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0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2年2月10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2年2月10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评:猪价下行 豆粕暴涨 养殖户压力倍增(2022年2月10日)
今日综合均价:
2022年2月10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下跌,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13.20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1.60%。
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
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3.30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1.63%;
2. 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2.94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1.43%;
3. 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2.53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1.77%。
图表:2022年2月10日中国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备注:数据来源于慧通数据研究部,红色表示涨,绿色表示跌。
走势图分析:
(绿色代表一周价格最低点、红色代表一周价格最高点)
分析师建议:
今日猪价跌势不改,北方地区跌幅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跌幅在0.3元/公斤以上,东北三省全面跌至13元/公斤以下,继新疆地区猪价跌破12元/公斤后,甘肃猪价也跌破12元关口。节后猪价回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相信大部分的养猪人都有心理准备,不过节后豆粕价格暴涨使得养殖户压力倍增。昨晚美国农业部公布USDA月度供需报告,报告中巴西大豆产量下调50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下调150万吨,昨日CBOT大豆大幅上涨,3月美豆合约涨至1594.75美分,国内豆粕价格大概率继续跟随美豆偏强运行。目前国内不少地区豆粕价格已经涨至4000元/吨以上,局部高价区价格突破4300元/吨,估计饲料企业涨价通告已经在路上。
什么情况?难道猪企真的在主动降价出栏?这不是给屠企趁火打劫的机会吗?
要说当前屠企压价并不意外,前面说过,随着春节假期离去,猪肉进入消费淡季,人们刚刚经历了好多天的大鱼大肉,加上不少家庭储备的猪肉还没有消耗殆尽,对于猪肉采购消费有限,市场白条走货缓慢,下游贸易商备货积极性不高,屠企为了降低成本,自然就会把矛头转到猪价上面,希望压价收猪降低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就是市场生猪供给充裕,虽然经过去年的猪价惨淡,不少养猪户加快了手里的牛猪抛售,短期内生猪供给会形成一定的供给偏紧。但是要知道今年不同于往年,去年生猪产能增长迅猛,后期猪价强势反弹,生猪去化受到限制,加上饲料价格不断上扬,养殖户惜售抗价心态增多,导致年后生猪市场供给不仅充裕,猪肉供给甚至还有过剩的迹象。
最重要的是,还是规模猪企的一个出栏心态,就拿当前的猪企来说,那么多的猪企都在主动降价出栏,本来就不是一个正常现象,这也更加表明了市场看衰猪市的一个共同表现,那就是当前猪价还没有跌到底部,后期不排除还有进一步探底的可能。趁着当前猪价还算良可,都在加快出栏变现降低损失,规模猪企的集中出栏,无疑会给屠企再次压价杀跌创造了机会。
年后猪价下跌潮来袭?
一边是源源不断的生猪供给,一边是萎缩不振的猪肉市场,根据目前的生猪市场来看,年后猪价出现下跌潮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除非出现新的重大转机。很多人把希望放到了猪肉储备,认为随着猪价的探底回落,国家收储还会救市,不过个人认为希望不大,至少在短期内估计不太可能,一方面猪肉收储需要契机,前期收储的猪肉还没有到轮换时间,何况刚刚度过春节,大批量的收储没有市场。
另一方面,仅靠收储改变不了市场供给,也拯救不了生猪行业,想要改变局面,扭转亏损,还是要靠自身消化,加快生猪产能去化,主动降低母猪存栏,只有产能优化,成本降低了,猪价才能走出谷底,生猪行业才会重新进入良心循环。
