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龙股份定增4207万元:家族资本力挺下的蛋鸡巨头突围战(下)

2025-10-20来源:现代畜牧网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三、增收不增利困境:行业周期与自身挑战交织
 
  (一)2025年上半年首现亏损
 
  2025年上半年,晋龙股份的财务报表呈现出亏损状态,这是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后的首次亏损,此消息在资本市场和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35.01%,表面上营收增长似乎预示公司业务发展良好。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净亏损1232.41万元,同比扩大248.52%,盈利状况急剧恶化。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行业环境的变化是首要因素。2025年,蛋鸡养殖行业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给企业成本控制带来巨大压力,玉米和豆粕作为蛋鸡饲料的主要原料,其价格走势直接影响养殖成本。进入2025年,豆粕价格震荡偏强运行,玉米价格也持续攀升,截至上半年,玉米和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分别累计上涨7.2%、2.8%。这意味着晋龙股份每养殖一只蛋鸡都需付出更高的饲料成本,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与此同时,鸡蛋价格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鸡蛋出场价同比下降15%,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愈发明显。在成本上升和售价下降的双重挤压下,蛋鸡养殖行业在春节后迅速进入亏损期。行业报告显示,前5个月全国只鸡累计亏损1.4元,尽管由于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同比下降6.8%,使得亏损幅度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亏损的事实依然给行业内企业带来沉重打击。晋龙股份也难以幸免,其亏损正是行业“供给过剩、盈利收缩”这一特征的真实写照。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是晋龙股份亏损的重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蛋白质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猪肉、白条鸡等替代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2025年上半年,猪肉和白条鸡的价格下行,使得消费者在选择蛋白质来源时有了更多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鸡蛋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压低了鸡蛋价格。晋龙股份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面临前所未有的销售压力,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却不断被侵蚀,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二)产能过剩与成本压力双重挤压
 
  在蛋鸡养殖行业,产能过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国蛋鸡存栏前20强企业的总存栏量已达1.74亿羽,占据规模化养殖的半壁江山,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这一方面表明行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大量鸡蛋涌入市场,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愈发严重,鸡蛋价格持续承压。
 
  晋龙股份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也在积极扩大生产规模以应对市场竞争。公司计划将蛋鸡存栏量提升至5000万羽,目前已存栏2400万羽。然而,规模的扩大并未带来预期中的利润增长。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公司面临“量增利减”的尴尬局面。尽管鸡蛋产量不断增加,但由于价格持续低迷,公司的销售收入并未得到相应提升,反而因成本增加导致利润下降。
 
  成本压力是晋龙股份面临的另一大挑战。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公司对饲料原料的需求大幅增加。为确保饲料原料的稳定供应,公司在上半年加大原料储备力度,预付款同比增加40.35%。这表明公司在采购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时需要提前支付更多资金,无疑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给公司资金链带来巨大压力。在行业周期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低迷,公司的资金回笼速度放缓,进一步加剧资金紧张的局面。
 
  面对产能过剩和成本压力的双重挤压,晋龙股份的经营状况愈发艰难。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削弱,业绩增长面临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晋龙股份此次定增以现金方式进行,无疑是对公司现金流的一种及时补充。通过定增,公司可获得4207.45万元的资金,这笔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确保公司在采购饲料、支付员工工资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资金的充实也有助于公司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财务结构,提升偿债能力,增强公司在市场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然而,定增只是缓解公司短期困境的一种手段,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晋龙股份还需在市场开拓、成本控制、产品创新等方面下功夫,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巨头争霸时代:晋龙股份的破局之道
 
  (一)行业马太效应下的规模化优势
 
  在蛋鸡养殖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随着市场发展和行业变革,蛋鸡养殖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升,头部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渠道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越来越有利的地位。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蛋鸡行业CR20已达40%,即前20强企业的总存栏量占据行业规模化养殖的半壁江山,头部企业的规模优势和市场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晋龙股份作为第二梯队的领军者,深知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性。此次定增是晋龙股份进一步巩固资本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定增获得的资金,晋龙股份计划依托智能化养殖基地,如临猚970万羽项目,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率。该项目采用现代化、智能化的高层高效养殖模式,每栋鸡舍配置有上下12层的养殖笼舍,每一层都装有自动给水喂料设备,蛋鸡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均由机器自动清理、烘干后进行资源化再利用。这种养殖模式不仅能大幅提高养殖效率,还可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仅需两名工作人员就能精准掌握23万只蛋鸡的生长情况。
 
