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3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1-06-23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2021年6月23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6-22 2021-06-21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19 辽宁省 12.25 12.27 -0.03 -1.49
18 吉林省 12.28 12.36 -0.09 -1.23
25 黑龙江 11.96 12.00 -0.04 -1.23
华北
11 北京市 12.68 12.69 -0.01 -0.99
13 天津市 12.61 12.47 0.14 -1.18
9 河北省 12.77 12.74 0.03 -1.28
15 山西省 12.43 12.35 0.08 -1.82
21 内蒙古 12.17 12.21 -0.04 -1.34

华东

4 上海市 13.33 13.75 -0.42 -2.22
5 福建省 13.00 13.10 -0.10 -2.12
2 浙江省 13.91 14.06 -0.14 -2.04
8 江苏省 12.79 12.75 0.04 -2.15
7 山东省 12.93 12.81 0.12 -1.19
20 安徽省 12.21 12.20 0.01 -2.15
华中
10 江西省 12.69 12.69 -0.01 -1.87
17 湖北省 12.35 12.35 0.00 -1.91
12 河南省 12.65 12.42 0.23 -1.42
14 湖南省 12.54 12.60 -0.06 -2.13
华南
3 广东省 13.67 13.74 -0.07 -2.11
6 广西 12.99 13.71 -0.71 -1.90
1 海南省 19.31 19.78 -0.47 -2.87
西北
16 陕西省 12.39 12.46 -0.07 -1.82
22 甘肃省 12.09 11.82 0.27 -1.49
28 新疆 10.95 11.00 -0.05 -2.14
西南
23 重庆市 12.08 12.40 -0.32 -1.89
24 四川省 12.06 12.22 -0.16 -1.82
27 云南省 11.77 11.80 -0.03 -1.93
26 贵州省 11.78 12.00 -0.22 -1.97
全国
有2324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2.74 12.81 -0.07 -1.77

2021年6月23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6-22 2021-06-21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19 辽宁省 12.15 12.29 -0.14 -1.26
10 吉林省 12.30 12.42 -0.12 -1.08
24 黑龙江 11.69 11.80 -0.11 -1.41
华北
15 北京市 12.19 12.30 -0.11 -1.36
5 天津市 12.78 12.66 0.12 0.00
8 河北省 12.51 12.34 0.17 -1.20
16 山西省 12.18 12.14 0.04 -1.73

华东

3 上海市 12.90 13.13 -0.23 -2.17
6 福建省 12.67 12.74 -0.07 -2.07
1 浙江省 14.50 14.50 0.00 -1.37
13 江苏省 12.25 12.39 -0.15 -1.95
9 山东省 12.50 12.45 0.05 -1.25
12 安徽省 12.26 12.35 -0.09 -2.01
华中
21 江西省 12.07 12.33 -0.26 -1.68
17 湖北省 12.16 12.29 -0.12 -1.69
14 河南省 12.22 12.26 -0.05 -1.54
7 湖南省 12.58 12.68 -0.09 -1.71
华南
2 广东省 13.28 13.26 0.03 -1.88
4 广西 12.80 12.94 -0.14 -1.65
西北
18 陕西省 12.16 12.30 -0.14 -1.51
20 甘肃省 12.14 12.31 -0.17 -1.14
25 新疆 10.10 10.58 -0.48 -2.15
西南
11 重庆市 12.27 12.19 0.09 -1.59
22 四川省 11.99 12.21 -0.22 -1.47
23 云南省 11.76 12.06 -0.30 -1.55
全国
有315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2.34 12.44 -0.10 -1.76

2021年6月23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6-22 2021-06-21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13 辽宁省 11.88 12.02 -0.14 -1.18
7 吉林省 12.03 12.07 -0.04 -0.95
16 黑龙江 11.74 11.54 0.21 -1.10
华北
21 北京市 11.60 11.78 -0.18 -1.33
23 天津市 11.30   0.00 0.00
8 河北省 12.02 11.72 0.29 -1.19
12 山西省 11.89 11.83 0.07 -1.70