因此,当前担心的不止是年后猪价下跌潮的出现,更让人担心的是猪价会不会出现大跌?随着生猪价格的全面走低,饲料养殖成本的持续上涨,以及消费淡季的相继来到,一旦养猪户恐慌抛售情绪发酵,猪价想不大跌恐怕都难!不得不说,目前这个阶段,是养猪人最难抉择的一个阶段。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发改委释放猪肉收储预期 猪肉概念股发力拉升 牧原股份等走高
农业板块9日盘中发力走高,猪肉概念股表现活跃,截至发稿,正虹科技、巨星农牧、金新农等涨停,唐人神逼近涨停,天邦股份涨近9%,新希望涨逾7%,得利斯、傲农生物、牧原股份等涨幅超5%。
消息面上,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月24日—28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57∶1,连续三周处于5:1—6:1之间,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视情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地方按规定开展收储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从历年收储量来看,总量占比很小,其中最大的一次是2010年的30万吨,因此对供需影响较小,主要在于对情绪的提振,同时也是一种政策托底的过程,对价格的提振程度还是要回到猪肉自身的供需情况。
根据猪易通数据,上周全国生猪均价13.78元/公斤,周环比上升0.6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4%。在10月初期,我国生猪价格降至全年最低点,而后11、12月临近元旦、春节,传统消费旺季到来,利好生猪出栏。2021年整体出栏较2020年增长27.37%。此外,2021年末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上年末增长4%。华西证券表示,预计2022年上半年国内生猪市场的产能去化进程将加速,优化母猪种群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而下半年各大传统节日支撑消费,也利好于生猪出栏,猪价将明显好转。根据猪易通预测,2022年生猪出栏情况或同比持续增多,预计比2021年增幅4-5%左右。从当前市场格局来看,春节备货需求支撑不及预期,且预计春节后国内需求或将出现较为明显回落,而养殖场出栏量速不减,供需格局或仍呈现供强需弱的态势。同时,市场对年后猪价普遍较为悲观,不排除出现猪价践踏的现象。
银河证券指出,根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数据,1月末生猪价格下跌到13.97元/kg,显著低于行业平均养殖成本,行业依旧处于亏损当中。时隔两个月,22年1月自繁自养养殖利润再次进入深度亏损状态(-249.28元/头),亏损加剧将进一步带动行业去产能,能繁母猪累计降幅会逐步提高。在持续去产能的过程中,大家对于生猪养殖板块的预期将逐步提升。虽然生猪价格会出现二次探底,但市场对板块的积极预期已经起来了,也就意味着对板块配置的最优时点就是当下。整体来看,当前板块投资风险较低,安全边际高,值得积极重点关注。
国信证券亦表示,1月以来猪价持续下行,预计春节后将保持下跌趋势,进一步催化板块,2022年是提前布局生猪板块最好的阶段,2023年猪周期大概率实现反转行情。同时,肉制品受益猪价下行,2022年盈利有望进一步向好。推荐:华统股份、傲农生物、巨星农牧、天康生物、东瑞股份、中粮家佳康、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关注:双汇发展、龙大美食等。
猪价犹如“过山车”,养猪玩的就是心跳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猪周期以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让生猪养殖公司玩起了心跳的游戏。2020年-2021年,生猪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过山车”。生猪行情看好,碧桂园、万科等地产大佬,以及互联网圈的网易、阿里、京东看到了养猪的“高光面”,纷纷表示要跨界养猪,甚至连投行圈的高盛也盯着这锅“油水”,成了“猪队友”。2021年遭遇猪周期低迷期,别说这些“猪队友”没有了声音,传统养猪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出现了一边倒的行业性亏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整个行业深陷“寒冬”?2022年,生猪养殖业能否迎来“暖春”?
