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8年7月30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8年7月30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评:标猪供应仍偏紧 猪价调整幅度不大 (2018年7月30日)
据数据研究部数据统计,2018年7月30日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2.82元/公斤,较昨日持平,较上周同期猪价(7月23日)上涨0.38元/公斤。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6省份猪价上涨,16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高价为浙江,较昨日持平于13.76元/公斤;全国最低价为黑龙江,较昨日下跌0.03元/公斤于12.01元/公斤。吉林、山西、浙江、安徽、湖北与昨日持平。
主要上涨地区(单位:元/公斤) | 主要下跌地区(单位:元/公斤) | ||
新疆 | ↑0.09 | 北京 | ↓0.13 |
四川 | ↑0.08 | 广东 | ↓0.08 |
云南 | ↑0.06 | 福建 | ↓0.06 |
重庆 | ↑0.05 | 江西 | ↓0.04 |
今日部分地区猪价:四川6.3-6.6元/斤,河南6.2-6.5元/斤,江西6.4-6.7元/斤,广东6.5-6.8元/斤,湖南6.2-6.5元/斤,山东6.2-6.5元/斤,湖北6.2-6.5元/斤,河北6.1-6.4元/斤,北京6.0-6.3元/斤,辽宁5.8-6.1元/斤。
猪价滞涨转跌,但整体调整幅度不大,西南地区仍有小幅上涨。因养殖户出栏积极性提高,市场供应增加,屠宰企业收购难度略有下降,但市场需求仍处低位,屠宰企业猪肉销售不理想,在成本及销售的双重压力下,屠宰企业提价收猪意愿不足,猪价小幅回落。不过目前标猪偏紧的情况仍然存在,猪价跌幅不会太大,预计短期以稳中震荡调整为主。我们预计8月中下旬猪价将逐步开启趋势性上涨通道,持续到9月中旬前后结束。 9月下旬到11月中旬期间,则以跌为主的可能性偏大。
胡冰川研究员:猪价跌最大问题在于大跃进
在生猪产能阶段性过剩的背景下,生猪养殖业的阴影仍在持续。受市场供需宽松的基本面影响,今年春节后猪价下跌快、跌幅大,5月底以来过剩局面有所缓和,价格止跌反弹。6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均价每公斤16.63元,比1月份跌20.6%,环比涨4.2%,同比跌16.6%。
生猪养殖大户今年的业绩纷纷下跌。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种猪育种和肉猪生产企业,温氏股份(300498)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利润甚至减半。报告认为,这是“由于3-6月份国内生猪市场行情整体持续低迷,销售价格跌幅较大,低价持续时间较长,整个行业出现亏损,公司养猪业务也受到了影响,商品肉猪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4.06%,养猪业务经营业绩同比由盈利转为小幅亏损。”
其他企业也并不乐观。养猪大户天邦股份(002124)、牧原股份(002714)、正邦科技(002157)等营收和净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而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均价每公斤16.63元,环比涨4.2%,同比仍低16.6%。但这种反弹能否持续,关键还是要看供需基本面。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在7月17日农业农村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波动较大,各方关注度都很高。5月底以来,随着压栏大猪逐步上市消化,生猪阶段性供给过剩局面有所改善,猪价在持续大幅下跌后有所反弹。但今年全年猪价将总体处于下降通道,呈低位震荡走势,国庆中秋消费旺季可能出现阶段性上涨。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告诉经济观察报,由于养猪行业是充分自由竞争行业,市场规律严格决定着养殖户的营收。目前行业正处于猪周期的亏损期,2017年养猪行业比上一年利润缩减一半,预测今年行业利润至少再缩减一半。行情趋冷的根本原因是养猪供大于求,源头在于前两年行情过好,行业扩张,产能急速增加。而今年的亏损仅仅是一个开始,寒冬将在明年到来。
养猪大户利润减半
