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冷鲜禽交易走暖 定点屠宰点日均宰杀量涨一倍

2014-07-25来源:《每日商报》文章编辑:岛岛[点击复制网址]
|

  7月1日,《浙江省活禽交易管理办法》发布施行,杭州市主城区将永久关闭活禽交易市场,供应杀白禽。大半个月过去了,杭城的冷鲜交易量有没有增加?

  申浙家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7月下旬以来活鸡日屠宰量在2万只左右,较中上旬的1万只增加1倍左右。似乎杭城冰鲜禽交易市场正在持续走暖,“而且农贸市场和超市的鸡鸭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本旬冰鲜鸡均价11.89元/斤,环比下跌了1.41%,冰鲜鸭则每斤略涨了一两毛钱。”杭州市物价局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最新调查数据表示。

  相隔两公里的两家农贸市场杀白鸡销量“冰火两重天”

  昨天下午四点刚过,记者来到中河农贸市场,可杀白鸡摊位的老板却不见踪影,只见交易区里放着两个大冰柜,十几只杀白鸡躺在那里。

  杀白鸡老板呢?问了一旁海鲜摊位的老板,对方答,杀白鸡老板已经一天没出现了。

  “现在杀白鸡还是卖得不好嘛,以前摊主一直营业到晚上6、7点,但现在没几个人买杀白鸡,他也就傍晚4、5点早早收摊了。”中河农贸市场管理部的胡经理说,即使定价相差无几,但是7月杀白鸡的政策出来以后,中河农贸市场杀白鸡的销量还是减了一半。现在一天十几只的销量,还是因为有单位订单,要是光靠零卖,可能都要关门了。

  然而两公里之外的凤起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

  “我们这儿的杀白鸡销量一路上涨。现在一天能卖出五六十只吧。要知道,之前每天的销量只有三四十只。”凤起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管理部王春明经理说,主要因为7月初政策出来了,至今快一个月,市民在心理上逐渐接受了杀白鸡,买回家做菜吃,发现口感也不错,慢慢也就形成消费习惯了。

  定点屠宰点日均宰杀量涨一倍

  昨天,杭州叶青兜农贸市场杀白的三黄鸡价格8元/斤、本鸡25元/斤、麻鸭23元/斤,世纪联华庆春店的山野间本鸡18.8元/斤、老鸭34元/斤,乐购德胜店的杀白水鸭比较实惠,只要9.9元/斤,“但总体来说,各个农贸市场和超市的鸡鸭价格都保持稳定。”杭州市物价局监测预警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公布了杭城最新冷鲜禽价格对比数据,本旬冷鲜鸡均价11.89元/斤,旬环比下跌1.41%,冷鲜鸭19.55元/斤,旬环比略上涨0.83%。

  一般市场上分净膛和满膛两种,净膛的内脏挖空,保鲜期长,价格也贵些,差不多要比满膛多出5—6元/斤。物价工作人员表示,就销量而言,倒是满膛更胜一筹。

  “市民比较喜欢带有内脏的冰鲜鸡,但现在天气热了,即使是冷链运输,中间环节稍有差错,就很可能滋生细菌,导致食品安全。”中河农贸市场的胡经理多少有些顾虑,而且现在夏季,饮食越发清淡,他估计这也是他们市场销量不佳的原因。

  但总体而言,杭城冰鲜禽交易市场正在走暖。作为杭城定点屠宰基地之一的申浙家禽有限公司,从7月下旬以来活鸡日屠宰量在2万只左右,较中上旬的1万只增加1倍左右。万寿亭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则发现,与3月份刚开始杀白冷鲜禽交易时相比,部分摊位近期日销售量已增长1—2倍,“即使与中上旬相比,销量也增加3成以上。”


炎炎夏日考验冷鲜禽质量安全昨日记者全程体验冷链配送

最后一公里冷鲜禽一路“冷”到底

一位市民正在挑选冷鲜禽。

二维码脚环

二维码脚环。

萧山西门农贸市场禽类摊位前的公示牌

萧山西门农贸市场禽类摊位前的公示牌。

  伴随着商家的疑问、市民的困惑和养殖户的迷茫,冷鲜禽销售在我区已经全面铺开有大半个月了。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消费者们也开始有了新的担心:这么热的天气,冷鲜禽在运输的过程中到底能不能保证新鲜?从屠宰场到农贸市场这“最后一公里”,冷鲜禽的质量到底安不安全?万一出现质量问题,如何才能找到“罪魁祸首”?

