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企压价失败,预计春节前猪价涨势不变!
全国生猪价格喜迎小阳春,生猪价格下跌戛然而止,正在酝酿全面上涨的动力。屠企压价失败。本来想通过压价再收一批低价猪,可是,养猪户不认市,不服卖,这样屠企不得不加价收购生猪,这说明当前大猪确实偏紧,供应局地不足,生猪价格在元旦期间会全面掀起上涨的新高潮!
猪价继续雷霆上涨,随着元旦春节的来到,猪价大面积上涨也非常有希望,不排除猪价会有破九冲十的可能,随着气温的下降,猪肉存放更便利,普通家庭对于猪肉的需求量也会持续增多,还有就是元旦消费旺季的来临,对短期内生猪需求量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以及屠企春节备货的全面展开,对于猪价的提升都有着一定的作用,现在的猪价仍然没有盈利空间,所以加上养殖户的抗价,猪价还会又一波较大的上涨空间。
一路狂跌!年内生猪价格跌幅达55% 新的一年 对于养殖行业 还有哪些看点?
还没出栏的生猪是等着过年?
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检测的数据显示,截止12月26日当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7.82元/公斤,较年初下跌17.95元/吨,跌幅达50.18%,可以形象的说是猪价惨遭腰斩。屠宰企业白条肉出厂平均价格23.62元/公斤,较年初下跌21.75元/公斤,跌幅为47.94%。从相关的统计数据走势来看,2021年生猪高低价差为24.02元/公斤,而白条猪价差达29.05元/公斤。
元旦猪价反弹阻力大
元旦很快就要到来,因目前气温较低市场对大体重生猪需求尚可,有养殖户还有超过125公斤的大猪没有销售,或许是想要再等等看猪价是否会再度出现反弹而获得更好的收益,不过这样的需求不可取,毕竟需求旺季可能迎来生猪出栏高峰,届时屠宰企业收猪数量有限或将打压猪价出现滑坡现象。特别是近日养猪集团为了完成业绩目标会将生猪出栏体重恢复至110公斤,而屠宰企业要收购散养户的生猪需要增加人工以及运输的费用,很大的概率会暂时放弃收购散养户养殖的生猪或者下调猪价进行收购,从而限制猪价出现易跌难涨的走势。
春节前猪价想涨较艰难
目前离春节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确实在春节禽肉蛋等产品都会达到一年中的需求高峰,叠加杀年猪等的需求,届时对生猪的需求数量较大或能促使生猪价格出现反弹。不过冬至过后很多地方的腊肉及腊肠、火腿等的腌制高峰期已经过去,加之国内部分地区新冠疫情反复,当地监管部门已经明确规定不能聚会等活动,这使得市场对生猪的需求将会出现一定的下降。而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较高,11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3649万头,较10月下降12.4%,较2020年同期涨幅达62.9%。且1-11月屠宰企业屠宰量达23589万头,同比增幅达66.1%,如此多的生猪供应市场,猪肉供应可以说是比较充足,在这样的情况下猪价想要上涨可以说是异常艰难。
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仍偏高
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显示,1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为4296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8%,较10月下跌1.2%,但较2020年11月增长4.7%,自6月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滞涨后也是连续五个月下调,若按照能繁母猪存栏减少影响10个月后的生猪出栏量的相关推论来看,后市确实在连续降低的能繁母猪存栏的情况下届时会引发生猪供应减少而引发猪价的上涨。但还需要考虑的一点是近月以来轮换的后备母猪大部分为高繁性能的二元母猪,产仔率将会明显优于一些使用肉用母猪繁殖生产的母猪,加之冬至前后大量的腊肉等制品将会透支后市的需求,能繁母猪开始减少10个月之后猪价必然会上涨的市场供需情况已经改变。
后市的养殖风险将加大
除了生猪存栏量偏高、屠宰量较高外,在人口数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市场需求继续增量有限,加之在春节前会有压栏后的大猪出栏高峰期以及害怕年后猪价下降魔咒的养殖户会提前出栏,叠加饲料价格成本的持续高企将挤压生猪的养殖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有养殖户还会将适合出栏的生猪养着过年?就不怕如年初一般将每公斤30多元的生猪出售时卖到更低且不算饲喂成本?
生猪产能继续释放 猪周期低点何时到来?
