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6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1年4月26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1年4月26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价再度回调 分区防控或导致猪价走势区域化
从4月中旬开始生猪市场好像不太一样了,养殖端自产生猪供应有逐渐收紧的倾向。中旬开始猪价出现大幅度反弹行情,虽并没有能够持续,但在养殖端与消费端的拉锯下,猪价以高频率的急涨急跌为主,继续探底的行情好像暂告一段落。不过分区防控政策将在5月1日开始实施,或多或少都将给生猪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
目前全国生猪均价在23元/公斤左右,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价差已不足1元/公斤,期间甚至出现南北倒挂的现象。而南北方价差的收窄导致北方地区生猪调运优势明显下降,屠宰企业外调订单减少,导致北方生猪价格再度领跌全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猪价回跌至22元/公斤左右,南方地区跌幅相对要小些。
在月报及周报中我们都有提到过,受冬季极寒天气导致的仔猪死亡以及去年12月份到3月份期间疫情导致的提前出栏等,对市场的影响逐渐集中体现,叠加五一节市场消费的阶段性增长,我们认为猪价在整理后仍有上涨机会。
但是,分区防控政策的重磅来袭对市场的短期走势产生一定影响,猪价上涨或生变。
农业农村部将全国划分为5个大区开展分区防控工作。具体如下:
(一)北部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东部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6省(直辖市)。
(三)中南区。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6省(自治区)。
(四)西南区。包括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6省(自治区、直辖市)。
(五)西北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5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分区防控政策实施后,除种猪、仔猪、无疫小区生猪以外,其他生猪将不向大区外调运。大家应该还记得4月1日生猪调运逐渐限制政策实施前几日,北方地区养殖户恐慌抛售的情况,历史或有再度重演可能,近两天北方地区猪价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调。而南方地区因为调入生猪减少或对本地市场形成一定支撑,猪价走势出现区域化的可能性较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短期猪价上涨或生变数的原因。
不过在政策实施后,随时间的推移影响也会逐渐减弱,养殖户也将慢慢适应调猪向调肉的转变,并且消费面也将逐步恢复正常,5月份猪价还是有适度上涨的机会。另外,去年12月到今年3月非洲猪瘟疫情对能繁母猪产生的影响将要到7-11月份期间才会体现出来,但要想再达到去年的高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建议养殖合理安排生猪补栏及出栏节奏。
每头猪利润创近两年新低!发改委4月第2周数据:猪料比7.53
国家发改委网站最新披露的《2021年4月第2周猪料、鸡料及蛋料比价》显示:4月第2周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24.63元/公斤,环比上周跌2.53%。自2021年1月第1周上涨到本轮高点36.33元/公斤以来,生猪出场价格价格已经整体下跌11个星期,近期猪价具体走势图如下:
4月第2周的24.63元/公斤,较本轮高点36.33元/公斤跌去32.20%,与此同时,该价格也是自2019年8月第4周以来最低价。
把时间轴拉长到2019年1月以来,全国生猪出栏价格的涨跌趋势图如下:
根据发改委测算的数据,本周全国猪料比价为7.53,环比跌幅2.84%。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449.63元。
我们来看下自2019年1月以来每头猪的预期盈利趋势:
4月第2周,生猪头均利润已经低于2019年6月第3周的457.38元/头,创下近两年来新低。
发改委分析认为:屠企收购难度缓解,压价意向较浓,预计短期猪价或将回落,但幅度较小,生猪预期盈利窄幅调整为主。
养猪利润被双重打压,深度参与生猪期货是必然趋势
今年春节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而主饲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对于养猪业企业来说,价格风险管理对确保稳定经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截至今年4月20日,已有7家上市公司宣布计划开展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除了去年公布的5家上市公司外,至少有12家上市公司计划开展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今年生猪价格的下跌,目前大多数现货生猪企业都有参与的热情,但实际参与的规模仍然相对有限,真正“异地”大规模生猪对冲的企业数量仍有很大提高空间。
一家生猪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大型工业企业的角度来看,与饲料端相比,为了达到良好的规模套期保值效果,生猪期货头寸和交易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而且今年以来生猪期货的溢价变化很快,与企业的预期相差甚远,也给具体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可以说目前套期保值和套利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公司虽然配备了专业的团队,但是目前在生猪期货的套期保值方面的尝试还是比较少的,主要集中在对交易规则和流程的熟悉上。
从今年的市场环境来看,生猪养殖和屠宰企业普遍看好下半年的生猪价格,在这个价格位参与卖出避险的意愿不强。“屠宰企业生产加工周期短,毛利率低。目前的上市合同离交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虽然价格判断很乐观,但判断准确率也是谨慎对待的,没有必要过早买入对冲。此外,非洲猪瘟等猪病疫情仍是恢复生猪生产能力的最大问题,水产养殖企业,尤其是单个养殖场的水产养殖企业,无法确定9月份后可投放的实际生猪数量,担心遇到猪病疫情后面临无猪可立的局面。
深度参与生猪期货是必然趋势
