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全部腾空后,我们将加强监管,禁止以后再从事污染环境的养殖。”台商投资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表示,位于洛阳镇的养猪场,系养猪户向友力农场承包方租用场地,目前租期未到,经过协商沟通,承包户表示将改造养猪场,转型种植苗圃。
一肉类加工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生猪屠宰利润大约在20-30元,目前都是薄利。现在肉类行业受大环境的影响,整体趋势不是太好,大部分都是基础消费,中高端肉类消费由于受高端餐饮消费大幅下滑影响很大。
去年,屠宰行业整体利润同比下降4.5%,今年上半年也并不乐观。 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以来,猪肉价格虽在上涨,但规模以上屠宰厂的利润却更薄了,其中原因之一是小屠宰厂与大企业争利。
雨润食品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不是孤例。双汇发展(20.57, 0.28, 1.38%)(000895.SZ)等上市企业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也下滑10%以上。
雨润食品公告称,该集团依据截至5月31日止,五个月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的初步审阅及其他现有资料,预期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比较,将转盈为亏,亏损金额不少于港币 7 亿元。
从盈利到大幅亏损,雨润食品给出的理由主要是大环境所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转型,高端餐饮及肉类消费市场疲弱,经营环境日趋激烈。与此同时,生猪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生产成本上涨,转嫁成本难度增加令毛利大幅下滑。
雨润食品称,由于宏观经济不明朗,本集团预计下半年仍会面对种种挑战,管理层未来仍会竭尽所能,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及方法,尽最大努力将业务恢复至正常水平。
事实上,雨润食品业绩下滑去年就开始显现。2014年报显示,该企业去年总营业额约为191.6亿港元,同比下滑10.6%。其中,雨润食品冷鲜肉销售额约为151.7亿港元,同比减少8.3%;低温肉制品的营业额为25亿港元,同比减少5.1%。
总体来看,雨润食品盈利增长,很大程度上与去年一笔资产出售相关。2014年12月,雨润食品将沈阳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湖南辉鸿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的资产作价6.8亿港元,出售给南京润隆商业投资管理公司。这笔交易给雨润食品带来约3.5亿港元的收益,并计入雨润食品2014年业绩。
对于2014年业绩增长不甚理想,雨润食品称,回顾年度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市场环境日趋激烈。加上本集团于过去数年积极扩充,目前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固定成本的摊销压力使业务受到影响。
雨润食品是国内主要的生猪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上游屠宰方面,截至去年底,雨润食品拥有年产能5635万头的屠宰能力,比2013年年底的5545万头产能增加90万头。
按产能计算,雨润食品是国内最大的生猪屠宰企业。一肉类加工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雨润的屠宰产能远高于双汇,但是产能利用率不高,效益较低。在冷鲜肉、冷冻肉销售规模也没有双汇大。
雨润食品主要核心子公司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南京雨润)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以南京雨润为例,南京雨润盈利下降一是近年新投产的工厂超过 20 多家,新投产工厂多,且这些工厂均处于起步阶段,至少需要 2-3 年的时间培育原料市场与消费市场,该项战略布局对雨润的毛利率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生猪瘦肉精检测采取“逐头检测”,据统计仅该一项政策就提高每头生猪屠宰成本12元,若按照发行人年1000万头的年屠宰量,年生产成本增加1.2亿元。
南京雨润生猪屠宰量在1000万头。南京雨润主要从事生猪屠宰及肉制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除了自营业务外,南京雨润控股并管理着雨润食品旗下100多家子公司。2013年,南京雨润合并资产与销售收入约占整个雨润食品的78% 左右。
除了雨润食品盈利出现大幅下滑,双汇发展、得利斯(9.13, 0.43, 4.94%)(002330.SZ)等生猪屠宰及肉类加工上市企业今年盈利也出现下降。
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表示,去年,国内屠宰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5%,这是多年以来少有的。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猪肉价格在上涨,但是屠宰厂利润更薄。前段时间,生猪屠宰平均一头猪的利润在30-40元,现在更少了。
一肉类加工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生猪屠宰利润大约在20-30元,目前都是薄利。现在肉类行业受大环境的影响,整体趋势不是太好,大部分都是基础消费,中高端肉类消费由于受高端餐饮消费大幅下滑影响很大。
伴随着生猪屠宰利润下降的同时,大企业生猪屠宰数量也在下降。高观表示,这一阶段时间,规模以上企业生猪屠宰量也在减少,原因有两个:一是生猪存栏量在下降,二是小型屠宰厂分流了大企业的屠宰量。
小屠宰厂主要是指一些被淘汰的生猪屠宰产能。高观表示,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商务部向农业部移交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职责,有的地方移交完成,有的地方还没有。小屠宰厂抓住监管漏洞,与大企业抢猪源,私宰量上升。这导致大企业买不到猪,屠宰量下降,利润下降。
商务部官网显示,去年12月,商务部的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包括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配套规章、规范;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负责行业统计;负责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技术鉴定等活动。当时,商务部与农业部完成了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职责移交工作,但地方交接尚不完全。
猪价缓慢回调 养猪人应理性对待猪价小幅波动
面对如今的猪价行情,可谓是给养猪人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破9早已成不争的事实。全国猪价在连续猛涨几个月后,近日出现了回调趋势,上涨较缓,部分地区已出现回调下跌。让养猪人不禁感慨,“见好就收”即为上策。猪价上涨还能持续多久?会不会向股市一样疯狂揪痛了股民的心一样?下跌之势会不会如山倒,如堤崩?猪价将何去何从?
