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困局:淘汰加速下的市场出清与价格修复之路

2025-11-24来源:现代畜牧网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一、市场困局:持续亏损下的行业生存挑战
 
  (一)价格与成本的深度博弈
 
  进入2025年下半年,鸡蛋市场呈现低迷态势,价格持续下行,致使众多养殖户面临严峻挑战。主产区鸡蛋均价长期在3.00元/斤上下波动,截至11月13日,均价为3.08元/斤,与3.00元/斤的饲料成本极为接近,然而其中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下半年单斤鸡蛋平均利润为-0.12元,进入11月,单斤鸡蛋利润降至-0.20元,较10月减少0.03元,亏损进一步加剧。在价格与成本的激烈博弈中,养殖端现金流受到严重挤压,愈发紧张。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60%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处于亏损状态,经营艰难。在巨大压力下,进入四季度,养殖户为降低成本、维持运营,不得不启动“止损式”淘汰,减少存栏量。他们忍痛淘汰辛苦养殖的蛋鸡,内心充满无奈。
 
  (二)产能过剩的连锁反应
 
  回顾2024年,蛋鸡养殖行业处于高盈利阶段,吸引众多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补栏热情高涨,鸡苗投入大幅增加。但这一行为为后续产能过剩埋下隐患。
 
  2025年上半年,前期补栏效应显现,在产蛋鸡存栏量突破13亿只,达到近三年峰值。鸡蛋市场迅速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应严重过剩,而需求端增长乏力。受大环境影响,餐饮行业客流量减少,对鸡蛋采购量同比下降8%;加工企业因市场需求疲软,订单量减少,采购量随之降低。
 
  与此同时,猪肉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抢占鸡蛋市场份额,消费者倾向选择价格更具优势的猪肉,导致鸡蛋终端消化受阻,库存高企。为减轻库存压力,养殖户加速淘汰老鸡。10-11月,淘汰鸡出栏量环比分别激增6.74%、3.37%,但短期集中出栏加剧市场混乱,老母鸡价格月跌幅达5.87%,养殖户陷入“越淘越亏”的恶性循环。
 
  二、自救之举:淘汰加速背后的市场传导机制
 
  (一)产能出清的被动选择
 
  在与亏损的艰难抗争中,养殖企业面临巨大困境,不得不做出加速淘汰低效产能的艰难决策。
 
  450日龄以上的老母鸡产蛋率大幅下降,饲料转化率极低。相关数据显示,这些老母鸡产蛋率较高峰期下降30%以上,饲料消耗却未减少。在此情况下,养殖企业果断将其列入淘汰名单,以降低饲料消耗、减少成本支出,并回笼部分资金,缓解资金压力。
 
  某平台监测数据显示,11月淘汰鸡平均日龄降至480天,较往年同期缩短20天。10-11月,行业累计淘汰老鸡超1.2亿只,占在产存栏量的9.2%。每淘汰1%的低效产能,可减少0.8%的饲料成本支出,这对处于亏损边缘的养殖企业至关重要,为优质产能腾出了生存空间。
 
  (二)产业链的双重压力传导
 
  淘汰潮的出现对产业链产生显著影响,引发价格联动效应。
 
  鸡蛋价格因供应短期过剩难以回升,主销区批发价较成本线低0.15元/斤,家庭消费转向低价替代品,如鸭蛋,进一步压缩鸡蛋市场份额。
 
  老母鸡作为养殖周期结束时的重要收入来源,均价跌至4.01元/斤,较9月下跌12%,单只淘汰鸡收益减少3.5元,导致养殖企业单羽现金流减少15%。在双重挤压下,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散户加速退出市场,11月行业空栏率环比上升4个百分点,产能集中度提升至45%,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三、修复之路:供需再平衡的时间表与市场节奏
 
  (一)存栏量的“L型”筑底过程
 
  在蛋鸡养殖行业困境中,存栏量变化备受关注。根据补栏数据与淘汰进度测算,自2025年11月起,在产蛋鸡存栏量进入下行通道,预计到2026年12月触底至12.10亿只,较峰值下降7.7%,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2025年Q4至2026年Q1为“快速去产能期”,淘汰量占全年的60%,是去产能关键阶段。存栏月均降速达到1.2%,2025年12月,全国淘汰鸡出栏量达到2000万只,较上月增长20%。
 
  2026年Q2起进入“温和修复期”,新开产蛋鸡与淘汰量基本平衡,存栏波动收窄至0.5%以内。存栏结构同步优化,400日龄以下高产鸡占比将从65%提升至78%。
 
  (二)价格反弹的触发条件与周期
 
  某平台分析指出,蛋价转折点可能出现在2026年7月,需满足三个关键条件:一是存栏量较峰值下降5%以上,形成供应缺口;二是中秋、开学季需求集中释放,加工企业备货量同比增10%;三是饲料成本稳定在2.8-3.0元/斤,避免成本端冲击。
 
  反弹路径预计分为三个阶段:2026年Q2低位震荡(3.1-3.3元/斤);Q3温和回升(3.5-3.8元/斤);Q4季节性冲高(4.0-4.3元/斤),全年均价较2025年提升12%。老母鸡价格随产能去化同步修复,2026年Q3均价有望回升至5.2元/斤,养殖端单羽盈利回归3-5元合理区间。
 
  (三)行业升级的新窗口期
 
  在市场短期波动中,规模化企业优势突出。具备期货套保能力的头部企业通过鸡蛋期货对冲价格风险,11月套保覆盖率达35%,较去年增加15个百分点。数字化养殖场实现淘汰日龄精准监控,单鸡年产蛋量提升2%,成本降低1.5%。
 
  建议从业者密切关注两个核心指标:一是淘汰鸡出栏日龄(低于480天预示集中淘汰);二是鸡苗销量周环比(连续2周下降预示远期产能收缩)。把握“去产能中期布局、修复期加仓”的节奏,以获取更大收益。
 
  结语:在周期波动中锚定长期价值
 
  2025年蛋鸡养殖行业的深度调整,是“产能过剩-被动去化-重新平衡”经济周期律在农业领域的体现。短期来看,市场波动给从业者带来巨大压力,许多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但从长远角度,这场调整是“产业净化”过程,加速低效产能出清,提升产业集中度,为优质产能创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
 
  对于从业者而言,应在短期价格波动中保持理性,将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优化存栏结构,精准把握淘汰时机,提高高产鸡比例;加强成本管控,从饲料采购、养殖技术升级等方面降低单位养殖成本;积极布局品牌鸡蛋,通过差异化竞争提升产品附加值。只有在周期谷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蓄抗风险能力,才能在2026年供需拐点到来时,抓住价格修复带来的盈利机会。蛋鸡养殖行业的未来,属于那些坚守价值、不断创新的企业和从业者。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