企业还是要努力选择合适的时机参与套期保值,即使猪的周期很曲折,但最终还是会回归。未来,生猪养殖产业链深入参与生猪期货风险管理,稳定生产经营是必然趋势。熟练使用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比如现货价格共振在当前时间点较弱,屠宰企业可以在LH2109合约上做一定比例的9月份计划采购,进而实现锁定较低成本的套期保值效果。此外,生猪产业链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场外期权,结合不同衍生品的特点,以价格保险的形式实现有效的套期保值,达到稳定生产经营的目的。
在目前情况下,业内有人建议生猪养殖企业可以严格选择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套期保值价格。在综合考虑生猪养殖成本的基础上,设定利润目标,选择合约月份和合约价格进行套期保值。
事实上,一些大型养猪集团,包括文股份、正邦科技、中粮集团等。曾参与生猪期货交易,或为进一步深度参与积累经验,或申请套期保值交易以测试水风险管理。“我相信,随着市场对生猪期货认识的逐步提高和生猪期货参与者的日益丰富,生猪期货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上述行业人士的说法,未来的生猪期货不仅可以为生猪相关企业提供更加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还可以帮助生猪养殖企业合理安排未来的生产计划。建议生猪养殖企业关注生猪期货,积极参与套期保值或生猪“保险+期货”业务,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更好地抵御未来生产经营中的市场波动风险。
前十猪企占80%以上市场比例能解决猪周期?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已达53%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4月第三周(12日-18日),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每公斤38.96元,已经连续12周回落,同比下降27.6%,比去年的最高价(2020年2月份第3周)降低20.68元。分析认为,本轮猪周期或已步入下行通道。
不过,也有人担心价格大幅回调后会再次“猪贱伤农”并引发下一轮猪周期。
据悉,为稳定猪肉价格,农业农村部已会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研究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集中发布生猪全产业链的信息,指导生产主体合理调整产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平抑市场价格波动。
猪周期非中国独有
长期以来,中国猪肉价格一直经历肉价上涨——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的价格发展轨迹,业内称为“猪周期”。一轮完整的猪周期一般历时3-4年。猪肉的大涨大跌不仅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稳定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
那么,猪周期是否是中国独有的现象?“猪周期并非中国独有”,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国外也有猪周期,但中国周期性大涨大跌的特征更明显,这和中国巨大的猪肉消费量有关。国外牛肉消费量大,因此也出现过‘牛周期’”。
除此以外,郑风田认为猪周期还与中国生猪市场的四个现实情况相关。
一是市场的自主调节;
二是大量中小养殖户的存在;
三是生猪养殖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
四是养殖门槛低。
“价格涨了,很多小养殖户就会一窝蜂涌入,价格跌了又成批退出,进出容易,助推市场波动。”郑风田补充说。
卓创资讯分析师马丽媛对中新经纬客户端指出,“猪周期的运行,是利润驱动的结果。价格直接影响产业中各个环节的利润,驱动上下游产业链从业者的行为,然后通过一定的生产周期改变市场的供需体量,最终又影响到价格。”
猪周期是否可以消灭?
很显然,猪周期“价高伤民,价贱伤农”,会导致居民必要物资供应不足或产生资源的浪费。国外是如何平抑猪周期的?猪周期可以消灭吗?
据郑风田介绍,国外是通过规模化、集中化来平抑猪周期的,但中国的集中化程度还不够高,通过这种方式还无法很好地平抑猪周期。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已达53%。不过,郑风田认为这还不够。“我们统计的规模化生产,可能几千头、几百头的规模也算,这基本还是属于小规模的养殖,必须是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比如年产几千万头、上亿头的这种大企业达到一定比例。”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54419万头。中国排名前三的养猪企业温氏、牧原、正邦2019年生猪销售量分别为1851.66万头、1025.33万头、578.4万头,合计约占全国产量的5%。
“一个国家排名前10的公司如果占到行业80%以上的市场比例,基本上就可以把猪周期的问题解决了。现在看,要彻底解决猪周期,我们还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郑风田说。
马丽媛也指出,猪周期无法彻底消除,只能逐渐平抑。“以美国为例,美国大概用了30年的时间,对国内的生猪养殖业进行了规模化变革,中小散户快速退出市场。现阶段美国排名前3的养殖企业出栏占比已在60%以上,其周期性现象日渐弱化,价格波动幅度较小。”
平抑猪周期核心还是提高规模集中度
对于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推出的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郑风田表示,“只是缓解猪周期的其中的一个手段,如果以为只靠一个制度就能平抑猪周期,就太乐观了。”
事实上,为了平抑猪周期,相关部门采取了大量措施。比如,公布全国每年的生猪存栏量,进口猪肉,建立储备肉制度,推出生猪期货,从政策层面扶持推动规模化养殖等。“最核心的手段还是要提高规模集中度。”郑风田强调。
马丽媛则建议,除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之外,还可以加入部分客观、中立的第三方来共同引导,让从业者更加理性地来看待市场。
在国外,平抑猪周期的价格波动,除了规模化经营,期货产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1月8日,中国的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据大商所农业品事业部负责人介绍,运行以来,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开始逐步发挥。
不过,马丽媛指出,因生猪期货上市时间较短,目前业内观望居多,且进入者多数进行投机而非套期保值,因此目前来看生猪期货对平抑猪肉价格的作用并不明显。
为什么非瘟爆发半年后猪价才上涨?此轮疫情决定了后续猪价走向
最近一段时间,养猪人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猪价走势问题,过完年猪价连连下跌,好不容易上涨了几天,最近又开始下跌,养殖户对于养猪前景也看得有点悲观。
“下半年行情怎么样?”“什么时间开始涨价?”“今年养猪还能赚钱吗?”类似的话题不断在网上刷屏,下半年猪价走势到底怎么样?
