨。年度价格高点出现在9月或12月份的可能性更大。


消费跟进持续乏力,猪价为何易涨难降


  【导语】进入6月份,猪肉终端消费持续疲软,随上海市场陆续解封,农贸市场陆续开放,但提振相对有限。猪价在中旬业内一度看降中逆势反弹,纠其原因除前期产能去化,供应收缩的主因外,市场情绪性压栏增重及二次育肥仍是推涨的客观因素。
 
  1.生猪价格横盘过后逆势上行
 
 
  5月中旬开始生猪价格持续横盘整体,全国生猪出栏均价在15.5-16.7元/公斤区间徘徊。6月上旬市场僵持不下,屠宰企业盈利持续亏损,终端也在上海农批市场开放短暂拉涨过后陷入沉寂。但进入中旬猪价逆势上调,短短数日国内生猪价格有15.7元/公斤上涨至16.4元/公斤,涨幅在0.7元/公斤,猪价也正式跨入“8元”价格区间开始博弈。那么市场价格上涨除前期我们分析到的能繁母猪缩量所导致的供应直接缩减外,市场情绪性压栏增重,二次育肥无不是带动猪价上行的另一客观原因。
 
  2. 产区养殖端出栏节奏放缓
 
 
  根据部分产区养殖单位月度计划完成进度来看,6月过半生猪出栏计划完成稍显缓慢,养殖企业出栏节奏略显保守。现业内对于三季度猪源供应减少已呈一致预期,近期随猪价跃居“8元”以上,部分成本控制较好的养殖企业盈利已经回正,对于偏强运行的猪价,养殖端不乏有小幅增重出栏的操作,尽量让体重回归至120-130公斤区间,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现阶段生猪养殖利润最大化。再次,随市场预期增强,业内不乏有延缓6月份猪源出栏节奏,为供应不断收紧的7月份带来更多盈利契机。
 
  3.二次育肥入场挤占猪源份额,屠宰企业采销两难
 
 
  根据屠宰企业毛利情况来看,周内头均亏损仍在百元上下徘徊。下游肉价跟涨滞缓,屠宰企业原料成本压力不断增大,除个别企业为维护市场占有率所进行的开工短时增量外,开工多小幅收缩调整,市场降价收购氛围愈发浓厚。但随业内情绪不断提涨,二次育肥看涨后市,尤其是对于天气转凉后,肥猪需求增量及消费预期恢复所带来的期望。近期市场二次育肥操作再现,抢占屠宰企业标猪市场资源。屠宰企业产品难销,但标猪低价亦难采,难以对市场走向形成明显打压。
 
  4.市场后期走向
 
  近期来看,终端所带来的产品订单缩量仍在持续,消费疲软抑制毛猪价格的继续上涨。但业内看涨情绪升温,养殖企业抗价出栏明显,散户猪源供应亦不大。下旬部分二次育肥或陆续开始出栏,但对于不断预期向好的市场,供应难以形成大面积增量,预计下半月猪价或有短时回调的可能,但震荡缓涨的趋势或仍难有改变。
 

生猪 出栏情况是短期关注焦点


  4月,在生猪价格迎来强势上涨的同时,生猪市场也出现了集中式二次育肥。从5月末的出栏体重变化可以看出,二次育肥在端午节前(5月底6月初)已有一波出栏。随着天气逐渐转热,6月末大猪是否会二次出栏,将是影响6月底及7月生猪价格的主要因素,也是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生猪出栏体重方面,截至6月9日当周,全国平均周度出栏体重为122.85公斤,周交易体重较环比呈增加态势,其中集团场以小幅增重为主(从前期的115公斤到当下的125公斤),散户生猪出栏体重处于偏大状态(当下基本处于130到140公斤),整体市场交易均重较4至5月偏大。从当下市场供需僵局来看,预计近期市场交易的生猪体重仍有增加的可能性。

  出栏进度方面,截至6月14日,十大生猪头部企业出栏完成度平均水平为35%,少数达到40%。部分头部企业控量挺价明显,市场整体出栏进度较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近期雨水天气增多,部分区域受降雨影响,暂停或延缓出栏;二是南北价差减少,外省调运减少,北方部分装猪点停运。此外,受2021年去化影响,散养户当下整体可供应猪源不多,叠加处于农忙阶段,更是拖累出栏。

  猪肉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进入10月后肥猪需求好转,因此推测,8月中旬至9月开始养户才可能真正意义上压栏增重。综上分析,我们认为6月底大概率会有4月二次育肥猪的二次出栏。倘若本月底肥猪集中出栏,短期内供给增量的冲击会带动价格下跌。但若6月底,肥猪出栏进度较慢,养殖户选择在7月出栏,那么7月生猪出栏体重或会再次持续增加,猪价面临冲击风险较大。

  除了出栏进度以及出栏体重外,标肥价差仍旧值得关注。当下,肥猪较标猪价格每公斤仅低0.2至0.3元,在较低标肥价差或价差缩小情况下,叠加下半年周期向好的预期,养殖户或会选择继续压栏至7月,这样对7月猪肉的供给仍是增量风险。我们认为,只有标肥价差进一步拉大,才能带动肥猪的积极出栏。

  另外,由于持续收储,市场托底效应逐渐显现。6月10日,华储网进行了本年度第11次收储,计划收储4万吨,成交1500吨,起报价25160元/吨,成交最高价25160元/吨,平均成交价25160元/吨,流拍率96.25%。2022年以来,华储网计划收储量为43.8万吨,实际收储量为10.136万吨。华储网6月17日进行本年度第12次收储,计划收储4万吨。

  由于收储依旧为社会库,且企业需自行垫资,这些因素导致企业目前参拍积极性并不高。但有部分屠宰企业表示,收储价格如果达到26000元/吨,可能考虑代为收储。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全国大中城市猪粮比价为5.59,依然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同时考虑到当下猪价、养殖单位盈利以及收储成交情况,我们依然维持前期观点:收储或继续推进。建议关注收储的持续密度、成交价格、流拍率等。

  综上所述,如果规模场以及散户的压栏产能及时出栏,6月下旬猪价有冲高回落可能,而7月供应紧缺局面来临之时,对应的生猪价格或许出现振荡上涨趋势。但如果养殖主体依旧抱有压栏心态,那么在高温制约下的需求淡季,肥猪在7月选择入市冲击,受供给增量风险冲击,7月生猪价格不涨反降的概率较大。

  从能繁母猪去化的过程来看,当前对应的产能正处于下行通道中,这一点也在4月生猪开启的价格上涨趋势中形成了市场共识。从产能兑现的时间来看,三、四季度供给依然有减少的空间,同时,考虑到冻品库容率、出栏均重相对低位、预期进口量下降,以及生猪季节性需求旺季来临,中期来看,预期生猪价格重心将会上移。操作上,建议结合40日及60日均线支撑,关注生猪期货主力合约LH2209、次主力合约LH2211回调后的逢低做多机会,警惕市场预期一致性较强、压栏等因素可能对生猪价格产生冲击。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