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19日,新疆民丰县在各乡镇为农民发放290余万元家禽养殖补贴款。
近年来,民丰县在家禽养殖上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先后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62.5万元,有效推进了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为深入贯彻县委“生态文化立县、特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和“两个提升一个加快”发展战略(即:提升林果业管理水平,提升畜牧业良种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农牧民增收步伐),激发农牧民养殖热情和积极性,推动全县家禽养殖多元化、产业化发展。民丰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大户示范辐射带动”的原则,制定了“先养殖后补贴”的工作机制,对家禽养殖户采取直补到户的方式,按照黑鸡每羽5元、鹅每羽12元的标准进行现金补贴。今年,全县有1425户农民养殖黑鸡35642羽,783户农民养殖鹅93344羽。
在家禽养殖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准三不准”原则(三准:贫困户的准予补贴,农村妇女自主创业的准予补贴,能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养殖专业户准予补贴;三不准:违反民族宗教和计划生育政策、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不补贴,养殖黑鸡低于60天、鹅低于90天的不补贴,养殖成活率低于60%的不补贴),真正扶持那些有能力、有干劲的农牧民摆脱贫困,为实现扶贫开发惠及于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尼雅乡海里其村农民阿依木汗·阿吾拉2012年养殖了1000只黑鸡,赚了1.4万元,2013年又养了1000只,赚了1.38万元,今年养殖了1000只黑鸡,已经卖出去了700只,收入4000多元,家里现在还有200多只鸡,陆续开始下蛋了,每天可以收30—40个鸡蛋。她说,领到了5000元的家禽养殖补贴款,非常高兴,明年还要继续养殖黑鸡。
据介绍,家禽养殖是一项时间短、见效快、农牧民易接受掌握的“短、平、快”项目之一,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条新途径,所养殖的鸡、鸭、鹅等,可通过禽肉及禽蛋转为商品增收,所产生的粪便又可作为有机肥用于红枣、核桃等促进林果业发展。当前,民丰县家禽养殖范围已从庭院内扩大到红枣地、湿地的林下养殖、湿地养殖等各种形式的养殖规模。
尼雅镇甫甫克村农民吾斯曼·巴拉提说:“去年养了400只鹅,挣了2.1万元,今年我又养了400只鹅,现在已经以每只80元卖出去了340只鹅,还有60只鹅,准备让这些鹅生蛋。把鹅养在红枣地里,鹅可以吃草,枣树也有肥料了。这次我领了4800元的补贴款,明年计划养500只鹅,增加收入。”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