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玉米市场弱势回调趋势难改

2012-04-24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文章编辑:岛岛[点击复制网址]
|

  内容提要

  近段时间,随着东北产区玉米上市量增加(尤其是自然晾晒玉米批量上市),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呈现弱势回调格局。与此同时,出于观望心理,一些饲料企业开始暂停收购。此外,随着美盘玉米价格下跌,国内进口玉米时间窗口再度打开。

  市场表现

  表现一:东北玉米市场价格稳中趋弱

  4月中下旬以来,随着天气逐渐转暖,玉米保存难度进一步加大,东北产区玉米上市量明显增加,受此影响,其价格整体呈现稳中趋弱态势。截止4月23日,吉林长春地区当地标准水分玉米进饲料厂价格为2300-2320元/吨,较上周末下跌20元/吨,农户存粮比例30%,现上市量有所增加,去年5月上旬,当地农户余粮已销售一空;黑龙江齐齐哈尔玉米价格为2200—2220元/吨,较上周下滑10元/吨;佳木斯地区农户手中余粮数量稀少,贸易商收购较为困难,价格在2140—2160元/吨之间,与上周持平;辽宁地区由于北方港口价格呈现弱势震荡,部分贸易商信心减弱,出货积极性增加,其中铁岭地区农户余粮有限,贸易商收购价格为2320元/吨,水分14%,与上周持平;沈阳地区价格小幅下滑,当地饲料加工企业自然干玉米收购价格在2340—2360元/吨,较上周下跌10元/吨。

  表现二:华北部分产区玉米价格走软

  据了解,随着东北产区以及南北港口玉米价格下跌,市场整体呈现走软趋势。近日,华北部分产区玉米价格也有所走软。截止4月23日,河北沧州地区晚播玉米出现霉变现象,当地玉米贸易商收购价格2260元/吨,14%-15%水分,霉变率3%-4%,周比下跌20-30元/吨,进饲料厂价格2320-2340元/吨,农户存粮20%,与当地小麦价差80-100元/吨;山东潍坊地区玉米价格相对稳定,因运费小幅下降,东北玉米进饲料厂价格2520元/吨,略有走弱,本地好玉米进饲料厂价格在2340-2360元/吨,周比持平;河南郑州地区本地玉米收购价2180元/吨,进饲料厂价格2260元/吨,霉变率偏高,周比下跌10元/吨。

  表现三: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涨跌互现

  4月中下旬以来,南北港口玉米市场整体呈现弱势格局。截止4月23日,东北港口玉米价格下跌,港口主流平舱报价2400元/吨(二等,15%水分),黑龙江小粒玉米平舱2370-2380元/吨,较上周末下跌20元/吨,港口收购价格2370-2390元/吨,按此平舱价,部分贸易商已出现亏损,为此成交意愿不佳;与此同时,广东港口玉米成交量增,目前15%水分以内优质玉米码头报价2530元/吨,较上周末提高20元/吨,周末港口日出货量近3万吨。另悉,目前当地集装箱码头报价2560元/吨,局部地区价格有所上涨。

  原因分析

  原因一:产区玉米上市数量明显增加

  进入4月下旬,东北产区农村备耕活动已逐渐展开,卖粮换现现象增多,传统售粮小高峰到来。另据了解,自4月份开始,东北三省农户已逐步结束销售潮粮,等待销售自然晾晒玉米。为此,包括黑龙江等地区在内的不少烘干塔因潮粮收购难度加大而停止生产。其中,辽宁部分地区率先出现自然晾晒玉米批量上市的情况。不过,由于新粮上市以来,吉林省境内农户玉米存量始终略高于黑龙江和辽宁两省,为此自上周末开始,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才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调过程。

  原因二:山东局部高霉变率玉米供应量下降

  据有关部门调查了解,目前山东局部高霉变率玉米供应量下降,低质低价货源减少且农户存粮水平下降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由于农户习惯先销售霉变率偏高的粮源,延后销售优质粮源,为此目前华北地区(尤其是山东)市场流通粮源品质略有上升。以德州地区为例,目前当地玉米霉变率一般在3%左右,较前期4%-5%有所降低。当然,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当地玉米霉变比例普遍高出1%以上。

  原因三:市场主体采购心态趋于观望

  由于目前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始终保持在200万吨以上,终端消费不济,一些贸易商心态出现松动,批量出货也是导致目前国内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出现回调的重要原因。此外,上周起,出于谨慎观望以及等待低价自然晾晒粮源供应的考虑,东北乃至南方部分饲料企业已经暂停玉米采购,令短期玉米市场承压。

  原因四:玉米进口成本再度下降

  随着美盘玉米价格下跌,国内进口玉米时间窗口再度打开。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上周以来,美国近月船期玉米进口成本与南方港口码头价差由60元/吨再度扩大至120元/吨以上。据悉,在此轮买盘结束后,国内部分饲料企业本年度进口配额已经使用完毕。

  后市关注

  关注一:政策调控玉米市场“组合拳”频出

  随着国家发改委上周正式启动调控预案,开展政府冻猪肉收储工作后,如何化解包括玉米在内的饲料价格上涨压力,成为国家近期调控组合拳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继近期接连出台一系列抑制玉米深加工措施之后,中储粮为代表的国储机构进口玉米调控国内市场也日渐成为常规手段。对于进口玉米情况,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近日公布,该公司已准备购买美国玉米,只要价格具有吸引力。

  来自昨日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中国玉米进口规模正在急速放大。统计显示,中国3月份进口玉米47.19万吨,上年同期为2303吨。今年1~3月份玉米进口量总计174万吨,上年同期仅为5216吨。显然,尽管市场对于国家进口玉米调控国内市场的力度猜测不一,但是国内市场需求日增以及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成为中储粮等国家政策性机构大量进口玉米的重要原因。

  关注二:东北产区玉米播种将逐步启动

  4月中旬开始,东北产区农户已陆续启动新一年的玉米种植。同时,据了解,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大豆,东北玉米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增幅近1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玉米种植成本将继续提高,其中,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玉米种植总成本涨幅达到1000-2000元/公顷,其中,化肥成本、包地成本及人工成本涨幅最为明显,辽宁部分地区总种植成本涨幅约15%—20%。

  后市研判

  由于在东北春播以及华北新麦上市前,国内玉米市场正经历季节性上市小高峰(虽然局部可上市量有限),加之北方港口玉米库存水平持续偏高,玉米市场出现调整行情在所难免。同时,受我国进口玉米消息的打压,预计短期国内市场将呈现弱势震荡格局。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