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7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1年8月27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1年8月27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多重因素影响 下半年国内生猪价格或跌后反弹
由于1月至2月北方部分地区的非瘟疫情况,一些业者看涨8月份生猪行情。然而,8月中上旬,国内生猪价格行情呈现窄幅震荡,且下旬暂时没有上涨的迹象。一些业者将看涨预期延后到9月份。那么从9月到12月,国内生猪价格的走势如何?
8月国内猪价继续震荡态势
8月国内生猪价格略有波动。据统计,截至8月23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1为14.42元/公斤,较月初下降8.15%,环比下降6.85%,同比下降61.79%;本月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15.06元/公斤,环比下降4.74%,同比下降59.99%。
供应方面,8月份规模场出栏计划不多,散户投资者有抗价惜售意向,由于西南等地区大型生猪供应恶化,对标生猪市场形成了一定支撑。需求方面,正值消费淡季,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学校放假、降雨等因素利空,产品销售速度放缓,屠宰企业走单普遍不畅,压价意向较强,供求处于博弈状态。
猪价回归理性区间,开工率靠拢正常年份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8月初,部分地区提高了终端备货的积极性,屠宰厂出货速度加快,增加了收购量。同时,立秋提振了终端需求,加快了东北地区的产品走货,共同提振了全国开工率。然而,随着备货结束,终端需求恢复疲弱状态,开工率处于震荡状态。
随着生猪价格回归理性区间,2021年屠宰企业开工率同比大幅提升,但与正常年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据统计,8月中上旬,国内屠宰企业平均开工率为24.59%,同比提高11.84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降6.06个百分点,与2018年同期相比降18.07个百分点。
下半年猪价调整空间有限
供给上,由能繁母猪与生猪存栏量推算,下半年仍处于产能释放期,生猪整体出栏量处于增加状态。大部分养殖户年度计划完成率不高,下半年有可能加快出栏节奏。与此同时,由于屠宰企业的冻品库存较高,猪肉的供应也比较充足。
需求上,由于生猪供给增加,生猪和猪肉价格从高位回到理性价位,对终端需求有一定的拉动。立秋过后天气转凉,市场逐渐进入传统消费旺季,9-12月猪肉需求较上半年有明显改善。此外,每年南方多地腌腊肉、灌肠,以及春节、中秋、国庆等都会拉动需求,加上学校开学、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局部地区囤货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终端需求或较前两年同期有所提升。
从供需面来看,在无大范围疫病爆发的前提下,预计下半年国内生猪价格或跌后反弹,整体调整幅度有限,出现大涨大跌的几率较小。
透心凉,猪市延续下跌,至暗时刻要来?看业内人士咋说
受近期生猪市场出栏量增多,以及白条走货难度加大的影响,屠宰企业收猪情绪比较消极,眼下虽处于月末时期,猪市行情依旧低迷不振,更有一部分前期压栏待售的养殖户,看着猪价继续走跌,两眼无望,索性出栏少亏些,近而又导致生猪市场本就供应充足的状态进一步加剧,猪市一路走跌,至暗时刻要来?
值得庆幸的是东北地区猪价迎来“反转”,受猪肉供应端的提振不佳,这种上涨或许多是过跌之后的被涨罢了。因为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如初,市场生猪供给逐步增多,而消费端延续低迷的表现,更有一部分人选择少吃或不吃猪肉了,从而致使猪价行情呈现持续走低的态势,那么随着东北地区的猪市反转,能迎来一波雄起吗?
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生猪供应方面,依据养殖户的心理反应,在猪价越来越低时,养殖户多会集中抛售生猪,卖跌不卖涨依然是主流,毕竟担忧卖猪迟了,还会亏损更多,所以,这段时间将有一大部分的猪源出清,同时我们从相关养殖网站上了解,屠企冻库里有100多万吨的冻肉,而眼下大猪又占可出栏猪源的13.8%,后续猪价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而在终端猪肉消费方面,进入处暑天气之后,天气越来越凉爽,这对于提振猪肉消费来说具有一定的利好,叠加疫情防控区逐步恢复如常,学校陆续开学,双节到来前屠企开启一定的备货工作,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猪肉消费,只是不确定能到达什么程度,尽管对接下来的猪市有一定程度的看好,但难有大涨,期待猪农能扭亏为盈,重心仍是建议放在降本增效上,行情差时少亏钱,行情好转时能有盈利。
据猪价系统监测显示,今日监测的26个省市中,生猪价格有5涨14跌7平,下跌地区占到全部监测的54%,猪市整体处于“震荡多跌”态势。
(数据来源:猪价系统)
总的来说,今日猪市和昨日相比再度呈现下跌态势,但就东北地区猪价反转,出现一定的好迹象,希望这不是“昙花一现”,可考虑到在当前猪市环境,上涨因素较为匮乏,想带动南北猪市迎来一波上涨潮,难度较大。
根据京沪消费大城市批发白条价格来看,北京、上海批发市场白条开磅价格呈现上涨态势,北京市场开磅价上涨0.5-1.0元/公斤,上海市场成交均价呈现稳中伴涨态势,市场到货量明显减少,成交价格有着一定的上涨现象,个别市场有着一定的抢货现象。
依据屠宰企业采购难度来看,北方地区屠宰企业采购难度依旧存在,东北部分地区猪价有冲高回落现象,南方地区猪价继续呈现弱势,市场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弱势氛围,眼下非常时期,更要清醒些,不盲目跟风抛售,也别过度压栏为宜。
近两天生猪行情研判:结合近期猪市因素分析,预计近两天生猪价格延续弱势,呈现窄幅调整概率较大。
猪市节节溃败,后市仍可期?
