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0年11月11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0年11月11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评:每月3、4百万的缺口变成了几十万,猪价怎能不跌?(2020年11月11日)
据数据统计,2020年11月11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30.52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05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11月4日)下跌0.35元/公斤。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8省份猪价上涨,19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高价为四川,较昨日下跌0.07元/公斤于32.43元/公斤;全国最低价为新疆,较昨日下跌0.03元/公斤于28.08元/公斤。
主要上涨地区(单位:元/公斤) | 主要下跌地区(单位:元/公斤) | ||
黑龙江 | ↑0.12 | 广西 | ↓0.11 |
河南 | ↑0.11 | 湖南 | ↓0.07 |
辽宁 | ↑0.09 | 江西 | ↓0.07 |
吉林 | ↑0.09 | 重庆 | ↓0.07 |
山东 | ↑0.09 | 四川 | ↓0.07 |
今日部分地区猪价:四川16.0-16.3元/斤,河南14.8-15.1元/斤,江西15.6-15.9元/斤,广东15.8-16.1元/斤,湖南15.6-15.9元/斤,山东14.9-15.2元/斤,湖北15.1-15.4元/斤,河北14.7-15.0元/斤,北京14.7-15.0元/斤,辽宁14.6-14.9元/斤。
消费增长有限,供应适度增长,市场供需博弈,近期猪价涨跌较为频繁,今日均价再度走跌,北方地区仍有小幅上涨。目前自产生猪及猪肉供应缺口依旧明显,但在居民猪肉消费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而本年度进口猪肉数量明显增长,已经逐步补平了猪肉供应缺口,由此前的供应明显不足向供需紧平衡转变。
据慧通数据研究部的初统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鲜猪肉供应缺口(仅计算自产不考虑进口)折算为出栏大猪为480.02万头左右,相比9月份460.15万头的供应缺口呈继续扩大趋势。如果加上进口猪肉部分进行统算,1-9月份进口猪肉323.37万吨刨除正常年份100万吨的进口量,则本年度新增进口223.37万吨。与1-9月份中国猪肉供应缺口累加合计266.82万吨相抵之后,则1-9月份猪肉供应实际缺口为43.45万吨折算为出栏大猪为486.66万头,相当于平均每月仅缺猪54.07万头,供应缺口明显收窄。这也是近期猪价持续走跌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过近期进口猪肉频频曝出新冠检测阳性,后期进口或收紧,对国内生猪市场的供应以及价格行情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猪价高位渐失,“猪肉自由”近了?
2020年太难了,夏天的车厘子自由还没实现,冬天的猪肉自由还在前方等着。好在猪肉价格已经开始逐步回落,今年过年能过上大口吃肉的日子吗?
牧原股份11月6日晚间公告,2020年10月份,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27.65元/公斤,比2020年9月份下降13.92%。10月份,商品猪价格整体呈现下滑走势。
农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则表明,从10月底至今,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已经连续10周有所回落,跌破40元。
根据猪周期的规律,消费者期盼已久的“猪肉自由”的曙光越来越近了。

猪肉价格很重要
作为中国肉类消费占比最大的一种,猪肉市场年消费规模超7000亿元,A股中的猪肉概念股的市值已超过1900亿元。
关切民生的猪肉价格,或多或少决定着餐桌上的内容,也对关乎通胀水平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经济参考报早在2011年就撰文指出,“观察近十年来的物价走势,不难发现猪肉价格和物价如影随行。CPI(Consumer PriceIndex)被戏称为“中国猪肉指数”(ChinaPigIndex)。”
自2003年开始,“猪周期”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经济现象。每隔2-3年,猪肉价格就会出现一个周期性的波动,“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怪圈难以避开。
近期猪肉价格的下降,密切关系着CPI涨幅回落。
10月15日,据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消费价格指数报告显示,猪肉价格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存栏不断改善,储备猪肉投放增多,猪肉供给有所增加,由上月上涨1.2%转为下降1.6%。
与此同时,今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2%。同时,在1至9月期间,CPI相比去年同期上涨3.3%。
对此,上海证券发表研报指出,食品价格明显回落,尤其是猪肉价格的下降,是本月CPI下降的主因。
近三年来,母猪生产周期问题,国家环保政策出台后散养猪大幅减,以及前期亏损导致的去产能等因素下,生猪供给处于短缺阶段,叠加非洲猪瘟的后效应,猪肉价格已经“飞上天”。
华西证券分析师周莎年中指出,虽然母猪存栏出现增长,但行业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较大,生猪产能去化幅度接近40%,生猪养殖企业或将迎来利润集中暴发期。
加之今年上半年疫情来袭,玉米豆粕价格不断提高,养殖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情绪砝码不断加重,本轮猪周期加速前进。
受此影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猪价“一天涨一元”的速度,价格高点出现在了2月12日,达到60.04元。尽管目前猪价出现回落,但较2019年1月末10.8元每公斤的价格低点,50.56元每公斤的现价已经翻了5倍。
