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首都经贸大学牛东来教授讲蛋鸡发展之路何去何从

2016-06-21来源:(2016)中国蛋鸡流通大会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牛东来教授以“我国鸡蛋流通模式研究及中美日鸡蛋流通模式比较”为题,从我国鸡蛋流通模式的现状分析、我国鸡蛋流通模式的比较研究、美国日本鸡蛋加工与流通模式、中美日鸡蛋加工与流通模式比较、对我国鸡蛋加工与流通模式的启示五个方面,层层递进,详细介绍了在鸡蛋流通产业上,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对蛋企今后发展提出了实际指导建议。

  牛教授指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禽蛋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约42%,并且还在不断持续增长。但发展模式并不均衡,我国鸡蛋流通市场“批发市场+农户”模式的市场覆盖率为50-60% ,“公司+农户” 模式的覆盖率为30-40%,“产销一体化”模式的产品覆盖率仅占5%左右。占市场主体的“批发市场+农户”模式流通模式及其物流环节较为落后,这导致了鸡蛋流通损失严重、交通成本高、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鸡蛋流通现代化进程。

  对比而言,美国与日本的鸡蛋加工与流通模式较为成熟。以美国某鸡蛋生产企业为例,鸡舍自动化程度很高,饲喂、清洗、传输均实现机械化,从产蛋到加工处理无需经过人工,从产蛋到超市仅需5-10天。价格稍有浮动,但相对稳定。在日本某中等规模的蛋鸡场,其鸡蛋从农场运输到客户中心仅需2-3小时,鸡蛋按照订单量生产,基本是零库存。
美国某蛋企自动化生产
日本某蛋企先进的流通模式
 
  通过对中、美、日生产、佳通与流通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蛋鸡生产流通水平与蛋鸡强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生产环节上,集中度较分散,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存储库存能力较差,缺乏流通市场的成熟度,并且在交流方面相对保守。

  对此,我国的蛋企需要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生产、加工和流通模式,趋向纵向整合。从传统向专业化、从“批发市场+农户”向“公司+农户”、“产销一体化”的集约化发展,健全设备设施,建立科学标准的疾病防控措施,提高我国蛋鸡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质量。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