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8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2-03-28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规模猪场母猪减少9%,但出栏量却预增40%!这是为何?


  母猪是决定生猪供应的根源,猪价要从泥潭里爬起来,最根本的还是要减母猪。根据农业部数据,从2021年6月到目前,母猪减少6%。但你想过没,母猪是少了,但出栏可能还会多。

  根据不同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母猪集中在集团场、规模场手中。那我们首先来看规模场的母猪、出栏变化。

1.png

表1 2022年与2021年母猪存栏对比

  就母猪而言,集团企业母猪存栏多为持平或小幅减少的状态,牧原、傲农母猪环比增幅6%、7%;温氏、天康持平;新希望、大北农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5%左右;天邦、唐人神下降25%-30%;正邦是降幅最大的一个,达到68%。以上企业平均的话,2022年母猪环比2021年减少9%。

  但根据母猪去产能的结构来说,目前各大集团淘汰的多为生产性能低下或者三元母猪,留下的多为原种、一元、二元,3胎次以内的优质母猪。

  就牧原来说,2022年加快了母猪群优化的节奏,但也是以调整结构为主。

  根据湖南某种猪场的调研记录显示,种猪补栏情况,集团没有补栏的积极性,很多公司是在压缩规模,很多公司有补栏意向但都在观望,真正付诸行动的不多。中小企业都是在观望,有一些甚至退出了养殖行业。散养户近期春节之后补栏积极性有所增加,尤其是养殖数量在100头左右的,补栏的积极性相对要高一些。

  根据猪易数据调查显示,3月的确有部分家庭场能繁有所增加 。

2.png

  从图1可以看出,灰色柱子为2022年3月的家庭场能繁同比增加的人数占比,高于2021年底的水平。

  当然,图1为定性的调查,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

  总结母猪存栏情况,1、被淘汰的多为性能较差或三元母猪;2、2022年之后母猪淘汰有所放缓;3、母猪产能淘汰大趋势未改变

  母猪依旧是不断淘汰的,但是集团2022年出栏目标继续增长。

3.png

  表2 各大企业2022年出栏目标

  尽管母猪存栏下降,但各大企业2022年出栏目标则继续增长,平均来看,以上企业增幅为40%。

  能繁在减,出栏要增,这应该就是当下市场的心态,都在等着市场好转,然后一把梭。


生猪产能恢复,猪业又刮环保风,2022年“拆猪场”或成必然?


  老百姓的菜篮子一直是民生大事,菜价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常常买菜的朋友应该注意到了最近一年猪肉的价格一直不贵,感觉蔬菜一直在涨价,猪肉一直在下跌。猪肉是我们餐桌上的主力军,价格便宜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自然是件好事。但是对于养猪户来说,这几年的日子不太好过。

  生猪价格自2021年4月开始,一跌再跌,屡创新低。而饲料价格却不断上涨,养猪户们受到“双面夹击”愁容满面,不少养猪户更面临资金断裂的危险情况。就在这个时候,“拆猪场”的传闻喧嚣不断。福建、广西等地接连拆除多处违法生猪养殖场。养猪户们不禁恐慌,今年养猪场出路在哪儿?

  一、 真的要全面“拆猪场”么?

  其实关于“拆除养猪场”的消息,每年都有,可以说屡见不鲜。但是今年几个地方接连曝出拆除违法养猪场的新闻还是让养猪户们捏了一把汗。

  今年2月份,福建武平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拆掉了湘店、永平等乡镇违法养猪场达32处,面积累计超1万平方米。随后,广西玉林集中开展养猪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拆除28家禁养区复养的违法养猪场,并处以6万元行政罚款。

  一时间“拆猪场”的话题热闹起来,更有甚者说,全面拆除养猪场目的是为了推进实施农村环保政策,所以今年要对易产生污染问题的大户养猪业“痛下杀手”。这些传闻当然是假的,农村治理污染,实行环保政策,与生猪养殖并不冲突。但是对于违法养猪场,肯定要治理甚至拆除的,到底哪些养猪场不符合规范呢?

  1. 环保设施不健全的养猪场

  今年发改委一号文件中反复强调了农村污染综合治理迫在眉睫。粪污是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一个“拦路虎”,所以对粪污处理不合格的养猪场势必要被拆除。

  2. 靠近水源的养猪场

  水源地是农村集中取水的地点。如果养猪场建在这个周围,一旦养猪场发生流行传染病或者粪污等处理不当,那么极易造成水源地污染,继而引发一连串污染事件。所以此类养猪场也会被拆除。

  3. 不符合用地要求的养猪场

  违反用地要求以及不符合用地标准的养猪场将被取缔,或者异地重建。如果养猪场建在宜林地、占用基本农田、相关政策中明文规定不允许作为养殖用地使用的,一律被视为违法养猪场。

  二、 这几年养猪户过得怎么样?

