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羽肉鸡如何借鉴“阳光玫瑰”的教训与启示突围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2025-09-02来源:中国禽业导刊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阳光玫瑰”葡萄曾凭借独特口感和品质备受青睐,却因盲目扩张导致供需失衡、价格暴跌,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其背后折射出盲目扩张、品质参差不齐与品牌价值受损的恶性循环,深刻揭示“网红效应”难以掩盖产能失衡的深层危机。

  如今,我国优质黄羽肉鸡正站在相似的十字路口。在大、小型白羽肉鸡、肉鸭乃至生猪无序扩张的挤压下,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生存空间日益逼仄,陷入发展困境。随着活禽禁售政策的推广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黄羽肉鸡必须从追求数量转向提升品质,从同质化竞争走向差异化发展。

  危机之中往往蕴含转机。“阳光玫瑰”的案例为黄羽肉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产业应尽快建立严格的分级标准体系,实现优质优价;加强品牌建设,讲好民族特色黄鸡的文化故事,让消费者真正理解其独特价值。唯有以品质守住底线、以差异拓展路径,才能科学规划发展道路,留存地道的中国特色禽肉风味,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前车之鉴:盲目扩张与品质失守的双重教训

  “阳光玫瑰”的十年兴衰成为产业盲目扩张的反面典型。其种植面积在五年内激增近三倍,占全国鲜食葡萄总产量的40%以上,最终因严重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90%。更严重的是,部分农户为抢占市场提前采摘、滥用甜蜜素,造成“甜腻却无香”的品质问题,严重削弱消费者信任。

  黄羽肉鸡行业正面临类似挑战:一方面,小型白羽肉鸡凭借40天左右出栏和低成本优势加速替代,2024年黄羽肉鸡出栏占比已降至22.6%;另一方面,市场上出现以白羽肉鸡冒充黄羽肉鸡、养殖周期缩短导致风味流失等乱象,消费者难以辨识传统风味。“阳光玫瑰”的案例警示我们:脱离品质的规模扩张,终将陷入“价格崩塌与品质下降”的恶性循环。

  二、守正创新:构建民族特色品种的可持续生态

  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广西依托国家地方鸡种基因库,保存21个地方品种,通过“保种-改良-推广”体系,使瑶鸡、三黄鸡等品种效益提升30%。这与湖南将地方禽类遗传资源保护纳入补贴的政策相呼应,共同避免黄羽肉鸡重蹈“阳光玫瑰”品种单一化的覆辙。

  以匠心重塑品质内核。黄羽肉鸡应坚守慢养传统,部分企业通过遗传改良将养殖周期延长至80-120天,虽成本增加,但风味物质更丰富,产品溢价超20%。这与“阳光玫瑰”中坚持完熟采摘仍能维持9元/斤价格的案例一致,印证“时间沉淀风味”是破局关键。

  建设透明化信任机制。针对市场假冒及品质争议,广西玉林推出“区块链溯源+地理标志”双认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鸡只品种、养殖周期与检测报告。此类阳光供应链实践,既是应对“阳光玫瑰”式以次充好的有效方案,也为黄羽肉鸡实现“优质优价”奠定基础。

  三、破局之路:以“阳光玫瑰”为鉴,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路径

  1、科学规划产能,避免盲目扩张

  黄羽肉鸡行业应借鉴农业农村部对生猪产能的调控经验,建立“产能预警-错峰出栏”机制。充分发挥温氏、立华等龙头企业在行业产量集中度上的优势,通过“公司+农户”模式调节市场供给节奏,从根本上避免重蹈阳光玫瑰“一哄而上、供需失衡”的覆辙。产业应基于真实市场需求、资源承载力和环境约束,合理控制生产规模,政府与协会也需加强引导,制定科学产业规划,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坚守品质生命线,完善标准与分级体系

  品质是黄羽肉鸡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彻底摒弃为短期利益牺牲风味与质量的短视行为,全面推行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建议制定可操作的分级标准,例如按养殖周期、肌间脂肪含量等指标,将产品划分为“珍品级”、“优质级”等,借鉴“阳光玫瑰”按果粒大小定价的机制,以差异化定价引导产业走向优质优价、优胜劣汰。

  同时,加强品种选育和健康管理,建立黄羽肉鸡专用营养数据库,推广低成本、高效率饲料配方,积极探索零豆粕养殖等可持续模式。鼓励企业配备养殖运动场、阶段定制营养餐等举措,保障肉质紧实、风味突出,真正实现“以质取胜”。

  3、激活产业链价值,推动深加工与文化赋能

  延伸产业链是提升抗风险能力和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可学习湖南推进黄羽肉鸡产业集群的经验,积极发展预制菜、冷链配送和深加工产品,类似阳光玫瑰产业中部分业者转向果汁加工以消化产能的模式。

  推动“粤菜师傅工程”等餐饮文化项目,将黄羽肉鸡从普通食材升级为文化载体。鼓励企业开发如盐焗鸡、鸡汤等高附加值产品,搭建直达消费者的新零售平台,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价值跃升。

  4、构建透明信任机制,拓展渠道与创新营销

  建立透明可信的供应链至关重要。应全面推广产品溯源系统,使消费者可查询养殖、屠宰、加工全流程,主动沟通食品安全信息,积极响应消费关切。

  巩固传统批发和农贸渠道的同时,大力发展线上电商、社区团购和直播带货。鼓励企业开展美食品鉴、烹饪大赛、产销对接等主题活动,走进社区、商超和校园,讲述黄羽肉鸡美食故事,重塑消费者对传统风味的价值认同。

  5、推动品种多元化与行业协作

  着力开发特色地方品种、功能性禽蛋产品等,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我国拥有上百个地方鸡种,如岭南黄鸡5号配套系通过遗传改良既提升肉质,也增强了冰鲜鸡的产品辨识度,可针对不同区域偏好实现差异化竞争。

  深化“公司+农户”“合作社+”等组织模式,提升行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议价能力。推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共同制定严格的品质分级与养殖规范,凝聚“破内卷、夯品质、塑品牌、拓市场”的产业共识,系统推动黄羽肉鸡产业链向标准化、品牌化延伸。

  结语:以品质守民族特色,以创新赢未来市场

  “阳光玫瑰”与黄羽肉鸡的产业历程共同揭示出这样一个核心真理:持久的生命力并不取决于规模大小,而在于稳定的品质、安全的口碑、诚信的经营与持续的创新。黄羽肉鸡作为我国民族特色美食的重要代表,其风味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与消费情感,唯有通过科学规划破解产能困局,以品质坚守构建竞争壁垒,凭借创新驱动开拓市场空间,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实现真正突围。

  当广西瑶鸡凭借溯源系统进入一线城市商超,当预制菜企业成功复现经典粤菜风味,黄羽肉鸡产业的转型路径已逐渐清晰——以科学调控应对产能过剩,以品质和诚信赢得市场信任。这不仅是对“阳光玫瑰”教训的深刻回应,更是对“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理念的最佳诠释。最终目的是让子孙后代仍能品尝到地道中国味,从一碟白切鸡中,延续我们共同的美食文化与民族记忆。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禽业导刊

  信息来源:人民网、央广网、澎湃新闻等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