  晋龙股份的目标是将单场人工成本降至行业低位,以规模优势抵御周期风险。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晋龙股份可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在采购环节,大规模的养殖需求使晋龙股份在与供应商谈判时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可获得更优惠的饲料价格和设备采购价格,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环节,智能化的养殖设备和先进的养殖技术可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鸡蛋品质,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在市场销售环节,规模优势可使晋龙股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全产业链协同与品牌化战略突破
 
  晋龙股份作为一家涵盖蛋鸡养殖、蛋品销售、饲料产销以及有机肥产销的畜牧纵向一体化企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构成其核心竞争优势之一。现阶段,晋龙股份饲料自给率已达80%,这表明公司在饲料供应层面具备较强自主性与稳定性,能够有效缓冲饲料成本波动对养殖业务的影响。同时,公司拥有5个有机肥厂,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还为公司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蛋品销售领域,晋龙股份积极拓展高附加值蛋品业务,如可生食鸡蛋。伴随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对高品质、安全鸡蛋的需求日益增长,可生食鸡蛋作为高端蛋品,市场前景广阔。晋龙股份凭借先进养殖技术与严格质量控制体系,所生产的可生食鸡蛋符合相关标准,深受消费者青睐。为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晋龙股份积极布局电商渠道,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拓展销售网络,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此次定向增发所募集资金,部分将用于有机肥业务扩张。晋龙股份计划打通“养殖-有机肥-种植”循环经济链,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保成本。公司将有机肥销售给周边种植户,为农作物提供优质肥料,促进农作物生长与增产。同时,种植户使用有机肥后,农产品品质得以提升,进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这种循环经济模式,晋龙股份不仅能够降低环保成本,还可开辟新盈利点,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家族资本的持续投入,为公司在行业整合期维持扩张节奏提供关键支撑。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晋龙股份实际控制人家族通过定增注入资金,彰显了家族对公司发展的坚定信心与有力支持。这种家族式经营模式,使公司决策过程更为高效,能够迅速把握市场机遇,做出正确战略决策。同时,家族成员间的紧密协作与相互信任,也为公司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2025年扭亏预期与长期价值展望
 
  尽管2025年上半年晋龙股份出现亏损状况,但随着定向增发的实施,公司现金流得到显著改善。此次定增募集资金4207.45万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缓解公司资金压力,确保公司在饲料采购、员工工资支付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资金充实有助于公司降低资产负债率,预计资产负债率将下降5个百分点,优化财务结构,提升偿债能力,增强公司在市场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
 
  随着下半年消费旺季来临,鸡蛋市场需求有望回升,这将对晋龙股份业绩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在消费旺季,消费者对鸡蛋需求量增加,鸡蛋价格通常会上涨,从而提高公司销售收入。公司也在积极实施成本管控措施,如优化饲料配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机构预测晋龙股份全年有望实现微利,逐步摆脱亏损困境。
 
  从长期视角来看,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份额持续扩张的大趋势下,晋龙股份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和家族企业的战略定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内中小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晋龙股份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将受益于这一趋势,有望在5-10年内跻身全球蛋鸡养殖第一梯队。公司可利用自身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拓展国际市场,成为中国蛋品行业整合的重要参与者。
 
  此次定向增发不仅是晋龙股份应对短期亏损的应急举措,更是其在激烈市场竞争时代的关键战略布局。当行业进入“资本+技术+规模”的竞争阶段,实际控制人家族的资金投入,既是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也为其在千亿级蛋鸡市场中实现突破注入强大动力。未来,晋龙股份能否平衡扩张速度与盈利质量,将决定这家山西龙头企业能否真正改写行业竞争格局。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蛋鸡养殖行业,晋龙股份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朝着更高目标稳步迈进。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