猪肉自由还没那么快
不论从统计数据还是消息面上看,猪肉大概率还会继续降价。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此前表示,明年元旦春节期间,猪肉的供应量同比会增长30%左右,价格总体上将低于上年的同期水平,不会再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能够保障过年期间老百姓碗里不缺肉。
前述上海证券研报指出,引发这轮上涨的猪肉供求局面开始改变,价格进入高位后的盘整格局,未来大概率将向下。
从供给端看,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推动下,生猪生产恢复好于预期,生猪生产快速恢复、出栏量增加。
换言之,趋利而动的养猪场户,去年以来养猪很积极,考虑到母猪引种到母猪配种、妊娠、分娩,再到肥猪生长、育肥,需要1年多的时间,年末的猪肉供应量上升趋势明显。
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达到3.7亿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84%;能繁母猪存栏达到3822万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86%。
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一般被认为是周期转折标志,数值的恢复则意味着生猪产能触底反弹的可能,猪价继续回归其合理的市场价格水平。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进口猪肉创下新高,为猪肉供给端减轻了不少压力。
10月13日,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受非洲猪瘟及疫情影响,中国1-9月猪肉进口同比增加132.2%至329万吨。其中,8月20日当周,中国买家发出的美猪订单创下1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需求大增,也进一步增强了进口猪肉的议价能力。商务部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一周我国猪肉批发价格已降至每公斤44.13元,下降了3.1%。
大豆成本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猪的养殖成本,中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20年度中国大豆预计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达9800万吨。
此外,在中秋和国庆双节中,传统的需求旺季之下,猪肉并没有出现涨价,这说明消费疲软仍在继续。
不过,想要彻底实现“猪肉自由”,恐怕还没那么快。
稍早,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猪肉价格在明年在年中或者以后逐步降到正常的价是有可能的,“老百姓说的‘猪肉自由’明年年中以后,逐步可能会实现。”
猪肉继续造富?
猪肉价格连跌,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因猪肉价格受益的猪企来说,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这段时间以来,猪肉价格不断推高,一批猪企受益。凭借在产业和股市的双双登顶,一些猪企创始人甚至跃升成了地方首富。
综合各猪企财报数据表明,新希望、双汇发展、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上半年营收位居上市猪企前五位,分别为446.96亿元、363.48亿元、359.57亿元、210.33亿元和165.5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8.8%、23.74%、27.75%、51%和10.88%。
猪肉价格的暴涨带动下,7月以来,伴随猪肉概念股的一路飙升,能否出现“猪肉行情”再次成为焦点。
在最新发布的《2020胡润百富榜》上,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钱瑛夫妇以2000亿财富位列第十,排名比去年前进五位,同时也成为了河南省首富。
随着猪肉供需矛盾趋于缓和,猪价正进入下行通道。随东方财富数据也显示,猪肉概念指数在9月下滑约17.2%,期间,正邦科技、牧原股份、新希望等热门猪肉股股价下跌约2至3成。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疫情和非洲猪瘟的影响仍将贯穿在整个行业之中,集中化继续成为行业趋势。
与海外市场相比,我国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仍处于较低的区间。公开数据显示,法国龙头企业国内市场份额为24.83%、西班牙为16.85%、美国为14.66%、巴西为12.93%、波兰为9.72%、英国为9.11%、 意大利为 8.76%、越南为 6.76%、加拿大为 6.01%、俄罗斯为 4.64%、丹麦为 3.7%,我国即使按照2019年非洲猪瘟期间的极端情况也仅有3.4%。
基于上述数字,未来智库指出,我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进程仍处于初期阶段,产业规模化的红利仍然较为丰厚。根据海外生猪产业的发展规律,随着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的逐渐推进,产业红利将逐渐收窄。
然而,在猪周期高景气度周期催动下,猪企纷纷扩产,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激进的策略还能维持多久?至少,部分企业“高举高打”的策略短板已现。
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新希望在这个财季盈利失速,高增长不再继续。2020年上半年末,新希望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166亿元,同期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合计达到199.72亿元,即公司的有息负债已经超过365亿元。
在猪价渐失高位之际,猪肉周期“赌徒”在资本市场的造富神话还能维持多久?
