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副产品单日涨500元/吨!试探性涨价背后,是旺季狂欢还是昙花一现?

2025-10-27来源:肉类食品网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一、市场异动:鸡副价格呈“阶梯式”上行,品类分化加剧
 
  (一)单品涨幅创下半年新高
 
  2025年10月下旬,国内鸡副产品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迎来价格上涨态势,成为近期农产品市场关注焦点。单冻胸、棒腿、爪类、翅中翅根等主力单品价格上扬,单日涨幅达到100-500元/吨,涨势显著。其中,翅中、凤爪等高端品类表现突出,报价周涨幅超3%。山东产区单冻鸡胸肉出厂价突破11500元/吨,较月初上涨2.8%,反映出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即对鸡胸肉需求增加或供应相对减少。50-60g规格鸡爪批发价达38元/公斤,创2023年以来新高,鸡爪价格的快速上涨对商家及消费者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超60%的样本企业订单量周增15%,表明市场对鸡副产品需求显著上升;市场询价频率提升40%,显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变化高度关注,试图把握市场商机,整体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试探性回暖态势。这种市场热度回升,为养殖户带来积极预期,也为产业链上下游注入新活力。
 
  (二)毛鸡、鸡苗同步止跌反弹
 
  养殖端出现积极变化。全国毛鸡均价稳定在8.5-9.2元/公斤,山东主产区棚前价达3.45元/斤,结束了持续两个月的单边下跌趋势,稳定的价格缓解了养殖户前期的忧虑。鸡苗价格稳中有升,山东大厂报价达4.0元/羽,较上月上涨16.7%,孵化场排苗计划已排至11月中旬,体现市场对鸡苗需求旺盛,养殖户对未来养殖前景信心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817小白鸡苗价涨幅达20%,这一数据反映出市场对后市供应偏紧的普遍预期。市场参与者基于此预期,提前布局抢购鸡苗,进一步推动鸡苗价格上涨。
 
  二、三大核心驱动:供需错配催生涨价窗口期
 
  此轮鸡副产品价格上涨是供应端、需求端、政策与资本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相互关联,共同推动市场行情变化。
 
  (一)供应端:进口断供与产能去化双重影响
 
  海外供应链突发扰动:国际形势变化使海外鸡肉供应链面临挑战。美国对华冻鸡爪、翅中加征34%关税,导致进口成本大幅攀升,2025年前三季度美国鸡爪进口量同比下降22%。同时,巴西、泰国等重要鸡肉供应国因禽流感爆发暂停输华,每周形成120吨进口缺口,相当于国内日消费量的15%,加剧市场鸡肉供应紧张局面。山东某冻品经销商表示,往年8月进口爪占60%货源,今年全靠国产支撑,冷库库存从15天锐减至8天,充分体现市场供应紧张程度。
 
  国内产能主动去化:2024年上半年国内白羽肉鸡行业深度亏损,导致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同比下降4.7%,进而使商品代鸡苗供应偏紧。当前屠宰企业普遍面临“收鸡难”问题,社会鸡出栏均重1.25公斤,6斤以上大规格毛鸡占比不足30%,爪翅产出率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剧分割品供应紧张,市场供应减少而需求未相应降低,推动价格上涨。
 
  (二)需求端:旺季备货与情绪共振推高预期
 
  消费旺季刚性需求释放: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鸡副产品市场进入需求高峰期。火锅、卤味、预制菜企业集中备货,对爪翅类产品需求激增,某连锁卤味品牌采购量环比增长15%。经销商库存周期从45天缩短至30天,市场货物周转加快,产品供不应求。部分企业为锁定货源接受“一天一价”条件,进一步推动市场看涨情绪升温。
 
  毛鸡涨价传导至下游:毛鸡价格走势对鸡副产品市场影响显著。当毛鸡价格突破屠宰企业成本线(约8.2元/公斤)时,屠宰企业成本压力增大,为维持运营将成本转嫁给下游,倒逼分割品提价。山东某屠宰厂负责人表示,毛鸡每涨0.1元/公斤,鸡爪成本增加200元/吨,只能随行就市调涨报价,清晰呈现毛鸡价格与分割品价格的紧密关联及市场价格传导规律。
 
  (三)政策与资本:关税战点燃市场情绪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市场对进口替代品炒作热情高涨。尽管美国关税直接影响有限,但资金对“国产替代”概念积极追逐,推高市场预期。部分经销商为获取更多利润提前囤货,导致市场货物供应短期内失衡。数据显示,8月鸡副产品期货非商业净多头持仓增加35%,直观反映投机资金入场,提升市场热度。
 
