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1-02-02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2021年2月2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2-01 2021-01-31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6 辽宁省 30.83 32.02 -1.20 -3.09
18 吉林省 31.25 32.40 -1.14 -2.13
28 黑龙江 30.26 31.02 -0.76 -2.95
华北
21 北京市 31.10 33.08 -1.98 -3.51
23 天津市 30.94 32.28 -1.34 -3.44
25 河北省 30.83 32.18 -1.35 -2.69
19 山西省 31.23 32.72 -1.49 -2.44
27 内蒙古 30.71 31.58 -0.87 -2.45

华东

11 上海市 34.30 36.15 -1.85 -1.23
6 福建省 35.24 35.88 -0.64 -1.27
2 浙江省 36.37 36.76 -0.39 -1.21
14 江苏省 32.73 33.91 -1.18 -1.75
24 山东省 30.86 32.33 -1.48 -3.09
15 安徽省 32.54 33.31 -0.77 -1.65
华中
9 江西省 34.45 35.17 -0.72 -1.20
12 湖北省 33.55 34.33 -0.79 -1.36
16 河南省 32.11 33.19 -1.07 -2.27
7 湖南省 34.60 35.45 -0.85 -1.53
华南
3 广东省 36.04 36.55 -0.52 -0.90
4 广西 35.53 36.17 -0.63 -0.93
1 海南省 37.67   0.00 -1.16
西北
17 陕西省 31.40 32.89 -1.48 -2.20
22 甘肃省 31.08 32.76 -1.68 -2.25
20 宁夏 31.20 32.15 -0.95 -1.45
29 新疆 29.68 30.14 -0.46 -1.84
西南
10 重庆市 34.43 35.62 -1.18 -1.51
8 四川省 34.49 35.39 -0.90 -1.28
13 云南省 32.92 34.08 -1.17 -1.35
5 贵州省 35.28 36.49 -1.21 -0.96
全国
有2587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32.88 33.79 -0.91 -1.90

2021年2月2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2-01 2021-01-31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3 辽宁省 30.89 32.15 -1.26 -3.05
19 吉林省 31.52 32.41 -0.90 -2.23
24 黑龙江 29.78 30.89 -1.11 -3.49
华北
16 北京市 31.78 32.23 -0.45 -2.46
18 天津市 31.53 31.66 -0.12 -2.47
21 河北省 31.07 32.11 -1.03 -2.65
22 山西省 31.05 32.27 -1.22 -2.78
14 内蒙古 32.30 32.30 0.00 0.00

华东

8 上海市 33.90 36.10 -2.20 -1.30
4 福建省 35.44 35.83 -0.39 -1.55
11 江苏省 33.06 33.89 -0.82 -1.63
20 山东省 31.11 31.96 -0.86 -2.71
12 安徽省 32.61 33.29 -0.68 -2.23
华中
5 江西省 34.99 35.05 -0.06 -1.28
9 湖北省 33.36 34.03 -0.66 -1.62
15 河南省 32.11 32.97 -0.85 -2.23
3 湖南省 35.48 35.91 -0.43 -1.71
华南
1 广东省 35.67 36.03 -0.36 -0.82
2 广西 35.57 35.93 -0.35 -0.40
西北
10 陕西省 33.11 33.61 -0.51 -1.19
17 甘肃省 31.56 32.60 -1.04 -2.38
25 新疆 29.38 29.70 -0.33 -2.18
西南
7 重庆市 34.48 34.10 0.38 -1.01
6 四川省 34.67 34.94 -0.27 -1.02
13 云南省 32.41 33.96 -1.55 -1.88
全国
有372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32.75 33.60 -0.85 -1.95

2021年2月2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2-01 2021-01-31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1 辽宁省 30.73 31.88 -1.15 -3.06
18 吉林省 31.15 32.41 -1.26 -2.49
25 黑龙江 29.70 30.68 -0.98 -3.04
华北
16 北京市 31.38 31.97 -0.59 -2.68
24 天津市 30.13 30.83 -0.70 -3.20
22 河北省 30.51 31.50 -0.99 -2.76
20 山西省 30.76 31.96 -1.20 -2.38
12 内蒙古 32.20 32.20 0.00 0.00