  从上面被叫停的养猪场类型可以看出,只有违法建立的养猪场才会被强制拆除。而且也不是立即强拆,一旦发现违规现象,执法部门会先要求其停止经营,然后给养猪户一定时间整改,没有按规定时间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执法部门才可能依法进行强制拆除。

  即便没有拆猪场,这些年养猪户的日子并不好过。生猪价格持续下跌,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养猪户不仅不挣钱,资金链都很紧张了。今日生猪价格迎来了一波近期难得的涨势,价格全面飘红,然而养猪户却很难笑得出来。

  3月23日生猪价格达12.06元/kg,较之前上涨了0.22元/kg,全国上涨省市达到28个。看似价格涨势可喜,尤其是在连续多日下跌到“破6入5”之后。再加上,近期南北方都进入多雨天气,气温下降,疫情频发,生猪调运存在困难。这样的利好消息有望刺激生猪市场,养殖户的好日子来了么?

  并不见得。目前市场生猪价格勉强达到12元/kg,但生猪出栏均价已经升至18元/kg,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按市场120kg标猪出栏计算,每头至少亏损达700元。与此同时,生猪生产供给非常充足,农业部监测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生猪出栏同比都持续增加,生猪存栏同比也在增加,猪肉市场供应过剩。

  其实养猪户的好日子是否到来,关键就是要看市场供需情况。从目前生猪出栏及存栏状况可以得知生猪供需基本面并不会发生大改变,那么猪肉价格走势也不会轻易发生大变化。猪价短期上涨只是受到阶段性因素影响,养猪户们惜售观望情绪明显。

  三、 利好的养猪产业新政策

  这几年生猪产能及价格走向一直备受关注。发改委连续几年发文,密切关注研判当地生猪供需形势,及时采取政府收储等措施,帮助稳定生猪基本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2020年加快恢复生猪生产,2021年保护生猪基础产能,2022年稳定生猪基础产能。

  在这样的政策指导下,生猪产能恢复,供应不断增加,猪价持续下跌。大型养猪户见到“机会”,抄底扩充产能想等到猪价上行好好赚一笔。结果,还没有等到猪价上行,环保、成本、资金几座大山压在养猪户身上,让大家喘不过气来。尤其是环保问题,之前我国养猪乃至养殖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养殖人员环保意识低,养殖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这与国家建设生态农村政策相违背,出手治理甚至拆除违法养猪场势在必行。尽管养猪户们遭遇生猪价格下跌,又面临违法养猪场被叫停的消息,但是国家颁布多项政策还是利好养猪产业的。

  养殖用地及用钱的政策调整。生猪养殖用地取消了15亩上限,取消了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只需要按照农用地要求审批,可以使用宜林地之外的林地。生猪养殖企业规模达到年出栏5000头以上,央行积极提供融资担保,地方给予短期贴息支持,交通部门免收合法运输仔猪、冷鲜猪肉车辆通行费用。及时扑杀猪瘟病猪,地方给予补助。

  养殖保险及环保政策修改。增加了繁母猪、育肥猪保险金额,鼓励符合条件的养猪户扩大养殖规模。为违反规定需要关闭的养猪户给予合理过渡期,并对其异地重建给予一定政策的支持,不再强制要求养猪场设置污水排放口。

  另外,今年第三轮猪肉收储马上就要启动了,也是国家监察猪肉价格走势之后出手了。旨在稳固之前恢复产能的效果,防止因为阶段性过剩导致生产与价格波动,维护养猪户切身利益。

  四 总结

  从以上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生猪养殖一直是给予支持的。不管是对违法养猪场的治理,还是对生猪产能及市场价格的指导都是为了确保人民食品安全,维护健康绿色的生猪产业。

  虽然当下养猪户正处于低谷,但这正是生猪产业发展所必经的阵痛过程。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下,经历过此番阵痛后,依法养猪户会迎来光明前景。大家觉得今年“拆猪场”是不是改善生猪养殖的一次机会呢?


头部生猪养殖企业产能分化 有的倍增 有的降逾三成!