养猪人难免有点小担心,害怕猪周期,害怕刚小盈利的一点马上又被亏了回去,害怕刚转的命运又被扭转,害怕刚变好的行情又被搞的一塌糊涂。根据目前猪价行情,养猪行业的各个环节都会有自己的思量。
为保护自身利益 猪业各方顺势而为
小散户求稳心态较重,自繁自养户更多是采取保守心态。对于很多小散户来说,“赚一年,亏一年”的养猪行情,养猪的确不如打工强。因此小散户的赌博心理仍然较重,当猪价反弹时,他们的压栏动机也大;所以当猪价下跌时,抛售情绪也会相对严重。而相比较而言,规模猪场在应对这种情况可以淡定很多,但如果行情反转,也就顺势而为。
关于屠宰场,屠宰场更多是看终端消费情况来定价,屠宰行业也在快速整合,从下乡进农村到城市社区店,屠宰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且针锋相对。而猪经纪的工作是看屠宰场的价格来展开,屠宰场降价,他们就接着降价,猪价的话语权始终在屠宰企业手里。当猪经纪的生意越来越好做时,养殖户不想压烂,猪价行情也可想而知了。
养猪人应理性对待猪价稍微波动
根据以往经验,在养猪产业生产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猪价稍微一波动就容易引起行业市场恐慌。而事实上,猪价往往一个短暂的回或者是升高,就会被认为是一个猪周期的开始,导致大家的都极度扩张,加剧猪周期的震荡。由此可见,整个养猪产业生产链十分脆弱,此种情况追根究底应源于行业人群的盲目性和缺乏市场主导性。
虽然如此,这种行业的盲目性却不能归咎于养猪户。但对于养猪人来说,尽管信息已经做到了公开化、透明化,由于很多猪场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和基础设施方面的缺陷,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深刻的分析市场,判断真正的走势还是存在着极大的障碍和困难。在此种博弈中,尤其是最为弱势群体的散养户,散养户总是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操控,继而被决定了是盈利还是亏损。
作为市场中的弱者,散养户只是以为,嗅到猪价的先机,便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却不知道,信息仅仅是个参考,并不能等同于“晴雨表”。市场呈现的现状,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正常的市场波动而已,然后,人云亦云,跟风成瘾,一个短暂的波动就加剧了整个猪周期的震荡,从来扭转了市场本来的发展方向,最终导致反转的惨剧。如果养猪人都能理性对待猪价波动,市场带给大家的或会是另一个结果。
规模化养殖 或能破解“猪周期”魔咒
据了解,在目前我国散户养猪数量占到7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大型企业进入养猪行业,有利于缓解散户养殖容易受到行情影响的弊端。而当前行情是,伴随着随着饲料、劳动力成本上涨,外出打工的收入变高,给规模化猪场的形成创造了时代机遇,可以乘势而为。
小编不久前也在一篇评论文章也看到,四川省社科院农业经济专家陈武元教授的只言片语,“农村养猪散户的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少,而以规模化养殖为特点的大型企业的加入,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陈教授认为,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把握市场信息的速度更快,从而使得猪肉供应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或许,多年来困扰中国物价的“猪周期”魔咒,有望在养猪产业实现规模化以后消失。希望陈教授的预言在中国能够实现,梦想的实现应该是整个行业瞩目的,所有人都将拭目以待。
生猪价格涨速放慢 但生猪供应仍紧张
1、生猪价格行情分析
猪价涨幅放缓,北方地区屠宰企业下调生猪收购价格,南方地区稳中有漲。昨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7.60元/公斤,较前日上涨0.11元/公斤,同比上周上涨0.29元/公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山东、湖北、广西、云南微幅下跌;其余各省市小幅上涨;涨幅维持在0.01-0.27元/公斤,跌幅集中为0.01-0.14元/公斤。
新疆、海南、江苏上涨前三。
云南、黑龙江、辽宁下跌排前。
2、饲料价格行情分析
昨日全国玉米均价为2381元/吨,较前日下跌25元/吨,同比上周下跌31元吨,猪粮比为7.39:1;昨日全国豆粕均价2961元/吨,较前日上涨36元/吨,同比上周上涨64元/吨。
下半年国家高库存供应压力、下游需求疲乏之态、进口替代品冲击国内市场等各方面不利因素将影响玉米价格回调。
3、后市分析
全国总体猪价涨跌两难,呈胶着状态,波幅十分有限。各区域分化明显,其中东北地区猪价继续小幅回调,湖南,湖北,江苏,福建,广西保持稳定,江西,安徽,甘肃,海南,浙江则继续上涨,全国生猪均价超过18元/公斤增多。高温制约需求,猪肉消费减少,生猪价格涨速放慢,但生猪供应仍紧张,生猪市场总体上涨的趋势暂不会改变。
养猪市场供求关系优化 生猪出栏价格小幅回升
为更加准确全面的掌握全市生猪生产经营状况,张家界调查队于6月下旬,对全市纳入监测的生猪规模养殖户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并走访了市畜牧局等相关部门。调查结果结合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张家界生猪价格迎来新一轮小幅上涨,生猪生产初步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