华东

8 上海市 33.51 35.38 -1.87 -1.64
1 福建省 35.37 35.54 -0.17 -1.29
14 江苏省 31.64 32.54 -0.90 -2.48
23 山东省 30.51 31.29 -0.78 -2.68
13 安徽省 32.19 33.06 -0.86 -1.92
华中
5 江西省 34.75 34.50 0.26 -1.25
10 湖北省 33.05 33.61 -0.56 -1.48
15 河南省 31.58 32.55 -0.97 -2.16
3 湖南省 35.11 35.44 -0.33 -1.95
华南
4 广东省 34.89 35.84 -0.96 -1.65
2 广西 35.13 35.08 0.05 0.03
西北
11 陕西省 32.75 33.18 -0.43 -0.90
19 甘肃省 30.93 32.06 -1.14 -2.61
26 新疆 29.02 29.25 -0.23 -2.35
西南
6 重庆市 34.13 33.83 0.31 -1.42
7 四川省 34.03 34.50 -0.46 -1.44
17 云南省 31.33 33.51 -2.18 -2.18
9 贵州省 33.50 36.00 -2.50 -1.50
全国
有366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32.31 33.10 -0.79 -2.02

受这3个因素影响,生猪价格依然坚挺,想吃上10元猪肉还得等等


  虽然自1月份以来,生猪市场收购价一直呈现下跌的态势,从20多元一斤到现在的十六七元每斤。不过这只是生猪的价格,而反映的猪肉市场上,人们感觉购买的五花肉等,价格还是没有便宜。

  回看一月初白条猪肉价格,在25元每斤左右徘徊,现在还是这个价格。在不少人都高呼猪价降的时候,为何消费者没有感受到哪。和这3个原因有很大关系。

  春节固有消费市场大

  作为春节期间包饺子、家庭聚餐中,买点猪肉做几道菜,已经成为过节的必备环节。这种固定市场需求,必然对猪价提供有利支撑,而且不会因为猪肉价格的上涨,而出现不再购买的情况。

  现在逢年过节也是各种饭店,生意兴隆的高峰期,预订年夜饭的、招待朋友的,这些餐饮消费中,怎么能少了猪肉的身影。春节期间固有的消费习惯,让猪肉自然要被大量购买,从而让猪肉价格可以继续保持不变。

  饲料涨价让养猪成本高

  去年秋收以来,玉米等农作物价格直线上涨,相比以前粮食作物价格上涨不过分,从去年到现在,玉米价格上涨都过一角钱了。而作为饲料重要原材料的上涨,自然助推饲料的上涨,这些成本转嫁的养殖户身上,最终要有出栏的二师兄来承担了。

  2020年7月开始,饲料中禁止添加促生长类药物,这就使得生猪饲料以后将不会有抗生素等添加剂,从而生猪快速增肥时间将会加大,一方面让饲料研发投入加大,饲料价格会涨上去,另一方面生猪出栏时间延长,让养殖户投入更多的喂养成本。

  物流运输的严控

  非洲猪瘟问题,让生猪运输流程十分严格,一路的消杀、检疫,让生猪出栏到屠宰场,关口增加,到市场供应的时间有所延长。现在随着疫情管控的需要,各种车辆运输更是加大管控,一些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车辆限行、防疫检查,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猪肉进入市场的时间,在时间差下,猪肉作为抢手货,自然价格不会降下去。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春节期间猪肉价格不会出现太大波动,还会在现有价格上下波动,想吃上10元的猪肉恐怕还是要等等,你说是吗?


生猪月报:双疫情扰动下短期生猪现货市场压力增加


  入冬以来人畜疫情双双反弹,北方地区多地被划为中高风险地区,养殖场普遍担忧疫情后期进一步扩散引起被动压栏以及饲料断档急于出栏,导致短期市场生猪供应量明显增加。养殖端加速出栏给了屠宰端比较大的压价空间,收猪较此前顺畅许多,但屠宰场的开工率并没有随之出现明显上升,甚至还有下滑的趋势,这意味着目前终端的消费不及猪肉的供给,从而造成了短期内供需格局偏宽松的局面。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官方提倡居民留在工作地过年,各地区特别是中小城市春节期间外出餐饮消费预计会受到影响,终端备货需求不大。

  我们预计临近春节屠宰场陆续停工休假,养殖户出栏节奏加快,生猪和猪肉制品运输受阻导致北方产区供过于求,猪价预计继续趋弱为主,南北价差进一步拉大。不过,北方有杀年猪的传统,这一部分需求的兑现对猪价将形成提振,但在返乡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反弹幅度不太乐观。