根据温氏股份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下降47.52%—53.04%,整个业绩靠养鸡业务支撑。业绩变动原因说明称,养猪业务经营业绩同比由盈利转为小幅亏损。而报告期内,肉鸡市场行情较好,公司商品肉鸡销售均价同比上涨58.16%,公司养鸡业务盈利同比提升175.43%。公司2018年半年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实际上,温氏股份主营业务是生猪养殖,在此前的业绩构成中,养猪所得营收约是养鸡营收的两倍。2018年上半年,即使公司养鸡业务盈利同比提升175.43%,但由于养猪业绩下滑,其利润受影响至减半。
经济观察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其他养猪大户中,天邦股份2018年以来营收一直小幅震荡,四、五月份更是降到今年来的低点。牧原股份在春节需求旺季之后,月营收下降36%,并一直处于低位徘徊区间。另外,雏鹰农牧(002477)今年来的营收也处于下降通道。
目前这些公司没有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但从温氏股份的动作来看,似乎在通过新的增长点来弥补养殖业自身的风险性缺陷。公司22日披露的公告显示,计划与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发起农业基金,并计划与关联方共同增资旗下广东温氏乳业有限公司。
温氏股份在披露信息中预计,温氏农业基金的总规模不超过10亿元,其中第一期4亿元,第二期6亿元。第一期中,除温氏投资拿出的2.7亿元之外,广东省农改基金将出资100万元,恒建投资将出资1.29亿元。基金将投资于“大农业”,包括新型农业、农业服务、现代种业、农业设施装备、绿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范围的成熟期股权项目及上市公司定增。
实际上,其他公司也有同类动作,比如牧原股份与中华联合财险签署合作协议,在保险供给、资金融通等多领域进行合作。冯永辉认为,这些是养殖大户预感到寒冬来临时的应对举措。
行业低迷
无论寻求新的增长点是否能够奏效,养猪行业都难逃“猪周期”的魔咒。业内对于猪周期的时间点定义不尽相同,但共识是盈利期和亏损期的迭代往复。毫无疑问,目前中国的猪肉处于供求过剩阶段,这使得猪肉价格偏低,从而传导至养殖行业。
冯永辉认为,目前所处的猪周期是从2015年3月份开始,刚刚结束赢利进入亏损,也就是说,亏损期结束之后,这轮猪周期方才结束。上一轮猪周期经历三年的亏损才把过剩的产能淘汰,然后完成当轮猪周期。目前的猪周期盈利期将近三年,保守来看,如果按照上一周期的时长,本轮猪周期有可能长达六年。
根据农业农村部400个县生猪监测点数据,2018年5月生猪存栏量环比减1.9%,同比减2.0%,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2.5%,同比减3.9%,但平均每头能繁母猪能够提供的有效仔猪数由2015年15头左右提高至20头以上,所以产能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1-4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累计为8071万头,同比增18.6%,猪肉市场供给充足。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冰川认为,这一轮猪价下跌最大的问题是养殖业或者说生猪养殖业在规模化的过程中处于大跃进状态。政府鼓励、资本进入、环保政策调整等因素叠加,使得这一轮猪肉价格是结构性下降,已经影响到了猪肉的价格中轴。
事实上,养殖业低迷已经传导至其上游的饲料生产企业。国内规模最大的预混合饲料企业大北农(002385)近日发布公告称,因2018年二季度猪价大幅下跌,下游养殖业陷入深度亏损状态,影响公司前端料销量下降约10%,叠加玉米、豆粕等原料涨价等因素,公司饲料收入增长幅度及毛利水平均低于预期。
既然亏损不能避免,如何快速走出泥潭,实现盈利?冯永辉认为,猪周期作为经济规律是无法避免的。企业要想扭转业绩,只有通过调整生产结构、寻找新的增长点来解决。猪周期的变化有迹可循,行情是可以预期的。企业只有按照市场规律调整养殖规模,再寻求新的增长点,才能挽回亏损。建议整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时,放慢扩张步伐,同时根据猪周期缩减产能。“亏损期有三个阶段,可以作为重要参考。”冯永辉告诉经济观察报,第一阶段猪肉价格下跌,为第二阶段提醒释放产能,目前已经完成;2018年是第二阶段,属于产能过剩期,养殖企业开始出现亏损;当一部分养殖户资金链断裂,持续深度亏损直至退出市场,才是产能逐渐释放完的过程,这是亏损的第三个阶段。而2018年养猪行业刚刚亏损三个月,这只是后续亏损的警钟。
2018年下半年生猪价格走势?何时涨?何时跌?
2018年已过去一半,生猪市场依然波动频繁。小编举例河北及安徽上半年走势猪价走势,从而分析下半年全国猪价行情,到底是涨还是跌?
