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到了关键时刻,信号也越来越明显了!

2025-11-17来源:新农观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随着玉米的不断上涨,可以说玉米也到了一个关键时刻。

  首先说期货市场,继之前突上新高后虽然说涨幅变弱了,但也是在不断试探性地向上挪动,并且距离2200越来越近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之前的小麦。

  小麦之前也是最高涨到了1.295元/斤,距离1.3仅半步之遥。

  但是别看这半步,突然就掉头下跌了。

  所以玉米期货能不能顺利突破2200呢?

  这就成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而另一个问题是,冲上去以后能不能撑得住?

  就好比是猪价,冲上6元/斤以后但没撑住,又掉下去了。

  而现货市场来看,玉米拐点的信号越来越明显了,也就是阶段性见顶回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首先是山东上量连续增长。

  前一天是从300多车增长到了400多车,然后到16日这天又增到了600多车。

  而且一点不意外地,已经出现下跌了。

  而这种量增价跌的情况不是山东才特有的,全国基本都是这个心态。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并不缺玉米,并不是玉米青黄不接的时候,而是玉米刚收获没多久的时候。

  刚收获没多久,需求又没激增,谁愿意持续提价收粮呢?

  所以只要上量一增,压价也就随之而来了。

  那么这个量会不会增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前面说了,现在不缺玉米嘛,或者说玉米还有的是呢,只是说看在谁的手里。

  但不管在谁的手里,都是早晚要流通出来的,只是说卖不卖?什么时候卖?那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而卖不卖主要取决于2件事:

  一是价格。

  但价格这事,每个人心里都有算盘,所以对价格的感知也就不一样。

  有的认为有利差不多就出,先把钱揣兜里再说,毕竟涨再多也是算盘上的数字,钱没进兜里不稳当。

  但有的就愿意挺,愿意博弈。

  二是心态。

  而心态这个事就更难统一了。

  虽然说玉米连续上涨以后,市场看涨情绪也随之增加,但持粮主体并不是集体硬挺的状态。

  这一点从上量上就看出来了,不仅是山东上量增加了,东北港口的集港量也在增加。

  按照前面说的,只要上量持续增加,那么阶段性回调也就快来了。

  第二个信号是远期玉米的空间逐渐被打开。

  市场目前对玉米的判断就是4个字:近弱远强,而现在这个远强被进一步强化了。

  一是玉米的毒素问题。

  华北玉米质量分化是个问题,而近期又传出伏马毒素污染增加的问题,这相当于是加重了玉米的质量分化,同时也意味着合格的玉米又少了。

  所以华北市场的需求以及需求的迫切程度恐怕又要提速了。

  二是收粮主体都在等信号。

  等什么信号?

  自然是玉米二次触底的信号。

  换句话说,现在有收购的,也有建库的,但大收购大建库的不多,因为不敢,因为现在刚11月中旬,往年这个时候正是玉米卖压最大的时候呢。

  所以即便是玉米看涨情绪高,也没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冒险大建库,所以心态上还是在等。

  等玉米二次触底的信号一释放,卖压一下降,就会全体出动。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玉米会二次触底吗?

  我认为几率很小了。

  因为随着玉米利多不断加码,以及气温下降,存粮难度大幅降低,市场很难出现恐慌的心态。

  只要不恐慌卖粮,那么玉米再跌回前底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所以玉米的信号越来越明显了,即阶段性回调是大概率事件,但跌回前低的可能性很小。

  而市场往往有一个规律,就是产品在一个方向的行情持续一阵以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刹车,而刹车之后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会彻底回调,也就是见顶的信号。

  而另一种则是再继续向着之前的方向猛冲。

  玉米是哪一种?已经不言而喻了。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