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0年11月2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0年11月2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价暴涨暴跌!2021年猪价预测!
今年猪市行情经历着“跳水式”变化,生猪价格从年初的38.75元/公斤跌至当前28.89元/公斤,每公斤跌幅近10元。面对多变的猪市行情,猪农们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
在玉米、小麦等粮价上涨加持下,一头肥猪的养殖成本增加了300元,有养猪户开始抱怨养不起了,期待活猪价格能涨点儿。
好在近日生猪价格终于迎来“抬头”,呈现出南北齐涨局面,尤其西北地区更出现“暴涨”的行情。
截至10月27日,全国活猪收购均价28.84元/公斤,环比昨日上涨0.24元/公斤。具体来说,上海、山东、江苏、福建、河南、天津、云南、陕西等16个省市上涨,仅贵州、海南两地下跌,其余地区走稳。
根据各地明日活猪价格汇总情况看,明日活猪价格将继续上涨,局地暴涨了一元,继续南北齐涨,呈现“18涨8平0跌”行情。
猪市后续将朝哪个方向发展?
从目前行情看,北方猪价上涨明显,南方行情却疲软,与此同时,猪肉价格连续7周下降。
官方预计,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量将同比增长30%左右,肉价不再出现大幅上涨情况。
同时,有业内人士分析,春节前猪肉呈现“供需两旺、供给放量”状态,春节后的肥猪出栏量将全面增加,且猪肉需求又进入淡季,预计明年猪肉价格将较大幅度下跌。
基于上述预判,后续猪市走跌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在“双节”期间或出现短暂小幅上涨。
另外,官方10月26日发布,四川宁南县发现非瘟致病肥猪14头。因此,需要注意目前非瘟仍未消灭,仍要提防疫情可能引起生猪价格再度大涨。
生猪开门两连涨 11月猪价能稳定上涨吗?
今天是11月的第二天,给养猪朋友带来好消息,继11月1日局部地区猪价上涨后,今日生猪价格全方位上涨,外三元猪价14.6元,内三元猪价14.45元,土杂猪14.2元,具有0.05-0.1元/斤的涨幅。
从下面生猪价格涨跌表可以看出:华东地区全线上涨,上海、山东、浙江上涨0.2元,安徽、江苏上涨0.3元,福建上涨0.1元;华中区全线上涨,江西、湖南上涨0.2元,湖北、河南上涨0.1元;华南区全线上涨,广东上涨0.2元,广西、海南上涨上涨0.1元;华北区全线上涨,北京、天津上涨0.1元,陕西上涨0.4元,河北上涨0.2元;东北区全线上涨,黑龙江上涨0.1元,吉林、辽宁上涨0.3元;西北区陕西和甘肃上涨0.1元,西南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均上涨0.1元。各地涨幅0.1-0.4元不等。

11月猪价目前已经是两连涨了,11月猪价还能稳定上涨吗?这要看供需两端的作用,是利空因素多还是利好因素多,总体上来说有一个好消息和三个坏消息:
先说好消息,按照惯例,进入11月下旬就到了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腌制腊肉的时间了,对猪肉需求将会增加,有利于猪价的上涨。
再说坏消息,首先就是生猪产能的恢复,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达到了2017年末的86%,生猪存栏量已经达到了2017年末的84%。而据权威媒体发布,广东等地产能恢复到了正常情况的38%左右,东北和山东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的70%,其他诸如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产能也都在快速恢复当中 ,后续可供出栏生猪数量将会逐渐增加,对于猪价的上涨会产生很强的抑制作用。
其次,虽然下旬是西南地区的腌腊季节,但根据经验腌腊对肥猪的需求量比较大,对标猪的需求量并不大,而且仅西南一个地区消费量增加,难以扭转供需关系向着买方市场倾斜的现实,随会带动猪价上涨,但是上涨范围和上涨幅度都比较有限。
最后,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9.4元/斤,高价地区批发价格能达到23元,而零售价格基本在23-28元/斤,这个价格相对而言依然是高价,所以西南地区的腌腊利好对猪价的带动作用会比较有限。
综合来讲,11月猪价是利空因素和利好因素并存,供需博弈之间,猪价并没有统一的涨跌走势。考虑到屠企可能为了12月季节性消费增加、灌肠、腌腊等提前准备库存,预计11月的猪价走势会呈现先涨后跌再上涨的走势,月初的上涨会持续3-5天的时间,随之开始下跌,并会一直下跌到行情的低点,14-14.5元,下旬会迎来小幅上涨,预计能重回15元左右。
猪肉价格连降9周!元旦、春节会缺肉吃?