不利行情叠加饲料涨价,生猪养殖全行业亏损
分季度来看,一季度,牧原、正邦、温氏、新希望、大北农等生猪养殖头部企业均实现了盈利;二季度,大部分上市猪企开始亏损,即便是当季盈利的牧原,6月份也出现了单月亏损;三四季度则全行业亏损,无一幸免。
分析各大上市养殖企业的亏损原因,生猪价格断崖式下跌是主要原因,猪周期下行压力着实让养猪人心跳加速。截至2021年12月29日,全国生猪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6.32元/公斤,和当年年初相比,猪价下滑20.74元/公斤,降幅达到了55%。年内最高点为1月4日的37.12元/公斤,最低点为10月8日的10.54元/公斤。而纵观整个2021年,生猪价格整体处于下跌通道,期间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出现过一次短暂的反弹行情,但跌速和跌幅都超出了行业预期,反弹的“小浪花”完全被跌价“大风暴”吞没。
温氏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表示,大幅预亏的原因还有持续推进种猪优化、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等。不过,温氏没有公布淘汰低效母猪的数量,而正邦科技则表示,2020年四季度至2021年二季度,公司淘汰了85万低效母猪,大大提高了种猪群质量,提高了繁殖性能,降低仔猪成本,“随着2020年大量引进国外进口优质种猪和优势基因,正邦科技投入了大量的科技力量,积极开展分子育种、基因育种,种群效能已经逐渐显现,核心育种场高效种猪单胎总产仔31头高产,产仔率、健仔率大幅上升,不需要外购猪苗育肥”。
另外,说说饲料。2021年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今年1-2月涨到近3000元/吨,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豆粕涨破4000元/吨,部分地区报价高达4670元/吨。原料的不断攀升,饲料价格也水涨船高,同比上涨了1000元/吨。不断上调的饲料价格也增加了养殖户养猪成本压力,尤其是在猪价下行期,加剧了养殖户的亏损程度。不过,养殖头部企业都有自己的饲料厂,也就是说“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以正邦科技为例,在第四届进博会上,正邦与美国ADM公司签订了饲料原料国际采购合同,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同时正邦科技的饲料厂几乎都建在养殖场周边,运输成本得以下降。
利好消息接踵而至,5月份或迎“猪周期”拐点
2022年,“猪周期”拐点能否到来?什么时候到来?业界研究生猪价格,主要参考两个重要指标: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据农业农村部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产能回到合理水平。根据生猪生长周期,对应的生猪出栏高峰为2022年的三四月份,因此业界普遍看空这一阶段的行情,这也符合猪周期“行业亏损15个月,盈利31个月”的特点。
于是同时,各大养殖头部企业2021年纷纷加快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步伐,降本增效有望进一步凸显。“养猪一哥”牧原股份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通过猪舍硬件设施改造、智能装备研发使用来提升猪舍环境质量,以降低成本。正邦科技表示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如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二是加强养殖管理,开发App,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还有一个利好消息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2022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称,2022年1月1日起,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和供需情况变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范围内,提高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其中,对猪肉等取消进口暂定税率从8%提升到12%。及时调整税率有利于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内猪肉供应、稳定猪价。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进口猪肉数量达439万吨,2021年随着国内生猪供应的增加,进口猪肉需求量逐步减少,九十月份月进口量仅20万吨左右。预计2022年进口量将继续减少。
综合以上利好消息来看,2022年势必迎来新一波的上涨行情,“猪周期”拐点可能就在五月份。需要警惕的是,疫情防控依然是影响生猪价格的重要因素。
猪周期规律探寻:二次探底何时结束 底有多深?
从2002年至今,我国一共经历了5轮猪周期,每轮猪周期持续3-4年,目前正处于第五轮周期下行阶段。过去几轮猪周期的规律对本轮猪周期二次探底有何启示?
每轮周期上行前猪价大都在底部呈现W型
根据国海证券,2002年至2006年的这轮猪周期,上行周期为2002年7月到2004年8月,下行周期为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2006年至2009年的这轮周期,上行周期为2006年8月至2008月3月,下行周期为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