市场供求关系优化生猪出栏价格小幅回升
上半年以来,生猪价格可谓一波三折。从监测数据看,一季度初期肥猪出栏价格延续了上年末走势,全市出栏均价达到了每公斤14元左右。自2月份开始,随着节后消费需求迅速消退,肥猪出栏价格逐月回落进入低谷。3月份,全市散养户肥猪平均出栏价格为每公斤 13.1元,规模养殖户肥猪出栏平均价格仅为12.3元。从4月份开始到6月初,肥猪出栏价格开始缓慢回调,全市出栏均价再次恢复到每公斤14元的本地养殖盈亏线。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6月份以来,规模养殖户的肥猪出栏价格均稳定在每公斤14元-15元之间。抽样调查的5户规模养殖户,最近一次出售肥猪的均价为每公斤14.8元。与之相对应,仔猪出售数量明显减少,仔猪价格随之略有上涨。武陵源区的养殖户邓老板一季度卖了300头仔猪,平均每公斤售价才23.1元;6月中旬,他再次卖出一批仔猪,平均价格已经涨到了每公斤28元。另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数据显示,进入6月份以来,张家界各大市场猪肉价格也一直保持相对稳定,5月份采集的全市平均价格为五花肉每公斤21.5元、腰条肉每公斤22.5元;6月15日采集的全市平均价格为五花肉每公斤22元、腰条肉每公斤22.5元。
供求关系扭转是此轮价格回升的主要推手。通过对监测数据和调查了解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此轮生猪价格的小幅回暖主要是由于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生猪市场供求关系有所扭转。一是从生猪正常生长周期性规律看,规模养殖户通常会在年初价格从高位回落的时候适当补栏,上半年存栏量较多,出栏量相对较少;对养殖品种和结构的调整也习惯性在上半年进行。
张家界地区散养户多以养年猪为主,多在上半年购进仔猪补栏,养大猪到年底再宰杀或出售。此外,由于受2014年国内生猪市场大环境影响,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户对养殖结构进行调整,今年上半年外地生猪调入和本地生猪调出均有所减少。由于前两年养猪效益下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农村养殖户数量有所减少。在这一背景下,为满足正常市场需求,生猪经纪人和上门收购数量均有所增加,带动肥猪出栏价格小幅上涨。而肥猪出栏价格的上涨,又刺激养殖户不同程度产生惜售养大猪以获得更大利润的心理变化,进而带动肥猪、仔猪价格的进一步回暖。
养殖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养殖户信心得到提振
2014年生猪市场的持续低迷,各地纷纷加大了对大型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户的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户因市场效益不好、资金短缺导致的生产经营困难,一些养殖户以此为契机,改良品种、调整结构、整修猪舍,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后劲。与此同时,市场主要饲料价格从3月份开始出现回落,生猪养殖成本进一步降低。
据国家统计局6月24日发布的6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玉米价格为每吨2346.2元,环比下跌0.3%,同比下跌2.2%。豆粕价格为每吨2515元,环比下跌2.6%,同比下跌 34%。永定区养殖户老杨告诉我们,他的养猪场现在购进的玉米价格为每公斤2.4元,豆粕价格为每公斤3.2元,精饲料价格为每公斤9.4元,饲料成本比年初降低了不少。
生猪出栏价格和猪肉市场价格的稳中有升,对之前一直深陷效益亏损困境的养殖户来说,无疑是打了一针强心剂,养殖信心进一步得到提振。从监测数据看,二季度生猪存栏量呈现整体增长。全市纳入监测的散养户存栏963头,环比增长40.8%;规模养殖户存栏18752头,环比增长3.4%;非农户单位存栏1376头,环比增长23.7%。散养户、非农户单位补栏明显增多,规模养殖户则相对较为谨慎。
面对当前生猪价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受访的养殖户均认为,生猪养殖有其自然规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市场低迷后,此轮小幅恢复性上涨是市场供求关系理性调整的必然结果。对于生猪价格后期走势,养殖户普遍认为,受国内大环境和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生猪价格快速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仍将长期保持在小幅回升和供求结构性波动之间。
猪场风险依旧最大 大型屠宰企业才是最大受益者
前文已经分析中已经提到了最可能操纵此次猪价的是屠宰企业,而从这两天接到的电话及行业透漏的内幕情况来看,这只幕后的黑手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有储备肉的大型屠宰企业,他们才是猪价不正常上涨的最大受益者,而无论是推波助澜的相关产业还是最终的猪场,所带来的受益只是暂时的,也是风险最大的,为什 么?