最近一段时间,
是不是感觉肉价便宜了不少
很多网友称:
又可以好好吃肉肉了!

家住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的张立桂“掌管”着一家人的餐桌,是生鲜店的常客。最近几周,她明显感受到“肉盘子”轻快不少:“国庆假期我回老家,在县城买猪肉还得一斤30多元呢,这两天在济南买了一斤里脊,价格降到20多元。”
在济南市某超市“冷鲜肉”销售柜台,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近一段时间肉价降幅明显,柜台销售额也有所上升,目前每天销售额近8000元。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
今年以来随着生猪生产恢复,猪肉市场总体呈现出供应改善、价格振荡回落态势。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说,生产方面,今年3月以来生猪出栏连续7个月环比增长,前期新增产能正在陆续释放。进口猪肉也在增加,1至9月进口量为328.6万吨,同比增长132.2%。价格方面,9月以来猪肉价格连续9周下降。
“目前集贸市场价格每公斤47.66元,比今年2月份的最高点低了11.98元,回落趋势明显。”
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魏百刚表示,根据专家分析和测算,综合考虑生产恢复、进口、消费变化等因素,预计明年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量同比会增长约三成,价格总体将低于上年同期,不会出现价格大涨情况,“能够保障过年期间老百姓碗里不缺肉”。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以来共有9个省份报告发生19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家猪疫情18起,野猪疫情1起。随着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逐步落实落地,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提高,养殖、调运、屠宰等环节风险得到了有效管控。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也要看到,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植,污染面较大,疫情点状发生的态势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随着秋冬季气温降低,清洗消毒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加上种猪、仔猪调运频繁,疫情发生和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大,如果防疫措施不到位,不排除出现区域流行的情况,影响甚至阻断生猪生产加快恢复的进程。”陈光华说。
据了解,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督促指导各地严格养殖、调运、屠宰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监管。坚持开展入场采样监测,结合11月份开展的秋防检查,督促各地落实防控措施。加快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一批高质量的无疫小区,带动养殖场户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广东屠宰产能拟从珠三角向粤西、粤北转移,小型屠宰场以县为单位只减不增
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起草了《广东省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要求,加快引导生猪屠宰产能从珠三角主销区向粤西、粤北主产区转移,变“调猪”为“运肉”。到2025年末,生猪屠宰加工总量达到约4000万头。

以下为意见稿原文: 广东省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为引导我省生猪屠宰行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促进全省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肉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广东省生猪屠宰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屠宰行业改革完善屠宰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粤府函〔2017〕36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猪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推进屠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府〔2020〕24号)等政策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和推进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优布局、标准化、改模式、建冷链、减数量、强监管”的思路,以优化布局、提质增效、规范经营、强化监管为首要任务,以推进标准化建设、品牌经营、冷链流通为着力点,严格落实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制度,推动行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提高生猪屠宰加工
行业整体水平,促进运活猪向运肉转变,提升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二、任务要求