数据显示,观察从2008年7月29日开始至今。全国猪肉平均价格在2009年6月触底,为15.35元/公斤,2010年6月二次探底,为15.89元/公斤,此后启动新的上涨行情。
到2011年9月中旬到达此轮周期的最高点30.39元/公斤后,开始震荡下降,至2014年4月下旬到达最低点,为19.25元/公斤,在经历短暂上涨后,到2015年3月二次探底,为21.23元/公斤。全国生猪(外三元)市场价格趋势基本一致,生猪(外三元)价格也在2014年4月下旬到达此轮周期的最低点,为10.5元/公斤,在2015年3月二次探底,为11.5元/公斤。
到2016年6月,到达此轮周期的最高点31.56元/公斤以后,开始波动下降,至2018年5月,到最低点19.22元/公斤,生猪(外三元)市场价格也是在2016年5月底到达最高点21.1元/公斤后开始下降,至2018年5月上旬到最低9.9元/公斤,此后小幅上涨后又下跌,到2019年2月,完成二次探底后,一路上扬,猪价高位震荡。
本轮周期的下行从2021年1月开始,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从54.22元/公斤持续下降,7月有小幅波动,此后继续下降,到10月中旬下降到21.03元/公斤后连涨近两月,12月上旬到28.91元/公斤后,又开始下降。生猪(外三元)市场价格也在去年1月从36.8元/公斤下降,至10月上旬的最低点10.5元/公斤后上涨,到11月下旬的18.2元/公斤后开始下跌。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1月下旬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3.8元/公斤。
猪肉价格主要受周期供需内部因素推动,但这几次猪周期也叠加了外部因素,加大了周期振幅,例如非洲猪瘟、环保禁养规定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周期时长一般持续在3-4年,4-5月为淡季时间节点,往往也是猪周期的结束节点。观察的这段时间区间,每轮周期上行前猪价均在底部呈现W型,也即会有二次探底,第二次触底与第一次触底之间间隔约8-11个月,第二次相比第一次,价格都存在一定的涨幅。结合历年的周期来看,周期的底部往往发生在第二季度附近。
本轮周期猪价什么时候见底
国泰君安产业服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周小球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10月份猪价的上涨,市场一部分观点认为,后面的产能提前释放,生猪产能现在减少了,但其实是由于消费的前置,供应的后移。也有观点认为本该二三月出栏的猪会往后压,暂时不出。但为何收储往往在3月-6月这个时段呢?就是因为这个时间是全年消费最淡的时节,因此,除非对后面的价格预期非常乐观,否则不太会现在压栏不出。
“通过总的供应量推算,我们认为价格见底可能在2022年的三季度。”周小球说。
他指出,市场认为二季度价格会见底,核心原因是产能在2021年的六七月见顶。“但我们认为,整个市场产能见顶是在2021年九十月份,产能下降到真正形成对整个市场产生供需的扭转,应该是在今年三季度以后。”
周小球说,三季度以前,整个市场的供应相对比较宽松,在供应宽松的环境下,如果压栏,短期可能有利,但趋势拉长到两三个月,风险是比较大的。
西南证券农林牧渔团队首席分析师徐卿此前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由于2021年10月到12月较高的猪价导致行业的去产能行为阶段性放缓,之后猪价大概率要二次探底,跌至行业平均成本以下水平才有可能带来行业的进一步产能去化,加速行业反转。据他预测,猪价反转点或可能出现在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之间,具体时间点要看行业产能去化的节奏。
国海证券指出,存栏决定猪周期走向,下行周期猪价存在底部震荡,预计2022年下半年猪价转好。本轮周期猪价第二次触底预计在2022年6-8月之间,预计二次探底猪价在11-12元左右。
猪价一夜跌回春节前!分析师:市场上120kg以下猪源充沛
数据显示,1月末,全国瘦肉型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徘徊在14元/公斤,而截止到2月6日,猪价跌破14元,单日猪价下跌达到了0.53元,猪价触底13.72元/公斤!
猪价一夜跌回春节前。
据猪价系统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猪价涨势熄火,多地猪价迎来掉头大跌!全国外三元平均价格跌破7元大关,市场报价为13.85元/公斤,环比下跌0.23元,猪粮比跌至4.9:1,监测到的23个省市产区,猪价下跌的省份达到了20个之多,猪价上涨的省份缩减到了3个省市,特别是华北,东北生猪产区,猪价已经全线飘绿,局部跌幅达到了0.2~0.3元/斤。
120公斤以下猪源较充沛,生猪价格整体上涨乏力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素杰近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止到1月29日,卓创资讯监测的全国自繁自养生猪每头亏损135.33元,生猪整体供应仍处于充足状态,预计2022年上半年猪价仍将处于较低水平。
李素介绍,生猪养殖从业者对后市一致看空,对生猪纷纷采取降体重提前出栏的策略,市场上120公斤以下的猪源较为充沛,屠宰企业收购大体重猪源减少,部分屠宰企业倾向于收购小体重猪源,导致生猪交易市场仍处于下滑之中。
目前市场猪源充足,供应端降体重提前出栏的现象反映出从业者看空后市的心态。从需求端来看,虽然春节假期效应对生猪价格提振显著,但在充沛的生猪供应下,市场消化能力有限,导致生猪价格整体上涨乏力。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