猪市节节溃败,后市仍可期?
7、8月份,猪价持续震荡下跌走势。7月初猪价在16.5元/kg,开启温水煮青蛙式下跌,反弹高点一波比一波低,我们看7月份猪价每次反弹时间大概在5、6天,下跌时长也在5天左右;而8月份猪价反弹时间缩短,前两次是3天,而上周末仅反弹了一天,当前全国生猪均价已逼近14元/kg。
随着猪价的不断下跌,仔猪市场已溃不成军。从图上可以直观的感受仔猪价格的下跌,年后仔猪价格由2000元/头连续下跌,目前北方市场二十多斤仔猪价格低至100元/头,甚至存在新生仔猪白送现象。
据博亚和讯监测,出售仔猪已亏损两个月,自繁自养生猪出栏亏损也有3个月了,外购养殖自年后以来逐步陷入深度亏损,二次育肥更是叫苦不迭。
面对亏损,养殖端母猪以替换低效产能、适度淘汰为主,生猪存栏量依旧在高位,生猪出栏体重下降缓慢,短期市场供应仍充足。
猪价持续阴跌,若猪价过度下跌,粮比价再跌破5:1,将会触动国家收储机制来托市,因此预计猪价再跌空间不大;9月份学校逐渐开学,加上中秋节利好,未来消费趋旺,对猪价有一定的支撑,但是高利润阶段已经结束,周期底部猪价再反弹幅度也有限,那么今年猪价走势是否会和2017年是大同小异呢,让我们一起期待接下来猪价将如何演绎。
8月旺季生猪价格跌近10%,大型养殖户盈亏平衡也被打破
进入8月以来,生猪价格开始“跌跌不休”。
中国养猪网的数据显示,生猪(外三元,下同)的价格,从8月2日的16.04元/公斤,跌到8月25日的14.63元/公斤,价格跌幅达到8.79%。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的8月份才开始进入生猪价格的旺季。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事业部研究员魏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往年来说,中秋节前猪肉消费会明显提升,因此在这一段时间供应量也会明显提升,出现一个“供需两旺”的局面。但今年的情况是,供应旺,消费没起来。
生猪价格在每公斤15元之下,意味着即使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也被打破,几乎所有养殖户都在亏损线下运行。
比如,近期温氏股份对投资者表示,正常年份,公司养猪业务完全成本6元/斤左右。未来,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处于常态化阶段。考虑到日常性防疫生物安全体系运行、疫病损失等因素提高部分成本,预计未来正常水平为7-8元/斤左右。
“对于大型养殖户来说,纸面的养殖成本在17元每公斤左右,部分大型企业会报15元左右的养殖成本。可以说,目前生猪养殖业是全行业亏损的。”浙商期货研究员徐心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猪价为何旺季不旺?
