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遇龙:为吃上更优质猪肉,得从根上改良猪种

2025-10-27来源:2025WAFI国际智能育种论坛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在2025WAFI国际智能育种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介绍了团队在“优质猪新品种设计与培育”里的成果,他们不仅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灵香猪并拿到农业农村部批文,还为地方猪开发专属印遇龙“基因芯片”,靠生物育种让本土猪种越来越优质。
 
  印遇龙表示,在2023、2024年,他建议国家把“基因编辑”这项技术用在养猪和种庄稼上。因为想让大家吃上更优质的猪肉,光靠老办法不行,得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从根上改良猪种。
 
  他认为,要培育好猪,首先得找到“好基因”。以前给猪选种,效率特别低,就像大海捞针。但团队用了“机器学习”这种智能方法后,选种效率一下子提高了10%,找优质基因的速度快多了。比如,他们找到了和猪肉口感直接相关的基因,还有能让猪少生病的基因——为了让猪不容易拉肚子,团队专门分析了咱们本土优质猪的基因,最后锁定了4个能帮猪增强免疫力、抵抗腹泻的关键基因。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发现一种叫AKG的物质,能通过调节猪身体里的代谢信号,让猪长得更快,体型更匀称,肌肉也更紧实。现在这个办法已经在福建、湖南的猪场用上了。
 
  据他介绍,为了更精准地选好猪,团队还做了不少“智能工具”。比如,他们给湖南本土猪做了一套专属的“基因检测卡”,能快速判断猪的基因好不好;还研发了新的预测模型,根据猪的生长特点来判断它未来的品质,准头最多能提高六成多。在江西的猪场测试时,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来选种,判断猪品质的准确度提高了近三成。
 
  在技术上,团队还搭了一个“猪基因智能筛选器”——以前分析猪的基因数据,又慢又占电脑内存,现在他们优化后,分析200头猪的海量数据时,算得又快又省内存,速度比以前快了5到10倍,占用的电脑内存还少了六成以上。更方便的是,这个筛选器不用复杂编程,普通人也能操作,分析效率提高了九成,不仅能用来选猪,还能帮着分析农作物的基因,在国内算很先进的技术了。他们还做了专门给猪基因做编辑的工具,能精准修改猪的基因,很少出现编辑错地方的情况,相关研究已经发表了;另外一个改良猪基因的工具,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一倍半。
 
  他说:”这些生物育种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培育出真正好吃的猪。“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效果很显著:团队培育的优质猪,肌肉里的脂肪含量最高能到3.85%,要知道普通猪的脂肪含量大多只有2%左右,脂肪多一点,猪肉吃起来才更嫩、更鲜。比如商品猪的肌肉脂肪能到2.7%,和华南农大合作培育的猪,脂肪含量更是达到3.11%,比普通猪高了不少。
 
  展望未来,印遇龙计划做好“华系种猪”的培育,既要赶上国际上最好猪种的生长速度,又能适应咱们国家的气候和饲料,完全不用依赖外来品种;对于本土猪种,会建立“国家+地方”两层保护机制,先把好品种保护起来,再挖掘它们的优质基因,结合外来猪种的优点,培育出又好吃、长得又快的特色猪。另外,还会在技术上继续突破:让基因测序更高效、选种更精准、基因编辑更安全;研发更好的繁殖技术,让母猪能更健康地繁殖;给猪用智能穿戴设备,随时监测它们的生长情况;最后,把大数据和AI结合起来,建一个“猪育种智能平台”,让生物育种技术给养猪行业带来更多惊喜,让大家都能吃上更优质的猪肉。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