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口骤降:6年单月新低背后的市场重构
(一)数据解析:量额双降与来源国分化
2025年9月,中国鸡肉进口量仅为2.90万吨,环比大幅下降28.06%,同比降幅达59.26%,创下2020年以来单月最低值。2025年1-9月累计进口量为59.83万吨,同比下降15.76%,延续了自2021年以来的下行趋势。从进口来源结构分析,俄罗斯以1.08万吨(占比37.1%)成为当月最大进口来源国,美国、泰国分别以0.93万吨(占比32.2%)、0.41万吨(占比14.1%)位列其后。值得关注的是,传统第一大进口国巴西2025年1-9月累计进口量为29.12万吨,虽仍居首位,但同比下降29.29%,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65%收缩至55%,这一数据变化充分体现了全球供应链的深度调整。
(二)原因透视:供需两端的双向驱动
鸡肉进口下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供给端,巴西、泰国等主要生产国受禽流感、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25年上半年巴西对中国出口量同比下降18%,泰国单月环比降幅达48.05%;在需求端,国内白羽鸡年出栏量突破45亿只,2024年禽肉产量达到2660万吨,本土供应充足使得进口依赖度降低。此外,海关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监管,2025年1-9月冻鸡爪、鸡翅进口量分别同比下降22.5%、18.6%,反映出国内对高端加工品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三)市场影响:本土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进口收缩为国内养殖加工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圣农发展、益生股份等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提升至35%,带动白羽鸡肉制品价格稳中有升。然而,下游餐饮行业面临成本压力,以冻鸡爪为例,2025年9月进口单价同比上涨15%,促使连锁火锅、卤味企业加速布局国内养殖基地,形成“进口替代”与“自产自销”双轨模式。
二、出口激增:10.41万吨背后的全球突围
(一)数据亮点:单月破纪录与品类升级
2025年9月,中国鸡肉出口量表现突出,迅速攀升至10.41万吨,环比增长7.78%,同比激增49.75%,强势刷新历史单月最高纪录。2025年1-9月累计出口量达到74.66万吨,同比增长37.52%,照此趋势,全年出口量有望突破100万吨大关,远超2024年全年77.03万吨的水平。
从品类结构来看,中国鸡肉出口正经历深刻变革。生鲜冷冻品出口量占比从2023年的48.3%提升至2025年1-9月的56.11%,实现关键跨越。其中,冻鸡块出口量达到32.21万吨,同比增长43.59%;鸡胸肉出口量为14.11万吨,同比增长17.77%,打破过去熟制品主导的传统格局。从出口目的地看,日本(18.54万吨)、中国香港(18.23万吨)凭借地理与饮食文化纽带,稳居前二,构成出口基本盘;东南亚市场则成为增长新引擎,马来西亚、柬埔寨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63.09%、55.5%,形成“传统市场稳基、新兴市场扩容”的良好局面。
(二)增长动力:产能韧性与全球布局
出口量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中国鸡肉产业在产能、市场、政策三方面的独特优势。
产能端,山东、辽宁等主产区构建起“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产业集群,实现从鸡苗孵化到成品销售的全链条把控。以山东圣卡塔琳娜州现代化屠宰场为例,引入智能化分拣、速冻技术后,冻鸡出口通关时间较2023年压缩40%,极大满足东南亚市场对冷链时效的严苛要求,确保产品新鲜度与品质。
市场端,2024-2025年巴西因禽流感、物流受阻等因素暂停对华出口期间,中国企业敏锐捕捉机遇,凭借价格优势(较巴西同类产品低12%)与质量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率提升至85%),成功切入中东、非洲市场。2025年9月,中国对南非、菲律宾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5.9%、103.2%,成为出口新增长点。
政策端,海关积极推行“通关一体化”“原产地证自助打印”等便利化措施,2025年上半年出口企业物流成本降低20%,退税周期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有效提升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与出口积极性。
(三)国际市场:从区域辐射到全球渗透
中国鸡肉出口正从“邻近市场主导”迈向“全球网络布局”新阶段。
在传统优势区域,日本、中国香港凭借地理邻近与饮食文化同源,占据出口额的45%,成为稳定基本盘。针对日本市场对冷鲜鸡“48小时达港”的严苛要求,山东、辽宁产区优化冷链物流,实现次日达,牢牢占据日本冷鲜鸡进口市场40%份额。
在新兴市场拓展方面,俄罗斯、英国等通过产品创新打开高端市场空间。开发即食鸡胸肉、调味鸡翅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较初级加工品提升30%,满足欧美消费者便捷、健康的饮食需求。2025年1-9月,对俄罗斯出口量达6.34万吨,同比增长22.4%;对英国出口2.98万吨,同比增长18.6%。
“一带一路”倡议为鸡肉出口注入强大动力,沿线国家贡献30%的出口增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实现小批量多频次采购,推动出口市场集中度从2023年的60%降至2025年的45%,有效增强抗风险能力,使中国鸡肉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三、趋势展望:从“资源输入”到“价值输出”的战略转型
展望未来,中国鸡肉贸易格局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呈现出进口“减量提质”、出口“扩量增效”的显著趋势。
在进口方面,尽管短期内受巴西产能恢复、美国出口限制放宽等因素影响,进口量可能出现阶段性波动,但长期来看,“减量提质”是主基调。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对高端、特色鸡肉加工品需求攀升,其进口占比有望从2025年的9.14%稳步提升至2026年的15%,推动国内产业向高端化转型。
出口领域则充满机遇,凭借国内成熟产能与不断拓展的全球市场,全年出口量突破100万吨大关几成定局,全球鸡肉贸易份额有望从2024年的8%跃升至12%,仅次于巴西,成为全球第二大鸡肉出口国。
面对新机遇,行业需精准把握两大方向:一是深耕细分市场,针对东南亚热衷的“火锅食材”、中东偏好的“即烹鸡块”等特色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契合度;二是强化供应链韧性,建立全球疫病预警机制,提前防范禽流感等疫情冲击,完善海外仓布局,缩短配送周期,降低国际物流波动风险。
随着进出口格局深度调整,中国鸡肉产业正从“依赖进口补充”的传统模式,迈向“参与全球定价”的新时代。在保障国内供给稳定的同时,以优质产品、创新模式书写全球鸡肉贸易的“中国篇章”,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推动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数据支持:海关总署)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