1.2021年四季度猪市强势反弹
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猪价由高位一路下行,四季度强势反弹,12月份再度回落。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12月27日,四季度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16.17元/公斤,较三季度上涨13.16%,同比下降48.65%;年度最低点为10月8日的10.54元/公斤,最高点为1月4日的37.06元/公斤。
因10月上行出现年内最低价后强势反弹,且距离猪周期最初已过去3年半的时间,由此部分业内外人士认为10月为本轮猪周期低点。但猪周期低点通常意味着供应高点,即非消费旺季的生猪出栏量高点,因四季度生猪供应加快释放,供应高点尚未到来。
2.2021年四季度至2022年上半年仍为产能释放期
能繁母猪与生猪存栏环比分别于2019年8月、10月由负转正,由此国内生猪产能进入恢复期,2021年3-7月产能增速明显加快,对应生猪出栏加速期为2021年9月-2022年1月。除此之外,进入2021年国内生猪存栏量有了质的飞跃。正常情况下,国内生猪存栏量在4.3亿头左右,2019年末存栏量降至3.1亿头;2020年末恢复至4.1亿头,至2021年二季度,生猪存栏增至4.4亿头,已超过非瘟前正常水平。
生猪直接供应的生猪出栏量来看,生猪出栏量整体处于增加态势。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猪出栏量已达4.9亿头,因四季度生猪产能继续释放,四季度出栏量或在2亿头以上,因此2021全年生猪出栏量有望达到7亿头的水平。在生猪交易均重上升的情况下,2021年国内猪肉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3.猪周期低点或出现在2022年4-6月
短期来看,2022年1月仍为产能释放期,规模养殖集团因看空后市而降低出栏体重,加之冬季正值各项疫病高发期,部分小体重生猪提前出栏,1月份生猪供应充裕。同时,1月为春节备货阶段,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及需求提前透支影响,需求提振力度或不及往期,届时生猪月均价仍有下降可能。
长期来看,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6月份为能繁母猪存栏高点,加之10-11月份生猪价格的反弹延缓了上游去产能步伐,根据生猪生长周期推算,2022年4-6月份生猪出栏较多。同时,随着天气转热,4-6月份需求整体下降,再考虑到历轮猪周期低点多数出现在5月前后,因此本轮猪周期低点或出现在2022年的4-6月,届时生猪价格或低于2021年最低价。
饲料成本达7成!2021年生猪业利润影响因素分析
经常养猪的人都知道,只要猪苗,还有猪的饲料,价格上涨的不厉害,养猪的成本不超过8元一斤。在猪苗进构价格低,饲料成本低的情况下,6块多保本,8元以上盈利,比如生猪收购价格在18元以上,一头260斤重的猪的利润大概是,260×10=2600元。
一头260斤以上的猪,一般都是要养殖6个月左右才能出栏,猪每吃三斤饲料才能够长一斤肉,三斤饲料等于一斤猪肉,肉料的比例为1:3。
一、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最核心指标。原因系当生猪产能受到疫病冲击时,跟踪能繁母猪存栏量数据,可以推算未来一段时间生猪出栏量(母猪配种后妊娠期约4个月,产下的仔猪长成商品猪约6个月,即能繁母猪存栏量可以推测10个月后生猪出栏量的上限),能繁母猪相当于生猪产能的“总开关”,只要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不大,仔猪生产就有保障,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价格就能相对稳定。
生猪产能完全恢复,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存出栏量均超过2017年的水平。2021年三季度我国生猪存栏量达43764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459万头,高于农业农村部要求的3700万头。
二、生猪养殖行业利润影响因素
生猪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以玉米、大豆等为代表的粮食种植业。玉米、豆粕作为饲料中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源,对应的成本占饲料成本60%以上。因此,玉米、大豆、豆粕等农产品的价格变动将直接影响饲料产品的成本,并进一步向生猪产业链下游传导。
1.生猪价格的影响
受生猪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生猪价格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当商品猪供大于求时,猪肉价格下降,养殖户减少生猪的养殖量;生猪养殖量的减少导致生猪出栏量和供给量减少,导致生猪供不应求,生猪价格上升。随着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行业利润水平也发生同向变化,生猪价格是影响行业利润水平的关键因素。
2.饲料成本的影响
饲料成本是生猪养殖成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比例约为60%-70%。其中,玉米、豆粕是生猪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价格走势受农产品整体市场影响较大。饲料成本与猪肉价格在较短周期内可能出现变动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从而造成行业利润水平波动。
(1)玉米价格波动情况
2018-2019年,我国玉米价格在1800-2000元/吨间震荡波动。2020年以来,玉米供给持续偏紧,玉米市场价格不断走高,截至2021年12月28日我国玉米现货价格已达约2760元/吨。
(2)豆粕价格波动情况
豆粕价格主要受大豆及豆油的市场价格、油脂厂的压榨效益、养殖行业景气程度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也对大豆及豆粕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从2006年迄今我国豆粕市场价格波动较大,2018年10月达到约3700元/吨的高点,随后下行至2019年3月2600元/吨左右,此后价格有所反弹,呈现震荡走势。
3.疫病防控的影响
近年来,多种严重危害生猪行业发展的重大疫病相继发生与流行,对生猪产能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行业利润水平。一方面,若疫病不能得到有效防控,可能造成生猪大量死亡,给养殖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疫病发生可能造成生猪产能的下降,导致生猪供给不足,从而使生猪价格上升,提升行业利润水平。
4.管理水平的影响
生猪养殖场管理水平包括生猪育种、生产效率、疫病防控、营养配方等多个方面。规模化生猪养殖场通常建有生猪繁育生产线,在疫病防控和饲料配方等方面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水平通常高于中小养殖场(户),其利润水平也更高。
接下来 产能调减的合理程度对猪价的影响至关重要!
2021年生猪价格暴跌是非洲猪瘟后生猪产能恢复甚至过剩所致,这是主要原因。从目前的存栏情况来看,能繁母猪存栏依旧高于常态水平,那么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产能调节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此前,农业农村部就表示,如果不实质性调减产能,春节过后养殖户还有亏损的风险,所以说,接下来的关键就是适度产能去化。这个适度,就是不过度的缩减,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如果产能增长的速度慢于产能调节的速度,一旦猪价下跌,可能出现集中清栏或者退出市场的现象,到时候,免不掉的又是一场暴涨暴跌的魔咒。
算起来,本轮周期在2019年8月份开始超过上一轮的高点,一直持续到2021年的5月份才降至20元以下。10月份以来,很多人一直讨论周期拐点的事情,其实,后面周期拐点何时到来,核心还是能繁母猪的基本产能。所以,接下来,养殖主体要多关注官方发布的数据,随着能繁母猪的变动来调整和计划生产,而相关部门也要通过及时的干预措施,减缓能繁母猪超合理范围的产能变化。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