养猪业的复原:就挺 “千军万马”的
2018年以来的非洲猪瘟,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全国各地生猪产能形成了较大的供给缺口,同时猪肉价格大涨。随后,养猪纳入了国家战略之中,养猪成为了政治任务,同时,全国各地生猪复产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就成绩而言很是不俗,而且复产主体大有“千军万马”的势头。
据行业媒体监测,目前我国共有35.5万家生猪养殖相关企业,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企业6.2万家,同比增长127.3%,其中三季度新注册2.3万家。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9月份,能繁母猪产能已经连续12个月恢复性增长,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生猪存栏连续8个月实现恢复性增长,并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3822万头,环比增长5.3%,较上年12月份增长24.1%;生猪存栏3.70亿头,同比增长20.7%。
今年前9个月,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1138.38万头,同比减少28.3%,环比连续2个月增长,9月份环比增长9.0%,标志着生猪供给底部回升拐点已出现。
我们知道此次大资本是复产的主力,据行业媒体统计,注册资本上,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养猪企业是该市场的主力军,占据了总量的71%,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仅占3%。
而除了专业的养殖主体之外,万科、碧桂园、万达、恒大等头部房企也均纷纷进军养猪行业,同时互联网行业的网易、阿里、京东也早有布局猪场,采用AI猪脸识别、ET大脑养猪等,触及高科技重新定义养猪。
总体来说,养猪企业、跨界大佬、互联网大咖是比较积极分子,而一般的散户还是处于谨慎的状态。
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9周下降 春节吃猪肉不用发愁了!
猪肉价格在2月份的时候升至最高,达49.62/公斤后,随后猪价便一直在高位震荡。在8月底的时候猪肉价格出现下滑的迹象,随着猪肉价格的连续下跌,农业农村部11月5日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批发平均价格为39.18元/公斤(19.59元/斤),至此,全国猪肉批发价格已经连续9周下降。
猪肉价格的下滑归根结底是供给端的增加。农业农村部数据:前三个季度,我国新建投产了1.25万个规模养猪场,复养了1.34万个空栏的规模养猪场,到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达到3.7亿头。
供给端持续释放利好信号,业内认为从短期看,猪肉价格的下滑趋势还会继续,未来两三个月猪价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官方也表示按照目前产能增长趋势,预计明年元旦、春节节假日期间,猪肉供应量同比约增加3成左右,价格总体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当然,四季度需求旺季会起到提振作用,价格有上涨的空间,但是大涨暴涨几乎是很难的。不过,当下饲料、场地、设备、物流等成本普遍上升,生猪的养殖成本随之走高,这对价格存在一定的支撑,中长期来看,在产能不过剩的前提下难以出现暴涨暴跌的局势。
10月销量不增反降,新希望800万头出栏目标再承压
不管公司如何表态,最终还是要落到实际销量数据上……
11月9日晚,新希望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今年10月该公司生猪销量不仅未有增长,反而有所下滑,当月生猪销量为91.15万头,较上月环比下降8.3%。
这份销量数据,意味着新希望需要在今年剩余两个月出栏量爆发式增长,方能完成公司全年800万头的出栏目标,以及“四季度400万头”的表态。
在年内猪价高位回落的背景下,出栏量的增长情况已经成为影响上市猪企业绩的重要变量,这也是包括机构投资者调研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年初,新希望便早早给“2020年出栏800万头”的规划,后公司在4月份的业绩说明会上又透露“上半年200万,下半年600万”。
就上半年数据而言,该公司累计生猪销量212.29万头,但是下半年销量却始终未见过于显著的增长,直至今年9月生猪销量方才增至90万头以上水平。
这使得,新希望四季度出栏压力越来越大。
根据前9个月销量测算,该公司全年出栏量缺口尚有366万头,相当于今年四季度单月销量需进一步提升至122万头。
在上述销量数据下,新希望却在不断重申全年出栏量计划不变。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11月1日的机构调研活动中,新希望董秘胡吉表示,“前三季度生猪销售434万头,严格按照了年度销售计划逐步出栏。全年800万头出栏目标非常确定完成。”
同时,这次调研活动中,公司还对四季度出栏目标进一步上调至400万头,相当于全年出栏量达834万头。
上述背景下,今年10月份的销量数据就十分关键了。结果,今日晚间的数据却显示,公司10月销量不增反降。
如此一来,新希望四季度出栏压力进一步增加。
即便按照800万头的出栏计划估算,新希望想要完成全年计划,11月、12月生猪销量需达近140万头。