关于下半年行情走势,业内某专家分析如下:
2018年下半年生猪价格或呈现涨-降-涨的态势。
7-8月生猪价格或先震荡上涨后趋稳。在需求量提升缓慢的情况下,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供应量偏少。而造成生猪供应量偏少的因素如下。首先,夏季天气炎热,生猪的食欲差,生长速度较慢,生猪供应量较少。其次,生猪供应量减少造成猪价上涨,催生了养殖户压栏惜售的心理,因此更进一步加剧了生猪供应量的减少。而到8月下旬时,生猪供应量或有缓慢的恢复,生猪价格趋稳。卓创预计7-8月国内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或涨至13.30-13.50元/公斤。
9-11月生猪价格或呈现下滑的走势。根据历史数据,此阶段的生猪屠宰量涨跌幅度多在5.00%以内,需求量变化幅度较小。秋季生猪供应量会逐渐增加,此阶段猪价或呈现震荡下滑的走势,卓创预计低价或在11.60-12.00元/公斤。
12月则是传统的需求旺季,生猪价格有小幅反弹的可能。腌腊、灌制香肠等习俗陆续开展,根据数据显示,近五年来12月份的生猪屠宰量环比涨幅多在15.00%-20.00%,涨幅明显,对生猪价格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但从供应面来看,今年整体是生猪产能释放的一年,生猪供应量整体多于2017年同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猪价格反弹的幅度。卓创预计12月生猪价格高位或在12.40-12.50元/公斤。

河北生猪情况
据监测,2018年上半年河北生猪价格呈现快速下滑-盘整-小幅反弹的走势。省内外三元出栏均价为11.28元/公斤,环比降幅20.12%,同比2017年上半年下降26.04%。
1月初市场周边价格上涨,加之养殖户惜售,因此猪价上涨;而中下旬,猪源持续增多,规模场外三元出栏价由15.00元/公斤降至14.40元/公斤。2月河北生猪价格有两个较明显的降价阶段——过年前及过年后,生猪出栏量持续增加。降价一直持续至3月末。4月生猪价格呈现盘整态势,生猪价格基本在9.70-9.80元/公斤之间徘徊。5-6月河北生猪价格先稳后震荡上涨,到6月底时,河北生猪出栏均价在11.30-11.40元/公斤。
安徽生猪情况
据监测,2018年上半年安徽生猪价格呈现下降-盘整-震荡上涨的走势。省内外三元出栏均价为11.79元/公斤,环比降幅17.95%,同比2017年上半年下降24.04%。
1月安徽生猪价格呈现涨-降-涨-降的态势。两次涨价的主因皆是降雪,上旬时规模场外三元出栏价一度由15.20-15.40元/公斤涨至16.00-16.20元/公斤。但降雪影响结束后,生猪调运恢复正常,猪源增多,价格回落。2月猪价整体呈现下降走势;上旬恰逢农历年末,生猪养殖户的生猪出栏积极性较高,但需求量提升的速度较缓慢,因此市场供大于求,猪价下滑;此时外三元主流出栏价已由月初的14.00-14.20元/公斤降至10.80-11.00元/公斤。3-4月生猪价格盘整为主。到4月底,市场主流价格在10.00-10.40元/公斤之间。5-6月先稳后涨。生猪供应量陆续减少,猪价震荡上涨,涨至11.60-11.70元/公斤。
猪价就像暴雨,涨着涨着就停稳了,8月猪价怎么走?
近段时间猪价接连上涨,达到部分养殖户心理预期。各地方陆续报喜,现阶段养殖户出栏积极性提高。
▌持续上涨及其原因
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的月度生猪定点屠宰量来看,每年的5、6、7月份生猪定点屠宰量呈递减趋势,意味着夏季生猪的出栏量是本年度最低的。假定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均衡,这种季节性规律会体现的更加明显。进一步讲,不同的季节和气温,会对母猪以及生长猪群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夏季7、8月份的高温会降低公猪精子活力、死精现象增多,进而影响母猪的配种分娩率;冬季12月、1月份的寒冷天气会诱发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该病极大的伤害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进而影响了各月的生猪出栏量。供给的多寡直接导致猪价的上涨下跌,今年6、7月份猪价的快速上涨便是例证。

▌8月猪价走势
虽然7月猪价节节攀升,但8月猪价的态势却并不明朗。从今天的猪价来看,近期涨势已经平稳。
猪价的上涨很可能有标猪短暂性紧缺及天气因素影响的促使作用,这些影响因素只是短期的,消费疲软,供求关系是猪价主要影响因素。
一方声音预测猪价持续走高将会延续至8月底。另一方面呈现担忧,表示7月涨价,规模猪场挺价的因素很大,而近期涨价速度太快,恐怕会“翻车”。
稳定派表示,目前养殖户及大型养殖场观望心理比较浓烈,整体下调意愿不是很强烈,预计8月猪价不会出现大幅跌荡,将以稳定为主。
那么,你怎么看?
