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支撑利好 玉米重心正在上移

2022-09-09来源:新农观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随着小麦涨势渐渐变缓,市场逐渐开始企稳,但下游的需求仍然不顺畅,所以小麦想要冲破1.6元/斤,难度还是有点大,当前在1.55元/斤上下横盘了。接下来粮食市场的主角转为玉米,因此小麦也没有太多的表演空间了,大概率就这么维持下去。

  随着玉米越来越临近上市,背后的博弈也越来越激烈。而在这番博弈过程中,玉米的价格重心正在缓缓上移。

  对玉米走势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玉米的减产预期不断增加。

  玉米的减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玉米的减产。受南旱北涝的天气影响,新季玉米减产的概率越来越高。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计,黑龙江、新疆、宁夏、河南、山西、天津将为增产年,即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加的幅度在1.5%以上;而辽宁、江苏、湖北、四川则为减产年,即玉米单产较去年将减少1.5%以上;其余各省则为平产年,即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以内。

  这么来看,玉米的减产概率还是挺大的,但是其影响不能确定。

  为什么呢?因为减产并不意味着价格一定会大涨,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必然联系,因为还要看减产的具体数量、区域以及质量等。但是反过来说,减产不一定价格大涨,但是价格大跌的概率也小了,所以这是玉米的第一个支撑。

  另一方面,国际玉米的减产预期也在增加。

  先来看我们进口来源中占比最大的美玉米。受极端干旱影响,美玉米的减产预期也在增加。据美国农业联合会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美国农作物的产量可能下降多达1/3。但请注意,这1/3并不是全是玉米,那么玉米会减产多少呢?

  根据美国农业部资助的考察团发现,美国中西部高温和干旱比较严重,玉米产量将大概率低于预期,有分析师称,美玉米的产量有可能降至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当然这个数字里有多少炒作的成分也不能确定,但是美玉米产量不及预期这是大概率事件。

  我们再来看乌克兰玉米。在去年以前,乌克兰玉米一直是我国进口玉米的主要来源,而即便在去年也在进口玉米中占到了三成左右。但是受俄乌冲突的影响,乌克兰玉米出口受阻,虽然后来出口恢复,但是玉米的毒性比较大,而地缘政治冲突也影响到了乌克兰新季玉米的播种,因此乌克兰玉米减产是板上钉钉。

  接下来就是欧盟,欧盟玉米的减产概率也很大,或者说比美玉米的减产概率还要大,因为欧洲受干旱影响的范围要更广。

  北半球玉米几乎都在减产,这成为玉米的第二个支撑。

  其次,进口玉米的优势正在大幅下降。

  昨天有朋友在后台留言,问到人民币贬值对进口玉米的影响。当前人民币汇率逼近7元时代,几乎就在“破7”的边缘。

  通常来说,人民币贬值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这意味着我国购粮成本将会增加,这将限制我国购粮的积极性。

  而另一方面,全球通胀高企,粮价高位震荡,虽然在6月份以后国际粮价有所回落,但是同比去年仍然涨幅不小,这也将抑制我国进口的积极性。

  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共进口玉米1513万吨,而去年同期约为1816万吨,同比下降了16.67%。而去年7月份,玉米进口均价约在1800元/吨左右,而今年7月则已经涨到了2200元/吨,创下近几年以来进口玉米的新高。

  当前来看,进口玉米的优势已大幅下降,这对国内玉米来说也形成利好,并且成为第三大支撑。

  第三,生猪养殖将在四季度迎来消费旺季,虽然今年的消费会不及预期,但是也会好于上半年,因此压栏及存栏带动需求上升。

  而饲料替代方面,小麦价格走高已经退出替代,而定向稻谷的性价比有所降低,也利好玉米需求的回归。并且替代是一定比例的替代,而并非是全部替换玉米,因此玉米的需求仍然有一定刚性,这也成为了玉米的第四个支撑。

  虽然随着新季玉米上市,玉米走势仍不免有涨跌的波动,但是玉米的价格重心却正在缓缓上升,这对玉米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了。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