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首船豆粕输华难改市场格局

2025-07-10来源:博易大师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全球最大的豆粕出口国阿根廷即将向中国发运首船3万吨豆粕,这一历史性贸易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
 
  这艘从巴拉那河畔圣洛伦索粮食枢纽启航的货轮,标志着世界最大豆粕供应国与最大消费国首次实现直接贸易对接。然而,分析师普遍认为,这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商业价值的首航,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中国以进口大豆为主的贸易格局。
 
  此次贸易的象征性意义不容忽视。自2019年中国批准阿根廷豆粕进口许可以来,这一首船货物被视为两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突破。阿根廷谷物出口商和加工商协会(CIARA-CEC)主席古斯塔沃?伊迪戈拉斯将其称为“真正有效的贸易开端”,期待未来形成稳定的贸易流。该船预计9月抵达中国,其能否顺利通关备受当地业界关注。
 
  然而,现实挑战同样严峻。中国庞大的大豆压榨产能构成了主要障碍。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经济研究主任胡里奥?卡尔萨达指出,中国年大豆压榨能力高达1.535亿吨,是阿根廷的两倍多,这种结构性差异使得阿根廷豆粕难以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进口超过1亿吨未加工大豆,而近年豆粕进口总量仅约5万吨,此次3万吨的运输量可谓杯水车薪。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为这一贸易增添了政治维度。分析师洛雷娜?德安杰洛认为,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此举更多是供应链多元化战略的体现,具有显著的政治意义。但这种贸易倾向可能随着中美谈判进展而快速调整。阿根廷豆粕产业还面临来自巴西和美国日益激烈的竞争,其巴拉那河沿岸高效压榨厂的成本优势正在减弱。
 
  从长远来看,阿根廷去年出口了2720万吨价值约105.5亿美元的豆粕,中国市场若能持续开放将为其带来重要机遇。但行业人士保持谨慎态度,认为中国自建压榨产能的政策导向不会轻易改变。此次首航能否真正打开中国市场大门,仍需观察后续贸易发展态势。在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这一贸易突破既体现了中国的战略灵活性,也反映出农产品出口国开拓新市场的迫切需求。未来贸易规模能否扩大,将取决于经济性、政策持续性以及全球供应链重组等多重因素。
 
  相关报道
 
  周一(7日)媒体报道,邦吉公司已租用3万吨阿根廷豆粕货轮发往中国,这是自2019年中国批准阿根廷豆粕进口许可以来的首次大宗贸易。这艘名为“NORDTAJO”的货轮预计7月16日停靠罗萨里奥北部圣洛伦索港的6号码头装货,该码头由邦吉与阿根廷AGD公司联合运营。目前货轮正位于非洲西海岸,驶往装货港途中。
 
  这笔罕见贸易折射出中国农产品进口策略的调整。在中美贸易战持续背景下,中国饲料行业正寻求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中国买家近期大量采购巴西大豆,同时规避因高关税而失去吸引力的美国大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2019年就开放了阿根廷豆粕市场,但海关数据显示此前从未有过大宗采购记录。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