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机显现:46%的价格飙升对日本餐桌的冲击
(一)数据背后的民生影响
在日本,鸡肉长期以来是民众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亲子丼中鲜嫩的鸡肉块,居酒屋滋滋冒油的烤鸡肉串,还是家庭晚餐的香煎鸡胸肉,均深受日本民众喜爱。然而,2025年,日本鸡肉市场遭遇重大波动。东京鸡胸肉批发价急剧攀升46%,达到自2000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单公斤价格突破565日元。这一价格大幅上涨迅速在日本餐饮和零售市场引发连锁反应。
在札幌的超市中,鸡腿肉价格涨幅显著,每100克较春季上涨30日元,这对普通家庭的食品支出产生明显影响。有家庭主妇反映,如今购买鸡肉的费用大幅增加,每周伙食费至少多支出2000日元,购买量却大幅减少,烹饪时不得不精打细算。
餐饮行业也受到巨大冲击。连锁餐饮店为应对成本上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部分店铺推出“小份炸鸡套餐”,表面上是营销手段,实际上是为在不提高售价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居酒屋则通过减少鸡肉分量维持菜单价格不变,例如烤鸡肉串变得稀疏,鸡肉沙拉中的鸡肉丝明显减少。
禽肉价格大幅上涨已成为日本通货膨胀压力的一个显著指标,直接反映出民众生活成本的持续上升,使民众切实感受到“鸡肉消费压力”。
(二)产业链断裂的连锁反应
2024年冬季,禽流感在日本大规模爆发,对日本禽类养殖业造成严重打击。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此次疫情导致全国范围内扑杀禽类932万只。尽管肉鸡直接损失控制在7%,但疫情防控的区域封锁措施使禽类养殖、屠宰和运输全产业链陷入停滞。
日本国内禽肉产量原本已连续五年维持在183.5万吨的平台期,难以突破,疫情冲击下更是雪上加霜。同时,日本90%的饲料原料依赖进口,2024年日元大幅贬值,导致饲料价格指数攀升至五年峰值。单只肉鸡饲料成本从800日元涨至1200日元,涨幅达50%。这使众多中小养殖户难以承受,超过300家中小养殖户被迫退出市场,行业供应缺口迅速扩大至110万吨。
原本繁忙的养殖场变得冷清,运输车辆减少。产业链的断裂不仅造成鸡肉供应紧张,也使日本禽肉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禽肉危机”逐渐形成并加剧。
二、三重困境:日本禽肉产业的结构性难题
(一)疫病冲击:生物安全体系的脆弱性
在日本禽肉产业发展历程中,禽流感疫情一直是重大威胁。2024年冬季的禽流感疫情,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仍令日本养殖业者心有余悸。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47个都道府县,禽类养殖业损失惨重,共计932万只禽类被扑杀,占全国禽类存栏量的6.8%。
为控制疫情传播,日本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严格全面的防控措施。在疫情严重区域划定“3公里封锁圈”,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出,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对进出养殖场的车辆进行双重消毒;要求养殖人员穿戴专业防护装备,防止交叉感染。然而,面对不断变异的禽流感病毒,这些防控措施效果有限。
禽流感病毒变异频繁,导致疫苗保护期大幅缩短,原有疫苗保护效果显著下降。这意味着养殖企业需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研发新疫苗或采取更严格防疫措施。据相关数据,2025年春季日本禽流感疫情反弹风险仍高达40%,行业面临巨大压力。
为应对可能再次爆发的疫情,众多养殖企业大幅增加生物安全投入。东京郊区一家中型养殖企业,生物安全预算占总成本的比例从5%提升至15%。企业负责人表示,为防止鸡群感染病毒,需不断升级防疫设施、增加消毒次数和培训员工防疫知识,虽成本大幅增加,但为企业生存别无选择。即便如此,企业仍对病毒肆虐深感担忧。
(二)成本挤压:饲料进口依赖的连锁反应
日本自然资源匮乏,禽肉产业发展面临饲料进口依赖问题。高达90%的饲料原料依赖进口,使日本禽肉产业在国际市场波动和日元汇率变化中极为脆弱,成本易大幅波动。
2024年对日本禽肉产业是艰难的一年,日元贬值23%,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最直接的是饲料价格飙升。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玉米到岸价突破320美元/吨,豆粕价格指数达到220点,创下五年峰值。