华东

3 上海市 12.64 12.94 -0.30 -2.36
5 福建省 12.33 11.92 0.41 -2.33
2 浙江省 12.80 14.00 -1.20 -2.53
22 江苏省 11.55 11.86 -0.31 -1.60
10 山东省 11.92 11.90 0.02 -1.17
9 安徽省 11.99 11.68 0.31 -1.51
华中
17 江西省 11.74 11.54 0.20 -1.63
18 湖北省 11.65 11.77 -0.12 -1.74
15 河南省 11.77 11.67 0.10 -1.41
6 湖南省 12.21 12.36 -0.16 -1.52
华南
1 广东省 13.17 13.32 -0.15 -1.46
4 广西 12.42 12.34 0.08 -1.04
西北
14 陕西省 11.81 11.85 -0.04 -1.18
19 甘肃省 11.63 11.95 -0.32 -1.32
25 新疆 9.44 10.02 -0.57 -2.43
西南
11 重庆市 11.90 11.95 -0.05 -1.70
20 四川省 11.62 11.70 -0.08 -1.31
24 云南省 11.22 11.56 -0.34 -1.55
全国
有304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1.85 11.97 -0.12 -1.58

进口猪肉激增致猪价下行?专家:事实并非那么简单


  在猪价回落时应有效引导猪肉进口速度和规模,合理评估猪肉进口需求,避免过量进口。

  跌跌不休的猪价,让养猪业士气低迷。

  尽管6月22日上午盘间出现“猪肉股”超跌反弹,但仍然无法改变前一个交易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2109大跌6.79%的事实。这创下该品种自上市以来的新低,连带着一众“猪肉股”纷纷下挫。

  由于2020年猪肉进口量同比翻番,创下历史新高,再加上今年前5个月猪肉进口量达到两位数增幅,中国养猪业出现了一番言论,认为当前猪价下行,是进口猪肉对国产猪肉市场冲击所导致的。

  但是,行业内普遍认为,上半年猪价跌跌不休,不能全部归咎于“进口”。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适度进口有助于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稳定猪肉供给、抑制猪价过快上涨,但在供需基本平衡或供给宽松时,猪肉过量进口将会冲击国内生猪养殖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猪肉价格低于国外,进口猪肉不再具备价格优势,逐渐积压库存。进入6月,进口商已经开始减少猪肉进口,但进口猪肉分割标准,符合食品加工需求,仍然会有一些固定进口需求。

  从“香饽饽”变为“烫手山芋”

  今年1月以来,全国活猪及猪肉价格总体呈下跌态势,近期跌势猛。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第三周,全国生猪价格为每公斤15.13元,比上周下降6.8%,同比下降了50.9%。

  这样的跌势,再次印证了“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行业内流行已久的说法。

  猪价下行至成本线以下,对养猪户及企业来讲,手中的猪一下子由原先的“香饽饽”成为“烫手山芋”。

  6月18日中国畜牧业协会发布“倡议书”,给出三个原因:一方面是2019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生猪产能持续快速恢复,生猪市场供应形势明显好转;另一方面是季节性需求偏弱,人口老龄化和消费习惯改变,猪肉消费有所减少。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去冬今春个别地区出现仔猪腹泻等情况,部分机构不负责任地散布产能严重下滑的不实言论,一些猪场户听信谣言,盲目决策开展二次育肥,打乱了生猪正常出栏节奏。”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了解,春季有大量标猪源流入二次育肥市场、一些外出务工的养殖新手也加入二次育肥大军,甚至一些二次育肥生产者与屠企竟争大猪猪源,从而导致4月份以来猪价持续下降时出现抛售。

  业内多位专家表示,上半年的猪价暴跌,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市场的高利润是生猪产能快速恢复的核心驱动力。“过去10年生猪均价也仅在每斤7.5元左右,然而去年生猪均价达到每斤17元,养猪业简直成为暴利行业。”

  然而,也正是为了追逐暴利,养猪户及企业对猪价过度乐观,破坏规矩压栏,从而大幅增加了猪肉供应量。当气温逐渐升高,“牛猪”(超过标准出栏体重的大猪)不再“牛”了,开始被不计成本得抛售。

  前述“倡议书”苦口婆心地倡议各生猪养殖企业,“按照正常生产计划有序出栏,在价格下行阶段不要恐慌,更不要听信谣言,以赌博心态安排生产。”同时,继续把疫情防控摆在突出位置,加快转型升级做好节本增效措施。“5月份生猪养殖的亏损面为9.7%,一些优秀的养殖场能把成本控制在每斤6元以内,这说明行情不好的时候也有赚钱的。”

  猪肉进口量屡创新高

  近两年来,猪肉进口量屡创历史新高。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19.3万吨;2019年,210.8万吨,同比增加75%;2020年,439万吨,同比增加108.3%。