  消费者的担心不无道理。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屠宰源头管理到位的情况下,从屠宰点到销售终端,这一路的冷链能否做到位,是保证冷鲜禽质量的关键。而冷链物流的高要求在于:运输、储藏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断链”,否则产品就不会新鲜。尤其是冷鲜家禽,要求在生产、配送、销售的全程保持严格的温度控制。据相关部门规定,温度必须始终保持在0℃-4℃冷链状态。因此,这对冷链食品的安全与品质要求是进一步增加了。

  作为浙江萧山区唯一一家配送冷鲜禽到农贸市场的公司——杭州百乡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每天要承担全区23家农贸市场的冷鲜禽配送工作。配送数量从最初仅配送几十只增加到了目前的3000多只,每天的销售额已超过10万元。

  那么,这3000多只冷鲜禽是如何经历从屠宰场到农贸市场这一过程的?公司又推出了哪些措施来保证其质量安全呢?为了解开消费者心中的种种疑问,日前,记者特地前往该公司一探究竟。

  7月23日凌晨约3点,马路上还是一片寂静,天色也还是黑的。位于振宁路上的杭州百乡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配送中心内,却已经亮起了灯光,七八个工作人员显得异常忙碌。忙啥呢?原来,他们正在忙着将刚刚从华东家禽交易市场和义乌华统公司这两处运送过来的冷鲜禽进行分装处理。而在门外,六辆配送的冷藏车已经整装待发。

  据工作人员李雪平介绍,该公司所有的冷鲜鸡都是从华东家禽交易市场运来的,而冷鲜鸭则是从义乌华统公司运来的。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地方?主要是从活鸡货源是否可靠、宰杀过程是否严格讲究、进货价格的高低等综合因素来考虑的。

  因为每个农贸市场经营户的进货需求都各不相同,有的要20只雄鸭,30只三黄鸡,有的要50只老鸭,50只土鸡,而配送的冷藏车目前只有六辆,不可能集中几辆车先去一个农贸市场,再去另一个农贸市场,这样会大大浪费配送时间,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农贸市场的要求,提前把冷鲜禽分装好,才能确保尽快把冷鲜禽送到经营户手中。

  “冷藏厢温度已达到0℃,可以装冷鲜禽了。”过了五六分钟,该公司董事长朱约瑟分别看了看六个驾驶室内的温度显示器,点点头宣布。

  工人们马上打开冷藏厢门,里面顿时飘出一阵阵白色的冷气,而数小时前屠宰完毕的冷鲜禽便被快步地推送到紧挨分装处的冷藏车上,一一送进冷藏厢,码好,上锁。记者也跟着感受了下冷藏厢的温度,穿着短袖在里面待上几分钟,直冻得打颤。

  凌晨约3点30分,全程冷链运输过程开始。记者跟着其中一辆装了近700只冷鲜禽的冷藏车,驶向了西门农贸市场。

  “我们的冷藏车是经过改装的,可以将冷藏厢的温度最低保持在-15℃,而每辆车的载重量能达到3吨左右,装2000只冷鲜禽都不成问题。”一路上,配送的司机师傅张杰向记者慢慢介绍起了冷藏车,“目前,我们已经将冷藏车的无线冷链监控系统全部安装好了,可全程实时监控并且随时调节配送车辆冷藏厢内的温度,使得其温度始终能保持在冷鲜禽要求的范围内。因此,不管盛夏气温如何炎热,配送过程中,冷鲜禽还是完全能控制在0℃-4℃。”

  那么,控制车辆冷藏厢温度的秘诀在哪里呢?答案就在驾驶室内。记者在驾驶室的正前方,看到一个小小的仪器摆放在仪表台上面。“这个仪器上实时显示着的就是冷藏厢内的温度。一路运输,一路都能看到冷藏厢的温度,以便保证冷鲜禽质量。”张杰告诉记者。

  张杰一边介绍,一边还向记者做了简单的演示。一开始仪器上显示的温度是1.5℃,然后张杰只按了一下温度的减号键,没过一会,仪器上的温度马上变成了0℃。“现在天气这么热,箱门一打开,冷气也容易逃散,所以我们会提前把温度设置低些,并且准备些冰块放在冷藏箱里,做好万全的准备。”张杰补充说道。