一、便宜的储备肉在哪
6月份后是猪肉消费淡季,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生猪价格应该趋稳或者略降,这才是正常的现象。可是现在猪价,一直在疯长,而背后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此波不正常的上涨。说到这次很多人可能要骂我,以猪价上涨有什么不好来反驳我,我也想我们终端猪场的亏损能一夜之间补回来,可是现实吗?
不可否认,大量散养户的退出,前期的行业巨亏造成了生猪存栏量下降是不争的 事实,可是大家想过没有?这些淘汰的猪去哪了?而前年乃至去年的低价猪又去哪了?
二、屠宰企业抛售需要借口
很多屠宰企业有储备肉,大量的便宜的储备肉,还有些企业有进口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是这种企业你会怎么办?哄抬猪价,缩减屠宰量,猪肉价格上涨,谁是最大的受益 者?如果猪价上涨过快,或者猪肉价格过高,消费者会怎么办?一旦终端消费者对于猪肉的上涨有意见会出现什么?
屠宰企业可以名正言顺的抛售储备肉甚至进口猪肉来平衡物价,而缩减屠宰量会造成什么?大量压栏,生猪存栏量剧增,卖落不卖涨是我们养猪行业终端的特色,何况我们一盘散沙的养猪场呢?
我们再来分析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的屠宰企业一天到底宰多少头猪?而又卖多少肉?如果是宰的猪比卖的肉少甚至持平,说明什么?屠宰企业可以用一句话来忽悠猪 场,收不来猪?真的收不到吗?南方闹得沸沸扬扬的强拆,这些猪去哪了?
南方进入雨季,猪也进入问题多发的季节,而这些你懂的猪又去哪了?学生放假,消费淡季,猪肉价格上涨必将降低消费等因素的影响下,生猪价格上涨正常吗?一旦猪肉价格过高的声音出现乃至蔓延会出现什么?什么样的借口最有用?关系民生嘴巴的借口最有用,一旦出现,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三、阴谋致胜
其实很多人不是不懂,而是不愿意讲,更不愿意跟养猪人讲,在养猪这个行业,终端猪场是最底层,养活了一系列的相关利益链,而猪价上涨对于最近的行业萎靡不振一个有效的强心剂,起码从猪价上涨上来说,无论是种猪企业、饲料企业到终端的猪场,都是兴奋,也是疯狂的,压栏补栏会增加生猪存栏基数,而带来的一系列刚性需求是行业相关产业的救命仙丹。
这也是猪价一涨,全行业兴奋的本质原因,至于其中的风险,几个在当前自身利益可能最大化的炒作中会考虑终端猪场的风险?而纵观猪价预测的言论,有几个不是鼓吹猪价上涨背后的支撑原因是猪少了,可是储备肉少了吗?5块多、6块多的生猪储备肉去哪了?消费了多少?为什么没人提?没人分析?
四、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无论猪价涨跌,屠宰企业赔钱的有几个?而前段猪价低迷的时候,那些巨无霸的屠宰企业到底囤积了多少储备肉?如果一旦出现猪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借口出现?这些储备肉会不会以救世主的形式出现平衡物价?尽管那时候可能储备肉已经没有多少了?人家已经在抛售,面对屠宰企业的抛售,恐慌性的落价,那些被忽悠一直压栏的猪场会怎么样?而一旦落到一定价位?放开收购又是一种服务于终端的好借口。因此,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还用讲嘛?
五、谁会跟着发财
之前的文章已经提到过,压栏及补栏必定会造成基数增加,而需求变大,只要是上游企业谁不喜欢?有储备的屠宰企业吃肉,相关产业喝汤,而最终的猪场也会有一部分聪明人抓住机会很赚一笔,可是赚过以后呢?如果你盲目扩群、盲目压栏,万一出现变数,会怎么样?