  2021年1-5月,累计猪肉进口量已经达到196万吨,同比增加13.7%。

1.jpg

  猪肉进口量激增,为春节后国家储备冻猪肉集中出库压制猪价提供了充足弹药。于是,有言论就将之与当期猪价下跌进行了关联。

  对于进口冻猪肉在缓解市场供给偏紧局面、稳定猪肉价格中所发挥的作用,几乎很少有人反对。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进口冻猪肉所发挥的作用,更多的是有效补充国内猪肉供应。

  他说,如果将时间轴拉长,过去15年,进口冻猪肉占国内猪肉供应量的比例,基本维持在2%-5%。当国内猪肉供应正常的情况下,进口占比2%-2.5%;当国内猪价上涨,猪肉供应紧张的时候,进口量增加,占比增至4%-5%。

  2018年,暴发了非洲猪瘟,国内生猪产能锐减,需要更多进口猪肉予以补充。于是,从2019年至2020年,大量进口的冻猪肉有效增加了猪肉供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消费者吃猪肉的成本和难度。

  谋易咨询首席顾问王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冻猪肉进口量虽有所增加,但将猪价暴跌归咎于此,显然并不客观,二者关系并非强关联。

  据统计,2020年,中国进口冻猪肉占国内猪肉供应量比例达到10%,如果包括杂碎,将达到12.5%。这意味着,进口冻猪肉已经在猪肉供应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角色。

  以2021年前5个月猪肉累计进口量为例,据朱增勇分析,进口的196万吨冻猪肉,叠加2020年11-12月份出库受限的80万吨冻猪肉,合计相当于进口了2900万头生猪。

  林国发认为,今年年后,冻肉集中出库,加速了当期猪价下跌。

  与此同时,其它替代性肉类的进口量也在增加。据统计,2021年前5个月,牛肉、羊肉、禽肉的进口量分别增加了18.6%、22.4%、13%。

  朱增勇表示,这两年随着冻品投放市场和其他肉类供给充裕,直接减少了对国内鲜猪肉的消费需求。随着国内供给恢复,如果猪肉进口继续保持高位,不但会加大下跌速度和幅度,还会影响后期的反弹高度。比如,2013年和2014年,猪肉进口量保持高位,延长了猪价保持低位的时间,导致养殖户亏损期拉长、大量快速退出市场。

  他建议,在猪价回落时应有效引导猪肉进口速度和规模,合理评估猪肉进口需求,避免过量进口。

  价差驱动下的进口

  由于国外养猪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高、饲料原料低,再加上国内外市场对猪副产品,比如内脏器官、猪蹄、猪头等部位区别对待,中国消费市场对其有特殊偏好,而欧美消费市场并不食用。因此,猪肉及猪杂的进口一直存在。

  朱增勇表示,受生产成本刚性等因素影响,中国生猪生产成本从2007年开始高于欧美国家,并且差距拉大,导致国内外猪肉价格长期倒挂,肉制品加工产业更倾向于低廉的进口冻猪肉,从而压低了生猪的收购价格。

  2001年至2007年,中国的猪肉贸易保持净出口状态。直到2008年,进口量才开始超过出口量,中国成为猪肉净进口国。2016年,中国跃居全球最大的猪肉进口国。至此,中国的猪肉进口量已经连续13年超过猪肉出口量,进口量由2008年的37.33万吨,增至2020年的439万吨。

  林国发称,从过去10年来看,中国的猪肉进口量整体呈现周期性变化态势,但每个周期的进口量峰值正在提升。

  不过,他认为,2018年非洲猪瘟对国内生猪产能的影响,是过往几个周期无法比的。因此,单纯依据近两年来猪肉进口量激增来判断国内对进口猪肉依赖度的提升是有所偏颇的。

  王中也认为,中国近10年来生产的猪肉基本能满足需求,甚至出现周期性过剩,短时间的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并不意味着猪肉进口依赖度增加。

  当前国内猪价持续走低,然而,东南亚猪肉供应紧张,国际猪肉市场并不缺乏买家,猪肉价格有坚实的市场需求支撑。

  朱增勇称,今年5月以来,中国进口冻猪肉的到岸价格加上关税和增值税,已经高于国内白条肉价格,国内外猪肉价格不再倒挂。对于屠宰企业来说,本地生猪供给充裕,鲜肉价格明显回落,进口猪肉消化缓慢导致库存积压。今年上半年,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已经不具备价格优势,估计从7月份开始,进口猪肉会处于下降趋势。