国内母猪存栏量、生猪出栏量、国内猪肉消费量、猪粮比等都是影响猪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但我认为今年下半年主要因素还是南方非瘟疫情的爆发情况,近两年猪价断崖式走势都是由于非瘟疫情的影响造成的。非洲猪瘟没有进入我国之前,国内生猪价格是没有超过20元/斤的。
猪价行情走势一直都有周期性,一般是4年一个周期,养猪人根据行情变化分析得出,赚一年,平一年,赔二年的客观变化规律,但是涨幅一般比跌幅要大一些,因此很多猪场只要坚持持久养猪,在猪价行情到来时,多数会赚一波红利。
但是非洲猪瘟来了以后,从2018年8月份,东北首次发现国内第一例,东北猪价跳崖式下跌,紧接着养猪大省河南发现第二例,华北猪价暴跌。自此之后,疫情自北向南袭来,2019年3-5月份,两广开始发病,5-6月份, 四川、湖南等地开始发病,最晚是湖北,一直持续到2019年下半年,猪价都是低迷状态。
而猪价转折点是在2019年9月份,也就是中秋节前后,全国疫情基本结束,这距离国内大部分地区非瘟发病大约有大半年时间,时间节点以3月份为基准,从东北到南方。
为什么猪价上涨发生在非瘟爆发后半年呢?
大家回想一下,对于非瘟发病的猪场,大家会怎么操作?如果前期发病,多数猪场会选择“拔牙”操作,如果大规模大病,那猪场就只有快速处理,无论大小,只要能处理的猪只,全部处理掉,剩下一些毫无价值的猪只,只能等待死亡。
那么处理的生猪去哪了?走访客户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超过100斤的猪,都有人来收,大猪进入屠宰场,小猪做成分割品进入冷库。猪场大量抛售生猪,猪场周边、交通要道、屠宰场、市场等地点早已经被污染。
去屠宰场卖猪的车辆,去菜市场买肉买菜的老百姓,都有可能携带非瘟病毒,最终大环境被污染,那周边猪场防控压力变大,对于没有生物安全意识的散养户来说,威胁就更大了,这也就是养猪越密集的地区发病越严重的原因。
猪场大量抛售生猪出栏,一些还未达到出栏体重的猪只,也被迫进入市场,那猪肉供求就被打破,再加上屠宰场趁机压价,最终导致猪价下跌,抛售越严重,猪价下跌就越厉害。
等到抛售情况停止,冷库里冻肉也出得差不多了,猪价才开始恢复,这也就是2019年下半年猪价上涨的时间点,就好在中秋节前后,因为在那个时间,国内生猪出栏量几乎下降到最低点。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分析,正好是全国大规模非瘟发病的半年后。
目前所处的时期,与2019年年初比较相似,从去年开始华北地区开始出现新一轮非瘟疫情,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最为严重,一直持续到3月末,目前这一轮疫情已经传播到安徽北部,大有自北向南传播的趋势。
下半年猪价走势可能得看南方疫情爆发情况
此轮非瘟疫情北方爆发,南方肯定也不例外,但有两种可能:
1、南方非瘟疫情散发: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疫苗毒并未跨过秦岭淮河,南方暂时区域稳定,疫情能够控制,只是散发,属于正 常出栏,产能释放,出栏增加,价格走势可以参考2020年下半年价格走势,先高后低。
2、南方非瘟疫情爆发:南方夏季梅雨季节来临,疫情爆发。南方养猪密集区出现类似华北地区的疫苗毒发病,那么下一轮抛售就开始了,淘汰、清场、拔牙等,出栏超过本来产能释放应该增加的量。抛售开始就是猪价下跌的起点,也是下一轮猪周期的开启点。价格走势可以参考2019年下半年价格走势。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自2021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距离方案正式实施没几天了,估计实施后对于非瘟疫情也会有所抑制,上述的两种情况所对应的猪价波动幅度也不会那么大。
不管是那种情况,产能都是增加的,肥猪出栏比例肯定增加,价格相对肯定下跌,高点应该在29元/公斤左右。后期建议大肥逢高出栏,不要盲目压栏。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