这是什么概念?今年前10个月生猪销量超过1300万头的牧原股份,10月生猪销量也不过151.6万头。
与新希望一样,牧原股份今年10月生猪销量环比也有所下滑,产能排名前四的上市猪企中仅有温氏股份、正邦科技销量有所增长,但是幅度比较有限。
一种可能是,今年10月国内生猪销量大幅走低,头部猪企销售价格当月出现了4元至5元/公斤的下滑,这使得公司自发进行了出栏量的调解,等到年底节假日来临猪价有所反弹时,再行放量。
至于新希望,不论是800万头,还是834万头的出栏计划,能否如期完成也需等待剩余两个月的销售数据来逐步验证。
而就整个10月份的销量、价格数据来看,对于头部猪企而言却是不够友好,而这也已反应到了各家公司的股价层面……
云南引进2000头欧洲种猪 助力生猪产能恢复
记者从昆明海关获悉,11月8日、9日,2000头欧洲种猪运抵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在海关监管下按要求完成通关手续办理。2019年以来,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生猪养殖受到冲击,国内种猪进口需求增加。云南今年已实现进口种猪3批次,累计4520头,将对云南生猪产能恢复发挥积极作用。
猪肉价格已低于去年同期,专家:年内继续震荡下跌
受去年同期历史基数较高、供应量逐渐增加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继续下降,且已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受猪肉价格下行影响,10月份,CPI在时隔42个月后再次下行“破1”。国家统计局11月10日公布了上述情况。
记者注意到,猪肉价格年内首次出现环比、同比“双降”。10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下降7.0%,降幅比上月扩大5.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8%,是连续上涨19个月后的首次同比下跌。这意味着,猪肉价格已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市场价格印证了前述数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猪肉月平均批发价格2月份最高,为每公斤49.62元,此后持续高位震荡,9月份开始明显下滑,10月份出现首次同比下滑。
以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来看,8月31日至9月4日当周为每公斤47.16元,10月19日至10月23日为每公斤37.15元,降幅超过20%。
商务部监测数据也显示,今年10月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3元,环比下降8.3%,同比下降3.8%。目前,猪肉价格已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近期猪肉价格显著下降,主要受到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猪肉供给持续改善影响。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达到3.7亿头,同比增长20.7%,恢复到2017年末的84%,也是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增长。能繁母猪存栏达到3822万头,同比增长28.0%,恢复到2017年末的86%。
规模养殖进一步扩大,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建投产1.25万个养猪场,复养1.34万个空栏的规模养猪场,总量超过2万个。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10月10日表示,截至目前,生猪规模养殖的比重已经提高至53%。
与此同时,猪肉进口增加也为市场供给提供了保障。第三届进博会期间,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介绍,今年1至9月份,中国自欧洲进口猪肉同比增长107.3%,占同期进口总量的55.7%。其中,自西班牙进口猪肉增长135.9%,自德国进口猪肉增长75.4%,自美国、南美等的进口也在加快。
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表示,整体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肉类进口741万吨,同比增长72%;进口金额231亿美元,同比增长83%,均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受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政府加大了冻猪肉的投放力度。截至目前,今年已经投放35次中央储备冻猪肉,年投放总量预计达60万吨。
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增长,生猪产能已经触底反弹,官方表示,猪价已经进入下行周期。
国家发改委在分析10月最后一周北京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时明确指出,由于猪肉供应能力恢复向好,生猪出栏价格持续回落,猪肉价格已经进入下行通道。