近期,猪价再次步入下行通道。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明显下跌,8月2日为22.08元/公斤,8月24日为为20.90元/公斤。
从生猪价格来看,8月25日达到14.63元/公斤。这是继今年6月份猪价触底反弹之后,又一次生猪价格跌穿15元大关。
“下半年是猪肉消费的旺季,因此很多生猪养殖户会压栏到下半年出栏,这导致今年6月份出现一次生猪价格的低点,随着这一部分供应逐步消耗,生猪价格有所反弹,但也都仅反弹到养殖户成本线上下。”魏鑫指出,8月份的生猪消费旺季,却明显“旺季不旺”。
他表示,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重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导致旅游和餐饮市场低迷,同时导致人们为应对疫情做更多的储蓄准备,消费市场受到明显影响。
此外,在疫情背景下,人们外卖或者网购都倾向于快熟食品,由于鸡肉的烹饪时间相较猪肉短80%,加上健康消费的风潮,牛肉也受到追捧,因此肉类消费结构有一定改变。另外一个直接因素是近期极端天气频发,改变了局部的消费习惯。
徐心澄指出,对8月反弹的预期,是因为生猪价格下半年往往是季节性上涨的,从8月开始进入上涨较快的时间点。从往年来看,8月季节性上涨主要是因为这个时间点天气炎热,对应出栏的生猪量相对较少,而且出栏生猪的仔猪是在去年冬季补栏,更容易死亡,使得总体生猪供应偏低,而需求开始季节性回升。
“但今年完全不同,首先是生猪供应量一直很强,使得以往年份季节性上涨的逻辑本身就不存在了。其次是养殖户都知道7、8月是猪价上涨的时间点,很有可能前期囤猪然后等到这个时间点卖,导致了7、8月生猪出栏量的明显上升,反而使生猪市场受到冲击而猪价下跌。所以其实猪价没有跳水下行,已经一定程度上受到消费端季节性利好的影响了。”徐心澄说。
他指出,之前对超商的调研称猪肉消费量只有正常年份的80%左右,但养猪户认为今年的消费水平非常低,仅为正常年份的四到六成。
“抛开短期集中出栏的影响,当前生猪出栏可以说极为富余,在养殖户集中出栏的情况下,商品猪存栏量却还有惯性导致的增量。猪价下跌,究其原因,就是当前的供需关系完全不匹配。”徐心澄表示。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目前,生猪产能已完全恢复。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分别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1.6%、100.2%,提前半年实现恢复目标。
生猪养殖“再洗牌”?
与生猪价格“跌跌不休”不同,部分饲料价格却在上涨。
中国养猪网的数据显示,玉米(饲料原料)的价格在8月25日达到2828元/吨,较5月5日的低点2723元/吨,上涨超过100元。
这导致了生猪养殖成本的上行。魏鑫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由于饲料价格上涨,生猪养殖进入一个高成本区,加上非洲猪瘟的影响仍在,导致养殖户每公斤成本至少增长1元左右。目前生猪价格基本上是贴着养猪户的成本线以下在运行。
“当然,这也要分地区来看。有一些地区由于饲料成本偏低,在不考虑折旧人工等因素的情况下,可能还能维持现金流的正常流动,但很难赚到钱。对于大型的养殖户来说,目前的生猪价格也基本在成本价下运行,但并不是深度亏损,只是小亏。”魏鑫表示。
徐心澄指出,据之前他们调研的养殖户数据,生猪自繁自养模式有大量的前期投入,包括土地、厂房等成本,成本回收周期较长。再考虑厂房折旧,成本每公斤将在18-19元左右,目前来看,这基本上就是行业里绝大部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所以目前生猪养殖业仍然是全行业亏损的。
中金公司的最新研报指出,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三次政策性收储,合计挂牌收储5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稳定市场预期。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8月初,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业农村部正在制定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分省明确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养殖场户保有量等核心指标,并出台考核办法。
8月中旬,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生猪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养殖场(户)优化猪群结构,推广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促进产销衔接,千方百计降低养殖亏损,帮助养殖场(户)渡过难关。