  2021年5月,中国进口猪肉已经同比降低2.2%。进入6月,猪肉进口商开始减少冻猪肉进口。不过,林国发也提到,由于进口冻猪肉分割标准符合食品加工需求,仍然会有一些固定的进口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的猪肉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化,欧盟占中国猪肉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二,北美是中国第二大猪肉进口来源,南美国家的猪肉市场份额正在迅速提升。

  2020年,在中国猪肉进口量的比例中,欧盟的西班牙、德国和丹麦三个国家,分别占21.9%、10.7%和 8.4%;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分别占15.9%和9.6%;南美地区占15.5%,其中巴西占11%。

  随着中国成为巴西猪肉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业内预期,巴西将因为低廉的饲料价格,以及高效的养殖技术,在中国未来的猪肉进口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活猪价格连续下跌,猪肉价格一降再降,本轮“最佳时期”已经过去!


  一降再降,真的有益无害吗?

  猪肉价格一降再降,本轮养猪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这点毋庸置疑,而随着生猪产能恢复,对企业来说,养猪的最高盈利点早已过去,向屠宰、加工延伸能否缓解生猪价格下降带来的压力呢?

  发展养殖下游端的屠宰加工业务可以与养殖环节的生猪价格波动形成对冲,适度缓解猪价下行给公司造成的整体影响。特别是在猪价下行周期时,优秀猪企可以通过成本优势实现跨周期成长的逻辑依然存在。

  此前已经有同行业的优秀企业在猪价下行期股价逆势增长。龙头企业的真正优势不在于跟着周期波动,而在于依靠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能在猪价高时比平均水平挣得更多,在猪价低时别人亏损公司还能不亏,或者即便大家都亏损公司能少亏,比如:牧原!

  当前不断下降的生猪价格导致养殖利润大幅缩水。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6月的第二周,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上的生猪批发均价为16.24元/公斤,同比下降45.4%。据定点监测,5月生猪养殖场户亏损面为9.7%。而根据5月的销售简报,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和天邦股份等头部上市猪企当月的生猪销售价格均在18元/公斤左右,这意味着,当前的生猪价格已经跌破部分企业的养殖成本线。

  另外,区域性“缺猪”也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中指出,从今年4月1日起,逐步限制试点区域生猪调运,有关省份和企业要提前谋划政策设计和产业布局。

  所以,针对这种形势贸易商也需要改善销售渠道,即从传统的多层级批发渠道,更多转向连锁商超、连锁餐饮、食品加工企业等大客户直供渠道,配合产品优化与渠道优化来加强品牌建设,促进无品牌肉转化成有品牌肉,使产品获得品牌溢价!

  另寻出路,机会还是会有的

  值得关注的是,肉制品加工的毛利润确实较高。以屠宰行业的龙头企业双汇发展为例,2020年双汇发展的肉制品和屠宰业的净利润占比分别为77.01%、21.16%,肉制品加工的毛利率保持在30%左右,屠宰业为5%-10%。

  肉制品品牌背后的利润或更高。根据全球权威分析机构数据显示,我国肉制品行业中,前五大企业占据了23.5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双汇发展也仅占据约15%的市场份额。这也就意味着,在肉制品行业,相关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建设新品牌,抢占市场。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涨幅略低于市场预期,其中,猪肉价格下行是主要原因。不过,猪肉价格不会一直下跌。过高或过低的猪肉价格都会对上游产业链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明确了价格过度下跌和过度上涨的情形划分依据,并以此形成了启动储备响应的工作机制。实施临时储备收储,发挥储备肉体系对市场的调节功能,稳定市场价格。价格过高时,将投放储备以保障居民消费需要,推动价格向合理区间回落,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价格过低时将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为养殖场(户)吃下“定心丸”,避免生猪产能被过度淘汰.....