因此,猪价疯狂的背后,最好过的就是有大量储备肉的屠宰企业,一旦其目的实现,未来我们赌徒型的终端猪场可能因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成功了,这些企业赚的盆满钵圆,然后又可以以低价收储备了,失败了,有什么大不了?储备的猪肉也高价出手了,尽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是比正常情况下赚钱是一定的。可是我们终端 猪场会得到什么?
还是那句老话,让我们且养且珍惜吧!希望我的分析都是错的。欢迎有良心的行业人士提供内幕消息,让我们终端的养猪人少经历些不该经受的波折,他们真的不容易。
预测:本轮猪价高点将在国庆后到来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持猪待涨”也许是个不错的投资策略。
在连续16周的时间里,国内生猪价格从11.6元/公斤的年内低点连续反弹,目前已上摸至18元/公斤的边界,累计涨幅接近50%。仅6月中旬以来,不足一个月生猪价格就上涨了约16%,在剧烈动荡的市场环境下可谓一枝独秀。
猪价开挂连涨4个月,多地触及9元/斤
“近期全国猪价已经开挂,一句话代表了绝大部分养猪人的心情,只要栏里有猪,你就是幸福的。”业内人士的一句调侃道出了养殖户对猪市持续回暖的兴奋之情。
国内生猪价格自3月下旬触底反弹以来,目前已经连续上涨接近4个月,几乎可以说“一天一个价”。数据显示,3月13日,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仅为11.6元/公斤,为2014年5月初以来的最低点,此后猪价明显反弹,当月月底达12.24元/公斤;此后猪价加速上涨,4月底、5月底和6月底分别达到13.67元/公斤、14.54元/公斤、15.65元/公斤。截至目前,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达到17.39元/公斤,近4个月的累计涨幅为50%,多地甚至冲高突破18元/公斤大关。
“部分高价地区生猪出栏价格已经达到18.0元/公斤,北方猪价大涨刺激南方养殖户惜售心理增强,市场收购较为困难,国内生猪价格延续“火箭猪”涨势。”分析师李文旭表示。
生猪存栏量的低迷与猪周期的启动是促使这一轮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受“卖跌不卖涨”心理的影响,养殖户压栏待涨心理较重,进一步加剧了猪源阶段性偏紧的局面。据介绍,2013年年中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导致养猪业亏损明显,养殖户和散户养殖均大量退出市场,从而带来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趋势性降低,供给端的下行压力最终传递到了价格端。
农业部数据显示,5月全国生猪存栏量为38615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9.8%,环比4月减少0.2%;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23万头,同比和环比分别下跌15.5%和1.2%,相比前期高点5068万头,下降了22.59%。
生猪养殖业“去产能”力度和时间均远超预期,加剧了对后市供应紧张的担忧。研究认为,当前母猪存栏量意味着2016年生猪供应严重紧缺,预计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降至少将持续到今年7月份,存栏在3900万头以下,这将导致未来生猪供应量的严重失衡。
预测:本轮猪价高点将在国庆后到来
“短期来看,目前生猪各主要产区肥猪压栏情况比较严重,尤其产销区价差倒挂加大,在供应面偏少的大前提下,7-9月猪价继续上涨的趋势不变,但是不排除7月产销区猪价调整的可能,9月或会上涨到全年最高价位。”生猪分析师姚桂玲表示,中长期来看,四季度,前期补栏仔猪陆续出栏,再遇中秋国庆双节,肥猪供应增加,猪价可能有下跌风险。2016年春节前后,市场生猪供应可能比较充足,猪价或偏稳调整。
分析师李文旭则认为,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市场猪源趋紧,夏季高温多雨,生猪外运困难,国内生猪出栏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生猪市场供应趋紧局面难以缓解,诸多利好提振,短期内国内生猪价格将延续涨势,后市中秋、国庆双节提振下,国内生猪商品指数将有望达到并超过周期内最高点。
而基于对能繁母猪的淘汰情况以及需求增速分析,判断下半年猪价将会持续上涨,预计2015年、2016年国内生猪短缺1517万头、3462万头。总体上,预计2015年全年均价为15元/公斤(高点可达17元/公斤),2016年全年平均价格达到17元/公斤(高点可达19元/公斤),而结合最新草根调研,不排除有超预期可能(可能今年年内达到18元/公斤)。
警惕!豪赌后市 不忘“利润”总与“风险”同行