  春节期间的储备投放更有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加工企业放假、餐饮受限、进出库检疫严格不利于冻品流通,关键还是在于主流肉制品的供需情况。但无论是冻肉还是国产猪肉,随着天气转暖各类疫病有效控制,需求都会逐渐恢复。

  今年冬天北方非瘟疫情导致许多猪场核心产能受损,三元母猪种群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造成母猪淘汰量环比明显增加,这将影响到下半年的生猪出栏量,供给阶段性偏紧的情况有可能会再次出现,因此我们认为生猪全年价格将仍然能够在盈亏平衡线之上运行。

  操作策略方面,我们维持日报和周报中的观点,继续看好生猪远期价格走势,LH2109前期多单可以继续持有,技术面上24500元/吨存在较好支撑,注意设置止损。


出栏腰斩温氏却表态不争养猪第一,今年养猪4巨头排名继续改写?


  近期,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在回应记者提出的“作为昔日“养猪大王”,如何看待养猪规模被同行超越?”的问题上,温志芬表示,温氏的目标不是中国养猪第一或者全世界养猪第一,不是特别注重发展速度有多快,比规模、产量,而是能够把企业做到更加稳健、更加长远,重点是为员工、股东谋福利。

  在2020年之前,温氏是国内毫无争议的“养猪大王”,是国内首个出栏量突破1000万头、2000万头的猪企,养猪规模稳居第一,且远超其他同行。但自2018年非瘟疫情出现后,2019年,温氏生猪出栏量首度下降,2020年更是大幅下降,出栏量从上年的1851万头降至955万头,几乎腰斩,与2018年的2230万头出栏量相比,更是只有四成左右。而2020年,头部企业出栏量绝大部分实现了明显的增长,部分企业出栏量实现了翻倍式的增长。唯有温氏,至12月份,出栏量依然在底部,未有明显增长迹象。

  2020年,牧原生猪出栏量大幅增长,快速超越温氏,全年出栏量达到1811.5万头,已达到温氏的1.9倍,而正邦也凭借12月份的出栏增量,最终以1.5万头的优势超过温氏,成为国内年度出栏量第二的猪企。温氏从上年的第一一下退居第三,但如果从月度出栏量来看,2020年9月开始,新希望的月度出栏量已经超过温氏,下半年的出栏量总和也已经远超温氏。

  从10大上市猪企2020年出栏数据来看,上半年过半猪企出栏量仍低于去年同期,而下半年则快速转正,甚至翻番增长,产量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温氏是唯一一家全年出栏量同比下跌的企业,更是唯一一家下半年出栏量不及上半年出栏量的猪企,这也说明,公司的生猪复产、扩产进程已经落后于友商。

  2020年,猪企虽然绝大部分实现了出栏量的大幅增长,但和企业此前提出的规划目标相比,仍有很多企业实际上并未完成,而完成出栏目标的企业,也基本上只是达到出栏目标的下限。这其实也说明,在非瘟仍存的情况下,即使是上市企业,产能的增长也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更何况其他的中小养殖场了。

  2021年,行业产能进一步恢复,猪价回落已是必然。而对于规模猪企来说,这一年将是更为关键性的一年,能否成功以量补价,继续提升业绩,抢占市场份额,将奠定未来长远的战略地位。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给出了2021年的出栏规划。其中养猪新的龙头牧原给出的目标是最低4500万头,挑战5500万头。正邦的目标是2500万头以上。而根据温氏早前给出的规划,2021年要实现出栏量3000万头,2024年则是5600万头。新希望的规划是2500万头,挑战3000万头出栏。

  4巨头2021年目标能否实现?