(一)优化屠宰产业布局。加快引导生猪屠宰产能从珠三角主销区向粤西、粤北主产区转移,逐步形成与养殖布局相适应的屠宰产能布局,实现产区出栏生猪就近屠宰,变“调猪”为“运肉”。到2025年末,生猪屠宰加工总量达到约4000万头,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以跨区域流通的现代化屠宰加工一体化企业为主体,以供应本地市场的定点屠宰企业为补充的梯次配置、布局合理、数量适当的产业布局。
(二)创新屠宰行业发展。鼓励生猪养殖大县、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型屠宰企业和产加销一体化企业。大力推行屠宰企业集生猪采购、屠宰、销售一体化自营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养殖、流通等上下游利益群体参股入股屠宰企业,逐步改变“代宰制”等传统经营方式。逐步压减小型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数量,加快淘汰手工和半机械化小型屠宰场点。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冷却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配置冷藏车等冷链运输设备。引导大中型屠宰企业向乡镇、农村延伸肉品经营网点,依托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实现跨地区冷链配送和冷鲜肉销售。推动物流配送企业完善冷链配送体系,拓展销售网络。
(三)贯彻落实屠宰产业政策。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农业农村部等相关规定要求,不得批准年屠宰生猪15万头及以下的屠宰建设项目。对新建年设计屠宰生猪量100万头以上的标准化屠宰企业,以及年出栏生猪20万头以上的养殖企业、年加工生猪25万头以上的加工企业申办现代化生猪屠宰、加工、冷链配送一体化企业,予以优先审批,不受规划数量限制。对全部采用二氧化碳致昏、隧道式喷淋烫毛、全自动开膛、劈半和激光灼刻检验检疫及质量追溯等新工艺、新装备的年屠宰量15万头以上的“小而精”屠宰企业,在规划范围内予以优先审批。
(四)推行标准化屠宰。以监督检查常态化、质量管理制度化、厂区环境整洁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生产经营规范化、检测检验科学化、排放处理无害化、配送冷链化及追溯信息化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生猪屠宰企业应当配足符合资质条件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配备全视角溯源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屠宰环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五)严格控制设置数量。按照人口规模和肉品消费能力设置县区屠宰场数量,小型生猪屠宰场点以县为单位只减不增。常驻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县(市、区),可设置不超过3个能够保障市场供应的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常驻人口在一百万以下的,可设置不超过2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县域屠宰企业销售或配送能力应辐射到辖区内各个乡镇。县域内如有远离县(市、区)城区、人口较多、交通不便且距定点屠宰企业较远的乡镇,可在相关乡镇增设不超过1个的小型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所屠宰的生猪产品的供应销售区域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划定,不得跨限定区域销售。
三、政策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本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具体设置区域、数量分布和压点方案(包括小型屠宰场点的市场供应范围)。各地要按照本规划要求对已出台的规划或实施方案作适当调整和优化,符合本规划要求的可按原定方案实施。各地在压减、整合现有生猪屠宰厂(场)过程中,要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及时化解矛盾,实现平稳过渡,确保社会稳定。
(二)加强政策引导。各地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生猪屠宰企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产加销融合发展、屠宰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冷链流通和配套体系建设等项目,加快推动屠宰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大型生猪屠宰企业通过产权并购、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对中小型生猪屠宰企业进行优化整合。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宣传农业农村部、中南区禁止跨大区调运活猪(种猪、仔猪除外)的规定和跨大区调运生猪产品的屠宰企业备案条件,鼓励、指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建、升级改扩建符合发展形势要求的屠宰加工企业,满足市场要求,认真总结推广标准化屠宰、冷链配送、冷藏分割、精深加工、产销融合的经验,推动我省生猪屠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猪屠宰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希望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0.85亿元,科技养猪提升价值
10月30日晚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希望”,000876)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7.88亿元,同比增31.4%;实现净利润50.85亿元,同比增长65.54%;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19.2亿元,增长27.22%。
