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历史峰值到增长趋势逆转:2025年祖代种鸡更新量迎来关键转折点
2024年,我国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年度更新量达到近160万套,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然而,这一增长态势在2025年戛然而止。数据显示,2025年1-9月祖代种鸡更新量仅为92.88万套,同比大幅减少15.56%。预计全年更新量将降至130万套,相较于2024年减少约18.75%。这种数量与价格的双重变化,是由引种渠道收缩以及国内自繁策略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也预示着2027年白羽肉鸡供应格局可能发生重大重构。
(一)引种来源国发生重大变化:从“美新主导”转变为“法国单一供应”
2024年,美国和新西兰在我国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引种中占比达45%,是主要的供应来源。但在2025年,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影响,这两大主要供应国全面停止向我国供种,目前引种来源仅剩法国。2025年1-9月,来自法国的祖代种鸡数量为35.46万套,占比38.18%,与2024年同期相比减少29.08%。以益生股份为例,2024年该公司从美国引种23万套,而在2025年转向法国引种后,尽管单批次引种量提升至1.4万套,但全年引种规模仍缩减了40%。
(二)国内自繁规模缩小:从“扩张”阶段转变为“质量提升”阶段
在过去,国内自繁曾以61.82%的占比成为祖代种鸡更新的主力。然而在2025年,国内自繁呈现出“数量减少、质量提升”的特点。据某平台数据,2025年1-9月国内自繁量为57.42万套,同比减少57.42%。其核心原因在于头部企业,如圣农发展、峪口禽业等,将发展重心转移至品种研发,主动缩减了更新规模。例如,圣泽901品种仅在1月和8月未进行更新,但其单月更新量稳定在2.5万套,以29.15%的占比成为年度的突出品种,充分展现了国产品种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的转型。
二、品种结构重新调整:科宝领先,利丰、圣泽901形成竞争态势
2025年的祖代种鸡市场,品种竞争呈现出“一超两强”的格局:
科宝品系(占比29.15%):凭借其稳定的生长性能以及在市场上的先发优势,延续了2024年的领先地位。2025年1-9月更新量达到27万套,尤其在南方规模化养殖场的渗透率超过40%。
利丰品系(占比21.3%):在2025年3月引种恢复后,通过每月2-4批次的高频次引种实现反超。2025年1-9月更新量为19.8万套,主要得益于法国供种渠道的稳定,在华北、华东市场的占有率提升了12%。
圣泽901(占比18.7%):作为国产代表品种,除1月和8月外均保持更新,累计更新量达17.4万套。凭借“抗病性强+饲料转化率高”的优势,在山东、河南等养殖大省的推广量增长了35%,有效打破了进口品种的垄断局面。
三、供需传导存在时间差:2027年商品代肉鸡可能出现供应短缺当前祖代种鸡的“数量与价格调整”,正通过18个月的繁育周期向产业链下游传导:
短期(2026年):2024年高位更新的祖代种鸡仍处于产能释放期。预计2026年商品代肉鸡出栏量将达到90亿只,供应过剩压力持续存在,鸡苗价格可能在2-3元/羽区间波动。
中长期(2027年):若2025年130万套的更新量最终确定,相较于2024年减少30万套,这相当于减少约1.8亿只商品代肉鸡的供应。再加上祖代种鸡换羽操作频繁(会对生产性能产生10%-15%的影响),预计2027年下半年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应短缺,从而推动毛鸡价格回升至4.5-5元/斤。
四、产业突破路径:从“依赖引种”走向“自主育种”的必然选择
面对引种收缩和成本压力,国内企业正加快“减少依赖”的进程:
圣农发展:“圣泽901”父母代种鸡已出口至坦桑尼亚、塔吉克斯坦,2025年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0%,并计划在2026年推出抗逆性更强的“901Plus”品系。
益生股份:与法国哈伯德建立了长期供种协议,单批次引种量提升至1.6万套。同时,加大对“广明2号”等国产配套系的研发投入,目标是在3年内使自繁占比突破40%。
政策支持:农业农村部已将白羽肉鸡自主育种纳入“十四五”种业规划,并在2025年安排专项补贴,支持核心种源攻关,目标是到2030年使国产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50%。
结语:在“收缩”中孕育新的发展周期
2025年的祖代种鸡市场,既是“危机”的体现,也是“转机”的开端。从短期来看,引种渠道的收缩加剧了供应的不确定性;但从长期来看,却为国产育种的突破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对于养殖企业而言,需要密切关注祖代更新量和品种结构的变化,提前布局抗风险能力强的品系;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这种“数量的收缩”将促使行业加快从“引种-扩繁”的粗放发展模式,向“育种-高效”的价值竞争模式转变。毕竟,在白羽肉鸡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只有掌握种源这一核心“芯片”,才能有效抵御市场周期的波动。(数据支持:中国畜牧业协会等)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