  牧原股份:2020年,从年度出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增量情况来看,牧原完成度是最高也最稳的,截至2020年底,牧原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262.4万头,较上年底翻番,2020年底产能达到5000万头左右,而11月末,公司的生猪存栏量已达到2200万头,公司土地储备则已超过8000万头。从上述数据来看,2021年的出栏量有保证,行业第一的位置将进一步巩固。

  新希望:2020年8月新希望将2021年的出栏目标从原先的1500万头-1800万头大幅上调至2500万头-3000万头,年底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从原计划的100万头上调至150万头,以保证来年的出栏量。但2020年底,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量并未完成150万头的规划,而只有119万头,后备则是97万头。此外,公司近半年经历了诸多高管更迭,2020年出栏量虽然完成,但出栏结构和此前规划的有较大出入,自产仔猪育肥量偏低,也令资本市场对其明年出栏情况持保留态度。

  正邦科技:公司在2020年3季度业绩交流会披露了2021年 2500万的出栏计划,同时在2021年1月份又明确了2500万头的出栏目标,出栏节奏初步预计是上半年30%,下半年70%。公司透露,截至10 月底,公司有110 万头能繁母猪和90万头后备母猪,能够支撑公司生猪出栏量的快速增长。从能繁母猪和后备的存栏情况来看,和新希望的差异不是很大,而2020年11月、12月,正邦生猪出栏量连续被新希望赶超,2021年两家企业的出栏量谁高谁低充满变数。

  温氏股份:早在2020年初,温氏就提出了2021年出栏3000万头,2022-2023年基本每年会增量1000万头产能的规划。2019年底公司种猪大概170万头左右,其中120-130万头基础能繁母猪存栏,从能繁存栏看当时依然位于行业第一,但2020年公司生猪出栏量遭遇腰斩,离原先规划有很大差距。从2020年下半年尤其是4季度的出栏情况看,公司出栏量依然不乐观。明年完成既定出栏目标的可能性不大,行业排名或退居第四。

  整体来看,4巨头2020年出栏总量是4552万头,而明年的出栏规划总量达到1.25亿头,较今年增长近两倍,实现难度很大。至于4巨头的排名,也存在很大变数。至于行业第二梯队,也在奋力赶上,明年出栏量突破1000万头的猪企,倒是肯定会增加好几家。


分析师:猪价急涨急跌将成为2021年主流趋势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晶1月29日发布观点称,1月份以来,国内生猪市场整体呈现高位震荡回落态势,但月内急涨急跌频繁,同时“急速猛涨”和“急速猛跌”也将成为贯穿2021年的主流趋势。

  李晶表示,以卓创监测的2017年-2021年国内生猪均价数据来看,在2017年-2019年常规年份,生猪均价呈现季节性调整,日度调整价格幅度多在0.5元/公斤以内。但自2018年非洲猪瘟后,调价节奏开始紊乱,单一地区因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全省生猪禁调,导致产区价格大跌,带动全国均价下滑。2020年进入产能释放期,但能繁母猪实际存栏量及基层母猪群体的补充情况并不明朗,仔猪补栏节点不一及二次育肥的补栏和出栏呈现阶段集中,导致生猪供应量不稳定。在5月前后和10月前后二次育肥集中出栏导致生猪供应过剩,也带来年内的两次价格洼地。生猪均价呈现快涨快跌的新特点,单日涨价及跌价幅度在0.8-1.5元/公斤,急涨后跟随急跌,且一轮涨价跌价集中在一周内完成。补栏及出栏心态成为市场急涨急跌背后的第一个因素。

  李晶进一步表示,影响猪价快涨快跌的第二个因素——疫情。自2020年12月中下旬开始,湖北、河南等部分地区因非洲猪瘟、口蹄疫和仔猪腹泻等疫情出现频率提升,部分养殖方恐慌出栏积极性增加而开始加大中猪及母猪出栏,导致市场阶段性供应过剩。同时,小白条供应增多流向销区市场,成交价低于市场正常价格,屠企适重标猪猪肉订单成交量被压缩,导致开工率提升难度较大。


年出栏36万头 又一供深圳生猪项目在粤西阳江开建


  2月1日,一个设计年出栏36万头的生猪产业链项目在广东省生猪主产区阳江市阳东区北惯镇开建,项目规划用地约1800亩,将建设养殖核心区、饲料生产区、屠宰加工区、食品与冷链区、生态循环区5个功能区,计划总投资近10亿元。

  这是深圳企业京基智农在粤港澳大湾区生猪产业的的又一项目,也是该企业近一年来开工奠基的第6个生猪全产业链项目。“阳东项目采用批次化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集高标准饲料生产、先进育种繁育、现代化养殖、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于一体,多业态、多功能、长链条提升当地农业附加值。项目建成投产后,在保障本地市场供给的同时,还将直供深圳及大湾区市场,带动本地果蔬及畜禽产品的销售,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京基智农副总裁谢永东表示。