对于营业收入增长,新希望方面表示,一是公司猪产业生猪出栏数量稳步提升,且受行情影响,生猪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养猪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上涨;二是公司饲料产业不断加强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与服务,持续提升饲料产业的产品力、采购力、制造力、服务力,实现营业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
其在此前业绩预告中提到,报告期内,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生猪供需缺口较大,生猪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同时公司生猪出栏量同比较大幅度提高,2020年1-9月公司销售生猪433.76万头,较上年同期上涨83.11%。综上,售价及销量同增是公司养猪产业利润同比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不过,相比于净利润飙升数倍的同行业其他企业,新希望在三季度的增幅并不算惊人。对此,该公司近日在互动平台解释称,利润没能大幅增长的主要是因为养猪板块的开办费用较高,开办费用高是为了明年大规模出栏做准备。禽产业三季度盈亏平衡,并未出现亏损。
新希望创立于1998年,并于1998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包括饲料、白羽肉禽、猪养殖、食品。年报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820.51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净利润50.42亿元,同比增长195.78%;共销售种猪、仔猪38.49万头、肥猪316.50万头,合计354.99万头,同比增长39.0%,在上市猪企中位列第四。
对于养猪,新希望有自己的一套科技管理系统,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科技手段,例如使用数字科技、物联网技术、5G技术,用在空气过滤、恒温控制、自动化喂食、喂料、检测、防疫、清洗、消毒、环境保护等环节。同时,“新希望集团成立了数字化养猪研究院,专门进行数字化养猪,使用数以万台的高清晰摄像头、传感器和物联网体系,在云上进行管控。”刘永好介绍说,在新科技的格局下养猪,可以使得养猪所需人手可能比传统格局减少90%,用地可能也会减少90%,用水也要减少90%,污染程度也要减少90%,病死率也要减少90%。正是这种科技手段与传统养猪业结合,提高了养殖的效率,对于控制猪群营养、防控动物疫病也是非常有利的。
江苏泰州市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生猪生产
今年以来,江苏省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生猪稳产保供决策部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扶持措施,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维护经济稳定。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生猪产能全面恢复。据悉,泰州市统筹安排各类乡村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支持规模猪场建设。该市姜堰区鼓励现有规模猪场改造升级,将设计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改造升级优先列入财政奖补支持项目,并拟在年底时根据养殖场的全年出栏量分配项目资金。泰兴、兴化两市针对2020年江苏省下拨的生猪调出大县资金,积极用于动物疫病防控和生猪稳产保供。目前,泰兴市资金分配方案已公示完毕,相关项目正在组织实施;兴化市正会同农业农村局制定资金分配使用方案。姜堰区将以前年度生猪调出大县结余资金全部统筹用于区政府出台的生猪生产激励政策。
同时,泰州市积极实施新增种猪奖补政策。在省财政对每头种猪奖补700元的基础上,叠加实施市级奖补政策,即对自2020年2月23日至2020年9月30日,新增种猪符合规定条件的,每头奖补900元。其中省级财政每头500元,市、市(区)各200元。其他时段,按每头母猪补贴4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补贴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的比例共同承担。
每头猪补10元!四川发2.2亿余元出栏生猪补贴大红包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支持各地稳定生猪生产能力,提升农(畜)产品保供给水平,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出提前下达2021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资金支持开展出栏生猪补贴的通知。
补助标准以国家统计局核定的2020年上半年四川全省出栏生猪数作为测算依据,按照每头出栏生猪10元的标准测算分配资金。2020年上半年四川出栏生猪两千两百余万头,补助资金约2.2亿元。
其中南充市上半年出栏生猪最多,达206余万头,获补助资金两千余万元。另外成都市、泸州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凉山州上半年出栏生猪均超百万头,分别获得补助资金一千余万元。
根据通知,补助资金由市(州)统筹安排,根据上半年出栏生猪数切块安排到县(市、区),由县级补助到场到户,确保尽快完成生猪生产任务。同时各市(州)、县(市、区)要主动做好补助资金安排情况公告公示,监督检查等。
需要注意的是,年底未完成四川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生猪出栏目标任务的市(州),四川省级财政将收回其补助资金。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