  截至3月27日,生猪养殖企业已陆续公布2月生猪销售数据。从数据来看,在生猪价格下行的行业背景下,各大猪企出栏量出现了分化。

1.jpg

  猪企2月出栏量出现分化

  数据显示,温氏股份、新希望、傲农生物、中粮家佳康、大北农等企业2月出栏量同比正增长。其中,温氏股份出栏106.9万头,同比增长114.4%;新希望出栏97.7万头,同比增长40.1%;傲农生物出栏35.7万头,同比增长76.7%;中粮家佳康出栏30.5万头,同比增长104.9%;大北农出栏28.1万头,同比增长62.9%。另外,牧原股份1月-2月出栏量为783.1万头,同比增长60.2%。

  对于2月出栏量的大幅增长,温氏股份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投苗增加和生产成效提高。新希望表示:“这是产能的正常释放,2021年中期相比2020年中期的仔猪投放力度明显增大。”

  与之对应的是,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唐人神、天康股份等企业生猪出栏量同比呈现下降趋势。

  据披露,正邦科技2月出栏生猪50.2万头,同比减少33.6%,天邦股份、唐人神、天康股份2月生猪销售量分别为28.68万头、12.24万头和8.03万头,分别同比减少5.7%、19.1%、20.1%。

  正邦科技表示,2月,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同比及环比降幅较大,主要是由于淡季市场需求下降及公司调减产能所致。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低猪价持续的背景下,行业分化还会加剧,现金流良好、融资渠道通畅的企业产能仍在扩张,一些存栏增速较快以及成本控制优秀的公司具备跨越周期的能力。

  猪价涨势能否持续?

  头部养殖企业产能出现分化之余,近期生猪价格却“喜迎”连涨。

  中国养猪网最新数据显示,3月21日至3月27日,生猪(外三元)价格从11.78元/公斤涨至12.39元/公斤,涨幅超过5%。

2.jpg

  上涨趋势能否持续?下半年开启新一轮猪周期的行业预期能否顺利兑现?

  “短期来看,生猪市场不具备持续性大幅上涨的条件。”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介绍,传统消费淡季叠加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短期之内猪价反弹幅度并不会特别大,持续的时间也不会久。中期来看,生猪价格还是具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目前距中期到来可能还有一段距离。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目前市场仍处在供过于求的阶段,猪价将继续承压。一是,国内疫情反复,导致餐饮需求减弱,将压低猪肉需求;二是,从屠宰量、生猪出栏量等同步指标来看,猪肉实际供给并未减少,生猪出栏体重也在下降,说明在当前亏损情况下,养殖户出栏意愿相对较强;三是,从生猪存栏领先生猪供给6个月的规律看,二季度猪肉供应仍会增加。

  高瑞东预测,今年二季度生猪价格大概率筑底,确认新一轮猪周期的起点。但由于产能去化程度弱于往年,预计下半年猪价上涨偏向温和。考虑到当前养殖户处在亏损状态,今年上半年生猪产能大概率将进一步加快去化,为明年猪价上涨夯实基础。


让猪周期的价格波动 更平缓一些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份第三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已连续下降15周。如果时间放长一点,全国生猪价格自2019年10月底最高点的38.71元/公斤,到今年3月份第三周的12.62元/公斤,跌幅高达67.4%。

  “猪肉价格不是在上涨中,就是在下跌的过程中。”

  这是市场对猪肉价格10多年来的客观描述,但反映的却是猪肉价格一直在波动,这让养殖户、消费者格外关心,价格高了,老百姓嫌贵吃不起;价格低了,肉比蔬菜价低的现实又让养殖户亏损。

  事实上,10多年来,中国的生猪生产供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往的分散养殖到规模化养殖,从生猪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和预警到精准实施生猪产能调控和冻猪肉收储调节,从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到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再到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养殖场户渡过难关等,可以说,猪肉作为“菜篮子”里的重要品类,从上到下围绕生猪生产供应的全产业链已经进行了诸多探索和改革,目的就是要实现生猪的保供稳价。

  相关数据显示,自2003年6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这4个完整周期持续时间分别为36个月、36个月、59个月和49个月。在这个完整周期中,猪肉价格会经历价格上涨至翻倍甚至更高,然后又经历腰斩甚至更低。从目前正运行的第五轮周期看,2018年6月份至2020年8月底处于长达27个月的上升通道,2020年9月份至今累计19个月处于下跌通道。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等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发展和农业生产也面临新挑战。加上疫情在国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生猪保供稳价形成新的压力。因此,要想让猪周期中的价格波动更平缓一些,唯有继续加强生猪生产供应全产业链的畅通与服务。

  其一,稳供给。要强化各地生猪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和预警,做到生猪生产心中有数、供应有量、保障有时。

  其二,稳物价。要通过保障及时有效供给与协调冻猪肉收储调节等多方手段,保持肉价平稳有序。

  其三,畅物流。对农副产品的物流保障要畅通无阻,避免因天气、疫情或人为因素导致供应不及时。

  其四,强监管。各市场主体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到不哄抬物价、不囤积居奇、不牟取暴利。市场监管部门要行动有力。

  其五,兜底线。对生猪全产业链尤其是养殖场户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精准帮扶,兜住生猪保供的底线。

  猪周期中的价格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各方努力,降低价格波动的幅度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在生猪生产供应全产业链上做足做好相关服务,就一定能实现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