相关消息
▌进口猪肉量环比减少14.53%
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6月进口肉数量为98566吨,环比减少14.53%,比去年同期增加9.43%。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我国进口猪肉数量相对减少,对猪价上涨也有促进作用。
▌兽药最高上涨达20%,泰乐菌素和替米考星已成卖方市场
中国兽药饲料交易中心分析师表示:自5月下旬以来,兽药原料市场已进入单边行情,至今均涨幅在20%左右。其中,酒石酸泰乐菌素和替米考星涨幅较大,涨幅分别为22.47%和12.33%,这主要是受宁夏泰瑞与齐鲁医药限停产消息持续发酵所引起的。宁夏泰瑞、鲁抗医药和齐鲁制药是全球泰乐菌素主要生产厂家,宁夏泰瑞和齐鲁制药限停产,鲁抗医药一家产量无法支撑市场需求,导致市场消耗多依赖库存,随着时间的流逝,市场库存越来越少,泰乐菌素和替米考星市场价格节节攀升。
怪现象,猪价走低情况下还有人扩大规模
今年转眼已经过去一半了,对于整个生猪行业来说,也是煎熬了大半年。回看上半段的猪价历程,可谓是“大起大落”,当然大落是主要的。对于养猪业来说,猪周期已经到来,是不是应该去产能,让市场尽快恢复正常呢?
事实正好相反,由于今年是猪周期刚刚来临的第一年,有的人觉得猪价“低谷期”还未来临,还有机会,因此选择继续扩大规模,当然,一些上市农牧企业是主要扩张对象。对于农牧企业来说,小散户和大企业有点“对头”的感觉,大企业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养殖版图扩大,这样就更有竞争力,对于猪价也能够更好的抗争。

但是如果细想一下,唇亡齿寒,如果小散户都消失了,只剩下农牧大企业,形成垄断的形式,对于消费者,对于农民来说,真的就是好事吗?首先会有一部分的农民会失业,当然也可以选择去给大企业打工;再一个就是消费者想要吃上纯正的猪肉估计就很难了,而且猪肉价格可能也会不便宜。
在我看来,猪价持续走低,还要扩大规模的行为是不可取的。现在的猪周期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明显,挣三年,平三年,赔三年的时代也许就要过去了,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波浪式的前进,没有10元高价,也没有3元低价,有的只是薄利。现在摆在养猪行业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尽快渡过低迷期,而不是盲目的扩张,跑马圈地,假如最后只剩下你一个了,会不会有种“独孤求败”的感觉呢?
其实对我们养猪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猪,猪价下跌,养殖利润缩水。这使得技术不过关的行养猪人感到压力巨大,毕竟,别人可以在6元依旧有利润的时候,这些人可能面临着亏损。养殖技术不过关,成本控制不到位等等因素,都导致了一批新的猪场承受价格压力的能力变得异常薄弱。
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踏踏实实做生意,挣快钱在农业领域似乎都不太适合。学会系统的去学习养猪专业知识,能够不耻下问,即便没有自己规模大的猪场,也一定有做得好的地方。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或许是一些新贵提升自我最高效的做法。
理性的看待猪价起伏。不能因为之前挣一块,现在挣五毛就觉得亏钱,养猪本身也是趋于薄利的,跟所有工业生产一样。有利润的时候好好生产,没利润的时候也要适当接受亏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整个大环境的平衡。切勿盲目压栏,毕竟越压可能整体供需关系越紧张,毕竟到最后,猪一定是要卖出去的。
其次,最强环保法下的重压下,急于扩张的猪场,好不容易解决了资金问题,但却找不到一块合适的养殖用地。已建成的猪场也要面临环评不过关,被勒令拆除的窘迫状态。经营多年的心血,可能一夜之间变成平地,并且,也没有想好下一步打算。
这个问题很无奈,虽然,媒体和专家都在呼吁不同的环保措施,但毕竟政策出台了,趋势是不能改变的。结束抱怨和吐槽。认真的分析国家政策,农业部一再声明,需要拆迁的是违规的污染猪场,那么,就要想办法解决污染问题。无论是发酵床也好,粪肥还田也好,都需要去我们去尝试,看看可行度具体有多高。抱怨和谩骂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的猪价长期走低,薄利局面还会持续的情况下,选择预混料为我们养殖户降低成本才是关键,我上一篇文章说过,未来的养猪业继续坚守阵地的还会是我们家庭猪场,虽然说用预混料麻烦了点,增加了人力成本,其实在家庭猪场面前,都能忽略,哪一家猪场不苦不累?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