今年的猪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跟据以往经验,春节前生猪应该能够卖个好价钱,没想到今年春节生猪价格不升反降,许多养殖户都亏本退养。过了三月,猪价反倒一路上涨,往年消费清淡的夏天,猪价反而持续猛涨,东北地区甚至一度突破“9”元大关。养殖户也终于转亏为盈,纷纷期盼猪价能够更上一层楼。
6月底北方猪价领涨全国,南方地区猪价正在在追涨中,持续上涨的行情走势定然不会跑偏。随着行情逐渐高企,仔猪成本也逐渐走高。这主要是仔猪存栏少而养殖户开始补栏所致。养殖户在追逐高企价位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成本和风险。
压栏有风险:行情、成本、疫病都是不确定因素
现在的养殖户,无论是大规模还是小散户,只要经历过残酷的2013年和特别残酷的2014年,就都明白行情不好的难处,整体低迷的猪价,熬进心血盼涨价,多少养殖户低价抛售带着亏损从此退出养猪业。现在行情终于开始回升,养殖户也从一开始的止住亏损变成了豪赌高价,价格越涨,越是惜售,都想等到价格高点了再卖,弥补前期损失。
都说猪市如股市,炒股的人心里总有一个念头,下注,盼收盘大赚一把,股价涨了高兴,盼着再涨,股票一旦跌下去,多数人都被套牢在里面。养猪也是一样,5元多的时候艰难的走过来了,到了6元缓了口气,7元收本了,8元小利了,9元来了,高兴不得,忘乎所以,还想继续想着10元,就像炒股一般,总有“卖跌不卖涨”的心里。行情谁能说得准,别为了一时的赌把已经到手的钱飞了。
目前屠宰场在生猪收购方面确实遇到不少问题,但养殖户将猪压栏,猪是早晚要卖的,只会造成活体储蓄量上升。时下炎热,大量的猪在手里,除了饲料成本加大,还面临着疫病的发生,忧心忧虑,吃喝不安,精神和经济上要承受很大压力。压栏有风险,行情好也要养殖户自身懂得把握时机。
补栏有风险:成本高还不一定赶得上好行情
自去年行情不好以来,大量养殖户退市,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一直在下降。农业部5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跌破了4000万头,对比近十年的历史数据,母猪存栏量目前处于最低点。母猪存栏量的减少势必会带来猪源的紧张,而目前猪价上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猪,生猪的数量过少。
绝大部分养殖户都会根据对未来猪价的预判来选择当前的生产决策,未来价格越高可能现在补栏就会越坚决,补栏量越大。很多养殖户觉得现在母猪缺少,明年猪价可能会突破新高,对补栏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此时补栏后备母猪,很顺利也要到明年七八月出栏肥猪,头胎受孕率和产仔率都低,即使能赶上这一波好行情,效益也不大,关键是以后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到时退出得不偿失,留下越陷越深。
而且正是由于母猪的减少,仔猪价格持续上升,大大增加了补栏的成本,即使赶上了明年的好行情,出栏成本就是一个大问题,猪价不到一定的数值没有利润甚至成本都不够,但谁能保证明年的行情,若是猪价跌下去了,想想2014年的亏损,行情说不准,补栏有风险啊!
今年猪价上涨是一种大势,面对越来越好的行情,把握当下,不要豪赌后市,眼前的猪价才是真实的,把猪养好,赚到手的钱才是最实在的。
高温制约消费 南北猪价出现不同程度回调
据监测,2015年7月17日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7.66元/千克,较昨日上涨0.01元/千克,较上周同期猪价(7月10日)上涨0.25元/千克。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14省份猪价上涨,12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高价为内蒙古,上涨0.12元/千克于18.26元/千克;全国最低价为山西,下跌0.04元/千克于17.18元/千克。新疆上涨0.19元/千克,内蒙古上涨0.12元/千克,江苏上涨0.10元/千克,福建上涨0.08元/千克,湖南上涨0.08元/千克,四川上涨0.08元/千克,小幅上涨。辽宁下跌0.10元/千克,吉林下跌0.08元/千克,黑龙江下跌0.08元/千克,价格小幅回调。湖北与昨日持平。
全国猪价涨幅放缓。黑龙江8.8-8.9元/斤。浙江漲至8.9-9.1元/斤,上涨0.03元/斤。天津在8.7-8.9元/斤。河北主流价漲至8.6-8.8元/斤。河南在8.4-8.6元/斤,山东主流价8.6-8.7元/斤。广东8.7-8.9元/斤,福建福州、漳州8.8-9元/斤。
全国猪价持续震荡调整,天气炎热,制约终端消费,猪肉鲜销需求减少,南北猪价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调,但南方相对调整幅度不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稳重有漲态势,四川地区猪价突破18元。
【近期热点总结】