分析后势,多位专家表示,猪肉价格的下降趋势将持续至年底,明年初或将出现一定反弹。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预计,全国生猪价格将继续震荡下跌到12月份。进入制作腊肉季节之后,猪肉消费需求将阶段性增加,带动猪价季节性反弹,但反弹空间有限。
王斌表示,随着冬季来临,肉类消费逐步进入了旺季,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将对肉类市场带来较大影响。
对2021年的猪肉市场,王斌预计,明年的猪肉消费量将比2020年有明显增加。朱增勇表示,2021年猪价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高点将会出现在春节前,下半年将会逐渐接近常年价格水平。
生猪价格开始节节败退 明年将会是什么状态?
猪肉价格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从9月份开始,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市场猪肉供给矛盾的减少,生猪价格持续回落,开始节节败退。截止到今天,生猪价格已经连跌8周。
受去年同期历史基数较高、供应量逐渐增加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继续下降,且已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受猪肉价格下行影响,10月份,CPI在时隔42个月后再次下行“破1”。
注意到,猪肉价格年内首次出现环比、同比“双降”。10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下降7.0%,降幅比上月扩大5.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8%,是连续上涨19个月后的首次同比下跌。这意味着,猪肉价格已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市场价格印证了前述数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猪肉月平均批发价格2月份最高,为每公斤49.62元,此后持续高位震荡,9月份开始明显下滑,10月份出现首次同比下滑。以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来看,8月31日至9月4日当周为每公斤47.16元,10月19日至10月23日为每公斤37.15元,降幅超过20%。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达到3.7亿头,同比增长20.7%,恢复到2017年末的84%,也是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增长。能繁母猪存栏达到3822万头,同比增长28.0%,恢复到2017年末的86%。
规模养殖进一步扩大,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建投产1.25万个养猪场,复养1.34万个空栏的规模养猪场,总量超过2万个。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10月10日表示,截至目前,生猪规模养殖的比重已经提高至53%。
猪肉进口增加也为市场供给提供了保障。今年1至9月份,中国自欧洲进口猪肉同比增长107.3%,占同期进口总量的55.7%。其中,自西班牙进口猪肉增长135.9%,自德国进口猪肉增长75.4%,自美国、南美等的进口也在加快。整体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肉类进口741万吨,同比增长72%;进口金额231亿美元,同比增长83%,均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受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政府加大了冻猪肉的投放力度。截至目前,今年已经投放35次中央储备冻猪肉,年投放总量预计达60万吨。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增长,生猪产能已经触底反弹,官方表示,猪价已经进入下行周期。
明年猪价会是什么状态?
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出栏生猪的增多,猪肉持续降价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过由于消费旺季的来到,加上生猪供给偏紧的影响,猪肉想要短期跌至十元,几乎不太可能。就目前看,一直到明年的4-6月份都是我国猪肉消费的低谷期,一方面是因为天气转暖消费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春节后猪肉消费疲软。明年7月-9月,这个时间段的生猪价格是最难预测的,因为往年这个时间段的猪价都是要上涨的,因为冬季仔猪成活率偏低导致7-9月生猪供应不足。
猪肉的上涨导致很多家庭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有一些家庭觉得猪肉太贵,对于猪肉选择其他肉类代替了。目前猪肉价格还在下跌状态,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不过明年猪肉价格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还得以实际情况为准。
分析后势,多位专家表示,猪肉价格的下降趋势将持续至年底,明年初或将出现一定反弹。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