在肉鸡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高达70%,饲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肉鸡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大阪一家肉鸡养殖场老板表示,过去养一只肉鸡成本约1500日元,饲料成本约1000日元,如今饲料成本涨至1400日元,总成本超过2000日元,但鸡肉价格却未相应上涨,每卖一只鸡亏损几百日元,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惨”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肉鸡养殖企业毛利率大幅下滑。2023年日本肉鸡养殖规模场毛利率为12%,2025年第一季度暴跌至-8%,行业陷入严重亏损。为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减少饲料投喂量,导致肉鸡生长缓慢、品质下降;部分企业减少养殖数量甚至停产,进一步加剧市场鸡肉供应紧张。仍在坚持的企业也在成本重压下艰难寻求生存之道。
(三)产能断层:中小养殖户退出与规模化发展滞后
在日本禽肉养殖领域,家庭农场占比高达65%,曾是产业重要支柱。但近年来,在成本上升和疫病频发的双重打击下,家庭农场纷纷陷入困境,加速退出市场。
2025年第二季度,日本能繁种鸡存栏量同比下降18%,背后是众多家庭农场的无奈选择。养殖成本大幅增加使许多家庭农场难以承受,不得不减少种鸡养殖数量;禽流感疫情爆发使部分家庭农场遭受重创,大量种鸡被扑杀,导致种鸡存栏量急剧下降。
种鸡存栏量减少直接导致商品代肉鸡出栏均重下降,从2.8公斤降至2.5公斤,肉鸡品质和产量均受严重影响。同时,屠宰企业开工率不足60%,大量屠宰设备闲置,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家庭农场纷纷退出的同时,日本大型禽肉养殖企业扩产也面临困难。由于日本环境保护要求严格,新建养殖场需经过漫长繁琐的环保审批程序,审批周期长达3年,无法满足企业急需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要求。北海道一家计划新建养殖场的大型企业负责人表示,两年前就开始申请,提交无数次手续仍未获批,面对市场鸡肉供应紧张却无法扩大生产,十分焦急。
产能断层使日本禽肉产业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市场对鸡肉需求依然旺盛,另一方面国内禽肉产量不断下降,供应缺口扩大。日本不得不更加依赖进口鸡肉,这进一步削弱本土禽肉产业竞争力,使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三、中国崛起:从“替代选项”到“战略刚需”的转变
在日本禽肉产业面临困境、供应缺口扩大、民众受鸡肉价格飙升困扰时,中国禽肉企业凭借自身实力和优势在日本市场实现突破,从曾经的“替代选项”逐渐转变为“战略刚需”,成为稳定日本禽肉市场的重要力量。
(一)产品竞争力突破:精准匹配日本市场需求中国禽肉企业深知,要在竞争激烈的日本市场立足,必须深入了解日本消费者需求和偏好,提供精准适配的产品。山东地区头部禽肉企业凭借敏锐市场洞察力,针对日本餐饮行业人力短缺问题,大力开发预制菜产品,构建了涵盖油炸、调理等六大品类、产能达22万吨的预制菜矩阵。其中,“3分钟即烹鸡排”以便捷烹饪方式和良好口感,迅速受到日本家庭和餐饮企业欢迎。只需从冰箱取出鸡排,放入锅中煎3分钟即可食用,节省烹饪时间,满足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美食的需求。预腌制鸡块凭借独特风味和方便食用方式,占据日本居酒屋供应链40%的份额,成为居酒屋不可或缺的美食。
福建禽肉企业同样积极行动,依托南平海关开辟的“绿色通道”,实现27吨冷冻禽肉48小时内快速通关,保证禽肉新鲜度,赢得市场先机。1-9月,南平辖区禽肉出口量同比增长1.39倍。福建企业的调理鸡肉产品通过日本MAFF严苛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检测标准比欧盟严格30%,彰显其在产品质量把控上的严格要求和卓越能力,也让日本消费者对中国禽肉产品质量更加放心。
(二)供应链韧性: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管控
中国禽肉企业在日本市场成功,离不开强大的供应链韧性和全链条管控能力。山东新和盛作为行业佼佼者,重视饲料安全对禽肉品质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资金建立30万亩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从源头保障饲料安全和质量。种植过程严格遵循绿色、环保理念,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确保大豆纯天然品质。通过与当地农户合作,建立稳定供应渠道,保障饲料原料稳定供应。