养殖户陷入压栏与出栏的困惑中,屠企面临少收成本高与多收无销量的僵局,生猪大范围流通基本停止,规模化养殖企业试图扩量创收,白条淡市提价,猪价高价位运行,产业链上各方虽有利可图,但这种局面不长久,市场还需回归理性稳定。8.5元的主流猪价可能是7月生猪市场的一个平衡价格点。CPR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生猪供应减少利好猪价上涨,但饲料需求却因此缺乏支撑,短期利空包括玉米(2282,-4.00, -0.17%)、豆粕(2741, 27.00, 0.99%)在内的饲料价格,3月中旬以来,相关猪料价格纷纷出现下滑。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养殖利润回升将导致补栏增加,后期随着生猪存栏数量增加,下游养殖市场对饲料需求提供支撑,豆粕价格或将有所反弹。
本周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瘦肉型、良杂、土杂猪的均价)从上周的15.73元/公斤涨至16.82元/公斤,同比上涨33.22%。瘦肉型猪从16.38元/公斤涨至17.19元/公斤,顺利突破17元/公斤大关,良杂猪从15.53元/公斤涨至16.85元/公斤,土杂猪从15.27元/公斤涨至16.41元/公斤。全国仔猪价格均价(三元和良杂仔猪均价)从上周的30.47元/公斤涨至30.97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21.42元/公斤上涨44.58%,三元仔猪价格从32.4元/公斤涨至32.48元/公斤,良杂仔猪价格从上周的28.53元/公斤涨至29.46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34.21%和58.05%。后备二元母猪价格至1760元/头,同比上涨20.68%。
上游生猪出栏量下降 猪肉价格再次迎来“疯涨”
陈女士家,饭桌上总少不了荤菜,她也是三天两头就要买点猪肉,可最近她发现,花同样的钱,买到手的肉,是越来越少。
记者走访时发现,受到上游母猪存栏量减少、生猪价格强势走高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再次“疯涨”,正在接近历史高峰。
上演“多级跳”
记者走访中得知,进入6月中下旬以后,和很多城市一样,我市的猪肉价格,也是步步紧逼,持续到现在,已经历了“多级跳”。
业内人士表示,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市猪肉价格较为稳定、变化不大。
近日,记者先后咨询、走访了市内多家大中型超市猪肉销售区及一些社区便民店。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6月下旬时,像前槽、腰条、后鞧的销售价,整体来看已经涨到了12元/斤左右,如今已经涨到了每斤15元左右,其中不少超市,还打出了每斤15.8元的价格。
精排、毛排的价格也是一路看涨,达到每斤18元至19元钱,多家大型超市内毛排的价格,更是超过了20元/斤。
来自市物价部门的周监测结果显示,进入7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涨势明显,毛排涨幅为29.3%,腰条涨幅为20.1%,后鞧涨幅为9.5%。
乘风庄一位猪肉生意业主告诉记者,自己卖肉多年,几年前,我市的猪肉价格曾卖到每斤16元、17元的价格,如今又快撵上这一高峰了。
猪少是主因
什么原因导致猪肉价格快步升高呢?记者调查时发现,关键原因,还是出在上游。
据市内多家生猪养殖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前的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生猪收购价始终处在一个低位,使得养猪户们一等再等,猪养得越多、养的时间越长越赔钱,实在坚持不住了,开始大面积“清栏”,同时也集中减少母猪、仔猪的繁养,时间一长,从供应关系上,导致生猪出栏量直接下降。
龙凤区前进村养猪场场长刘春峰,经营生猪生意,已经有7个年头。
他告诉记者,今年前4个月时,生猪收购价还在6.50元/斤徘徊。进入5月份以后,涨到了7.20元/斤左右,6月末接近8元/斤,此后竟然上涨到9元/斤,这几天又降了点,在8.70元/斤左右波动。
采访中,我市几家养猪企业负责人还谈道,眼下,如果手里有猪出手,一头猪,就能赚到500到600元。
大家一致认为,猪肉的销售价格不断攀升,关键原因就是猪少了,导致猪肉供给能力大幅减弱;另一方面,快速提升了生猪收购价,最后使得下游市场上猪肉的销售价格持续攀升,甚至“疯涨”。
业内人士认为,本轮生猪价格上涨原因,趋同于2011年,都是生猪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养殖成本上涨,导致母猪存栏量、生猪出栏量快速下降,致使价格短期内快速大幅攀升。
提到后市,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暑期的到来,将对生猪价格上涨产生一定的抑制,预计9月份后,价格会缓慢回落。
猪价“疯涨”下半年猪价将如何?真要破10上11吗?
