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猪肉“瘦肉精”屡次超标 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2015-02-06来源:人民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近期,进口猪肉“瘦肉精”超标情况再度出现,据人民财经统计,2014年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258批次肉制品被检不合格,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中心主任张永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瘦肉精在美国等少数国家是允许使用的,不过对用量有严格控制。然而,由于人种差异和国内外的管理标准不一致,使很多国外食材并不能达到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

  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不合格肉制品名单显示,去年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258批次肉制品被检不合格,其中,29批次的进口冻猪产品检出我国严禁添加的莱克多巴胺即“瘦肉精”,美国进口冻猪产品就占据了28批次,加拿大1批次。

  我国一直打击瘦肉精犯罪行为

  4日,农业部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畜禽屠宰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要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添加“瘦肉精”、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浙江营养学会理事王维义教授曾表示,莱克多巴胺是常见的一类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目前在国际上仍广泛运用于饲料和畜牧生产中。但人类食用过量的“瘦肉精”,会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含“瘦肉精”的食品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老年人的危害更大。

  张永建对记者表示,由于我国猪肉生产业组织方式不同,导致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猪肉生产基本还处于一家一户小农生产方式,如果不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不加大监管力度,我国的食品安全很难得到改变。

  据了解,中国农业部早在1997年就发文禁止瘦肉精在饲料和畜牧生产中使用。2002年农业部、原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文,将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一同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2011年3月底,发改委将“瘦肉精”类产品列入淘汰类产品。商务部自2009年12月9日起也禁止进出口莱克多巴胺。

  国际上,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也在2014年12月5日起暂停从美国进口禽肉半成品和成品。同时,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决定从11月14日起暂停从加拿大进口猪肉。原因是从加拿大进口的猪肉被检测出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瘦肉精”。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此次2014年含“瘦肉精”的美国出口的冻猪产品都已依法做退货或销毁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中国:三分之二的进口猪肉仍来自欧盟

  外媒2015年2月3日报道,2014年中国猪肉的进口一改此前4年的趋势,猪肉进口量下降了3%。

  2014年中国猪肉的进口总量为564000吨,仍高于2012年的水平。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人依旧将猪肉作为蛋白质消费的来源。

  但是猪肉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却有所改变。比如,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猪肉贸易商,而由于污染问题的影响仍在,尤其是莱克多巴胺的使用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影响,2014年美国对中国的猪肉出口量下跌近2%。

  而不同的是,整体而言,欧盟对中国的猪肉出口略有增长,增至 368700吨,占对华出口市场的65%。

  这主要得益于西班牙、丹麦以及英国的贸易增长,其中英国连续两个贸易年持续增长,这些国家的贸易增长趋势弥补了德国、法国和波兰的低迷状况。

  2014年英国向中国出口猪肉27500吨,是欧盟成员国里中国的第4大猪肉供应商(综合而言是第6大对华出口国),市场占有率接近5%。

  由于贸易总额下跌,尽管全球范围内猪肉出口价格总体飙升,但2014年猪肉的单价也下降了2%。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中国输出产品的组合情况——其中的许多产品在其他地区的销售价值很低;同时,这种情况或许也表明中国的消费者能够承受的价格已达到顶点。中国猪肉进口总额下降至65亿人民币,合6.35亿美元,降幅为5%。

  猪内脏进口量在2014年略有增加,但仍旧低于2012年的水平。亚洲的消费者偏爱动物内脏的产品和肉块产品,而这些产品在西方则不是大受欢迎的产品。

  就这点而论,这些在北美和欧盟没有多大价值的产品在中国仍旧有着利润丰厚的市场。但是,2014年猪肉的单价平均下跌7%,而这对贸易的增长形成了支持。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