  据阳江市农业农村局统计,2020年阳江市生猪出栏量达260万头,是名副其实的养猪大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伸的第一座城市,阳江近年来积极构建“轨道+机场+港口+高速”现代交通,已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阳东项目的落地,将为建设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畜禽产品“菜篮子”基地提供支撑。

  2020年12月30日,京基智农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签署供深生猪产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京基智农将按照年出栏500万头的规模,优先向深圳市供应生猪及各类肉制品。为此,京基智农加速扩大养殖规模,在广东省及周边地区高效布局、建设、投产多个生猪产业链项目。截至目前,签约总规模约1300万头,其中徐闻项目一期、二期和高州项目已顺利引种投产。

  阳江市阳东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必润,京基智农总裁巴根等出席开工奠基活动。


陕西: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 猪肉价格同比上涨超50%


  2020年1-12月陕西CPI同比、环比涨跌幅(%)

  记者今天(2月1日)从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了解到,2020年,陕西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及保供稳价工作,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居民消费价格(CPI)运行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全年上涨2.5%,涨幅低于全年控制目标,属结构性温和上涨。分城乡看,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5%;分用途看,食品价格上涨9.3%,非食品价格上涨0.9%;分类别看,消费品价格上涨3.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

  2020年1-12月陕西CPI、食品价格同比涨跌幅(%)

  月度同比前高后低 环比起落明显

  从同比看,1-3月,春节因素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CPI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高于“3”运行,其中2月CPI同比涨幅5.3%,创近年来历史新高;4-8月,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及各地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和多项保供稳价措施,市场物价出现明显回落,CPI同比涨幅回落“2时代”;9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大幅收窄,CPI同比涨幅回落至2.0%;10月、11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猪肉对CPI作用由拉升转为抑制,10月CPI同比涨幅回落至0.7%,11月CPI同比下降0.1%;12月,猪肉价格同比由降转升,CPI同比上涨0.7%。

  从环比看,受春节因素、新冠肺炎疫情、政府保供稳价政策等因素影响,各月波动较大。1-2月,CPI环比分别上涨1.4%和1.2%;3-5月,春节效应减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交通物流逐渐恢复,市场商品供应充足,CPI环比分别下降1.5%、1.0%和0.6%;6-9月,企业复工复产、院校复学,加之天气因素一度影响鲜菜价格,带动食品价格小幅回升,CPI环比由降转升,分别上涨0.2%、0.3%、0.5%、0.3%;10-11月,猪肉、鲜菜价格环比持续下行,食品价格两连降,CPI环比分别下降0.2%、0.5%;12月,猪肉、鲜菜价格环比涨幅明显,带动食品价格由降转升,CPI环比上涨0.7%。

  2020年1-12月陕西猪肉价格环比、同比涨跌幅(%)

  2020年陕西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0.9% 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49.6%

  据了解,2020年陕西省食品价格对CPI影响超七成,同比涨幅“阶梯式”回落。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食品价格上涨9.3%,涨幅比上年同期扩大2.1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约1.81个百分点,对CPI上涨贡献率由2019年同期的46.6%扩大至72.3%。分月度看,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呈现“阶梯式”回落态势。1月、2月,食品价格涨幅走高,推升CPI破“4”破“5”;3-5月,食品价格涨幅持续收窄,CPI不断回落;6-8月,食品价格涨幅小幅扩大,CPI稳中有升;9月以来,食品价格涨幅大幅缩窄,CPI明显走低, 11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影响CPI同比由升转降。

  在调查的14类食品中,有12类价格上涨,2类价格下降。其中,畜肉类价格领涨,涨幅35.6%,拉动CPI上涨1.55个百分点;菜类价格上涨明显,涨幅11.8%,拉动CPI上涨0.36个百分点;豆类、薯类价格上涨较为明显,涨幅分别为8.4%、5.4%;食用油、粮食价格略有上涨,涨幅分别为4.3%、1.6%;蛋类、干鲜瓜果类价格降幅较为明显,分别下降 14.4%、10.2%。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陕西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0.9%,是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拉动CPI上涨约1.24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49.6%。此外,疫情、天气因素推升鲜菜价格走高,2020年陕西省鲜菜价格上涨12.6%,影响CPI上涨约0.36个百分点,对CPI上涨贡献率为14.4%。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