  清晨约4点,冷鲜禽的配送车抵达西门农贸市场门口,但是发动机并没有熄火。张杰解释说,这是为了不让冷鲜禽脱离冷链环节。

  只见他跳下车来,打开冷藏厢门,卸下一抽屉一抽屉的冷鲜禽,用四轮人力车快速推进市场二楼。“来了。”经营户徐女士早早地就等在了自家的摊位上。“100只,没错吧。”“没错,快,赶紧放到冷鲜柜里。”张杰叮嘱道。

  “我们一直都是在百乡缘拿货的,每天看销售的情况来预订明天的进货量,这样可以保证拿到最新鲜的冷鲜禽。”徐女士说。

  不过,冷鲜禽的销售毕竟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消费者对此还有个接受的过程。每天卖不完的冷鲜禽,又该如何处理呢?

  对马大嫂来说,挑选一只冷鲜禽,新鲜、安全这两个词绝对是摆在首位。什么样的冷鲜禽才能配得上这两个词,靠的就是“一证两标”。

  所谓“一证两标”,“一证”就是指动物检疫合格证;“二标”就是指检疫合格标识和产品信息标识。7月1日后,我区市场上售卖的冷鲜禽都要具备“一证两标”。而其作用,就好比是冷鲜禽的合法“身份证”。通过这个“身份证”,消费者能明白——你所购买的冷鲜禽,屠宰前是否健康安全,便于消费者溯源查看,明白放心消费。

  “通过这张‘身份证’,包括是哪里屠宰的,什么时候屠宰的,上市时间、保质期几天等老百姓所关心的相关信息都可以查到。”老楼告诉记者。换句话说,以后你到市场上购买屠宰厂生产的冷鲜禽时,只要认准脚上是否带有“两标”,就能确认自己购买的冷鲜禽是否新鲜、安全等。

  记者随机拿起了经营户徐女士冷鲜柜里的一只冷鲜鸭,其脚上套有官方认可的“脚环”,脚环上也带有“检疫标识”等基本信息。记者又用智能手机,对准冷鲜鸭脚上的“二维码”扫了一下,立刻跳出了养殖企业义乌市绿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产品名称、屠宰时间和检疫证号等各种详细信息。

  “我们农贸市场里刚刚新建了一个小的冷藏库,用来免费供应给经营户把当天没有卖完的冷鲜禽存放使用(注:冷鲜禽的保质期为5天,但经营户说基本能在一两天内卖完)。你看,这个冷藏库的温度也是设置好的,始终保持在0℃-4℃,右上角的屏幕是时刻显示的。”在负责管理西门农贸市场的百乡缘工作人员楼忠明的指引下,在二楼楼梯口处,记者见到了这个小型冷藏库。

  不过,老楼表示,目前,随着冷鲜禽的销售有所回暖,再加上经营户都是根据库存量来进货,所以一般很少有经营户把卖不掉的冷鲜禽储存在这里。“当然啦,万一哪天经营户没赶得及来收货,我们也可以暂时把他的货存放在这里,然后等他来取。这也是它的一个用处。”老楼说。

  “这个‘一证两标’只是我们公司实现质量追溯的其中一个方面。前段时间,我们已经向有关部门申请了分销凭证网络化管理项目,这两天就能批下来了吧。有了这个,实现质量追溯就有了‘双保险’。”朱约瑟告诉记者。

  原来,除了消费者能直接看到的“一证两标”外,每个摊位都会有一张写有检疫证明号码等内容的分销凭证,消费者如果还不放心的话,也可以要求经营户拿出分销凭证进行查看。不过,由于此前的分销凭证都是人工手写的,按照80个农贸市场,每个农贸市场有3个经营户要开分销凭证的话,需要开1440张,整个过程非常繁琐,而且薄薄的一张纸也很容易弄丢。为此,百乡缘特地开发了一个分销凭证网络化管理项目,通过网络来开具分销凭证,实现数字化的便捷管理,掌握产品的来龙去脉。

  “项目开发成功之后,就可以随时在电脑上查询到任何一个经营户的分销凭证,更可以掌握每个农贸市场每天的进货量、销售量等,方便公司及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管理。”朱约瑟说。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