  三、后市展望:短期看涨与长期承压并存,分化行情延续
 
  (一)短期支撑:缺口难补,涨价周期或持续1-2周
 
  进口恢复遥遥无期:巴西、泰国输华资质核查至少持续1个月,预计11月进口量同比减少40%,国产爪翅类产品在市场供应中仍将起关键作用。山东一家从事进口鸡肉贸易的企业表示,受资质核查影响,原本从巴西和泰国进口的鸡爪和翅中数量大幅减少,目前主要依靠国产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凸显国产爪翅类产品对稳定市场供应的重要性。
 
  养殖端补栏谨慎:鸡苗价格上涨,但养殖户补栏率仅75%,中小散户担心后期集中出栏风险,预计12月毛鸡出栏量环比仅增5%,供应短期内难以出现爆发式增长,为价格稳定提供一定支撑。
 
  (二)长期风险:消费天花板与产能隐患并存
 
  终端接受度逼近极限:农贸市场鸡爪零售价突破60元/公斤,家庭采购量下降30%,餐饮企业开始调整菜单减少爪翅类单品占比。在长沙部分农贸市场,鸡爪高价使消费者采购量明显下降,餐饮企业为控制成本调整菜单,推出亲民替代品,终端接受度下降对鸡副产品市场长期发展构成威胁。
 
  产能去化不彻底: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存栏仍高于平衡点15%,若11月补栏过热,2026年一季度可能出现供应洪峰,重演“旺季不旺”现象。当前产能去化不彻底,补栏过热可能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需行业警惕。
 
  (三)机构观点:涨价是修复而非反转
 
  Mysteel农产品分析师指出,当前鸡副涨价主要是短期供需错配结果,并非产能周期反转。建议企业把握窗口期出货,避免在12月大规格毛鸡集中出栏前囤货。从专业机构视角看,此轮鸡副产品价格上涨是短期供需错配导致,企业应保持理性,抓住价格上涨窗口期出货实现利润最大化,谨慎对待囤货行为,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四、产业链应对策略:精准把握周期波动
 
  在鸡副产品价格起伏过程中,产业链各环节需精准把握周期波动,采取针对性策略,以实现稳健发展。
 
  (一)养殖户:顺势补栏,拒绝盲目追高
 
  短期逢高出售: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在毛鸡价格上涨时,及时出售120公斤以上的大毛鸡,锁定利润。以当前市场行情,每只大毛鸡可锁定1.5-2元利润,这既能避免后期价格波动风险,又能回笼资金为下一轮养殖做准备。
 
  补栏优选品种:补栏时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817小白鸡苗,其生长周期短,45天内可完成养殖,缩短资金周转周期、降低养殖成本。选择鸡苗时要严格甄别,确保品质。同时,合理规划养殖周期,规避春节后消费淡季,使鸡在市场需求旺盛时出栏,获取更好经济效益。
 
  (二)加工企业:优化库存,绑定优质货源
 
  协议锁定货源:加工企业与养殖场签订“随行就市+保底收购”协议,为双方提供保障。养殖场不用担心毛鸡销售问题,加工企业可锁定30%-50%毛鸡货源,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双方长期稳定发展,共同抵御市场波动风险,在不同市场行情下保障双方利益。
 
  创新产品策略:针对翅中、凤爪等高价单品,加工企业可推出小包装预制菜,如卤味拼盘,方便消费者购买食用,转移终端价格敏感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线,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经销商:快进快出,警惕情绪炒作
 
  严控库存周期:经销商应严格控制库存周期在15天以内,快速周转货物,避免追涨买入高价冻品。高价冻品占用大量资金,且可能因市场价格下跌导致亏损,经销商需保持冷静,不盲目跟风囤货,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销售能力合理控制库存,确保资金安全和周转效率。
 
  开发替代产品:为对冲鸡副价格波动风险,经销商可积极开发鸭副产品等替代品。如同投资分散风险,当鸡副产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转向鸭副产品,此时经销商若有充足供应,可满足市场需求,稳定销售业绩。开发替代产品还能丰富产品线,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市场份额,通过市场调研针对性开发产品,提升产品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结语:涨价是周期馈赠,理性是破局关键
 
  2025年第四季度鸡副产品涨价本质是进口断供与消费旺季“时间差”的产物。从业者需清醒认识当前行情的脆弱性,缺乏产能去化支撑的涨价难以持久。只有把握短期窗口优化库存结构,同时布局长期产能升级(如国产种鸡替代、精细化分割技术),才能在周期震荡中立足。对于鸡副产品涨价,究竟是短期炒作还是需求真回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见解。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