福建圣农在供应链建设上也不遗余力,投资5亿元建设智能化屠宰厂,引进国际先进屠宰设备和技术,实现每只鸡12道检疫关卡的严格检验,确保禽肉品质安全。同时,圣农建立全流程可追溯系统,并接入日本食品监管平台,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可获取禽肉从养殖到加工全过程信息,包括种鸡来源、养殖环境、饲料使用、屠宰时间等,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放心。凭借对供应链的严格把控和卓越产品品质,圣农成为唯一通过“日本进口食品信赖性调查”的中国企业,赢得日本市场高度认可和信赖。
(三)政策优势:双向促进开拓市场空间
中国禽肉企业在日本市场成功,除自身努力和优势外,还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支持。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实施,为中国禽肉企业打开日本市场大门。根据该规则,加工禽肉关税从8.5%降至3.9%,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海关总署推出的“出口禽肉企业白名单”,为中国禽肉企业提供有力政策支持。37家企业获得日本指定口岸“优先查验”资格,产品通关更便捷、高效,缩短通关时间,保证禽肉新鲜度和供应及时性。
在政策支持下,2025年1-8月,中国对日禽肉出口逆势增长7%,同期巴西、美国分别下滑14%、27%。中国禽肉在日本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8%跃升至2025年Q3的26%,成为日本禽肉市场重要供应国。这些数据见证中国禽肉企业在日本市场的崛起,彰显中国禽肉产业强大实力和竞争力。
四、消费变革:当“中国鸡肉”成为日本生活必需品
(一)终端市场认知转变
在中国禽肉企业努力下,“中国鸡肉”在日本终端市场实现认知转变,逐渐融入日本民众日常生活。在LINE社交媒体上,“中国鸡肉观察”话题引发众多日本网友关注和参与。网友分享与中国鸡肉的故事,晒出超市中国鸡肉补货照片,并表示晚上8点去超市,其他品牌鸡肉货架已空,只有中国品牌鸡肉充足,补货及时,十分可靠。这些内容在网络广泛传播,让更多人对中国鸡肉有新认识。
连锁便利店7-Eleven敏锐捕捉到中国鸡肉潜力,更换自有品牌鸡肉产品供应商,选择与中国禽肉企业合作。这一举措成效显著,“鸡肉饭团”成本下降12%,销量逆势增长20%。消费者反馈新供应商提供的鸡肉肉质更鲜嫩多汁、口感更好且价格实惠。7-Eleven负责人表示,与中国企业合作后,鸡肉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价格需求,也带来更多利润。
在餐饮行业,中国调理鸡肉成为众多餐饮店的重要选择。Yelp上一位居酒屋老板留言称,疫情后的通货膨胀使经营困难,食材成本大幅上涨,顾客数量减少,中国调理鸡肉出现后,价格合理、品质稳定,使门店在不提高菜品价格前提下保证菜品质量和口感,对门店经营帮助巨大。这些终端市场反馈表明,中国鸡肉在日本消费者心中地位不断提升,已从陌生外来产品转变为信赖和依赖的生活必需品。
(二)贸易格局变化
随着中国禽肉在日本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全球禽肉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2026年日本鸡肉需求量预计攀升至295万吨,进口依赖度高达36%,其中80%的期末库存依赖进口。这显示日本鸡肉市场对进口依赖程度增加,中国禽肉凭借“稳定供应+高性价比”优势在贸易格局变革中脱颖而出,成为日本市场重要参与者。
在加工禽肉领域,中国禽肉出口量以每年15%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逐渐替代传统供应国市场份额。巴西因新城疫疫情爆发,鸡肉出口受限,出口量大幅下滑;美国受禽流感影响,产能收缩,在日本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在此背景下,中国禽肉逆势而上,填补市场空白。2025年1-8月,中国对日禽肉出口量同比增长7%,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8%跃升至2025年Q3的26%,成为日本禽肉市场重要供应国。
中国禽肉在日本市场的崛起,不仅是市场份额变化,更是全球贸易格局调整的体现。中国从过去的“第三选择”逐渐升级为日本禽肉进口的“战略备胎”,在保障日本禽肉供应稳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这种贸易格局变化,对中国禽肉企业是机遇,也为全球禽肉贸易发展带来新活力和变化。
五、破局启示:全球贸易新周期下的供应链理念