“5万吨量很小,对于生猪市场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个人认为,这个政策就是给猪价托底,而不是使猪价反弹上涨。”徐心澄表示,按照发改委之前发布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猪价近期下跌后,已再次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中央和地方可能会再次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魏鑫表示,目前来看,猪价的救市政策无非两种,一种是补贴政策,一种是托市收购政策。从托市政策来看,主要是起到引导市场的作用,对市场的实际影响是有限的。后续的救市政策,需要看一些指标,比如存栏母猪的数量是否持续下降,猪粮价比是否持续下跌。
但他认为,目前导致猪价连续下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供给过剩,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救市,就会导致部分应该退出的产能不会退出,导致风险更加溢出。在目前微亏的情况下,可以维持一段时间,让部分高成本的养殖户先退出,使生猪供给逐步进入到供需平衡,这应该是未来政策的一个操作方向。
目前来看,生猪价格未来数月有可能出现一定反弹,但反弹的幅度可能不大。
魏鑫表示,生猪最大的销售旺季在11月到明年1月,但是考虑到今年生猪最大的出栏窗口也在四季度,因此生猪整体价格可能将处于区间震荡的水平,有可能比目前高一些,但达不到往年猪周期的高点。
徐心澄表示,生猪去产能速度很慢,未来在春节等重叠利好过去后,预计2022年的2月开始猪价又要受到自身产能的冲击而阴跌。如果去产能不顺利或部分养殖户继续扩产能,猪价跌势甚至可能延续至2022年下半年。
猪价要涨?消费旺季临近,9月将涨至15元?猪贩子:3个利空
8月份猪价继续上演7月份的反复涨跌趋势,其猪价迟迟维持在7元大关,一直难涨难跌。尽管7月份母猪存栏环比跌了0.5%,但因生猪供应偏大,此次的母猪环比下跌并没有带动行情上涨,大家的期待就此落空。
再加上如今市场上超150公斤的大猪仍然占13.89%,结果也没有让猪价行情反弹,一旦行情涨,就有人急忙将手里的肥猪出栏,等到猪价下跌后,猪农们又会集中惜售带动上涨,以至于猪价长期性低迷。
但总体来说,猪肉供应偏多,1-6月份多达2715万吨,进口猪肉量多达300万吨,结果也抑制了猪价的反弹,再叠加7-8月份的消费淡季,以至于猪价始终处在低位。
01、猪价转头大涨
前几天,因南方养猪环境恶劣,上市量偏多,结果猪价再次进入下跌期,再叠加各地的餐饮消费冷清,猪价迟迟涨不动。不过今天开始,猪价“4连跌”就此终止,行情再次反弹0.05元/kg,生猪均价为14.75元/kg。
总体来看,北方猪农惜售情绪高涨,屠企进入了全面上涨期,南方因上市量偏多,行情有所横盘。如今猪价总体表现出稳中偏强的走势,特别是北方地区,民间的生猪交易价已探底6元,养猪成本在8元左右,一头猪要亏上500-600元,大家为了减少亏损,挺价心态明显增强。同时,受周末以及中元节的因素,市场的猪肉消费明显增加,带动了猪价的上涨。而南方地区,因部分地区疫病增多,猪农的抛售情绪强烈,再加上消费水平不高,结果价格企稳。
市场上10元猪肉已经屡见不鲜了,曾经我们盼望10元猪肉,现在10元猪肉真来了,我们似乎也爱买猪肉了。这真是让人不能理解啊。小编这儿北京地区猪肉已经9元一斤了,着实让人吓一跳啊!
02、9月猪价将涨至15元?
目前猪肉批发均价为10.6元/斤,依旧处在低位,而北方的农村地区价格普遍在8-12元,笔者家乡县城超市也才10元一斤,农村集市上8元就可买到,这足以看出生猪市场有多低迷。
同时,部分地区如江苏的餐饮消费受限,当地生猪已跌至14.8元/kg,猪价持续性探底。主要是当地的交通运输难、餐饮消费不能完全开放,其猪价总体偏弱运行,短期内仍然难涨。
不过每年的9月份将迎来消费旺季,大家对未来的行情还是充满利好的,毕竟8月下旬学校食堂采购量加大,足以支撑猪价企稳。而到了9月份,气温下滑,农忙到来,叠加中秋节的消费旺季,足以带动一波销量,那么接下来猪价真的能大涨吗?
其实并不然,猪贩子表示,如今市场上的利空因素仍然不少,特别是下面几个:1、产能恢复
截止7月底,母猪存栏量恢复至2017年末的100.2%,生猪恢复至17年末的101.6%,产能进入了全面恢复周期,这表明接下来猪价不存在阶段性大涨或大跌,反而是呈现出比较平稳的运行状态。
同时,市场上的冻肉积压量依旧比较大,今年1-7月份进口的猪肉量为265万吨,再加上积压的百万吨,总体超300万吨,这也抑制了猪价行情,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上涨难度加大。
2、超重猪依旧较多
1-7月份的饲料销量为7291万吨,同比反弹66.4%,其中7月份环比涨1.9%,这表明生猪产能确实有所增多。同时,据统计,近期的大猪明显偏多,因前期猪农捂着不卖,计划等到猪价反弹后卖出好的价格,谁知猪价迟迟低迷,结果大猪积压偏多,即便经历了6-8月份的出售,存栏量下跌,但依旧在13.89%左右,正常水平只有5%,可见猪价不涨的因素找到了。
3、消费不旺
尽管“金九银十”即将到来,到时候消费需求也会带动性上涨,不过今年的猪肉价格早就跌到了10-15元之间,可销量一直保持低迷状态,很难带动猪价反弹。
数据统计,目前猪肉消费水平只有正常年份的75-80%,距离100%还有一段距离。在猪肉价格恢复正常的背景下,销量仍然未涨,这表明不少人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对鸡鱼肉蛋的采购量增多,不利于猪肉继续上涨。
不过,大家也别太着急,即便猪价涨不到15元,但预计涨到9-10元不成问题,这样猪农利润仍然能达到300元左右,大家咋看呢?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