猪价全面“破6入5”,环保愈演愈烈,3大利空消息,猪农能撑住吗


  01、猪价惨跌1、进口增加2、产能恢复

  伴随着夏至的到来,各地的气温又在高升,这给猪农带来新的挑战,因担心天热生猪疾病增多,不少人选择将其抛售出去。也正因此,屠企才有了压价的机会,这让行情持续下滑,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少猪农为了及时止损,选择将二元母猪出售,这种看似破罐子破摔的做法,实则养猪人的无奈之举,毕竟生猪一跌不止,亏损也在持续增多,一头猪要亏上500元以上。

  如今的生猪行情已“破6入5”,行情跌回了2017年,如果是在过去,大家没必要太惊慌,还能保持一点利润,可如今饲料成本蹭蹭上涨,这让养殖成本也迎来了大涨。

  今天的生猪均价已探底12.72元/kg,比起上一天则是跌了0.19元,相比1月累计大跌了65%,其行情持续低迷,再次加大了亏损力度。

1.jpg

  从今天的行情来看,东北跌了0.1-0.3元,报价为12-12.2元/kg;华北除内蒙下跌0.2元,其他地方反弹了0.1-0.2元,主流行情为12.2-12.6元/kg;西北地区,跌幅为0.1-0.4元,主流行情为11-12.4元/kg;可见,目前北方不少地方已探底11元大关,也就是“5字头”,这是十分不利的。

  南方地区,因雨水增多,气温较高,在这一环境下养猪成了难题,不少人都有抛售的想法,屠企的收猪积极性差,因此猪价仍有走跌的风险。

  华东市场上,山东涨了0.2元,报价为12.8元/kg,其他地方跌了0.1-0.5元,报价为12.1-13.7元/kg;华中总体稳定,局部涨跌互现,行情为12.3-12.7元/kg;西南跌幅为0.1-0.5元,行情为11.7-12.3元/kg,作为南方地区,这里的生猪倒挂明显;华南跌了0.1-0.7元,主流价为13.2-19.5元/kg。

  02、抄底养猪可行吗?

  如今的猪价已降至6.4元一斤,北方民间已普遍降至5元大关,而猪粮比也跌到了4.53:1,这也意味着亏损加剧,养猪人陷入了深度亏损。据悉,如今的养猪成本8元左右,一头牛猪要亏上500-600元,外购仔猪更是亏了1300元左右。

  如河北一个养猪人老刘,今年56岁,去年下半年他听闻养猪暴利,一头猪可赚2500元,信以为真,将养老本拿出来,购买了150头仔猪,等养到3月份时,尽管猪价下跌,还有800元的盈利,但他听闻5月猪价有上涨的可能,结果持续压栏,养成了大牛猪,猪价却一跌不起,只能无奈卖掉,最后直接亏30万。

  不过损失最大的,还是3-4月份抄底养猪的人,这些人12-13元高价购买标猪,渴望后期行情大涨,谁知到了今天,一头猪更是亏2000元,不少人血本无归。

  然而,如今不少人又看上了仔猪,如今仔猪已跌到300元左右,且无人购买。有些人就想,现在补栏,到了10月份再卖出去,到时候有“双节”的加持,是否能大赚一笔?

  这种风险依旧很大,自繁自养都亏损,更别说外购仔猪了,伴随产能的恢复,恐怕猪价难以反弹,最好别冒风险。

  03、考验猪农的时候到了

  如今养猪市场出现了诸多利空消息,这给猪农们带来了很多挑战:

  从年后开始,国家就一直加大对生猪的进口,其进口量也在持续增加,1-5月份进口了196万吨猪肉,算上猪杂为250万吨,这些进口肉的来袭,抑制了鲜猪肉的价格,也让行情持续低迷中。

  早在去年时,官方就明确指出,预计2021年的6-7月份产能将恢复正常,但很多人却偏偏不信,认为不可能那么快,仍然肆无忌惮的补栏。而截至5月底,生猪存栏恢复17年的97%,能繁母猪恢复至98.4%,但因前期的扩建,产能恢复后恐怕仍然要过剩,后期生猪风险加大。

  3、环保愈演愈烈

  近期不少地方都展开了环保工作,像唐县高速500米内的养殖场全部拆除,而阳春市也拆除了5个养猪场。当然,这些拆除工作都是有依据的,并非“一刀切”,只不过早在建立之初不管不问,如今产能恢复了却要“卸磨杀驴”,这让很多猪农们为此抱怨。

  那么是不是接下来生猪市场没有任何希望了?其实也不尽然,2个好消息来袭,一个是官方出台了“三级预警机制”,预计要不了多久收储工作就会展开;一个是大猪的抛售工作已临近尾声,预计7月中旬抛售结束,到时候生猪行情或迎来逆转。

  希望养猪人能够坚持下去,别轻易弃养,不然下一个生猪爆发高点可就抓不住了,大家咋看呢?