(一)从“成本优势”到“价值共创”
中国禽肉企业在日本市场成功,并非仅靠低价竞争,而是深入洞察市场需求,与日本客户建立“价值共创”关系。山东一家企业在与日本客户沟通中了解到,日本消费者对健康饮食关注度提高,对食品盐分和磷含量要求严格。企业迅速投入研发资源,开发出“减盐30%”“无磷腌制”鸡肉产品,满足日本消费者对健康饮食追求,提升产品附加值25%。这种精准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日本客户青睐,为企业带来更可观利润。
福建企业积极与日本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低致敏鸡胸肉”。双方科研人员密切合作,经多次实验改进,成功开发出针对特殊消费群体的产品。该产品推出后迅速进入日本高端医疗食品市场,填补市场空白。通过“需求反向定制”创新模式,中国禽肉企业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加工禽肉毛利率达到22%,远超raw meat 12%的行业平均水平。这证明中国禽肉企业从“成本优势”向“价值共创”转变的战略正确性,为其他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提供借鉴。
(二)生物安全:全球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生物安全已成为禽肉产业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2024-2025年禽流感疫情是对全球禽肉产业的考验,中国禽企凭借卓越防疫体系和严格质量管控取得良好成绩。
山东新和盛作为中国禽肉行业领军企业,疫情前就意识到生物安全重要性并建立严格防疫体系。在种鸡场实行“人鸡分流”管理模式,人员和鸡群活动区域严格分开,避免人员传播病毒。安装先进空气过滤系统,对进入鸡舍空气层层过滤,确保空气质量达标。雏鸡检测项目从12项增至28项,涵盖多种病原体,保证雏鸡健康。对饲料原料实施“双重核酸检测”,确保无病毒和有害物质。
福建圣农同样重视生物安全,建立完善疫病监测体系,每天密切监测鸡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隔离、检测和治疗措施。加强养殖场周边环境管理,定期消毒,设置隔离带,防止外来病毒入侵。圣农严格防疫措施通过日本官方严格审核,并为产品进入欧盟市场赢得“预认证”,表明产品达到欧盟生物安全标准,为开拓欧盟市场奠定基础。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生物安全是中国禽肉企业走向世界的关键,也是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
(三)政策协同:从“独立发展”到“国家品牌”
在全球贸易中,中国禽肉企业在日本市场取得成绩,离不开企业自身努力创新,更得益于政府、金融机构等各方政策协同和支持。“政府+企业+金融”协同模式正使“中国禽肉”成为继“中国制造”之后又一张国际名片。
农业农村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建立“对日禽肉出口产业联盟”。联盟将众多禽肉出口企业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国际市场挑战。联盟统一制定严格质量标准,涵盖养殖、屠宰到加工各环节,确保出口禽肉产品质量。在关税谈判中与日本相关部门沟通协商,争取有利关税政策,降低企业出口成本。组织企业与日本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技术对接,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信保作为国家政策性保险公司,为中国禽肉企业出口提供保障。针对禽肉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为37家企业提供“汇率险+政治险”组合保障。2025年帮助企业规避汇损超2000万美元,降低出口风险。企业收汇困难时,积极发挥收账服务作用,帮助追回欠款,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全方位金融支持使中国禽肉企业在国际市场更具信心。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禽肉”在国际市场声誉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日本消费者因中国禽肉的美味和优质成为忠实用户,不仅自己购买,还在社交媒体分享购买体验并推荐给朋友。在日本超市和餐饮店,“中国禽肉”已成为品质和安全的象征。中国禽肉企业以实际行动诠释“质量出海”内涵,让“中国禽肉”这张国家名片在国际市场闪耀。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