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泰国“断供”致9月鸡肉进口暴跌70%,国产鸡副产品发展机遇探究

2025-10-26来源:猪友巴巴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近期,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我国鸡肉产品进口量仅为2万吨,同比大幅下降近七成,创下2015年以来单月最低纪录。这一显著变化的背后,是巴西、泰国两大鸡肉供应国的相继“断供”,以及国内鸡肉市场的复杂变化。在此背景下,国产鸡副产品能否在这场进口危机中把握机遇、实现突破,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将对这场鸡肉市场的重大变局进行全面分析。
 
  一、进口量大幅下滑:9月创十年单月新低,前三季度降幅超两成
 
  (一)数据呈现:从“月均7万吨”到“季度10万吨”的急剧下降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9月我国鸡肉产品进口量为2万吨,同比暴跌69.44%,刷新了2015年以来单月最低纪录。前三季度累计进口53.5万吨,同比降幅达22.38%,其中三季度仅进口10.2万吨,较2024年同期骤降59.23%。分阶段来看,上半年进口较为平稳(月均7万吨,同比微降1.48%),但7月成为转折点。随着巴西、泰国相继“断供”,进口量连续三个月下滑,9月进口量仅为1月的12%,进口金额同步缩水65%,呈现出“量价齐跌”的态势。
 
  (二)进口格局重塑:巴西市场份额从“半壁江山”降至第八
 
  曾经在我国鸡肉进口中占比57.99%的巴西,由于5月17日起暂停输华申报,进口量从6月的5.2万吨骤降至7月的1.9万吨,9月仅为0.02万吨,市场份额缩水至1.02%,进口排名从首位暴跌至第八位。泰国在8月关停17家工厂资质后,9月进口量降至0.3万吨,同比下降85%。相比之下,俄罗斯、美国等替补市场7月进口量分别为1.33万吨(占比25.8%)、0.93万吨(占比17.5%),但仍难以填补巴西留下的缺口,进口多元化进程被迫加快。
 
  二、双重压力:国内产能过剩与海外断供并存,进口商面临困境
 
  (一)供给层面:国内白羽鸡产能过剩抑制进口需求
 
  2025年国内白羽肉鸡出栏量预计达到45亿只,同比增长8%,鸡肉产量突破1400万吨,处于近五年产能峰值。山东、辽宁等主产区库存积压严重,冻品库容率达65%,贸易商普遍面临“国产货销售困难,进口货不敢囤货”的局面,上半年进口意向订单减少40%。
 
  (二)海外方面:两大主产国“断供”成为导火索
 
  巴西:从“供应核心”到“突然停摆”。作为我国74.6%进口鸡翼、42.5%进口鸡爪的来源地,巴西5月因动物疫病防控暂停输华,直接切断了2024年占比21%的总进口量。即便7月仍有1.9万吨到港,实际上是5月前已装船的“迟到订单”,8月后海关系统再无新增巴西禽肉申报。
 
  泰国:17家工厂关停加剧副产缺口。泰国作为第三大进口来源国,8月17家主力加工厂被暂停资质,导致冻鸡爪进口量月降48%,去骨鸡柳、调味鸡翅等深加工产品供应中断,华南地区餐饮企业临时换购国产替代品的比例达35%。
 
  三、国产鸡副市场表现分化:翅中价格支撑强劲,爪类反弹动力不足
 
  (一)翅类:进口锐减引发“替代性涨价”
 
  由于巴西进口冻鸡翼(不含翼尖)占我国进口总量的74.6%,9月该品类进口量同比下降78%,直接促使国产翅中价格触底反弹。山东产区翅中出厂价从7月的32元/公斤涨至9月的38元/公斤,涨幅18.75%,且订单量增加25%。部分企业趁机开拓电商平台“空气炸锅食材”细分市场,销量周增40%。
 
  (二)爪类:进口降幅有限,季节性消费限制涨价空间
 
  冻鸡爪进口量9月同比下降62%,但由于国产爪类占消费总量的50%,且四季度卤味、火锅需求未达预期,河北、河南产区爪类价格仅微涨5%,维持在28-30元/公斤,低于市场预期。某连锁卤味品牌表示,其已将鸡爪原料国产采购比例从30%提升至60%,但受限于国产爪单重较小(平均45g/个vs进口爪55g/个),部分高端产品仍依赖库存进口货。
 
  (三)下游企业: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布局”
 
  双汇、新希望等龙头企业加速与山东、河南规模化养殖场对接,建立“国产鸡副直采通道”,签约保底收购价较市场价高3%-5%;绝味、周黑鸭等卤味品牌推出“国产卤香鸡爪”新品,通过风味创新降低进口依赖,上市首月销量突破100万份。
 
  四、四季度展望:进口或持续低位,国产迎来结构调整契机
 
  (一)供应端:复关无期,进口量难回升
 
  巴西官方尚未释放复关信号,即便即刻恢复,30-40天的海运周期导致12月前难有新增供应;泰国工厂资质审核预计持续至2026年一季度,四季度进口量大概率维持在2-3万吨/月,较2024年同期下降60%以上。
 
  (二)需求端:季节性回暖或支撑国产价格
 
  随着北方灌肠、南方腌腊需求启动,11-12月国产翅中、鸡胸肉消费预计增长15%,叠加进口冻品成本优势消失(进口翅中到岸价反超国产10%),终端市场有望出现“进口替代型”涨价,幅度约5%-8%。
 
  (三)长期启示:从“巴西依赖”到“多元布局”
 
  此次危机促使企业重构供应链。圣农发展、益生股份加速建设国内种鸡扩繁场,目标2026年鸡副自给率提升至80%;进口商开拓乌拉圭、阿根廷等新兴产区,10月与乌拉圭达成3万吨冻鸡翼采购意向,试图打破“巴西独大”格局。
 
  结语:进口暴跌是挑战,更是国产鸡副发展机遇当巴西鸡肉进口从“不可或缺”变为“微不足道”,中国鸡副产业迎来关键转型期。短期来看,翅类产品凭借进口缺口率先突破,爪类需通过品类创新寻求突破;长期来看,摆脱单一产区依赖、提升国产深加工能力,才是抵御贸易风险的根本途径。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内可能面临翅中、鸡翅尖等单品小幅涨价,但从产业安全角度,这场“断供危机”或许正是中国鸡肉产业链走向自主可控的重要转折点。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