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旨在探讨空气温度骤升对肉鸡体温的影响。
7周龄的肉鸡通过摄入微型温度数据记录器进行监测。
试验肉鸡被安置在一个4英尺×5英尺(约1.22米×1.52米)的平面围栏中,另外放置了一些未摄入数据记录器的肉鸡,以形成每平方英尺约6磅(每平方米约29.3千克)的初始密度。
鸡舍温度通常保持在约74°F(约23.3℃),除特定的2至6小时期间将其提高到82°F(约27.8℃)、87°F(约30.6℃)或92°F(约33.3℃)。
整个为期七天的研究过程中,每分钟记录鸡舍温度、相对湿度以及肉鸡体温。
图1显示了研究第一天(上午6:00至晚上9:00)七只肉鸡的体温,在此期间空气温度保持在74°F-76°F(约23.3℃-24.4℃)。
期间体温相对稳定,范围在106°F至106.5°F(约41.1℃-41.4℃)之间——属于先前研究报告的肉鸡正常范围。
▲图1. 鸡体温(空气温度 = 74°F,约23.3℃)
第二天,鸡舍温度在下午12:00至3:00提高到82°F(约27.8℃)(见图2)。
在此期间,肉鸡的平均体温在前两小时逐渐升至107°F(约41.7℃),并在剩余的一小时试验期间保持稳定。
尽管体温升高,但此水平通常不被视为问题。
鸡舍温度恢复至74°F(约23.3℃)后一小时内,肉鸡体温恢复正常水平。
▲图2. 鸡体温(空气温度 = 82°F,约27.8℃)
第三天,鸡舍温度在上午10:00至下午3:30提高到87°F(约30.6℃)(见图3)。
这次,当鸡舍温度达到87°F(约30.6℃)后,肉鸡的平均体温在前两小时内稳定在约108°F(约42.2℃)。
108°F(约42.2℃)的体温已被证明会显著降低肉鸡采食量和体重增长。
鸡舍温度恢复至74°F(约23.3℃)后两小时内,肉鸡体温恢复正常。
▲图3. 鸡体温(空气温度 = 87°F,约30.6℃)
第四天,鸡舍温度在上午10:30至12:30提高到92°F(约33.3℃)(见图4)。
如预期所示,更高的鸡舍温度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109°F,约42.8℃)。
109°F(约42.8℃)的体温可能对肉鸡性能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肉鸡性能受影响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温升高持续的时间。
与前几天一样,鸡舍温度恢复至74°F(约23.3℃)后两小时内,肉鸡体温恢复正常。
最后一天,鸡舍温度再次升至92°F(约33.3℃),这次持续4小时。
▲图4. 鸡体温(空气温度 = 92°F,约33.3℃)
与前一天的试验相同,平均体温在鸡舍温度升至92°F后的两小时内稳定在约109°F(约42.8℃)。
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的试验不同,这次肉鸡体温恢复到约106°F(约41.1℃)花费了超过5小时。
这一天有两个不同之处。第一,由于进入空气的温度显著更高(80-82°F,约26.7℃-27.8℃),鸡舍温度无法迅速降至74°F(约23.3℃)。
第二,第二次试验期间湿度高出约20%。这些因素的结合使肉鸡更难快速散热,从而延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
虽然这并不令人意外,但它再次强调了在肉鸡出现热应激迹象时于当天结束时进行降温的重要性。
▲图5. 鸡体温(空气温度 = 92°F,约33.3℃ 第二次试验)
结论:肉鸡体温越快恢复正常,其性能受影响的可能性越小。
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事项,当您希望在炎热的夏季下午过后,使接近上市体重的肉鸡体温尽快恢复正常时:
1)确保所有隧道风机整晚运行。
2)考虑在夜间保持开灯。黑暗期间,肉鸡活动最少,导致由于垫料的绝缘特性,肉鸡腹部散热减少。
3)仔细检查以确保隧道风机维护良好(皮带紧固且未过度磨损,百叶窗和过滤网清洁)。
4)不要在深夜运行湿帘。随着外界温度降至80°F(约26.7℃)以下,外界湿度往往升至80%以上。在这种条件下运行湿帘冷却几乎没有降温效果,反而使进入空气的相对湿度接近饱和,从而实际上减少了肉鸡的散热。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