进口肉再度下滑13.95%!养殖亏损不是猪价低而是成本太高拖累


  继4月猪肉进口量环比下跌6.52%以来,6月18日海关总署发布5月进口主要商品人民币量值表数据显示,5月猪肉进口量为37万吨,同比2020年5月进口猪肉37万吨持平,但环比再次减少13.95%。不过2021年1-5月进口猪肉数量达196万吨,同比增加达13.7%。国内生猪价格已经连续下跌重挫养殖户的信心,加上不少养殖场都出现了持续亏损,这就有养殖户说了,国内生猪产能已经过剩,可为何还要进口那么多猪肉,还让养殖户活不活了。有这种观点也无可厚非,很多人一时间不能透过现象看清事情的本质,究竟是猪价下跌导致养殖亏损还是有别的其他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虽然进口猪肉确实增加了国内供应导致市场变小,但不可否认的是,要是没有利润可图,进口商还会进口那么多猪肉?加上美国等欧美国家的猪肉价格上涨使得价差缩小,进口商也在减少进口量,毕竟海关数据显示5月猪肉进口量已经连续第二个月下滑,但是这里还要清楚的一点就是,比如国内最大的生猪加工企业控股美国最大的养猪场,他自己家肉制品等的加工利用自家猪场养的猪怎么了,何况不少大企业都纷纷至其他养殖成本低的国家建场养殖,自家国内公司需要这些东西就运回来,只要遵守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还能增加关税有何不好?

  其次是本轮生猪养殖亏损最直接的原因是饲料养殖成本过高。抛开外购仔猪育肥户来说,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或已面临亏损或接近亏损,因猪价已经低于生猪的养殖成本价格,主要是非洲猪瘟后生猪养殖成本上涨,再加上在生猪养殖中占比很大的饲料成本上涨比较大,特别是饲料中使用量最高的玉米价格较之前上涨明显。加上有养殖户不断增加了自己的养殖成本。除去饲料成本增加本来就比较明显外,养殖户也在人为的增加了成本。自生猪养殖利润较为可观后,养母猪的养殖户中特别是一些个体养殖场就人为增大了母猪留种比例,把三元母猪养得过肥配不上或者产子数较低的情况屡见不鲜,当然这并不是小养殖场的专利,毕竟连大养殖集团都有用外三元母猪繁殖的情况,这些繁殖性能及淘汰率偏高的母猪需要更为精准的饲养技术才能较大的发挥最大的功效,但这基本上是很难达到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成本。

1624328168(1).jpg

  再次是有养殖户人为增加了生猪的养殖成本。就目前的猪价比起2019年年后确实不是最低,这时有人会说了我们当地的猪价已经低于12元/公斤,但请问这个猪是多大的,是南方地区喜欢的140公斤之内的还是市场上基本很少见到的180公斤以上的?而现在是夏至前后,一年中最热的季节,那么大体重的猪肥肉脂肪较多怎么让消费者买单,就算是你自己吃能不挑肥拣瘦,当然要是你天生爱吃肥肉的除外。造成这一情况也不难理解,毕竟去年猪价还那么高,特别是春节前都还在30元/公斤之上,怎么短短半年就出现了腰斩?加上外购仔猪育肥成本偏高,很多人都有养得越大成本就能越低的观点,可生猪越大消耗饲料也就越多成本就越高但是增重却开始下降,且猪价出现如此持续的下跌怕也是这些养殖户没有预料到的。

1624329430(1).jpg

  最后是进口猪肉成本比国内猪肉低是最直接的原因。也许这里有人要说了,不是欧美等国家猪肉价格上涨,但国内猪肉价格也是在下降的,那就来看看当时的价格究竟如何。按5月进口猪肉价格690237万元人民币购买了37万吨猪肉来看,一吨进口猪肉成本约18655.05元,折算下来差不多18.66元/公斤;而按照屠宰企业白条猪的批发价格来看,越到月底价格越低,统计显示5月30日约24.87元/公斤,这之间的价差不需要多说,要是你你将如何选择? 

