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动物运输环节的疫病防控能力,降低动物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近日,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印发了《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指引》。
文件指对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提出明确要求,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该指引提到,指定通道检查站工作人员数量应当满足24小时轮班值守需求。
核心管控措施有哪些?
指定通道制度:各省需设立并公布动物入省指定通道,运输动物车辆必须经指定通道接受检查,禁止非指定通道运输。
“四必查”要求:严格查验检疫证明有效性、牲畜耳标佩戴、车辆备案情况和动物健康状况,实行“逢车必查、逢猪必检”。
检查站标准化建设:要求配备消毒通道、视频监控、应急设备等硬件设施,特别强调需配置冰箱、洗衣机等生活设施以保障24小时值守条件。
信息化监管:推进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与“牧运通”等平台对接,实现运输信息全国联网和全程可追溯。
对行业有哪些影响?
首先,新规实施后,通过指定通道的严格检疫和消毒措施,将显著降低跨区域疫病传播风险。尤其对于生物安全投入有限的中小养殖户,区域疫情发生率的降低可直接减少非生产性损失。据历史数据分析,严格的调运监管可使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跨区传播风险降低30%以上。
其次,短期来看,调运限制可能加剧产区与销区价差。例如湖北利川市在道路贯通后运输成本曾下降30%,但严格检查下区域价格波动仍可能加剧。不过,随着冷链物流完善和屠宰产能本地化,长期价差将逐步收窄。
再次是调运时间和成本将增加,比如需承担车辆备案、消毒证明办理等新增费用;同时在检查站排队待检可能导致运输时间延长1-2小时,夏季高温时段增加生猪应激死亡风险。
最后是以投机性二次育肥为主的养殖户将遭遇严格监管约束,比如频繁短途调运行为易触发检查站核查,还有检疫证明开具难度增加,二次育肥将遭遇生存危机。新规下此类养殖主体可能被迫转型为自繁自养场,或在猪周期洗牌中退出市场。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