全国猪价涨幅放缓。黑龙江8.9-9元/斤。浙江跌至8.9-9.1元/斤,下跌0.01元/斤。天津在8.8-9元/斤。河北主流价涨至 8.6-8.8元/斤。河南在8.4-8.6元/斤,山东主流价8.7-8.8元/斤。广东8.7-8.9元/斤,福建福州、漳州8.6-8.8元/斤。
近日以来屠宰企业与养殖户在9元附近僵持不下。随着全国行情出现回落、反弹、微涨、补涨、企稳等态势的出现,猪市总体呈现了高位盘整的态势。涨跌互现的态势行情给了屠宰企业以喘息调整的机会。虽然目前收猪难度系数没有降低多少,但是需求的进一步疲软以及养殖户的分批出栏多少还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目前高价位虽然僵持不下,但是由于高温天气制约终端消费,所以猪价暂时难以突破9元。屠宰一边施行试探性压价一边改变收猪策略。对于局部地区而言,屠宰压价行为比较频繁,但是难以长久、幅度不大。目前高温天气一方面使市场交易减少支撑猪价但同时也利空了猪肉消费,养殖户出栏有加剧震荡态势但难以形成市场主导。供需紧缺依旧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猪源供应紧张,猪价或维持震荡上扬态势。
全国外三元猪粮比昨日7.29:1,今日7.30:1,与昨日相比微幅上调。今日饲料原料价(元/吨)
[玉米]:全国均价2406.95上海2460天津2333.33重庆2600广东2570.17福建2572.5浙江2560江苏2421.25山东2330.03辽宁2382.73江西2643.33四川2564.11陕西2270湖北2500.83河南2290.54河北2290.89山西2277.64内蒙古2290吉林2298黑龙江2196.43安徽2419.83湖南2720广西2471.2云南2380贵州2405甘肃2240新疆2092.86(以上价格均以换算成水分含量为15%以下的标准玉米)
[豆粕]:全国均价2962.68北京2870天津2830重庆3200广东2867.93福建2873浙江2872.5江苏2884.29山东2911.96辽宁2853.33江西2941.13四川3094.75陕西3020湖北2881.67河南2951.63河北2881.04山西2987.73吉林3015黑龙江3100安徽2892.63湖南2968广西2781云南3040贵州3150甘肃2837新疆3362.5(以上价格均为蛋白含量为43%的豆粕)
下半年猪价将如何?
上半年生猪价格完美地完成了从6元时代到8元时代的逆袭,下半年又将如何?
如今是7月初,猪价已上8破9,那这下半年,真是要破10上11的节奏?
首先来看7月,6月北方猪价大逆袭,反超南方带动猪价全面进8并破9,而南方在这期间一下是慢涨维稳的态势。原因相信养殖户都知道,而7月份,这一份大涨的喜悦,将由南方接力,是真是假,我们一起来见证。
CPI与猪肉价格密不可分,加上各种因素,政府后期肯定会加大猪价调控力度,不会让猪肉价格暴涨。消费低迷成为新常态,今年虽然供应减少明显,但消费端依然不给力,消费端压制着后期猪价上涨。大量进口猪肉,但进口肉会时刻成为政府调控猪价的有利工具。8.5元/斤是7月猪市平衡点,未来几个月,猪市都是拉锯战,部分地区可能继续震荡上扬。屠宰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可能频繁调价,猪价涨跌交替出现。
8月并无利好猪价的特大节日,因而猪价的趋势只会按照猪市的自然规律平稳上涨。而母猪存栏今年一直下降,因而到了相对应要出栏的8月,生猪出栏量也将有所下降,因而猪价只会涨不会跌。而到了9、10月,各大高校纷纷开学、抗战胜利日三天假、中秋节以及紧挨着的“10.1”的到来都将刺激着生猪消费,同样在缺猪的前提下,而消费量并无特大降低的情况下。猪价破10,并不是神话。
11、12月逐渐进入冬季,那时出栏的生猪是5、6月份的仔猪,虽然5、6月份的猪存栏下降速度有所减缓,而产能的淘汰不能一直淘汰下去,总会慢慢止住,而且仔猪价格也在高位,所以那时的猪价就算有所震荡,无论从成本和供需方面看,都不可能有太大跌幅。自从3月份中旬猪价上涨以后,“缺猪”一直就成了猪价上涨的主流原因。而如今无论是养猪人、收猪人、屠宰商都不得不承认猪少这一事实。如今虽然猪价在“疯涨”,对于后市也是一片看好,有人在热情补栏的同时,也有人在退出。他们认为,“养猪如炒股,太折磨人了,刚卖完猪,猪价就又涨了。”
虽然后市有所看好,虽然猪价在“疯涨”,虽然有养殖户在上涨的过程中选择了压栏,但小编要告诉养猪人的是,无论跌还是涨,都要理性,不要盲目压栏、补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预计7月份开始,国内生猪存栏将逐步扭转持续下降的局面,逐步企稳并略有回升。但由于短时间内可供出栏的生猪数量依然处于紧缺状态,因此猪价上涨的势头近期都不会改变。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