  现在有人说了,因为这一波较高的养猪利润使得不少新入行的投资者进入养猪大军,在生猪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面临着退市的风险,但是新入行的投资者使用的各种设备都比较先进,或许缺乏的还是先进的养殖技术或者生产经验,而那些老牌的养殖场却刚好有足够成熟的生猪养殖技术和生产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如果能够并购或者合伙或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所以在一些大养殖集团都在考虑降本增效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还在各种堵猪价能不能涨到自己的养殖成本线之上将显得比较苍白无力,还是学习高效的养殖技术和生产技能吧,或许将来还有机会。


后期生猪供应压力可能缓解,但仍需理性安排生产、有序出栏


  一、 生猪产能

  生猪产能同比增幅较大。从农业农村部数据看, 2019 年 10 月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20 个月环比增长,增长了75%,恢复到2017年末的98%。从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看,2021年5月定点监测规模种猪场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2%,同比增长25.5%,占2017年末146.9%。规模种猪场产能恢复较快,超过非洲猪瘟发生前水平。

  二、 猪肉供给与消费

  猪肉供应同比增幅较大。从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看, 定点监测600个规模种猪场出栏肥猪同比从2020年8月开始转为正值,为11.9%,2020年12月同比扩大至27.6%,2021 年 5 月同比增幅达到75.3%,2021年1-5 月累计出栏同比增 48.9%。

  农业农村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在2020年9月同比转为正值,增长了4.2%,2020年12月同比增长41.8%,2021年 5 月同比增长 43%,1-5 月同比增长40.4%。从农业农村部集贸批发市场数据看,白条批发量在2020年10月同比转为正值,为2.5%,2020年12月同比扩大至19.5%,2021 年 5 月同比增幅达到 49.6%,1-5 月累计同比增长 38.2%。

  三、 成本收益

  养猪业头均盈利下降幅度较大。从中国畜牧业监测数据看,2021 年 5 月,每头生猪养殖总成本 1932元(成本价16.40 元/kg,如果考虑疫病较复杂造成的损失,实际生产成本高于监测值1-3元/kg),销售价格19.0元/kg,养殖场每出售一头生猪盈利 303元(按体重115kg折算),与2021年1月单头猪盈利2145元相比下降了85.9%。按加权均计算,2021 年前 5 个月出栏每头生猪平均盈利 1223元。

  四、 展望

  从数据看,与生猪供应量同比大幅增长的趋势相反,生猪价格在2021年1月之后快速下跌。从农业农村部集贸市场数据看,生猪周价格在2021年1月第3周达到阶段高点36.0元/kg。与阶段高点相比,2021年3月第1周下降了17.2%,4月第1周下降了27.4%,5月第1周下降了38.9%,6月第2周生猪价格快速下跌至16.2元/kg,下降54.9%。综合各类数据看,2021年5月国产猪肉同比供应量至少增长了40%,5月活猪价格20.0元/kg,同比下降33%。

  2020年6月生猪价格已经跌破行业成本,部分企业陷入亏损。未来价格走势如何?从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看,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规模种猪场出生仔猪数同比增幅幅度分别为69.3%、71.3%、47.7%、27.3%、11.8%,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环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9%、2.2%、4.7%、8.3%。可见,按7月龄出栏,2020年11月出生仔猪形成2021年6月的供应,如果考虑前期二次育肥猪的冲击,供应压力仍然很大,同比增长幅度达到最高。理论上2021年7月之后生猪供应量环比持续下降,同比增幅逐步收窄,供应过剩压力将逐步缓解,生猪价格有弱反弹可能。由于进口猪肉量较大,库存积压较多,生猪价格反弹高度不确定。如果都预期反弹压栏,则行情仍将低迷,建议养殖场户不压栏,合理安排生产,有序出栏。


广东生猪出栏价跌破盈亏平衡点,“断崖式”下跌,五花肉价格跌幅超5成


  近日,记者走访广东梅州大小几处农贸市场、商超后发现,猪肉的价格较之半年前高峰期已有了明显的回落。以三角中心市场为例,原本35元/斤的瘦肉如今普遍在18-20元/斤,排骨则在30元/斤上下,而之前处于高位的五花肉也从每斤28元降到13元,跌幅超50%。据广东省梅州市畜禽养殖协会统计,生猪出栏价从2020年12月份的17元-18元每斤,持续下跌到如今8元左右每斤,已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跌幅近半。不过受近段时间大宗商品普涨影响,猪饲料较之前有明显的涨幅,如今的生猪出栏的成本价也从之前的6元/斤上涨到了9元/斤。也就是说,猪的出栏价格已跌破盈亏平衡点。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